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4800000009

第9章 导论(5)

概要地说,价值作为主体认识、改造客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人在现实生活的选择中时时处处都得与之打交道的一种普遍现象,决定了价值范畴、价值观、价值论不仅与人生观内在相通,而且具有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如此看来,价值论研究本质上属于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或者说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部分。相对于我们以往的哲学理论主要建立在科学认知或知识论基础上来说,价值论研究为我们打开了观察问题理解问题的另一个窗口,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思维空间,使我们的哲学理论更能体现、更能发挥其作为方法论智慧的功能。

第二,它意味着对心理—情感主义视角、认识论主义视角和语言学视角的一种辩证否定和辩证整合。应该承认,从个体心理和情感的角度研究价值问题,如果不是把价值简单而片面地规定为情感现象,而是把价值看作是生活实践中与主体情感相关联的重要问题,那么,这对于揭示价值特别是评价和价值意识活动的微观机制,还是具有相当的积极作用的。然而,这种视角的明显缺陷,就是容易遮蔽社会历史实践和文化传统对价值和价值意识的形成发展的作用,也难以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来全面把握人与世界的一般关系,难以揭示价值体系运动和历史更替的一般规律。从认识论主义的视角研究价值,自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价值论研究毕竟属于一种理论研究,借助于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当然会有许多便捷之处。问题是在认识论主义的视界中,至少在我们传统理解的认识论的框架中,其理论抽象的原型是科学认知过程,一如经济学将经济活动的主体设定为“经济人”一样,认识论中则将主体设定成为某种“理论人”,它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突出的就只是“理论关系”,因此,认识论的范畴和方法,对于处理和揭示具有非常明显的主体自我相关效应的价值现象,处理以多元主体并存并相互竞争的价值问题,处理直接服务于实践选择的评价活动,就带有相当的局限性和不合宜之处。语言学视角对于分析语言包括价值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的语用效果,揭示包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蕴,澄清以往为人们所忽视的诸多误解,揭示历史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以及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但价值问题毕竟主要不是一个语言向题,而是实践生活中的基本问题,过分夸大语言分析的作用,自诩并沉迷于所谓的“元理论”研究中,就难免会重蹈西方语言哲学的覆辙,这是我们应该予以警惕和避免的。只有在参考借鉴这些视角并反思其界限和不足的基础上,对之进行辩证的分析和合理的整合,才能有效地避免其片面性,形成对价值问题的合理理解。

第三,从这种视角不仅能够合理地确立价值范畴和价值论在哲学中的地位,而且有利于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分裂和对立的深刻原因,有利于吸取它们各自的理论中具有的合理性的因素,避免它们的偏颇和片面性。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强调科学认识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强调理性因素在科学中的作用,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在促使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变的过程中,是起了积极的作用的。但它把科学认知的维度当作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唯一的维度,用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规范来要求和改造哲学,认为现代哲学的工作就是澄清语言的意义;他们把价值只当作是一种情感现象,认为价值判断都是仅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一种“伪判断”、“没有意义的判断”,否认研究价值问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就走向了偏颇和独断,是一种新的片面性。人本主义重视价值问题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强调不同文化和传统中体现的价值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强调主体尺度、主体视界、个人体验在理解和解释活动中的重要性,它们的理论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在揭示人的生活世界的矛盾和文化研究方面都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它们贬斥理性、轻视科学、过分抬高夸大非理性因素和个人情感体验的作用,导致了相对主义和情感主义的泛滥。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实现了某种片面的深刻性,为实现深刻的综合准备了一定的材料和条件,但毕竟还是一种深刻的片面性,距离深刻而合理的综合还有相当的差距。我们还应该看到,近几十年来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西方传统的理性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直至彻底颠覆而后快,虽然难以将之简单地划归为非理性主义,但其所暴露的强烈的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倾向却与非理性主义殊途同归。如何辨认其中的合理性因素和失误偏颇之处,分析其泛滥即迅速播散的原因,也都不能离开价值论的视角。

第四,通过引入价值论视角,也为我们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继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有机融合,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途径。中国传统哲学从总体性质上说贯彻的是一种“以善统真”的致思路向,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大量的价值论方面的思想,而且价值论思想对于知识论探索处于一种压倒性的地位。这种“以善统真”的致思倾向,既是中华民族的实用理性和生存智慧的一个概括和反映,同时对于塑造民族性格又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种特点,我们在过去的研究中是注意不够至少是强调得不够的,这在相当程度上遮蔽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性,影响了对其内在理路的把握,妨碍了对其蕴含的合理性因素的挖掘和评价,自然也妨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有机融合。苏东剧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极大挫折,中国成为马克思主义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本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世界同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人们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中国经验、中国式智慧获得了世界各国空前的重视。合理阐释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也不能没有价值论的视角。只有借助于价值论的视角,才能更合理地、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深刻地理解实践唯物主义与中国哲学“实用理性”的内在契合之处,也才能深度阐释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所包含的世界历史性意义。

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研究,至少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个方面是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者大量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有些是直接讨论价值问题的,更多的是比较间接的,是埋藏在他们关于革命形势的分析和估计、关于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工作方法的论述中的。挖掘、分析、梳理这些思想,加深对这些思想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解,对于我们研究现实问题、得出适合新的形势要求的新结论、确定我们在新形势下的新的任务、新的工作方法和策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常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不是掌握他们得出的现成结论,而是掌握他们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其实这立场和方法,就包含着甚至可以说主要是指价值立场和价值分析方法。因为国际国内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形势也是不断发展着的,研究这些情况和形势,当然首先是坚持实事求是、运用科学方法,弄清它们的真实面貌,但更为重要更为主要的是根据我们的需要、目的和能力,分析这些情况和形势中各个要素、各个方面对于我们的利害得失,哪些是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条件,如何使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如何尽量减少不利条件的影响。毛泽东曾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而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对政策和策略的调整,就一刻也离不开价值分析方法。

第二个方面是广泛搜集和了解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家们关于价值问题的看法,搜集和了解现代各国的理论家们关于各种价值问题的思想和见解,特别是注意在现代科学条件下各个具体领域,如决策学、管理学、经济学、政策学、系统工程、价值工程、优选逻辑等领域关于价值分析、价值比较的新成果、新方法,作出理论的概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问题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关于革命的理论,更还是关于建设的理论,是关于如何建设新的更合理、更公正、更合乎人性、更能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理论,也是关于科学、文化、教育、经济、政治、环境各个方面如何协调发展的理论。如果说我们过去更多关注的是它的革命方面的话,那么在当今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更宜关注的、着力发展的则应是它关于建设方面的理论。建设,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建设,都是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分不开的,缺少了价值论方面的指导肯定是不行的。因此,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既是一种时代的需要和要求,对于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会当前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走向了中国,中国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冲破了国家之间的地理疆界的局限,各个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使得人类主体变成了一种经验的事实,逼着人们学会用人类的眼光、人类价值的视野来进行思考,近代以来形成国家主权至高无上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类共同价值与民族国家的特殊价值、人权与主权、合作性共赢性的共同发展与自利性排他性的独自发展,等等,这些矛盾都成为现代文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规模、高速度地拥了进来;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大大放松,人们活动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加大,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说国外价值观念的大量输入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提供了观察思考社会问题的多种视角,那么,国内政治意识形态禁忌的逐渐破除,以前被禁止、被压抑的各种价值观念也都涌现了出来,更为主要的是,人们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诉求,开始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各种价值观念。互联网的出现又使得各种观念各种观点都能迅速发布并获得自己的支持者,转化为一种社会性的文化事实。价值观念不仅呈现出多元化的样态,而且各种价值观念的差别、摩擦、冲突也成为诱发人们的行为冲突、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我们亟须调查研究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变革的情况,亟须在吸取传统价值观念和外来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整合、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系,使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能够较好地适应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涉及大量的价值问题,必须借助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价值的视野和维度上进行思考。改革是一个兴利除弊的过程,各种建设更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对外对内的各种矛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许多矛盾冲突也都植根于价值的冲突,若是不懂得价值运动、价值观念变化和价值评价的规律,肯定是不利于制定各种政策和方案自觉地进行改革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它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恰恰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向现实实践、通向各种具体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环节,在各种理论如何回到实践中,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这其间都有大量的价值问题需要研究。社会越是发展,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讲究就将成为主要的方面,理想信念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这些都从客观上提出了科学地研究价值问题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广阔的,其发展前景也是无可限量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同上书,60页。

[4]同上书,7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3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列宁选集》第4卷,4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同类推荐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中国传统哲学的“两个世界”出发,提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三重形态”,并分别论述了这三重本体论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又考察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中的具体表达、象征言说和终极关怀,并对此作出了创新性阐释。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何休版孔子、杜预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这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些被人们所赋予的意义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人们自身。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
  •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神圣真理的毁灭》是哈罗德·布鲁姆在哈佛大学诺顿演讲的精华结集。在基督教与犹太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布鲁姆主要从三个角度评论,即对前人的继承,作家所独有的原创性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书中评述了西方文学传统中影响巨大的作家、作品:从希伯来《圣经》写起,到弗洛伊德、贝克特等现代派作家为止,他重读了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布莱克、华兹华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同时,他在描绘文学发展的框架中,对信仰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极富启发性的阐释:文学在人性的立场上与神学及宗教抗衡,才能使人的创造力与神的创造力颉颃。
热门推荐
  • 青梅别赖账

    青梅别赖账

    夏倾沫想自己堂堂一个男友力MAX的人,竟然落到了顾青的手里。她这辈子最无奈的事,就是年纪轻轻不懂事,英雄救美,给自己捡了个男媳妇。刚开始只觉得他好看就要了,柔柔弱弱的惹人怜,但是就是有点茶艺。可是后来长大发现他竟然是个超级大病娇,自己已经打不过他了,那么自己逃还不行吗?夏倾沫连忙收拾包袱跑路。“亲了就想跑?某男邪魅一笑,把她所有的逃跑路线都堵住了。“别忘了你当初是怎么对我的,我们可是睡过觉洗过澡的!夏倾沫美目微瞪,连忙堵住某男的嘴:“顾青,本姑娘决定一生不娶,你走吧。”顾青扬起嘴角,紧紧逼近某女,用领带扣住她的双手:“夏倾沫,亲完了可不要不负责任,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我都是你的人,不许赖账!”某女赖账计划,持续失败ing...夏倾沫:失策了,失策了
  • 一眼芳华

    一眼芳华

    人生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我们悄悄藏住心中那份纯纯的爱,因为我们太单纯了,所以很多年后都会记得曾经的怦然心动。一个女孩从未来回到现在,看到一座石碑,她的心里非常难过,原来从未来回到现在的人,别人都无法看见你存在,为了寻找曾经擦肩而过的男孩,为了见证那次美好的相遇,她经历了一回真正的青春,哭过,心酸过,也绝望过,她看到了男孩的爱情,也看到了男孩的成长,后来终于明白一切,消失在那个晴天,会再相遇吗?还能再看一眼相遇时的情景吗?这是一部记录青春的账本,共十二万字,虽然是穿越回到现在,故事中很少提到穿越,这些故事每个人都曾遇到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为什么偏偏每个人都在追求?我们每天都在工作,在忙碌,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吗?最后我们还要去追求什么?为什么而活?欢迎您看完这本书,故事很纯,您一定会相信自己的青春是不是也这样经历过......(不会让您失望!)
  •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小品方

    小品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背锅侠的山居日常

    背锅侠的山居日常

    于苏鸾而言,在直播时被误杀是最倒霉的事。直到变成婴儿醒来,她才发现,更倒霉的事是——尼玛啊!孟婆汤开盖有奖,还写着再活一遍!21世纪网文大神美食主播佛系少女穿越成未知朝代的小婴儿的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跌宕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故物永生

    故物永生

    每一件故物,都是一个器皿,陈放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们是摇篮,是碗,是水缸,也是眠床。之所以谓故乡,因为故物里,有灵魂在驻守,让我们热泪盈眶。
  • 深宫囚欢之落花血梦

    深宫囚欢之落花血梦

    一场错爱,将江婉华囚禁了一生,回头望时,那个本以为此生最爱她的男人,此时正持着明晃晃的利剑对着她:“婉儿!今日这落英翩舞的桃林,便是你葬身之地!”她流下绝望的眼泪,后悔自己未及时看清他的真面目。一念之差,他亲手将自己心爱的女人毁掉,再相见时,只剩下刀剑相向!
  • 总裁大人有洁癖

    总裁大人有洁癖

    “我有钱有势有才华,结果,你却看上了我的脸?” “嗯。” “……我是男人。” “钱我来挣,家务我来做,哥哥只要负责貌美如花。“ “我可是霸道总裁。” 韩厉扔过来一沓资产证明。 “我可是世界冠军。” 乐衣衣不屑,扔过来十座奖杯。
  • 重生之王爷追妻忙

    重生之王爷追妻忙

    她,月凌雪,月府的嫡长女,风华正茂,却被灰尘蒙了双眼,妹妹陷害,夫君信之,棍仗胎儿,受尽侮辱含恨而死。一朝重生,誓不与人为善,继母伪善,妹妹陷害,渣男阴谋再现。她美眸含笑,双手染毒,将她们打入万丈深渊。但是谁来告诉她,她身边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傻瓜,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只腹黑的狐狸?
  • 如愿笔记

    如愿笔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宇宙的真理,人类的宿命和一本能让人得偿所愿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