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4200000012

第12章 詩傳通釋外綱領(二)(3)

朱子曰:「詩者,樂之章也,故必學樂,然後誦詩。所謂樂者,蓋琴、瑟、塤、篪之類。樂之一物,以漸習之,而節夫詩之音律者。然詩本於人之情性,有美刺風喻之旨,其言近而易曉,而從容詠歎之間,所以漸漬感動於人者,又為易入。至於聲音之高下[35],舞蹈之疾徐,所以養其耳目,和其心志,使人淪肌浹髓,而安於仁義禮智之實,又有非思勉之所及者。」又曰:「三代之時,禮樂用於朝廷,而下達於閭巷。學者諷詠其言,以求其志,詠其聲,執其器,舞蹈其節,以涵養其心,則聲之所助於詩者為多。然猶曰:『興於詩,成於樂』,其求之固有序矣。又曰:「詩較感發人,故在先。樂則如太史公所謂『動盪血氣,流通精神』者,所以涵養前所得也。」是以聖賢言詩,主於聲者少,而發於義者多。仲尼所謂『思無邪』,孟子所謂『以意逆志』者,誠以詩之所以作,本乎其志之所存,然後詩可得而言也。得其志而不得其聲者有矣,未有不得其志而能通其聲者也。就使得之止其鍾鼓之鏗鏘而已,豈聖人『樂云樂云』之意乎?況今去孔孟千餘年,古樂散亡,無復可考,而欲以聲求詩,則未知古樂之遺聲,今皆可推而得乎?三百五篇,皆可協之音律,而被之弦管已乎?誠能得之,則所助於詩多矣,然恐未得為詩之本也,況未必可得,則今之所講,得無有畫餅之譏乎?故愚竊以為詩出乎志者也,樂出乎詩者也,然則志者,詩之本;而樂者,末也。又曰:「詩之作,本言志而已。方其詩也,未有歌也。及其歌也,未有樂也。以聲依永,以律和聲,則樂乃為詩而作,非詩為樂而作也。」末雖亡,不害本之存。患學者不能平心和氣,從容諷詠,以求之情性之中,有得乎此,然後可得而言,顧所得之淺深何如耳。有舜文之文德,則聲為律,而身為度,《簫韶》、二《南》之聲,不患其不作。此雖未易言,然其理蓋不誣也。」問:「詩樂既廢,如何?」曰:「既無此家具也,只得以義理養其心,涵泳從容,無斯須不和不樂,便是樂。」

刪次

《論語》: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朱子曰:「當時收詩時,已各有編次,但經夫子時散失,故夫子重新整理,未見得刪與不刪,如云『《雅》《頌》各得其所』,則是還其舊位。」又曰:「看來只采得許多詩,夫子不曾刪去,只是刊定而已。好詩便要興發人之善心,不好詩便要起人羞惡之心。」又説見《集傳綱領》。

歐陽子曰:「《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豳》《秦》《魏》《唐》《陳》《鄶》《曹》《小雅》《大雅》《頌》,此孔子未刪之前,周大師樂歌之次第也。呂東萊曰:「季札觀樂,次序如此。」《周》《召》《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此今詩次第也。《考索》張雷叟曰:「二《南》,王化之基也。《邶》《鄘》《衛》,商民之先變者也。俗變於近,而王不能正,則王不王也。鄭,首叛也。齊,首霸也。晉并魏,則又伯。而秦,其甚也。是皆王之不王,而諸侯肆行莫之禁也。陳,淫也。檜,亂也。曹,奢也。紛紛乎益甚,而益不可正,苟有后稷、先公之化如豳者,庶乎其可也?此名之先後也。」《周》《召》《邶》《鄘》《衛》《檜》《鄭》《齊》《魏》《唐》《秦》《陳》《曹》《豳》《王》,此鄭氏《詩譜》次第也。」孔氏曰:「鄭譜以鄭因虢、檜之地而國之,先譜《檜》後譜《鄭》,《王》在《豳》後者,退就《雅》《頌》,并言王世故耳。」

程子曰:「詩有『四始』,而風居首。本乎一人,而成乎國俗,謂之風;發於正理,而形於天下,謂之雅;稱美盛德與告其成功,謂之頌。先之家,及於政,以底成功,其叙然也。諸侯之風,先後各有義,《周南》《召南》陳正家之道,人倫之端,王道之本,風之正也,故為首。二《南》之風行,則人倫正,朝廷治。及乎周道衰,政教失,風遂變矣。於是諸侯擅相侵伐,衛首并邶、鄘之地,故為變風之首。一國之詩,而三其名,得於衛地者為《衛》,得於邶、鄘者,為《邶》《鄘》,所以見其首亂也。董氏曰:「風首《衛》,且先《邶》《鄘》,以著滅也。」刑政不能治天下,諸侯放恣,擅相并滅,王跡熄矣,故《雅》亡而為一國之風。董氏曰:「諸侯至於滅國,王政不行矣,故以《王風》叙《衛》下。」廢法失道,則王畿之内亦不能保。鄭,今畿内之封[36],因周之衰,遂自為列國,故次以《鄭》。君臣上下之分失,則人倫亂,而入於禽獸,人君身為禽獸之行,其風可知,故次以《齊》。天下之風至於如此,則無不亂之國,無不變之俗。魏,舜、禹之都。唐,帝堯之國,久被聖人之化,漸成美厚之俗。歷二叔之世,而遺風尚存,今亦變矣,故因其舊名而謂之唐,所以見意。唐、魏之風且變,則先代之風化,中國之禮義消亡極矣。是以夷狄强大,天下亦相胥而夷矣,故次以《秦》。秦之始封秦谷,西戎之地,國亂乃東侵而始大。其俗尚夷,故美其始有車馬禮樂,而刺其未能用周禮也。禮義之俗亡,夷狄之風行,先聖王之流風遺俗盡矣,故次以《陳》。陳,舜之後也。聖人之都,風化所厚也;聖人之國,典法所存也。王澤竭而風化熄矣,夷道行而典禮亡矣。天下之所以安且治者,聖人之道行也;聖人之道絶,則危亡至矣。人情迫於危亡,則思治安,故思治者,亂之極也。《檜》《曹》,懼於危亡而思周道,故為亂之終。孔氏曰:「檜、曹,國小而君奢,民勞而政僻,季札之所『不譏』,《國風》次之於末,宜哉!」亂既極,必有治之之道;危既甚,必有安之之理。自昔天下何嘗不拯亂而興治,革危而為安,周家之先,由是道也。其居豳也,趨時務農,以厚民生,善政美化,由兹而始,王業之所興也,故次以《豳》。孔氏曰:「《豳》者,周公之事,欲尊周公,故次於衆國之後,《小雅》之前,非諸國之例也。」王業成,而為政於天下,故次以《雅》。雅者,王者之政也。小之先大,固其叙也。孔氏曰:「雅,見積漸之義,故《小雅》先於《大雅》。」政之衰,則至於亡。詩之亡,王道之亡也。天下之治,始於以正風風天下;其終也,盛德之著而成功,可以告於神明。始終之義也,故次以《頌》。《頌》之有魯,蓋生於不足,王道之隆,所歌頌者如是。及其衰也,如魯之事一已足矣。孔氏曰:「魯以得用天子之禮,故借天子美稱之名,改稱為頌,非《周頌》之流也。置之《商頌》前者,以魯是周同姓,故先前代也。」商則頌前代之美,不可廢也,故附其後焉。」

詩釋外綱領

***

[1]「諸國世次圖」,四庫本無。

[2]「弟」,據《史記·宋微子世家》當作「子」。

[3]「類」,原無,據《史記·周本紀》補。

[4]「文」,原無,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補。

[5]「頃」原作「傾」,據《史記·魯周公世家》改。

[6]「桓」,原無,據《史記·燕召公世家》補。

[7]「頃侯」原作「項伯」,據《史記·衛康叔世家》改。

[8]「子」原作「弟」,據《史記·衛康叔世家》改。

[9]「頑」原作「項」,據《史記·衛康叔世家》改。

[10]「斑」原作「班」,據《史記·衛康叔世家》改。

[11]「胡」,據《史記·齊太公世家》當作「厲」,文公為厲公子。

[12]「頃」原作「項」,據《史記·晉世家》改。

[13]「石甫」,未見於《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14]「作詩時世圖」部分,四庫本無。

[15]「之道放」原作「昉」,據《毛詩正義》卷首《詩譜序》改。

[16]「美」,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一所引作「善」。

[17]「晚唐」,《朱子全書》卷六十五作「今日」。

[18]「故」,《朱子全書》卷六十五作「風」。

[19]「添」下,《朱子語類》卷八十有「減」字。

[20]「矇」原作「瞍」,據四庫本及《周禮注疏》卷二十三改。

[21]「采」原作「而」,據四庫本及《儀禮注疏》卷九改。又「其」下,《儀禮注疏》卷九有「更是勞苦」四字。

[22]「壽」原作「可」,據四庫本及《儀禮注疏》卷九改。

[23]「端」原作「篇」,據四庫本及《儀禮注疏》卷九改。

[24]「及」原作「入」,據四庫本改。

[25]「本」,《毛詩正義》卷首《詩譜序》作「舊」。

[26]「志」原作「節」,據四庫本及《儀禮注疏》卷十二改。

[27]「間若」至「之節」,《儀禮注疏》卷十二作「間若者,重節也」。

[28]「畧」原作「得」,據四庫本及李如圭《儀禮集釋》卷五改。

[29]「之」原作「而」,據四庫本改。「之」,《儀禮注疏》卷十七原文作「《新宫》之樂」。

[30]「莫」原作「夫」,據四庫本及《禮記正義》卷四十六改。

[31]「志」原作「燕」,據四庫本及《禮記正義》卷四十六改。

[32]「夫古者為」,《禮記正義》卷三十九作「然後聖人作為」。

[33]「陳」原作「諫」,據四庫本及《禮記正義》卷三十九改。

[34]「如」原作「所」,據《禮記正義》卷三十九改。

[35]「於」下,朱熹《四書或問》卷十三有「樂」字。

[36]「今」,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首所引作「本」。

同类推荐
  •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容斋随笔》共《五笔》,七十四卷,一千二百二十则。据作者自述,该书写作时问历经近三十年。其内容丰富,涉及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涉及领域广泛的著作;它议论精辟,评论恰当,历来受到世人的称道。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对于后世研究发展意义重大。
  • 千字文·增广贤文

    千字文·增广贤文

    《千字文》为南朝梁周兴嗣所撰,因辑录书法家王羲之笔迹不同字一千个,因而出名。《千字文》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其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归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大学》《中庸》《孟子》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中英文翻译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英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中庸大全集

    中庸大全集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朱熹曾如此高度赞誉《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只要按照《中庸》的精义修身立业、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必定能达到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太平和合境界。可见,在古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中庸》的作用多么巨大。可是,这部治国经典,对于早已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现代人一谈起《中庸》,总觉得它要么高深莫测,要么不合时宜。其实,《中庸》所谈的道理是朴素的,也是永恒的。
热门推荐
  • 仙帝归来九重天

    仙帝归来九重天

    九重天仙界至强仙帝——北辰仙帝因获传说中的至尊宝物,不慎被仙界众大能得知,被围攻致死,不料在万年后,北辰竟然重生于异世大陆,这一世,又将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修丹妙用至理论

    修丹妙用至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寒天帝

    寒天帝

    一人荡平诸天,一人独尊千域,一人睥睨万古....只恨此生不与天帝同代————公布一下书友群,欢迎大家加入:仙宫:778665933(需1000粉丝值)
  • 萌妻来袭:天价老公送上门

    萌妻来袭:天价老公送上门

    “老公,我今天不小心把你送的车给扔了。”“车多,慢慢扔。”“老公,我今天不小心把你家的厨房烧了。”“厨房多,慢慢烧。”“老公,我今天不小心把你种的花拔了。”“花多,慢慢拔。”“老公,我今天不小心把你公司的女秘书打了。”“秘书多,慢慢打。”“老公,我今天不小心把你的电脑砸了。”“电脑多,慢慢砸。”夏初不满地嘟嘴埋怨:“你怎么什么都多?”男子轻笑挽过她的腰:“女人不多,就你一个。”他,是一代人中龙凤,叱诧风云,容颜惊世,偏偏对她,宠爱无度。某女经常问他:“你这样把我宠坏了怎么办?”“坏了才好,没人要你。”
  • 田园婚宠

    田园婚宠

    陆雨宁莫名穿越,从深不见底的水里爬出来,捡回一条命,可莫名其妙和某男共处一室,不小心招惹到了大魔王,被迫嫁给他,甚至还被当成心机女,简直欲哭无泪。婚前/某男信誓旦旦警告她:“陆雨宁,你和你哥联手算计我,行啊,你看我怎么整死你!”陆雨宁吓得腿软,巴不得远走高飞。婚后/“老大,你媳妇欺负我,老大,你要给兄弟我做主啊?”“欺负?”“老大,她一个小姑娘,她打我!”“下手重吗?”某男抬头,露出阴寒的目光:“你一个小弟竟敢欺负嫂子,不要命了?谁让你欺负我媳妇了?!”炮灰傻眼,毁得肠子都青了:千不该万不该去招惹她,人家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啊啊啊啊。
  • 第一现场

    第一现场

    初夏时节,古城市的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现了两个大号黑色旅行箱,被人有意丢弃在了候车大厅内!警方马上派员出现场,开箱勘验,发现这两个箱内各装有一具无头无四肢的女性躯干,此案确系为谋杀案无疑!古城警界大侦探丁一川带人开展了对本案的调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查清尸源——死者竟是一对如花似玉的双胞胎姐妹!姐姐叫吴双双,妹妹叫吴双凤。经查:姐妹两人交往人员广泛,仅警方罗列出的关系人就达上百人之多!究竟是情杀?还是仇杀?层层疑团缠绕着本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发现尸箱的现场只是第二现场,那么,真正的第一现场又在哪里呢?大侦探丁一川带领着手下的人马开始了艰难的排查、推理……
  • 诡墓

    诡墓

    黄毛小子,天降才能,让他落入盗墓贼之手,意外开启他的身世之迷。进入诡墓:神秘水棺,阴森崖棺,神秘美艳的蛊女,摸金校尉的后人,墓室中的活死人接踵而来,他一一应对。凭借不死之身,他冲破重重危机,获得新生!
  • 今生晚晚情

    今生晚晚情

    这是一部都市言情类小说,温屿舟与迟梨在聚会相识,互相对对方一见钟情。在一起后,却由于两人性格等方面产生了一些误会。当误会解开后,看清了彼此的心意,迟梨也克服自身和外在的原因,用自己的行动解开了温屿舟的心结,最后终成眷属,是一个带着救赎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