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7400001022

第1002章 1001.燕狄

燕赵歌闻言,视线不由再次看向燕狄头顶那莲花般的混沌星云。

“不是您找到它,而是它找到您?”燕赵歌重复了一遍:“主动的?”

燕狄沉默片刻后说道:“我不认为是偶然。”

“……原因呢?”燕赵歌沉吟着问道。

燕狄向前伸出手,他头顶的太易华云飘落,化作一朵小巧的,幽暗的,难以名状的莲花,静静于他手掌上方悬浮。

“从第一眼见到这太易华云,我就感觉异常亲切。”燕狄神情越发古怪:“而且,在那一瞬间,我就知道这究竟是什么。”

“太易华云,我极为熟悉,但在我记忆中,我应该是第一次见到。”

说到这里,燕狄停顿了一下。

半晌后,他才徐徐说道:“有些难以启齿,但我仿佛感受到……母亲的怀抱?”

燕赵歌听后,也露出深思之色,用心观察燕狄掌心上的太易华云。

“这太易华云落入我手里后,我无需炼化,便如臂使指,就像是……”燕狄斟酌一下措辞后说道:“就像它本就属于我一样。”

燕赵歌沉思半晌后,突然说道:“那次前往锦帝陛下的小离恨道场,似乎是您第一次前往域外虚空?”

手掌轻轻一托,太易华云重归头顶,燕狄说道:“不错,正是如此。”

“你所说的事情,我也想到了,或许,它一直以来都在域外虚空等我,当我到了域外虚空,它便主动来寻我。”

燕狄神情变得宁静。

“问题在于,为什么?”燕赵歌手指轻轻搓揉自己的太阳穴,抬头看向父亲:“一直在等您,仿佛本就属于您,您也感到亲切和熟悉……”

燕狄明白燕赵歌话里意思。

因为他自己这些日子以来也在怀疑。

“昔年,在八极大世界,绝渊作乱,广乘遭劫的时候,家族也生出乱子。”

燕狄缓缓说道:“燕文道他们所言,是真的。”

“我,并不是父母的亲生骨肉。”

“我自己,很早便知道这一切,而告诉我真相的人,正是父亲。”

“只是在我心中,我当自己是燕家人,家族里也有人当我是家人,这对我来说,便已足够。”

“做不做族长,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但既然祖父将族长之位传给我,我便不会推托,也不会让他老人家失望。”

听自己父亲娓娓道来,燕赵歌默默点头。

当时质疑燕狄身份的人,手里掌握有燕狄之父,也就是燕赵歌祖父的亲笔书信。

辨认字迹,并非伪造。

从那时起,燕赵歌就心中大概有数。

“当时,咱们一族,还没有迁到天域天中洲,而是在雷域赵洲。”燕狄脸上露出追思之色:“父亲在山间野外捡到了我,因为我随身之物,最终将我带回家族。”

说着,他取出两块玉佩,放在燕赵歌面前。

两块玉佩,样式完全相同,乃是成对的存在。

都很普通,并非多么珍惜的宝物,但是颇为精巧,造型美观。

两块玉佩,分别雕刻一个字。

“燕”和“狄”。

燕赵歌见了,咂摸一下嘴唇:“可能,是两个人的姓氏。”

后半句话他没有说出口。

一男一女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过燕赵歌知道,自家老爹肯定也有相同猜测。

“因为这个,父亲将我带回家。”燕狄拿起那枚刻有“燕”字的玉佩,轻声说道:“最初,他以为是家族中某个子弟,遗失或者遗弃了孩子,但多番查访之后,确定不是。”

“虽然并非家族中人,但父亲觉得都姓燕,终究有缘,所以亲自收养了我。”

燕狄说着,又拿起那枚刻有“狄”字的玉佩:“我姓燕,自不必多讲,而我的名字,便源于这里。”

燕赵歌接过那两块玉佩,一手一个,细细端详。

“爹娘视我如己出,我此前对这些也都不了解。”燕狄长长吐出一口气:“直到家族从雷域赵洲迁往天域天中洲的路上遇险,父亲临终时,才告诉我这一切。”

燕赵歌点点头:“换言之,祖父……也不知道您到底来自哪里。”

燕狄微微仰首,看向头顶太易华云:“这么多年了,我并不在意我究竟来自哪里,但似乎不经意间,答案仿佛在靠近我。”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都摇摇头。

若是燕狄出身平凡,也就罢了。

但若是别有一番来历,那是福是祸还很难说呢。

眼前的太易华云确实是好,但谁又知道,是不是暗藏祸根呢?

燕赵歌收拢心思,转而笑道:“有这太易华云护身,世间诸法对您的攻击,都事倍功半,很多攻击甚至无法发挥作用。”

“有了它,您在面对许多对手时,几乎都可以说,动手以前,便已经先立于不败之地。”

本就攻势惊天,凌厉非凡的燕狄,此刻再有太易华云护身,攻防两端,都变得极为强大。

“战局瞬息万变,太易华云也并非绝对的坚不可摧。”燕狄倒是很平静:“就像你这次对上那乾帝门下青树子,其袖里乾坤的绝学,便相当难防。”

“被其收入袖中,便是不受伤,也先机尽失。”

燕赵歌笑道:“有这太易华云在,除非乾帝来收您,否则袖里乾坤这门让绝大多数人头疼的绝学,还真拿您没招,不过,说到乾元大帝……”

“他现在不在界上界,但说不准收到消息后,会否返回。”燕赵歌微微蹙眉:“我们坏了他在皇笳海的好事,他先前自矜身份,只是找东南至尊的麻烦,没有将视线放在我们身上。”

“这次我宰了青树子与牵岚道人,乾元大帝现在有直接出手的理由了。”

燕狄闻言,淡淡说道:“杀人者人恒杀之,对方既然和梧桐坡的人一起围杀你,技不如人反被你杀死也是平常。”

“乾帝要来,唯战而已,人不如我我杀人,我不如人人杀我,这个道理每个习武之人,学武第一天就都知道。”

燕赵歌言道:“我们杀人就好,被人杀,滋味想来不怎么美妙。”

“只是时不我待,现在的问题是,给我们留下的时间可能很有限了。”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她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正如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谦·詹姆斯说:“真正的哈佛,乃是一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哈佛。”哈佛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与智慧的象征。”
  • 早安时光先生

    早安时光先生

    意外,全是意外,骗谁呢这样倒霉事全落我身上了!那接下来我不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愤怒的石头

    愤怒的石头

    《愤怒的石头》的作者非常出挑。他的作品,技巧圆熟,虚实相生,留白很大。文字也流畅通达,是完成度很高的小小说作品。类似《刀马旦》这样的小小说,描摹的是人世间的男女情爱。说一个暗恋者自认为苦心和痴心都足够,人又刚直,追求同事。被请到同事家中,才发现自己所爱的人,已经将身心和忠诚奉献给了卧床在家的病人。故事非常动人周正,发乎情,止乎礼。类似这样的故事,在作者笔下还有很多,如《江南好》《娘在烙一张饼》,等等,都歌颂了至纯至净的爱情。类似《领养一条狗》《我讨厌我身上的汗味》等,则临摹的是当下的世情。可以想见,作者应该是有一颗诗心的小小说作家,他时而反讽,时而愤怒,时而温情脉脉,但是这一切的态度,他都不肯简单地表态,他让他的作品表态。这是很厉害的创作手段,他的感受力到了,锐度够了,文章自然就圆熟了。
  • 房事告急

    房事告急

    我是个房产销售,但因为长得太帅,帅得见一对就能拆散一对,无奈只好隐于网络,展开魔性的卖房营销。某天竟出现一个大boss说要挖我墙脚?等等,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一般在×吧能出名的人不外乎脸帅、音攻、有钱。但房哥是个例外,他没有曝光任何个人信息,大家却一致认为他是个猥琐死宅男,他红到只要有“房”字的地方,就会有他的踪影。
  • 傅青主女科歌括

    傅青主女科歌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本套丛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权威性和完善性,是全方位展示国内外惊险作品的经典版本,是青少年读者的良好读物和收藏佳品。
  • 一行禅师大合集: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

    一行禅师大合集: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

    享誉海内外的佛学大师一行禅师经典作品,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让你在生活、工作中感受佛学的真谛。无论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这些书都是一次充满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他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 戗刀

    戗刀

    刀,万里河山任逍遥。风雷动,今日降天骄。刀,虎啸龙吟烈火燎。旌旗展,赖以聚英豪。刀,休笑中华羸若羔。黄河怒,飞剑斩倭腰。调寄《十六字令》
  • 农村留守妇女

    农村留守妇女

    在当代中国,有这样一个女性群体,因为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丈夫外出务工,她们被定义为“留守妇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先生作过比较系统的留守妇女调查研究,他在《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一书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始,大量已婚男性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妇女现象随之出现。丈夫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改善了家庭生活,但因为丈夫在家庭中的缺席,留守妇女独自承担起了农业生产、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家庭责任,因而面临劳动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加重的困境。”另有课题报告称,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是压在她们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一位长期研究中国留守人口的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留守妇女的数量之大、承受负担之重,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