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3400000003

第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特征(3)

三、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不是所谓的世界的终极存在,而是“对象、现实、感性”何以成为这样的存在,人的存在何以异化为这样的状态。传统哲学以一种抽象的、超时空的方式去理解和把握存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和把握人的存在,从人的存在即社会存在出发去解读存在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的这一变革与重建是与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密切相关、融为一体的。

“形而上学就是一种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问,以求回过头来获得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整体的理解。”[27]“形而上学是包含人类认识所把握的东西之最基本根据的科学。”[28]海德格尔的这一见解正确而深刻。形而上学形成之初,研究的就是“存在的存在”,力图把握的就是“最基本根据”和“不动变的本体”。这就是说,形而上学一开始就与本体论密切相关,或者说,作为“论述各种有的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本体论“就是抽象的形而上学”[29]。

从历史上看,形而上学在对世界终极存在的探究中确立了一种严格的逻辑规则,即从公理、定理出发,按照推理规则得出必然结论。这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标志着作为理论形态的哲学的形成。然而,哲学家们又把形而上学中的存在日益引向脱离了现实的人及其活动的存在,成为一种抽象的存在。无论是近代唯心主义哲学中的“绝对理念”,还是近代唯物主义哲学中的“抽象物质”,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无关的抽象本体。因此,马克思明确提出:“反对一切形而上学”[30],并认为哲学应趋向现存世界和人的存在,对人的异化了的生存状态给予深刻批判,对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给予深切关注,从而成为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和人类解放的“头脑”[31]。这样,马克思便“颠倒”了形而上学,使哲学从抽象的宇宙本体转向现存世界和人的生存的本体。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的变革与重建,是同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密切相关、融为一体的。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没有停留在“纯粹哲学”的层面上,而是将这种批判同意识形态批判结合起来了。在马克思那里,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同样是密切相关、融为一体的。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就意识形态表现为自在的存在、“独立性的外观”而言,它是虚假的;就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必然关联而言,它又是真实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形而上学就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发挥其政治功能,从而为统治阶级政治统治辩护和服务的。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32]。

形而上学之所以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因为形而上学中的抽象存在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抽象统治”具有同一性。“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而他们以前是互相依赖的。但是,抽象或观念,无非是那些统治个人的物质关系的理论表现。”[33]“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34]这就说明,现实社会中抽象关系的统治与形而上学中抽象存在的统治具有必然关联性及其同一性。用阿多诺的话来说就是,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原则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同一性原则不仅对应,而且同源,正是在商品交换中,同一性原则获得了它的社会形式,离开了同一性原则,这种社会形式便不能存在。所以,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就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或者说,形而上学的同一性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发挥其政治功能。

“哲学只有通过作用于现存的一整套矛盾着的意识形态之上,并通过它们作用于全部社会实践及其取向之上,作用于阶级斗争及其历史能动性的背景之上,才能获得自我满足。”[35]哲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反映着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现着特定阶级的利益和价值诉求。哲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马克思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马克思那里,形而上学批判进行到一定程度必然展开意识形态批判。在这种双重批判中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客观认知某种规律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批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我们不能从西方传统哲学、“学院哲学”的视角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应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批判的视野,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新的实践出发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留给(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去创造新的哲学介入的形式,以加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霸权的终结。”[36]

马克思的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又是与资本批判密切相关、融为一体的。

在马克思看来,无论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还是对意识形态的批判,都应延伸到对现实生活过程的批判。这是因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37]在马克思的时代,对现实生活过程的批判首先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即资本批判。这是其一。

其二,历史已经过去,在认识历史的活动中,认识主体无法直接面对认识客体;同时,历史中的各种关系又以“遗物”、“残片”、“萎缩”或“发展”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社会中。所以,认识历史应该也只能“从事后开始”,即“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38]。在马克思的时代,这种“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是历史上最发达的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39]因此,要真正认识历史,把握人类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就必须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行批判,即对资本展开批判。“基督教只有在它的自我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在可能范围内准备好时,才有助于对早期神话作客观的理解。同样,资产阶级经济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时,才能理解封建的、古代的和东方的经济。”[40]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41]。这就是说,资本不是物本身,但又是通过物并在物中而存在的。同时,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赋予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最基本和最高的社会存在物,它自在自为地运动着,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现代社会:“在土地所有制处于支配地位的一切社会形式中,自然联系还占优势。在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中,社会、历史所创造的因素占优势。”“如果说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一方面创造出一个普遍的劳动体系,——即剩余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那么,另一方面也创造出一个普遍利用自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体系,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甚至科学也同人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属性一样,表现为这个普遍有用性体系的体现者,而且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在这个社会生产和交换的范围之外表现为自在的更高的东西,表现为自为的合理的东西。因此,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产生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它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阶段,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资本按照自己的这种趋势,既要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见,又要克服把自然神化的现象,克服流传下来的、在一定界限内闭关自守地满足于现有需要和重复旧生活方式的状况。资本破坏这一切并使之不断革命化,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42]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具有支配一切的权利。

资本不仅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人与物和人与人之间一种内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采取了一种物的形式,以致人和人在他们的劳动中的关系倒表现为物与物彼此之间的和物与人的关系”[43]。资本是一个不断自我建构和自我扩张的自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不仅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资本家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而雇佣工人只是资本自我增值的工具;资本不仅改变了与人相关的自然界的存在属性,而且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态,创造了“社会因素占优势”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有机体制本身作为一个总体有自己的各种前提,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44]这就是说,正是资本使资本主义社会总体化了。由此可见,资本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就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规定、存在形式和建构原则,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建制。

因此,马克思以商品为起点范畴、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展开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本质上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批判。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重建、形而上学批判是通过资本批判实现的。正是在这种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抽象的存在,发现了现实的社会存在,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秘密,并由此“透视出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发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以物化方式而存在的秘密,并透视出人的自我异化的逻辑,从而把本体论与人间的苦难和幸福结合起来了,开辟了“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使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得到了本体论证明。

这表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学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同时,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不仅存在着哲学的维度,而且意味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严格表述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哲学)概念的产生”[45]。我们既不能从西方传统哲学、“学院哲学”的视角去认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也不能从西方传统经济学、“学院经济学”的视角去认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实际上,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的边界,越过了政治学的领土,而到达了哲学的“首府”——存在论或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只有在同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关联中才能显示出来;反之,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更大的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只有在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更大的意识形态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就这种批判代表一个阶级而论,它能代表的只是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46]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融为一体,这是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存在方式。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知己”的学问

    “知己”的学问

    文集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关于西方哲学方面的论文24篇。主要有:启蒙的精神与精神的启蒙、哲学作为爱自由的学问、欧洲哲学发展趋势与中国哲学的机遇、论海德格尔如何推进康德之研究等,反映了作者近些年来在西方哲学方面的新进展。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第九百九十九次我爱你

    第九百九十九次我爱你

    “你还欠我很多个我爱你”小女人委屈巴巴说道。男人笑笑:“笨女人,地球十多亿人,遇见你,是多么不容易!我怎么可能欠你!”后来在第九百九十九次我爱你的时候,他‘失言’了……那年,她刚入大学不久,酒吧醉酒吻了同校的帅气学长,一米六与一八几的最萌身高差组合,会碰撞出怎样甜中带虐,虐中带甜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知性

    知性

    本书甄选林徽因现存于世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选录其中经得住时光淘洗和检验的篇章,力图展现一个最具文学魅力的林徽因。既包括诗歌名篇,又收小说佳作,也有至情散文,以及戏剧探索之作。
  • 魔妃之鬼姬无泪

    魔妃之鬼姬无泪

    因为传承至宝被觊觎,血族惨遭神界强大势力联合侵犯。她是血族的废物公主,却深得亲人的喜爱和族人的拥护。灾难来临,亲眼看到族人被抓,至亲被残忍杀害,自己也被架上了火刑架。临死前她指天发誓,若有来生,她定将这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一朝睁眼,她从高贵的血族变成了低等的鬼族,还是声名狼藉的臭女人!姬无泪,鬼界有名的废物公主,仗着鬼王宠爱,心狠手辣,花心成性,强抢美人!!!因为绝世容颜,被鬼界之人称为绝色鬼姬!鬼王宠爱,任她为所欲为,看似单纯的迁就下却是惊天的阴谋!种族低贱?实力不强?煞体和圣体的结合体万年不遇,一朝解封,必是人上之人!人族神族唾弃?有朝一日定让你俯首称臣!前世的仇恨,今生的遭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神挡杀神,佛阻灭佛!---------------------这个世界原本就是混乱的世界,杀伐随处可见。今天我不将别人踩在脚下,明日便是我的尸骨无处可埋…---------------------“我用天下苍生为媒,聘你为妃。世间坎坷路,你可愿与我一起走过?”“你若不负我,黄泉碧落,生死相随…”---------------------简介无能,请大家多多支持~推荐提子旧文:《废材小姐太妖孽》玄幻爽文,废材逆袭,没有最爽,只有更爽!!!推荐提子姐妹文文:老大:荨秣泱泱《崛起商途之素手翻云》异能爽文http://m.pgsk.com/info/m.pgsk.com老二:炽小妖《异世墨莲》魔幻爽文http://m.pgsk.com/info/m.pgsk.com老三:一一不是二《重生之八岁小地主》猥琐异能文http://m.pgsk.com/info/m.pgsk.com老四:意之幻《末世第一丧尸女王》猥琐丧尸文http://m.pgsk.com/info/m.pgsk.com老五:菩提苦心《废材小姐太妖孽》升级爽文http://www。xxsy。net/info/m.pgsk.com老六:连玦《腹黑谋后之噬魂妖娆》玄幻爽文老七:月君兮《双生庶女》重生复仇文http://m.pgsk.com/info/m.pgsk.com老八:茶靡月儿《重生豪门之商女》异能爽文http://m.pgsk.com/info/m.pgsk.com
  • 裘生

    裘生

    在乱世中闯荡,执着于正义、勇敢、善良、不屈。
  • 地狱穿梭

    地狱穿梭

    做地狱中最能折腾的鬼,是十九从不得不做到想要去做的唯一信念。前生是个坏人,死后也要做一个不折不扣的坏蛋,最好是能拉上所有鬼一起变坏……
  • 念念不忘那年青春

    念念不忘那年青春

    你的青春有没有过这样一个人为了她,他改变了自己她却为了他,接受别人质疑的目光还有人为了他,赴汤蹈火,最后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生命有人说,青春就是这样哭过,笑过,也闹过但却复杂有趣,让人念念不忘……和言壹,一起走进他们念念不忘的那年青春
  • 皇后在上

    皇后在上

    “娘娘不好了,凤栖宫被封了?”浩浩荡荡的凤栖宫人着急忙慌的来报。在外游荡的人儿漫不经心,“那我们去太后宫里蹭一蹭!”“娘娘,太后不接待!”某皇后继续心不在焉,“哦,那咱们去荣乐公主的荣乐宫蹭住”“娘娘,荣乐宫闭门不见。”奔跑相询的侍女满脸无奈。某皇后终于咬牙,“没事儿……那咱们去冷宫。”于是浩荡的人群跟着自我放逐的某皇后来到冷宫前,侍卫战战兢兢,“娘娘,冷宫如今需要重新装修,圣上的御辇在那边等着您的,您随圣上前往帝王寝宫神龙殿可好?”遥遥相对的皇帝陛下笑意盈盈的朝着这方招了招手。某皇后看着眼前快被拆成废墟的冷宫,满脸生无可恋,还能不能愉快地分居了!
  • 走不出的数字迷宫(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走不出的数字迷宫(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走不出的数字迷宫》编排体例合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索“谜底”的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的参考书,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素质与思想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