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100000004

第4章 《内经》论习医 行医和医德

众所周知,医学是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从事医疗工作者,其医学知识程度、诊治技术水平、道德品质以及是否认真细心等,都密切地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如何学习医学?怎样从事医疗工作?行医者应具有哪些医德修养?这些问题,在《内经》中都做了相当透彻的论述。如《素问》的《著至教论》、《示从容论》、《解精微论》、《疏五过论》、《征四失论》,《灵枢》的《师传》和《官能》等篇,较集中地讨论了上述问题。

《师传》篇写道:“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即是说,作为医生,既要“上以治民”和治疗自己的病,同时还要“使百姓无病”。《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地指出医学之目的是为了“使百姓无病”,从其为更多人的健康考虑这点看,确实是很可贵的。

关于如何学习医学?《著至教论》中有较具体的说明。明代医家吴昆对此篇篇名曾解释为:“著,明也。圣人之教,谓之至教。”也就是阐明圣人有关学习医学的教导。该篇一开始就写道:“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不足治侯王。’”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黄帝问雷公:你知道学习医学的法则吗?雷公回答说:诵读医书仅略为理解,但还不能给以分析辨别,即使有时能分析辨别,但还不很明白,即使有时明白了,但用于治疗的效果还不显著……就不足以治理侯王。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新校正”中写道:“按杨上善云,习道有五:一诵,二解,三别,四明,五彰。”诵、解、别、明、彰是学习医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五个要点。《素问·玉机真藏论》说道,对于微妙而重要的医学道理,要“每旦读之”。除熟读理解医学道理外,还要学会善于应用。《九针十二原》说:“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小针解》说:“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著于人也”,即是说,口头上讲针刺道理容易,但实际用于治疗病人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要学会实际应用。

《著至教论》还写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即是说,习医者除了应注意做到诵、解、别、明、彰五个要点外,还必须懂得天文、地理和人事,如此则其学术才能保持长久,以之教导普通的庶民,也不致发生疑惑。这种论述学医道理的专篇,可以传于后世,是很宝贵的教学资料。

《素问·天元纪大论》曾谈到讲解“五运六气”的方法和需要注意之处。实际上,这些方法和注意点对于讲解其他医学知识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其中写道:“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意思是说,要善于讲解其起始和终结的过程,也要善于讲解其近处和远处,如此则能深刻了解而不至于迷惑。要求讲授者能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使之有条理,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讲解,使听讲者容易理解和应用而不会忘记。

学习医学,必须熟悉和掌握其中基本的知识,《解精微论》叙述了雷公接受医学知识后再传授给后学的课程:“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所谓经论,是指古代的经典;从容主要是指辨证和鉴别诊断;形法主要是指五脏六腑。此外,还要学习经脉和腧穴。

正因为医学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对象,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灵枢·官能》所说的“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就是这个意思。该篇进一步谈到对习医者的因材施教的问题:“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指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结果。否则将徒劳无功,强调“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若是“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素问·气交变大论》还说到,对合适的人不向他传授,不合适的人反而传授,这都不利于医学学术,指出:“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因此对患者必须有高度的同情心,这是起码的医疗道德。《灵枢·癫狂》写道:“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就是说不能对患者存有厌烦嫌弃之念,要求医生亲自住到患者家中,详细体察患者疾病、情绪、饮食起居等情况,得以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有时,遇到有难言之隐的患者,医生更应体贴入微,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能如实说出自己难以告人的精神创伤和一切苦衷。《素问·移精变气论》所提示的“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正是要求医者怀着高度同情心,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开导,消除其顾虑,使其倾诉自己难言之苦衷,这样既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获得正确诊断,以采取合理治疗措施,从而提高疗效。

为了使诊疗水平尽可能地达到满意的高度,习医者必须认真学习医学知识与技术,掌握高明的医道,不可浅尝辄止。《素问·方盛衰论》指出:“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这正是对那些学习浮浅,一知半解而自命不凡者的批评。而且,学习医学,不能始终停留在某种不变的水平。《移精变气论》写道:“去故就新,乃得真人。”明代医家张介宾对这句话作了如下的解释:“去故者,去其旧习之陋。就新者,进其日新之功。新而又新,则圣贤可以学至,而得真人之道矣。”就是说,医者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技能,以达到更完善的诊疗水平。

为了防止医疗事故,行医者必须专心一意进行诊治,尤其是施行针刺术,更应谨慎操作,《素问·宝命全形论》所写到的“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是指在施行针刺治疗时,如同面临万丈深渊境地,应十分细心谨慎;手持针具,则如同抓握猛虎的当儿,应全神贯注,集中思想地进行操作,不可被其他事物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

为了告诫行医者应经常注意防止医疗事故和过失,《素问》里特写有《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专篇。“疏”,即“陈述”,也就是陈述医家的五种过错。“征”,即“惩”,也就是惩戒医家的四种过失。《疏五过论》谈到了医者应该注意或做到的五个方面,否则就是过错。其一是医者不可不知病因与病情,而是应该详细询问了解,尤其是了解患者社会地位高低与生活富裕贫困的改变,因为地位由高变低、生活由富变贫,都可能使疾病发生。其二是需了解患者饮食起居情况,情绪上有无过度高兴、过度悲哀的剧烈波动,若不了解上述情况,治疗上又不懂得掌握“补泻”,这是第二个过错。其三是不懂得比类分析,将造成诊治上的过错。《素问·示从容论》说:“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认为高明的医生诊治疾病,是能够遵循法度,援引事物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思考而灵活应用。其四是对那些因情志上遭受刺激导致疾病的患者,不懂得针对情志上的病因进行治疗,结果不能取得疗效,这是第四种过错。其五是不了解疾病开始至终了的全过程,也不仔细分析其后果,却急忙地针刺阴阳经脉,使得气血更加散乱,并且粗率地乱说死期,这是第五种过错。《征四失论》所说的四种过失是:一、诊治时不懂得阴阳逆从的道理;二、从师学习尚未毕业,却乱用治法,并且以谬论当成真理,巧立名目自我表功,结果造成治疗上的过失;三、对患者的贫富贵贱、饮食起居、身体寒温、个性等不进行区别比较,医生自己的认识已很紊乱,也将造成治疗上的过失;四、诊治疾病时,不详细询问起病的经过,也不去了解有无精神上的刺激、饮食不节、起居失常以及中毒等情况,却简单地凭脉象作诊断,杜撰病名,其结果也必然造成治疗上的过失。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内经》对习医、行医以及医德的要求,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和规定,其后,这些内容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成为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容斋随笔》共《五笔》,七十四卷,一千二百二十则。据作者自述,该书写作时问历经近三十年。其内容丰富,涉及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涉及领域广泛的著作;它议论精辟,评论恰当,历来受到世人的称道。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对于后世研究发展意义重大。
  •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之一。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四种被广泛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优秀的蒙学读物。这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背诵,培养识字书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发挥了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本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新近出版的蒙学类著作,吸取众家之长,每篇蒙学经籍前都加有导读说明,便于读者了解该典籍的文化背景与主旨。内容兼有实用性和典藏性,适合国人借鉴学习。
  • 黄庭坚集

    黄庭坚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热门推荐
  • 浮生若梦听雨

    浮生若梦听雨

    有人说,救世,只是一场痴念。可扶风无言就是不信这个邪,她想要去试试,可她也是凡胎肉体,如何救世?此书又名,挺过第一卷就能获得新世界的你!
  • 如意娘子碗里来

    如意娘子碗里来

    嗜血如麻,杀人杀牲口都不眨眼的屠夫大人迎娶了东村一支花!两头肥猪做聘礼,可美坏了丈母娘~小娘子娇娇嫩嫩水水灵灵真真成了屠夫大人的心头肉~,要星星摘星星要月亮摘月亮~,可是这美娘子,似乎哪里不对劲?“王屠户,你家娘子烧了县太爷的房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爱:最宠小美妻

    豪门爱:最宠小美妻

    林曼丢了工作,父亲急病入院,弟弟妹妹等着她照顾,一夕之间,所有的噩运都来了。为了解决住院费,学费,生活费,林曼再次应聘,可却莫名其妙被总裁看上。“不好意思,我不是你想的那种女人!”林曼断然拒绝。“女人,既然遇上了,你就别想逃!”韩宇成势在必得。
  • 醉梦妖妃

    醉梦妖妃

    万年前,为何毁我?早知如此,我那日,便不贪玩,出来了。万年后,我不后悔,那日遇你――女子坐在床上,对窗边男子说:“怎么,今天又来爬窗了,不是说你可以走正门了吗?”男子说:“习惯了。”
  • 权倾天下,国师是忠犬

    权倾天下,国师是忠犬

    这倒霉催的,穿越也就算了,还成了尼姑,成了尼姑都不说他,你还要小产……还能再悲催点吗?事实证明,可以!真的可以!真的真的可以!……尼玛,我箫陌好歹也是从21世纪过来的人才,什么高冷腹黑男,心机白莲花……你们一个两个统统坐等我的调理吧!
  • 神王传人

    神王传人

    叶修竹,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完全不知身世,与把他捡来的姐姐在山林里相依为命。后来,进入武修界,逆天修行,也慢慢弄清了身世。
  • 绝世神医之泠然幽仙

    绝世神医之泠然幽仙

    以一曲舞动霓裳,尘飞雾散,引得荧火翩跹飞舞,世称泠然幽仙的帝雪嫣常以一纱覆面,无人知其容,只道是:青毡泠落客心存,曲终然悲临玉座。始怜幽竹山窗下,一枝仙葩入阁来。恍惚之间,清冷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她却消失不见,只余他独自惆然,再见却已是陌路人,甚至指剑相向……
  •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如果你觉得生活糟糕透了,就来见识一下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无论情况怎样糟糕,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快乐幸福。鲨鱼伤人报道频出;遭遇鳄鱼;踩上杀人蛇;差点触到夺命水母;剧毒蜘蛛迎面落下……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全民发呆的澳洲》是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得意之作!作者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 你走后,爱便向光而生

    你走后,爱便向光而生

    纪寒修七岁那年,初遇苏以落,她美好的像个天使,他在她面前狼狈不堪。十八岁,纪寒修再次遇见她,苏以落长发白裙,清丽灵动,惊鸿一瞥,留下一生的惊艳。纪寒修二十八岁那一年,他在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向苏以落求婚:“养成一个习惯只需21天,可是爱你,我已经持续了21年。”最好的爱情不是地老天荒,也不是小桥流水人家,而是你和我,你不离,我亦不弃,无论生命再重来多少遍,我依然在你身边。
  • 演技超神

    演技超神

    当才华能够支撑起野心。慕野知道,属于他的娱乐时代……即将到来!书友群:460293374~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