登陆注册
5531000000049

第49章

朱子兴化门人并交友

按莆儒风之盛得中州派的先于七闽者始于方景通先生峻与其子元寀交识程大中公熏炙于二程之学深矣艾轩林氏亦闻其风而兴起者至朱子之学兴宗仰徧于海隅若陈若方受学弥励厥后习尚醇笃忠节林立其士风家法盛衰兴废之变昭然可覩矣呜呼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斩哉

通判余景思先生元一

余元一字景思兴化军仙游人娶三山黄御史瑀之女遂与瑀子干师事文公始见之日以仁义礼智信分作五论及自着文为贽间与干讲论有异同辄以质诸文公尝有答余景思书见文公别集淳熙五年登第歴奉议郎知泉州同安县尝立苏缄祠于其故居文公甚喜之为县以清严称终池州通判弟宗龟同登进士(考亭渊源録 莆阳文献)

(按文公少年时过莆即获交林谦之方次云后与陈正献魏公龚大参公又极厚莆中传朱子之学者方陈二家子弟最盛其余诸贤亦多彬彬林立见于集中往复书札可考文公与景思书云鲁叔兄弟几人今皆年几何莫亦能自卓立否欲作书慰之以病未能当俟后便也按鲁叔为朱鲁叔也其兄弟事实未详朱子别集曽载有答书録姓氏见后)

林若时先生得遇

林得遇字若时兴化仙游人一日发愤鬻产裹粮至武夷叅拜文公文公令日讲论语集注顿悟明理能文及文公殁复往会塟暮年与同县陈沂相友善

黄子洪先生士毅

黄士毅字子洪自兴化徙吴中士毅自幼嗜学知向上为圣贤事业庆元中学禁方严徒步入闽遵朱子命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大学章句而归终其身从事于斯号称有得著述甚多譔次朱子书说七卷文集一百五十卷语类一百三十八卷又尝类注仪礼未克成书知府王遂为买宅以居称为考亭名士同郡名儒黄邃又谓之有道君子云兴化有壶公山以壶山自号

文学郑子上先生可学

郑可学字子上莆田人幼而文冠而孤力学好修累举进士不第裹粮千里从学于朱先生先生一见恨相遇之晚握手评议如夙友焉道同气合率终岁一归归则以书质所疑有问斯答皆圣贤所未发之旨朱先生守临漳虚子弟之师席俾之西向而坐既归则又以书招之且致诸子弟慕向不忘之意四方学者至即有问必使子上正之而仕之来南者命必见子上而后行诸公名人皆欲招致子上不可得吕祖谦李命传詹徽之廖徳明皆加敬爱与人交气和而清竟日端坐不见怠容诚信温恭其所诲诱皆为名士前后三奉大对嘉定辛未勅授忠州文学是岁冬廖徳明为广帅招致郡斋明年壬申秋亲友勉子上调选方信儒时守舂陵与之偕行至豫章卒于丰城年六十二所著有春秋博议十卷三朝北盟举要一卷师说十卷诗数百篇子上不喜为诗遇时感发时出一二不多作学禁兴登朱门者畏避退缩子上独相从于寂寞之濵(考亭渊源録)

(按朱子语録姓氏郑子上録文公语在绍兴二年辛亥所闻时文公年六十二其从学另考)

博士傅至叔先生诚

傅诚字至叔仙游人汶淇从子幼知读书有隽声年十九以书见泉之乡先生黄维之大奇之后淳熙八年登进士第诚生平自读书外无他嗜好所与语者悉皆好学清介之士非此弗与之文初调永春尉辨陈介珪之寃与上官忤因纳告勅于宪台求去介珪卒得直侍郎黄艾被旨使北壮诚有守奏辟以行归除广东贤干改知青阳县寻除提辖文思院时参政张岩开府于京口奏辟戴溪与诚同幕凡著述皆出其手后归朝不一迹权门累循常调迁太常博士真徳秀时为正字每数日辄相过谈论古今事移晷方去宁宗朝轮对其略曰臣观自古常有披草莽而立朝廷者况今陛下承中兴以来三圣相承之业乎假如渡江初年幸未有定止荆吴陜蜀三方不相闻知陛下将不能有所运动乎古昔王者微弱如东晋重镇拥兵上流朝廷奔命故不得已而姑息今陛下之所驾驭又非有奸雄桀黠之才微寸効可纪何所牵制而寛假至是乎假有如中兴二三大将军校号为某家人恃功骄蹇陛下将有所号令之乎又曰今日之事奄奄如气息仅续之人略无一朝奋起之势浸有百年消削之忧或有闻而叹息或有闻而窃笑者叹息者有忧朝廷之心窃笑者有轻朝廷之意良由缙绅风俗之不振脂韦留连富贵之心有余而感慨自立以身许国之意不足顾光景而计升沈风迹沦胥人心轻玩其弊固至此也

县令林同叔先生沣

林沣字同叔仙游人为建州幕廉勤自持朱文公嘉其操行书问往复相期甚厚知崇安县清静不扰县圃产芝池莲双花并蒂岁以大稔县丞杨霓为记其事民立祠曰林长官(闽书)

朱先生渷

朱渷仙游人与弟涓溉俱游文公门

朱先生鲁叔

朱鲁叔

傅梦良先生公弼

傅公弼字梦良

傅先生敬子

傅敬子

傅先生毅诚

傅毅诚

侍郎黄伯耆先生艾

黄艾字伯耆莆田人干道八年廷对第二人朱子知漳州奏行经界朝议未定公言天下之大公卿百官之众议一经界三年不成若更有大事将若之何乃诏行之宁宗即位为右正言兼侍讲及朱子罢讲筵公因进讲问故宁宗曰始除熹经筵耳今乃事事欲闻公恳请再三不聴除中书舍人改刑部侍郎以待诏终着尚书讲义

同类推荐
  • 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

    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真十书盘山语录

    修真十书盘山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彦昺集

    刘彦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反三国志演义

    反三国志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朝阳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朝阳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本书是朝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缩影,扼要介绍了朝阳从10万年前的鸽子洞人特别是从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开始,直至今天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整个历程,重点介绍了朝阳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融历史发展、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于一炉,图文并茂地把朝阳远古的辉煌、古代的文明、近现代的光荣展现在读者面前。
  • 桃之妖妖,吾心悦尔

    桃之妖妖,吾心悦尔

    白小灵一觉醒来成了灵山的小妖精,本想混吃等死当个米虫,奈何妖生太无聊,偷跑下山时遇见了陌无双。本想跟着他偷渡出灵山,谁成想,到了他家就变了样子。陌无双想着成婚,还有许多未出阁的女子嫉妒她占了王妃的名头来暗害她,宫里的太后也不是一个省心的主。本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奈何这群人太过分,一直没完没了。白小灵表示,姑奶奶不伺候了!她偷跑出灵山又不是来和她们宫斗的。于是,白小灵跑路了,她要去赚钱贴补她父王母后的小金库!她要吃遍世界的美食!陌无双不淡定了。媳妇都跑了,他当然得去追媳妇。可怎么有这么多人来跟她抢媳妇。陌无双赶跑了一波又一波。可他都将媳妇追到手了,怎么还有烂桃花!
  • 熊屠

    熊屠

    一个本意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抵抗天道的熊皇,却被人族算计,导致无奈而亡,但是天不绝他,关键时刻,一道来只异界的召唤闪电将他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相信总有一天,人族会因为他的愚昧而付出代价的。
  • 霸上腹黑小娇妻

    霸上腹黑小娇妻

    安莜喜欢顾泽海的那种温文儒雅做人做事的方式,虽然还略带着一丝稚气,但是他的确是一个可以宽容所有人的王子,安莜同样喜欢顾泽海的哥哥顾泽宇,相比顾泽海,顾泽宇更加的成熟阴险,而自身优秀的条件几乎无可挑剔。安莜从稚气到成熟在到阴险狡诈,她徘徊在着两个人的身边,安莜最开始喜欢的是顾泽海可是最后一刻她才明白,原来一直身为她竞争对手的人才是她真正爱的人,虽然在最后一刻她因为白血病没有和两人中的任何一个人在一起,但是能够参加一次婚礼对于安莜来讲她已经很满足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某美漫的炉石系统

    某美漫的炉石系统

    扯淡的漫威之旅,毒点满满,谨入。看请勿喷。
  • 红笸箩(上篇)

    红笸箩(上篇)

    洪家大院的四眼狗每天早晨和它的主人一样,总会把洪家窝堡的人吵醒。洪家的狗是江北曹大眼珠子去年送给洪怀德的。洪怀德喜欢狗,但洪怀德不喜欢咬人的狗。洪怀德的狗养了一茬又一茬,如果咬了人,洪怀德就会把这狗交给后宅院的洪耙子,洪耙子就会把这狗吊在大门柱子上,几袋烟的工夫,全堡子的人都能闻到洪耙子院子里飘出来的烀狗肉的香味。四眼狗练的是嘴上功夫,每天早晨到晚上,听见风吹草动,它就使劲地嚎。
  • 霸爱娇妻,总裁低调点

    霸爱娇妻,总裁低调点

    当年,她爱他入骨却不得不选择离开。再见面,她是卑微到尘埃里的服务生,他是让人仰望的帝国总裁,他将她逼入墙角,怒声滔天,“莫言夕,你宁可在这里赔笑,也不愿意被我捧在手心!”她仓惶逃离,却被他追上,高调示爱,“莫言夕,跟我回家。”
  • 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儒学的吸收与改造

    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儒学的吸收与改造

    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大规模吸收与改造中国儒学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中国儒学的吸收与改造不仅使江户时代日本文化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也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甚至一直影响至今。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前人未曾引用的第一手资料,详细论述与分析了江户时代日本六大学派对中国儒学的不同态度以及各学派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展现了日本吸收与改造中国儒学的成功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