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8300000049

第49章 岁时记(4)

来漳平的,是几个客家人组织的戏班,我忘记了班名,它们是学习潮州班的。我们小孩子只晓得看故事,大人则要评论演技和扮相。辛亥革命前后,龙岩人苏家组织一个新班,叫做“新梅花”,到漳平来,与客家班竟争,有时在一个空场上搭两个台,唱“对台戏”,有时在两个不同空地同时演唱,以观众的多少定优劣。往往龙岩班获得胜利。这时那些评戏家见面就有谈不尽的话了。我同别的小孩子常常在上午不演戏的时候,跑到戏班住宿的地方去,多数是寺庙,人们在殿上搭地铺睡觉,无分冬夏都要挂帐子。那些演员,在戏台上生龙活虎,有挂白胡子老气横秋的,有插着雉鸡尾威武雄壮的,他们的面孔,我们都看得很熟,但在住宿地,我们看见,他们也都是小孩子,才十五六岁、十七八岁,比我们不过大三四岁而已。我们看见他们也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旦是在台上他们能够演出那么动人的戏!我们都很羡慕他们的生活。就在那几年,有一个富家子弟居然跟着一个戏班走了。自然以后还是失望回来。长大了,我不记得在哪一部西方小说中看到了类似的故事。

每年做祈禳时,演戏达到高潮,但并非说平时不演戏。每年二三月间,县城内外就开始演戏。城内,在城隍庙演戏,那里有固定的戏台,请戏班的钱,是大街上的商店付出的,他们借演戏招徕四乡的农民来城,繁荣生意,不愁收不回付出的钱。城外,则在溪对面上三公庙前演戏,那里空地大,常常可以搭两个戏台。请戏班的钱,是“大工”(即上下游的船夫)拿出来的。上游,从雁石、白沙到县城是一班“大工”;下游,从县城到华葑(或溪南)又是一班“大工”。那几年货运很多,两班“大工”收入不少,总之比农民和手工业者多得多。他们拿出一部分收人来报答本行业的保护神。九龙江船夫的保护神,不是龙王,不是妈祖,正是“九龙三公”,城里的人,白天是渡船去看戏的,晚上则除摆渡外,回来城门已闭,还须攀竹梯,付竹梯费人城。如此辛苦,看戏的人还是很多。

冬至前后,有些祠堂祭祖时,也请了戏班来演戏。“人戏”之外,还有“柴头戏”,即提线木偶戏。价钱便宜得多。没有“人戏”时候,“柴头戏”也有人要看,尤其我们小孩子更爱看“柴头戏”。我少时还看遇罗坪班的“柴头戏”,以后只能看龙岩班“柴头戏”了。

戏台罗鼓响,醮坛的和尚念经和厅堂装饰就没有人爱看了。祈禳最后一一一夜就反遇来,吸引戏台下的观众。纸扎的韦驮以及其他六七个纸扎的人像(都是《封神榜》人物,其中有托塔天王李靖),都要等待和尚做法后焚烧,而最精彩的还是竟攀孤台这个最后的节目。在空地上用四根很长的杉木搭一个高台,台顶约有四层楼高,平板上放置各种食物,原是施舍给“野鬼”的。佛事结束时,和尚在台下念了经,於是四个壮汉便各据一根杉木,迅速攀上台去,先到台顶的人就可占有那些食物了。在攀缘时,台下观众不断欢呼。我们小孩子特别感兴趣,因为他处看不到这样的一种竟技。

祈禳的经费,一定不少,都是居民捐钱出来举辩的。东隅、西隅、北隅,居民更多,地主也多;南隅比较少,但南隅捐来的钱并不少於其他三隅,因为最热闹的街道在南隅,而上下游船夫也在南隅捐钱。南隅捐簿上第一名,就我懂事时起,都是我的祖父。捐簿的第一名叫做“缘首”,总是本隅内最有地位的绅士,他挂一个名,不见得捐出的钱比别人更多些。整个祈禳,则由“总理”调度。“总理”是推选出来的,旁边还有许多人辅佐他。南隅的“总理”一般是那些栈房的本地主人,他们供给上下游客商住宿,介绍生意,并同船夫熟悉。

“缘首”不管业务,但若县官或衙役有什么麻烦,则由“缘首”去应付。如此规模的活动,从未发生什么乱子,捐款也很顺利。可见漳平县的群众之中也有人才,善於做组织工作。但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即这是同菩萨有关的好事,一切都要看菩萨的金面,钱是捐给菩萨的,热闹是做给菩萨看的,遇着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须为菩萨而忍耐,争吵起来首先就对不起菩萨。我想,如果没有这个因素,如此规模的演戏、祭神、喧哗、竟赛种种活动,一定要发生乱子。

事实上,这是农业经济社会中,每年秋收之后居民们一种庆祝和娱乐的活动,集中在城镇上做的;城镇商人也借此机会推销他们贩运来应付市场旺季的商品。戏台附近也有人摆摊子,推销外国进口的货物,以至於外国的赌博,如打弹子、套圈子之类。

似乎辛亥革命以后,就没有再做祈禳了。

冬至

冬至前后,祠堂祭祖。那几个大祠堂,如大夫家庙,上刘祠堂,下刘祠堂,都是很隆重的,有时要演戏。有几个小祠堂,平时无人注意,此时也祭祖,仪式也算隆重。他们的子孙住在外乡,城内的祠堂平时关着或租给人用,到冬至前后才来城里祭祖。我们郑家,’远祖祠堂在和春乡,每年须走二十里去祭祖,每次都要在那里熟人家中住一夜;城里有两个近祖祠堂,每年也要开祭,读祭文,但并非在冬至前后,不知何故。

正式的坟墓,一般在冬至前后祭扫(但也不尽然,有提早的,甚至有春天祭扫),兴清明扫墓,将祭品挑回家来吃不同,秋祭总是在坟上烧来吃的。往往要请亲戚朋友一同去坟上吃,客人免不了要在坟前跪拜,主人也免不了要客气一番。生的或半生的祭品,挑到坟上献祭之后,就在坟边垒一个灶,挑来涧水,拾来枯枝,炒熟,然后席地而坐,举行野餐,别有风味。盛菜的,往往不用瓷碗,而用特制的红漆木盘。如果是过代祖宗的坟墓,又没有祭祀田租的,祭墓时各家就分别准备祭品送去,然后一起热来吃。我们郑家住在和春乡,18世纪才有一支移居城内,不知为什么有几个祖坟葬在北门外山上。我们的坟山也在离城五里的地方以致每年扫墓时和春乡的族人走了二十里路同城里的族人一起祭扫。

冬至正日,各家都吃“圆子”。先几日就要用糯米舂成细粉,到这一天全家动手搓成圆粒,其中无馅。食时,先用红糖、姜片烧汤,然后把“圆子”煮熟,放入糖汤内。虽不好吃,竟是一件新鲜的事,小孩子也快活。

除夕

冬至遇后就准备遇除夕了。

不记得在冬至前或冬至后,家里就酿酒。一般地主家庭,一年的酒都是自己家酿的,不到市上去卖。媳妇怀孕,就要酿酒,准备产妇吃的鸡酒,以及满月时请客的酒。地主家里都有酿酒的工具,售式蒸溜锅之类,也都有人善於酿酒。

除夕前约半个月,开始做三大倮:糖倮、发课、菜头保,都须春糯米粉,都须用大灶、大铁锅,旺火来蒸。糖保就是糯米粉加红糖,调成浆,在锅内蒸。

发锞就是禾米粉(也许是面粉)加酵母,加红糖,调浆去蒸。菜头倮则是咸的,糯米粉(一说是普通大米磨成的粉)调成浆后,加入罗卜丝、肥肉、盐、碱,特别要加入很多胡椒,去蒸。这些事情,我们小孩子都插不上手,蒸好也不能随便拿来吃。小孩子最感兴趣的是“课探”。这个名词取得好。“探”者,试验之谓:保浆调好,不知浓淡如何,过咸或欠甜么,发酵是否适宜,佐料是否足够,不能等待蒸熟之后再看,须先试验一下。糖保探和菜头倮探,锞浆是在铁锅内用油煎熟来吃的,。大人除了试验以外多煎一些给小孩子吃。这种油煎的锞比水蒸的锞好吃得多,尤其菜头保。发倮保浆则不能用锅煎,只能用茶杯盛着在小锅内蒸,味道不见得比大锅蒸更好吃。

十二月廿四送灶君上天要供祭,烧香,点烛,放鞭炮;除夕再接灶君回来。

此时前后,城外溪边也常有鞭炮声,说是永春店和“大工”做“牙”(即供祭本行祖师)。

除夕要贴新门联,一些地方要贴“福”字,红纸,方形,尖角向上。又要买许多纸钱,拉开成串,挂在屋门和房门两边。这日,街上热闹得很。不管是否“朝圩日”,农民还是进城朝圩,而且不去较场圩,直接来到大街上。街上店铺忙着收帐,家里的大人也为了还帐而发愁。我们小孩子就什么都不管了,只知道明日母亲要给新衣穿,今夜有压岁钱可拿(祖父的,父亲的),又可得到红柑和面鱼。

同类推荐
  • 赤都心史:瞿秋白作品精选

    赤都心史:瞿秋白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灭亡

    灭亡

    小说《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主人公杜大心怀有“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最后,他为“信仰”而英勇献身。
  • 今日此生当属谁

    今日此生当属谁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从身份到契约:不完全城市化困局的理性思考

    从身份到契约:不完全城市化困局的理性思考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每一篇论文的作者在围绕共同主题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都在各自领域对主题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诠释。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热门推荐
  • 婚久情已深

    婚久情已深

    “姐,我替你去看了,殷少跟传闻的不一样,帅气温柔,也很…绅士!”“哥,华家大小姐我见了,清纯柔美,像是乖乖女,应该是你喜欢的类型!”他,神秘诡谲,传言俊美如斯,富可敌国,却身残心缺,以致个性孤僻,年过三十未婚!她,华家大小姐,貌美如花,却声名狼藉,年近二八,无人敢娶剩女一枚。一段乌龙的相亲,一段错位的姻缘,自此拉开帷幕;某日,接连三天,她便被折磨得死去火来、当场发飙:“你个骗子,够了没?你不是个残废吗?”她妹妹眼睛瞎了,他哪里温柔?哪里绅士?根本就是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狼!她哪里是被坑,简直是被坑死了!
  • 小两口卖扇日记

    小两口卖扇日记

    历完情劫归来的未来阎王不好好在阎王殿坐镇,带着转轮王跑到凡间开了个扇子店。阎王不在其位,底下的黑白无常自然也是要偷懒,闲暇时便跑到扇子店打打零工,看看热闹。扇子似是卖不出去几把,上门求帮忙的倒是未有断绝,有凡情不断的道士,有容颜绝美的桃妖,有自恋傲娇的雪狐....在云京城最大的最神秘的扇子店里,每日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在听着属于别人故事的时候,不知道颜辞镜是否能找到上一世的他。
  • 农妇山泉有点田

    农妇山泉有点田

    "渣男父亲吃喝无赖,为还债务意外将她推入海中尸骨无存。天道有眼借尸还魂,再次睁眼的她竟成为无盐农家女。父亲好赌?剁你手脚。大骂妻儿?断你命根。痴傻褪去潋滟风华只求发财致富走向人生巅峰。谁知妖孽王爷竟处心积虑来种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黑白斋读书录

    黑白斋读书录

    全书分为四辑:“线与面”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以长篇小说为主对军旅文学重要现象、重大问题的发言;“问与答”是作者与学生关于军旅文学的访谈;“人与书”收录的文章记叙了许多军内的师友名。“序而跋”收录了各种序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小厨娘:将军,有礼了

    重生小厨娘:将军,有礼了

    前世遭渣男哄骗蒙蔽,她在新婚之日逃走,却被卖入青楼。好在上天垂怜,令娇俏小厨娘一朝重生。做大厨、开酒楼、斗极品、虐渣男,走上致富不归路。
  • 爱情离我三厘米

    爱情离我三厘米

    本书里面那个可爱的女生李薇拉和可爱的男生宁不悔是多么令人忍俊不禁的一对同桌,不仅让每个人都会不由的回想起自己曾经和他(她)的同桌时光,也是如此这般的美好有趣,或亦欢欣雀跃。这本书中有很多悬疑的地方,作者总是在适当的时候丢些疑问,让人越看越爱看,一步一步细致的看下去,欲罢不能。
  • 我记得你的柠檬,你记得我的甜

    我记得你的柠檬,你记得我的甜

    小时候的什简活得肆意张狂,脾气也坏得不行,经常欺负小朋友,争当大姐大,闹得左领右舍纷纷拿她来当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要是不听话,就像什简一样坏到没人喜欢!"可是什简知道,有一个人不一样,他从不会像其他大人小孩们一样故意疏远她,联合起来欺负她,瞧不起她,他会在什简受欺负时站出来保护她,不让他受委屈。可是,有一天,这个总是保护什简的孩子也不见了,什简又是孤单一个人了。………………在墨祁玉的世界里,他一直觉得自己不正常,明明大脑告诉他他丢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应该马上去找回来,但他的心不为所动,毫无波澜。这种怪异的感觉伴随着他从小到大,直到遇见那个似曾相识的背影……………………当心换了,当初的一切除了你知道便再无人知晓。而一边的等待守候,一边的不断追寻,当命运的轨迹重新交汇,我只想告诉你,你给的柠檬,终于变成了甜味。
  • 营养早餐这样吃

    营养早餐这样吃

    《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早餐这样吃》讲述的是营养早餐是一日能量的基础。纠正错误的搭配方法和早餐习惯,根据不同人群早餐的营养需求特点,吃对早餐更健康。《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早餐这样吃》营养均衡的黄金组合,美味早餐健康加倍;读懂科学的早餐理念,吃对食物活力一整天。
  • 国足需要外星人

    国足需要外星人

    当你以为能够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中;当你对一切都不抱希望的时候,执念的种子却在心里悄悄发芽;即使被历史的车轮裹挟着滚滚向前,你也是中国足球的“TheSpecial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