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8300000046

第46章 岁时记(1)

郑超麟

元旦

元旦,继承除夕,仍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出去拜年,也没有亲戚朋友来拜年;如果住的是大屋,同分了家的兄弟、堂兄弟等等合住的,则各家互相拜年,首先向长辈拜年。元旦这天不劳动,连大家的丫头也不劳动。劈柴,挑水,扫地,都是前一日做好的。连除夕夜里换下来的衣服,元不洗。烧火,煮饭,洗碗,这一类劳动还是要做的。

元旦全日素食,一般都较简单。小孩子一律新衣、新帽、新鞋袜;大人即使不换新衣,也要穿平时最讲究的衣服。小孩子吃着除夕的赏赐:红柑、面鱼;拿着压岁钱去买鞭炮,拆开药线,一只一只放。十几岁的少年,以及二十几岁的青年,无论已婚末婚,都去外面大路上和空地上赌钱。县官禁赌,但初一至初五这五天内不禁,由此至元宵也不严禁;家长也默许子弟赌钱。好子弟和不学好的子弟,平时是泾渭分明的,这几日内便聚在一起赌钱了。路上赌摊最流行的赌法,是所谓“八面”,官文书上称为“小花会”用牛角制成一个八面形的陀螺,绕着竹质轴心旋转。八个平面各刻一个人名,都是“花会”中人,四面红的是:“太平”、“吉品…‘日山”、“合同”,四面白的是:“音会”、“有利”、“上招”、“月宝”。摊主捻动陀螺,使之在一只瓷盘内旋转,然后用一只瓷碗盖上。

赌客则把钱押在木盘上写着八个人名中的一个人名。陀螺不转后,摊主揭开盖碗,朝上一面的人名就决定输赢。押中了的,摊主就赔;押不中的,摊主就收。

我不记得押中一文钱赔几文钱(似乎押中一名的,一文钱可赢六文钱;押两名的可赢三文钱;押四名的可赢一文钱),但总是对摊主有利的。也有人把赌注押在两个人名中间的,押中时只赢一半;也有人把赌注押在四个人名中间的,押中时只能赢四分之一了。算法很合理,除了根本有利于摊主的一点以外。这种赌法,今天总有人知道,可以补充我的遗漏。

“八面”之外还有牌九、押宝、骰子,这是路上的赌。较有身份的人则在家中玩纸牌,即所谓“叶子”,这是旧中国很普遍的赌法。各地“叶子”形式差别很大,我们那里通行的大概是一种特别的形式,像棋子的形式,、有将。士象、车、马、炮、卒、又有福、禄、寿、喜四色,这种纸牌都是龙岩人开的纸店卖的。铁儿馆是私塾,过年时没有学生,我的父亲就把大厅腾出来,招他的、朋友玩纸牌,摆了两三桌。辛亥革命后,麻将牌兴起,纸牌就没有人玩了。

元宵以后照例是禁赌的。但麻将牌不在禁内,大小绅士终年打麻将,一般市民有时也打麻将。人家说邓炳知事也在衙门内打麻将哩。传统的赌钱,元宵后也未曾禁绝。时禁时弛,习以为常。不过这是那些赌徒的事情。我们县里居民有一种特别的成分,没有正当职业,专靠赌钱过生活,土话叫liu giao,liu是“流氓”,giao是“赌徒”。这种人发不了财,也无产可破,但生活还是过得去的。他们聚集在赌场周围。赌场设在后巷口,城墙旁,经常有二三十人围着一个中心。我不敢挤进去看。那里总是大声叫嚷,有时打架,某次还杀死一个人。凶手,我认识,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人,他从绑腿中拔出一把尖刀,刺进对方的腰里而自己逃走了。这种公开赌场是有差役或亲兵受贿保护的。赌客除那些赌徒自己以外,主要是街上的店员和溪上韵船夫。

正月初二则是走亲戚的日子。女婿带着外孙这日来拜年,岳父家一般要设宴款待。朋友相互拜年也是从初二开始的。主人待客一般是“冰糖茶”,即茶杯里先放冰糖块,晒干的黄豆芽和生的芫荽叶子,然后从茶壶倒入茶水。不知道元旦如此敬客含有什么意义。我的父亲的朋友,这几日来我家总要过足烟隐,大家见面都是很客气的,没有争吵;即使有什么事情交涉,见面也不提了。有一年,我听父亲说:古人所谓“尧天舜日”也不过像这样的日子。

自然,我所说的是一般地主人家过年的生活,包含商人在内,他们虽非地主,但先世是地主,仍要模仿地主过年,也包含从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提高了经济地位的家庭在内,他们也要模仿地主过生活。一般人家,平时虽然贫苦,总要积累一点钱好好过年的。

但仍有一部分人不能那样过年。我说的不是乡村的人,那里的情况我不知道。我只说城里人。元旦一早,就有乐工分成几队,一队四五个人,分头到有钱人家去奏乐,无非吹唢呐,敲锣鼓,来时说些恭喜庆贺一类的话。主人照例送红包给他们,他们又千恩万谢到别家去吹打了。有时一个乐队刚走,另一个乐队又进来吹打。主人仍须送红包给他们,不能拒绝他们进来。我们小孩子都听腻了。一次,三伯父教训我们:你们这些小孩子,有新衣穿,有鞭炮放,可晓得那几个敲锣打鼓的小孩子等着今天的红包去买布做衣服吗?

初一至初四,一般店铺不开门,但那些卖香烛鞭炮的龙岩店是开门的,本地的糕饼店也有几家开门,卖面鱼。一种发酵面粉做的,用木模印成鱼形的甜饼,有巴掌一般大,用炉子烘熟的。给小孩的食物,红柑之外就是面鱼。为什么一律做成鱼形,想必又有什么故事。

迎佛

正月初五,街上店铺一律开门营业了。恰好这日开始“迎佛”。小孩子快活自不用说,大人也不放过这个热闹的场面。

迎佛是有组织的。每个寺庙有一笔“基金。(不是钱币,而是田产,由专人保管,正月迎佛就是由此“基金”供给费用的)。

迎佛队伍,随各庙菩萨而规模不同。一般是:一队旌旗走在前面;接着来的是“戏坪”,即一块大木板,四周有矮栏杆围着,中间扎着石头、花木之类,二个至四个小孩子坐在花石下面,装扮戏曲人物,大体是才子佳人之类。四个壮汉抬着走,“戏坪”多至十几个至几十个;“戏坪”后面还有“大鼓”,那是从祠堂和大宅搬出牛皮鼓来装扮的。大鼓上面只能立着一个小孩子,扮成英武的人物,小孩子身躯捆在一根立柱上,外面看不出捆迹。四个壮汉抬着“大鼓”走,另有一个人则用鼓槌边走边打鼓,背后有七八个小孩子敲锣,同鼓声相应,十分雄壮。鼓上的小孩子最常见的是扮成达摩、僧人打扮,满腮胡须茬子,手执禅杖,同鼓声锣声相配合,显出一种刚健的美。我相隔近七十年还清楚记得。

漳平县的牛皮大鼓是远近闻名的,外县也有人来坂尾乡定制,与竹帘同为本县特产。县里特设一种税,叫做“鼓捐”,专收制鼓的手工业者的产品税。大祠堂以及一般大中住宅都有一只鼓,每逢初一、十五早晚敲打。上面所说的随鼓的锣,不是普通的锣,本地人称为“钟”,声音比锣更洪亮,因为更大更重,中央突出一个比鹅蛋更大的东西,锣锤敲打在这个东西上面。我在外地也见过这种乐器,但不知道正名是什么。小孩子不能一手提着,一手敲;都是将一个长竹片绑在背后,将锣挂在竹片头上,左手扶着挂绳,右手敲击的。“大鼓”不是每次都有的,即使有,也不过二三架而已。有时还有“镇马”,即小孩子扮成戏中人物,骑在马上。有时还有锣鼓队,那是私人组织起来参加队伍的。以后就是“佛亭”,即木制而油漆精美的轿子,菩萨坐在里面,八个壮汉抬着,一个人持着小华盖在前面引路。我们小孩子最爱看佛亭“起一技”。走到一个比较空阔的地方,引路的人掉转身来,拿华盖对着佛亭转几下,然后回头快跑,八个壮汉也抬着佛亭快跑追赶他,他再转过身来,八个壮汉也转身向后快跑。如此反复了三四次,大家都说:“菩萨起鼓”了,意思是说:菩萨显灵,表示他快活。少时,家裹流传我的一个笑话,即某日我在饭桌上曾说:“吃肉会起鼓,吃菜尾不会起鼓。”佛亭后面就是本地头面人物手执一支香跟着走;再后面就是那些还愿或报恩的人,持“铳”放炮。所谓“铳”,就是一根木棍,顶端装着铁炮,先塞一段药钱(导火引钱)在铁炮底上小孔内,再从腰里拿下盛火药的牛角,把火药倒进铁炮膛内,塞紧,然后用香头点燃药线,轰然一声。

正月初五迎观音,这是全县城的保护神,规模相当大。观音庙,大家叫做“观音亭”。这是一个特殊的建筑物。北门外有条水沟相当宽阔,平时流水不多,大雨后北面群山的水都由此流出,甚为壮观。漳平人不知何时采用了特殊的架桥方法:用很多又阔又长的石板架在水沟的两岸,就在这些石板上盖起了观音庙,庙门前做行人的桥梁,桥梁上面也有瓦顶遮盖,旁边还有石凳供人休息。

这是一个大工程,值得留下做纪念的。不知今天还存在吗?观音亭平时香火很盛,所以每年迎佛,规模很大,但不是最大的。

正月初六迎东门仙妈。但从我记事时起,这日迎佛就废了。东门仙妈宫仍旧存在,宫在东门外,宫门直对城门,我去东门外玩时常进宫里看看,香火还是有的。一次我还看到菩萨座前挂着新的帷幕,上写(或绣)“三山弟子某人敬献”字样,可见连福州人也来拜这位菩萨。但为什么废止迎佛呢?

正月初七迎上三公,正月初八迎下三公,正月初九迎城内三公。这兰天的规模都不大,上三公比较好些。县城内外同时有三个三公庙,一连三日迎接三公出巡,这“三公”究竟是什么神昵?我少时听说,“三公”是三个劳动人民,他们看见九龙江上险滩很多,不能通航或通航危险,于是号召众人去打通航道,结果成功了,后人为了报答他们三人做的好事,便立庙供奉。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供奉三公是为了崇德报功,而非出于迷信的。上三公庙门前有一座大石碑,据说上面记载此事,三人还是有名有姓的。我没有看这石碑,不知确否?不知此碑尚在否?现在还来得及考证这件事情。应当组织力量去访问老人,特别访问老船夫,去调查别处是否有三公庙,去参考其他志书有无关于“三公”的记载。如果我所得传说是可靠的,那么重建三公庙是没有意义的,应当建立一个“三公纪念馆”,犹如都江堰纪念李冰父子一样。

我近日得到一本道光老县志,复印的。我希望能够从中查到“三公”的事迹。可是翻检一下,只找到了三个三公庙,却找不到“三公”本身来历。“上三公庙”下注:道光十年重修”,“下三公庙”下注“道光元年重修”,二者都注“在桂林坂”,“三公庙”下注“县坊”。

正月初十迎大帝爷。这是迎佛的高潮,规模最大的一天。大帝爷宫称“御行官”(县志作“御兴宫”),在县西北城外,即陈玉鸣“拆城”的下面。大帝爷,据说原是个医生,乐善好施,人民为了他救死扶伤,感念他的功德,尊之为神,塑像膜拜。不知何时被封为“宣封大帝”,人家说这个“菩萨”特别“灵验”。

去朝拜的人很多,香火鼎盛。我的母亲早晨起就阵痛,但长久产不出来,于是把大帝爷从城外“请”到:贼内家里来,供在大厅上,不久“同身”(即神汉)就跳起来,手挥宝剑,从大厅跳到产妇的房间,我就生出来了(不是呱呱坠地,因为闷久了,哭不出声)。但从我懂事时起,我在正月初十迎大帝爷这一天,我家并未提供什么节目,我的家长也没有去跟随佛亭。

正月初十的迎佛,比其他日子,队伍至少长三倍。不仅后坂洋人为自己的保护神提供节目,而且城内四门,城郊各乡都送了节目来。因为御行宫的菩萨十分灵验,报恩者多。

正月十一迎坂尾仙妈,正月十二迎坂头顶仙妈。这两日没有初十热闹,但比初七、初八、初’九三日热闹得多。因为三公庙不过动用基金而已,仙妈宫则除动用基金之外,还可调动本乡居民为自己的保护神出力。

仙妈是什么神,我不知道,总是有来头的。每年正月初十,我去大帝爷宫看队伍准备出发时,总要遇着一个十几人的小队伍,从北郊方面走来,静悄悄地,作远游归来的装束。人家说,他们是替坂尾仙妈宫去远乡某山头“割火”,今日才回来的。可见那个山头的仙妈宫是原始的仙妈官,而坂尾、坂头顶、东门三个仙妈宫不过是“分宫”罢了。我不能希望县志告诉我本县人民崇拜的仙妈的来历,因为县志连三公的来历也不告诉我们,何况“淫祀”。但县志记着坂尾有显福宫,坂头顶有龙兴宫,似乎就是这两个仙妈宫。

我上了中学以后,某年正月十一去坂尾看迎佛,那里有我的中学同学,他们邀我去。我看见国会议员刘万里,手执一柱香,同坂尾的其他头面人物一起,有说有笑地跟随仙妈佛亭行走。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迎佛前一二天,“同身“跳起来了,说仙妈要刘万里跟随佛亭。刘万里于是照辨。

城内外迎佛是不过江到坂尾去的,也不到坂头顶去,到校场圩就折回来了。但坂尾和坂头顶迎佛则须到城里来,游遍全城。

正月十三迎城隍公。这是一种特别的迎神。队伍并不长,花样也不多,但很严肃。因为城隍公是正式的神,写入《祀典》的。城隍公和知县平起平坐。

按规定,每月初一、十五知县都要去城隍庙行香。漳平县城隍庙是本县最大的庙宇,如果永福方面没有更大佛庙的话。

迎城隍,虽不热闹,却是严肃的。大家不把城隍公看成普通菩萨一样。佛亭前有个仪仗队,高擎十多种兵器或刑具,令人生畏,这是以前几日迎佛所没有的。队伍中似乎也有人扮演无常、判官及其他鬼卒。

正月十三就结束迎佛了。在城内,迎佛必经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由西门至东门的弯弯曲曲的大街,另一条是由东门沿城墙边通道,经过南门直至西门。

同类推荐
  •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品悟成长心灵书系》之《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第1季珍藏版)》,书中包括了:《笨小孩的成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少年哀歌》、《我为什么而活着》、《真实的高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笑遍世界》、《人人想当别人》、《机会在敲门》、《哨子》、《爱怕什么》、《不死鸟》、《读书示小妹生日书》、《对陌生人的责任》、《回家》等作品。
  • 生于1981

    生于1981

    本书为汪小菲首部个人随笔集。全书16万字,14个章节,涵盖汪小菲的童年成长、恋爱婚姻、事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更包含他对近年来台湾与大陆关系的种种思考。本书是汪小菲本人真切的自我剖白,情感真挚、内容详实。童年的孤单心境、少年的迷茫冲动、青年的狂傲不羁、沉淀后的深刻反思,从青涩男孩到成熟男人,点点滴滴心路历程尽在书中呈现。
  • 走进宁波

    走进宁波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一幅幅珍贵的新老照片,集中展现了宁波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活力四射、生机盎然、潜力无限的广阔发展前景。手法新颖,独具匠心,集趣味、意味、回味于一身,集文气、大气、雅气于一体,既蕴涵了宁波磅礴发展的原动力,又体现了宁波人民的自豪感,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屐痕处处

    屐痕处处

    《屐痕处处》中的十余篇游记写于1933—1934年。此间,郁达夫过着游山玩水的隐居生活,与政治几乎不沾边,“只想把包裹雨伞背起,到绝无人迹的地方去吐一口郁气”,写下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 英雄赞歌

    英雄赞歌

    吴迪是一名油田子女,1995年从部队转业后回到油田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2003年3月5日,因奋不顾身抓获3名违法犯罪分子,协助公安机关破获一个特大盗窃团伙,他和他的工友们被勘探局授予“见义勇为先进集体”,2006年他个人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勘探局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殊荣,2006年初他参加了省公安厅、宣传部等6部委组织的“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事迹报告团”,在全省各高校、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地方驻军作多场巡回报告。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他深深感到,是部队的大熔炉锻炼了他,是辽河油田这片沃土培养了他,是老一代石油人的优良传统和坚韧品格影响熏陶了他,才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自强不息,坚守正义,迎难而上,不惧邪恶。
热门推荐
  • 魔法少女厄加特

    魔法少女厄加特

    我叫厄加特,首先,我要郑重强调,我是直男!钢铁直男!我是立志不当魔法少女的男人!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系作者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参与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参与重建国民经济火热斗争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帕维尔科尔恰金在战争中身负重伤,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为重返建设国家的岗位,他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最终写出感人至深的长篇小说,继续为人民作出卓越贡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浪轮胎里的少年

    流浪轮胎里的少年

    《流浪轮胎里的少年》,清冷寒夜,一个居心叵测的轮胎无声滚动于长街,看似可怜的少年,会有怎么诡秘的故事?《容器》,我的生也为你,我的死也为你,我不是你的天堂,你却是我的地狱。《杀生之雨》,一个“疯子”的悲伤。《噬魂沙漏》,生活陷入恐怖深谷,是因为一只凶器,还是因为一颗凶心?《魔鬼沙拉》,一次心怀侥幸的堕落,一个永难回头的深渊。
  • 入殓师的爱情

    入殓师的爱情

    年轻的入殓师遇到了美好的爱情,这爱情是短暂的,他们突然地、被迫地分开了。个中原因,读者不难想象。小说委婉缠绵,通篇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却亦不乏温馨。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爱情?一个年轻的女孩总是跑到殡仪馆来,很好奇地打量馆里的一切。她像是来找人,也像是来寻找丢失在这里的什么东西。很容易从送葬的人群里看到她窈窕的背影,她与送葬的队伍是游离的,她不戴黑纱,着素色的连衣裙,裙裾在她小步的移动中,一下一下地摇曳着。她有白皙而光滑的小腿肚,光脚穿着一双磨砂网眼、粉色鞋底的凉鞋,鞋子在阳光下有时发出一点莹莹的光。
  • 跳动的球网

    跳动的球网

    我叫吴非,生长在以乒乓球为国球的国家,我……喜欢乒乓球。
  • 唐朝第一道士

    唐朝第一道士

    《山海经之仙途妖路》新书已发。..............他是一名道士。他也是一名穿越客。他叫钟文。他也叫九首。救人命时是道长,杀人之时是钟馗。且看他如何游历天下。
  • 无形装逼,最为致命系统

    无形装逼,最为致命系统

    机缘巧合之下,林轩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且开启了最强装逼系统之无形装逼,最为致命系统。从此之后,林轩在装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林轩的名言,“明人不装暗逼,但我不是明人,所以这个暗逼我装定了!”
  • 末日吃货手账

    末日吃货手账

    在荒凉和危险的末世,吃是第一位。什么?吞天巨蟒!去掉头就是一顿百蛇宴。什么?剧毒蟾蜍!去掉头又是一条堪比牛蛙的美食。……这是一个吃货在末世收集伙伴拯救世界的狗血故事……
  • 诸天最强超能力

    诸天最强超能力

    时间、空间、能量;复制,读档,不死身;瞬移,念动力,言出法随;……最强超能力是什么?众说纷纭,每个人的意见都不统一。张诚也不知道,但是他不着急。因为无论最强超能力是什么,那都是给他准备好的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