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3600000008

第8章 哲学遐想(6)

“哲学只有通过作用于现存的一整套矛盾着的意识形态之上,并通过它们作用于全部社会实践及其取向之上,作用于阶级斗争及其历史能动性的背景之上,才能获得自我满足。”阿尔都塞的这一见解是正确的。哲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反映着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现着特定阶级的利益和价值诉求,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哲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意识形态。马克思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马克思那里,形而上学批判进行到一定程度必然展开意识形态批判。在这种双重批判中建立起来的马克思的哲学,不仅是客观认知某种规律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批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我们不能从西方传统哲学、“学院哲学”的视角去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而应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批判的视野,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新的实践出发去理解马克思的哲学。

马克思的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又是与资本批判密切相关、融为一体的。在马克思看来,无论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还是对意识形态的批判,都应延伸到对现实生活过程的批判。这是因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马克思语)在马克思的时代,对现实生活过程的批判首先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即资本批判。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它体现在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资本不仅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人与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资本使人与人的关系“采取了一种物的形式,以致人和人在他们的劳动中的关系倒表现为物与物彼此之间的和物与人的关系”(马克思语)。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具有支配一切的权利,是最基本和最高的社会存在物,它自在自为地运动着,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现代社会:“在土地所有制处于支配地位的一切社会形式中,自然联系还占优势。在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中,社会、历史所创造的因素占优势。”(马克思语)

资本是一个不断自我建构和自我扩张的自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不仅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资本家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而雇佣工人只是资本自我增值的工具;资本不仅改变了与人相关的自然界的存在属性,而且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态,创造了“社会因素占优势”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有机体制本身作为一个总体有自己的各种前提,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马克思语)这就是说,正是资本使资本主义社会总体化了。由此可见,资本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它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规定、存在形式和建构原则,并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建制。

因此,马克思以商品为起点范畴,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展开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本质上是一种存在论或资本论意义上的批判。换言之,马克思的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是通过资本批判实现的。正是在这种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扬弃了抽象的存在,发现了现实的社会存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秘密,并由此透视出“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马克思语),发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以物化方式而存在的秘密,并透视出人的自我异化的逻辑,从而把本体论与人间的苦难和幸福结合起来了,使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得到了本体论证明,开辟了“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这表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学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我们既不能从西方传统哲学、“学院哲学”的视角去认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也不能从西方传统经济学、“学院经济学”的视角去认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实际上,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的边界,越过了政治学的领土,而到达了哲学的“首府”——存在论或本体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不仅存在着哲学的维度,而且意味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严格表述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哲学)概念的产生”(阿尔都塞语)。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更大的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反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只有在同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关联中才能显示出来;而无论是形而上学批判,还是资本批判,都只有在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更大的意识形态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融为一体,这是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存在方式。

当代的世界市场体系、国际政治结构和主流意识形态都表明,我们仍处在资本支配一切的时代。在当代,无论是对科学技术、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分析,还是对个人存在方式、社会生产方式、国际交往方式的分析,我们都必须明白,资本仍然是当代社会的基本建制,必须领会资本的存在论或本体论意义,否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只能是无根的浮萍。

唯物史观的创立:“双桅船”不断前进的历史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双翼的双桅船不断前进的历史。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各自的思想线索作一比较,将会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理解。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都把理性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那么,推动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历史观转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直接动力是什么?考察应该从这里开始。

众所周知,《莱茵报》期间的政治活动使马克思产生了“苦恼的疑问”。这个苦恼疑问的实质就是,是经济利益还是历史理性决定历史发展?马克思由此开始怀疑黑格尔哲学,并于1843年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从《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活动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推动这一过程前进的动力,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这简洁地表达了马克思寻求新的历史观的真正原因。

差不多与马克思同时,恩格斯在英国通过考察围绕“谷物法”而展开的斗争,看到物质利益是阶级冲突、政党斗争的基础。然而,与《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把私人利益对国家的支配作用看作是违反“常规”一样,恩格斯此时也认为,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违反“原则”,是一种特殊情况。实际上,恩格斯在这里也遇到了物质利益与思想原则的矛盾问题。

这就是说,在1842-1843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碰到了同一问题,即物质利益与思想原则的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构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相同的出发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处于相同的理论水平上,即已看到物质利益对国家或阶级关系的决定作用,但在整体上仍停留在唯心主义的精神世界。

“巨大的历史感”是黑格尔思维方式的显著特点。黑格尔在研究法哲学时,既能搜集大量的丰富的历史材料,又能从“理性”出发去整理这些材料,二者融为一体。黑格尔法哲学这一特点,必然促使马克思进行历史研究,考察国家和法的历史变迁,同时,进行哲学批判,即把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历史观中,运用“颠倒法”分析社会结构,认识到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基础和动力,明确指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运用“颠倒法”批判黑格尔法哲学,认识到现实的主体不是理性而是人,明确指出人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

在马克思进行历史研究和哲学批判之际,恩格斯从事着经济学研究和哲学批判,认识到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人类的生活、斗争和创造构成历史的真实内容。问题在于,无论是经济学研究,还是哲学批判,恩格斯此时的理论出发点都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按照恩格斯的观点,私有制社会是一种人为的、无理性的社会,为了克服这种现象,过渡到自然的、合乎理性的社会,关键就在于唤起人们的自觉,并以人为尺度,“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恩格斯语)。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可谓联璧之作,思想不谋而合。马克思的历史研究和哲学批判,恩格斯的经济学研究和哲学批判具有相同的理论水平,马克思发现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恩格斯发现私有制决定阶级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放弃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理论结构,接受了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的思想框架,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尺度。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概念为核心和杠杆探究“历史之谜”,深入到了市民社会的深层结构,并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成了异化劳动同人类发展的关系问题。问题的这种提法,就意味着把研究“物”的问题归结到人类活动本身的问题。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中,马克思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人类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的生成过程。

运用异化劳动理论研究历史,使马克思沿着一条独特的思想路线前进着。这条思想路线既不是布尔所说的那样,是“仍然按照黑格尔的方式构想出来的”,也不是阿尔都塞所认为的那样,“是彻头彻尾费尔巴哈式的”。当然,马克思此时在理论上是从费尔巴哈出发的,是用“真正的人的类本质”来同现实的人的存在相对立,用“自由自觉”的劳动来同现实的劳动相对立。这样,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星空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太阳的单独运行轨道已经被指明,但关于整个天体运行的解释依旧通行着托勒密的理论。

1844年,当马克思通过经济学研究和哲学批判探讨新的历史观的时候,恩格斯则通过对英国状况的实际观察和研究,对新的历史观进行了独立的探索,并得出重要结论:英国工业革命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恩格斯此时自觉地意识到,英国的发展展示了法国和德国的未来,法国人和德国人将逐渐走向社会史的道路。通过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对比,恩格斯便把工业发展决定历史发展,经济利益决定社会生活的观点普遍化了,看作是一切达到相应发展水平的国家所共有的现象,从而在探索历史规律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844年,马克思主要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唯心辩证法,来探索新的历史观,恩格斯则主要通过考察英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来探索新的历史观;马克思主要从理论上分析并在宏观上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恩格斯则主要在实际上展示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状况,具体地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二者可谓相映生辉。

之后,在1845年首次合著的《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到市民社会的深层结构,发现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在1845~1846年再度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而走进了历史的深处,科学地解答了“历史之谜”。

就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跨出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国界,越过了人本唯物主义的领土,到达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首府。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都通过独特的、同时在原则上相似的道路,即经过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各自独立地掌握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在经济学领域,恩格斯先行了一步,恩格斯是给予者,而马克思是承受者;在哲学方面,马克思则有着更高的天赋,在唯物史观的关键问题上,对恩格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探讨,系统而完整,在整体上高出恩格斯一筹,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探讨,具体而生动,在具体观点上比马克思要精确。

我不同意宾克莱的观点,即恩格斯只是提供了具体的资料,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论文作佐证”。但是,我又注意到马克恩和恩格斯的差异。与马克思相比,恩格斯的思想具有较多的实证色彩,而马克思每前进一步都通过哲学批判。这个过程也使马克思得到了更严格的理论锻炼,使他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对现实生活有着更透彻的剖析。马克思吸取了恩格斯的成果又超出了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整体理论和根本观点上比恩格斯高出一筹。这不是“神话”,而是事实。

同类推荐
  • 燕云居诗钞

    燕云居诗钞

    《燕云居诗钞》中的诗词创作,已经达到颇高的境界,所以,实不必对他的作品逐一分析,只宜让读者从总体上把握其机趣。可以说,“燕云居诗”和“燕云居长短句”,无论是古体、绝、律、词、曲,俱臻妙境。其中像“顾梁汾歌”、“改编下场诗”、“有感”、“金缕曲二首”、散套的“归去来书怀”,尤属各种体裁中的精品。这些诗作,在风流蕴藉中贯注着磊落不平之气,真情丽句,感人至深。
  • 红舞台上的那些主角们

    红舞台上的那些主角们

    由著名作家顾保孜撰写的纪实作品《中南海人物春秋》,详实地记录了特殊年代中国政坛风云人物沉沉浮浮的人生。本刊从中节选出一段文字,以飨读者。这段文字,真实地描述了当年红透中国文化界的三位红主角,他们是如何在江青的“赏识”下,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于会泳:戏剧般的荣辱人生江青召见于会泳时,握着他的手,喜悦地说:“你的文章我看过,我们应该早就认识了。”在得知于会泳是山东人时,江青热情地称他为“老乡”。于会泳不居功,无论是“三突出”理论,还是其他“样板戏”成果,他都无偿地归功于江青。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优秀的哲理美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应接不暇,又唯恐落得沧海遗珠之憾。为了让读者感受中外哲理美文的风格和魅力,使读者获得美好的享受,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本书提炼的哲理美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
  • 抱着父亲回故乡

    抱着父亲回故乡

    《抱着父亲回故乡》是矛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的散文随笔集。在这本书里,他以深情的笔墨描述了记忆中的故乡,父亲母亲,在工厂里的青春岁月……关于文学,关于生活,关于人间万象。这本书可以和他的小说对照起来读,深了解刘醒龙的精神世界,找到他创作小说的根。
热门推荐
  • 都市不可思议

    都市不可思议

    究竟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还是在追求神学的路上产生了科学?路很漫长……无数个小故事,在一条主线的贯穿下最终汇成现实。本书无特定主角、配角,但永远有一条主线。
  • 等待,在最好的年华

    等待,在最好的年华

    若得深情人,情何必知所起?你身上流着那个男人薄情的血,天生要被所有人疏离。不去纽约,死也不去。两句诅咒毁了两个人的童年,当尘封廿年的往事重现,原来有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如此不可抗拒。亲情友情爱情,看似拥有的一瞬却已经预示着失去。两座城市,一场爱情;两个家庭,一段过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史上最恶领主

    史上最恶领主

    楠树重生到了充满魔法与冒险的世界,这是一个只有成为最强恶霸才能生存下去的世界。
  • 我来前世守住你

    我来前世守住你

    为报一段情仇,她选择穿越,来到几百年前的这一世.她是幸运的,公婆疼她,老公爱她.可是她并不快乐,因为她与他之间,横亘着一条跨越几百年的代沟......PS:读者群:37972485,欢迎加入哦,验证:我来前世守住你===========================================================小喜新书《九娘》已上传,故事同样精彩,期待书友们捧场!
  • 雁西归

    雁西归

    出身京华勋贵,爹娘和如琴瑟,家中兄友弟恭,祖父更是摒弃世俗、悉心教养,带她领略另一个风华万象的人世——不擅心计的程曦步步为营、如履薄冰地又一次过上开了挂的完美人生。以为终将守得云开,却再一次迎来圣旨赐婚是什么鬼?!...还让不让人愉快的重生了!
  • 华尔街少年:男孩迪克的成功之旅

    华尔街少年:男孩迪克的成功之旅

    一个不完美少年流落街头,他的身上有各种小毛病,生活似乎没有明天。有一天,他遇见了来自另一种生活环境中的少年,一天的相处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少年邂逅少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他们都不是最完美的,但却都在发现完美的路上。他们在华尔街漫步,从不畏惧生命的威胁,无论是在街道,还是花园,他们都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让优点闪闪发光。后来,不完美的少年改变了,来自另一种生活环境中的少年走了……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善良、守信、机智、勇敢,哪一个才是能够改变我们命运的力量?
  • 从三国开始的穿越

    从三国开始的穿越

    突然的来到三国,本来以为是个争霸流,谁知道想家的时候竟然能回去。带着地球的特产来三国交易,以为是个两界交易流,谁知道统一了三国以后突然出现了第二个世界。老天爷,你到底是个什么流?
  • 伤心咖啡馆之歌

    伤心咖啡馆之歌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森·麦卡勒斯最优秀的中短篇作品合集。包括经典传世的伤心咖啡馆之歌、童年等7部作品,其中《伤心咖啡馆之歌》最为著名。小说讲述了小镇上阿米莉娅小姐、罪犯马文·梅西和罗锅雷蒙三人之间诡异荒诞的爱情故事,以一种诡谲、神秘、荒诞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与爱情一样永恒的人类主题——孤独。爱不是孤独的救赎,荒谬的爱印证了孤独的必然。
  • 择仙录

    择仙录

    一本经书,一颗鱼珠,渔家少年走上择仙之路。择仙之路,将有无数个抉择由你决定。可生,可死,可救人于水火,亦可杀人越货,可历险,可得宝,选择不同,你的读书经历也全然不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炼化八八六十四道神符。且看何人能一命成仙!敢问少年,可敢择仙?仙友修仙群:715345713,弱水发红包群:695158917(需全订,上架前打赏一千进,上架后和全订保持一致。)
  •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简史(1949-1960)》是台湾知名学者郭岱君撰写的一部关于台湾20世纪50年代经济转型的专著。她参用现存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蒋介石日记、国民党党史数据(微缩胶卷)以及几位国民党领导人物的个人数据,再加上作者对当年参与经济建设的老兵的口述访问得到的宝贵史料,让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浮出水面。许多当年在台湾发生的经济问题,正在今日的中国政经舞台上扮演。例探索台湾经济转型的秘诀,对中国大陆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