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儿童的四个基本原则:所有儿童都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的无歧视的原则;任何涉及儿童的事情均以儿童利益为重的儿童利益至上原则;指向儿童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得到尊重的儿童尊严的原则;任何涉及儿童的事情都必须认真倾听儿童的意见并得到尊重的原则。
爱生学校管理的一切中心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进行的,因而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在决策和制度的建立上、发展规划的制定上、课堂教学的实施上、学校文化和氛围的营造上,都要有儿童视角,都要建立儿童参与的机制,都要尊重儿童的权利。从学校生活的主体——儿童——的角度出发,全面审视学校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行动策略,将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
尤其是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儿童参与的制度和路径,在学校教育中,使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通过在学校中经受这种民主的体验,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以及改造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他们不会再为了生存刻意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是以社会中的一分子、人民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社会的重建过程中去,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实践。通过参与学校生活,使其在态度价值、社会情感、知识技能诸方面得到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形成具有民主参与意识的现代公民。
第五,倡导建立支持性学校氛围的理念
建立“安全、健康与保护”的支持性的学校氛围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保护学生的安全,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使儿童感受到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心理和情感方面学校都是一个可以获得支持和帮助的场所。在爱生学校管理中,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健康、安全和愉快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为此我们倡导:
学校要通过基本硬件设施的配置,应急避险管理制度的制定,使学校成为儿童认为是安全的场所。
学校要开展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基本的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和体检等卫生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健康的体质,并且为此提供相应的设施、师资和时间保障,有创造性地开展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
从而营造安全的物理环境和友善的心理氛围;开展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制度和教育,采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学校环境及设施的措施,组织有质量的体育活动,促进身体、精神和内在心理品质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安全、健康、快乐、保护的支持性学校环境中为儿童提供积极的经历,培养儿童的心理和情感的健康和安宁,树立儿童健康的自尊和自信,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尤显重要的意义。
第六,倡导建立新型家校关系的理念
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在爱生学校管理中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在学校内外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与积极氛围,保证儿童权利的实现,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快乐、轻松、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为此爱生学校管理中强调: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具有民主意识,促使教师、社区成员参与学校管理;
在学校内外的相关群体具有“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意识与能力,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的互动关系,形成全员育人的环境。
就家长而言,学校管理必须明确地表明,家长是受欢迎的。家长有权利和责任配合学校。学校需要家庭的参与,是因为家长在儿童发展各阶段的保护和健康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家庭在儿童生活周期的每个节点上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充满爱心的家庭可以是促进学习的最稳定、最可靠、无条件的支持力量,家庭也反映着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让家庭参与并为家庭提供便利使其参与促进和改进儿童学习的干预措施的制定,其作用是最为有效和最持久的。所以学校管理改进应该意识到家庭是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物质、情感和智力关爱,这些关爱是顺利适应学校的基础。
就学校而言,要建立完善的学校——社区合作机制。这是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学习者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习就发生了。社区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社区中任何一个想要促进学习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有贡献的教师,这些人就构成了学习型社区。同时社区参与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学校向家长、家庭和社区居民开放,使之成为人们可以在此学习、娱乐、丰富提高、并获得所需要服务的场所。若学校成为了社区的一个主要部分,学校就必然会拓展并建立更为广泛的各种联系和协作,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彼此之间的互惠,促进学生取得更大进步。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在学校管理的改进中,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实施以人的再生产和再创造为目的的教育组织,其本质就是要将具有价值取向的目标追求对象化,这种对象化的结果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上。因此,评判一个学校发展得好坏,就要看学校管理营造的氛围是否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身心发展水平,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和精神层面的发展。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处于现代化转型之中的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需要为一代新人寻求新的精神境界,需要对教育的认识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教育应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仅是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关注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因为只有它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因此基础教育应该是给我们的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宽基础的教育,这种宽基础应该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传统文化的传递。学校教育的原则应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是促进年青一代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的唤醒,否则教育就失去了成其为教育的理由。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流动到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这种教育中,教师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人生的成长——一个稳定而且持续不断的工作服务。”
当今我们教育哲学的主张应该是:只有精神活动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只有精神文化才真正表现出文化的生命特征。学校教育离开了对人的生命意识的关照,学校中的任何活动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学校管理就是要以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作为依归,在此基础上构筑学校发展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态。因此,学校的发展应是学校整体教育优势的体现,是对标准化教育的一种超越,从而提高学校的发展品位,提升办学质量,发展学校内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相互统一,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爱生学校管理中我们所倡导价值理念就是这样追求的具体体现。倡导使师生各尽所能,团结互助,共建师生有共同的精神愿景,以提升教育的“高度”;倡导促使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灵活融合,达到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作共赢,以拓展教育的“宽度”;倡导学校发展多样统一,崇尚个性的学校发展价值观,以挖掘教育的“深度”。爱生学校管理改进所倡导的教育追求践行了新时代教育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诉求,遵循了教育规律,促进了学校内涵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
这本聚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项目所有相关群体集体智慧,容纳国际视野、本土思考、现实关照、原始创新,体现了基于爱生的学校管理理念和实践。在《学校管理改进与创新》即将付梓之际,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使更多的校长能够分享这一成果,进而在此基础上推进自己专业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书的撰写是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项目的专家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这一团队五年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大家智慧火花的闪现与思想灵动的具体化,也是大家对中国教育发展应承担的责任意识的现实表现,对于他们的辛劳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撰写此书的同仁有:
·第一章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理念(毛亚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姚计海北京师范大学)
·第二章爱生学校的管理领域(苏君阳鲍传友北京师范大学)
·第三章爱生学校的校长(楚江亭北京师范大学)
·第四章爱生学校的教师(谢泽慧成都师范学院)
·第五章爱生学校的发展规划(龙登丽云南师范大学)
·第六章爱生学校管理中的儿童参与(石义堂,李泽林西北师范大学)
·第七章爱生学校的有效教学(韦昌勇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第八章爱生学校的家校合作(万恒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第九章爱生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左萍新疆教育学院)
·第十章爱生学校的校园安全(牛志奎北京师范大学)
·第十一章爱生学校监测评估(谢笠贵州师范学院)
本书在撰写和审定的过程中,受到“中国——联合国儿基会爱生学校管理”原项目主任、教育部人事司原综合处王光彦处长和后任项目主任、教育部人事司原综合处黄伟处长以及项目官员、教育部人事司原综合处黄小华副处长、张杨的关心与重视,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予以了大力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中国——联合国儿基会学校管理”项目新的时间周期(2010—2015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新的成果对学校发展作出理性的思考,回应学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承担起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毛亚庆
中国——联合国儿基会“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项目(CFP)执行主任
2012年教师节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