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400000011

第11章 先秦至西汉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1)

第一节语气词的起源及先秦至西汉语气词概况

一、语气词的有无源于语言类型的不同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语气(和情态)范畴,但是不同类型语言之间表达语气的手段差异很大。像印欧语系、拉丁语系等一些形态丰富的屈折型语言,它们主要借助结构式的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气和情态;而形态变化较少或根本就没有形态变化的孤立型或分析—孤立型语言,表达语气时则主要借助词汇手段如语气词、语气副词等。从目前已发掘的语言资料来看,具有语气词的语言大多属于汉藏语系。比如藏语、维吾尔语、鄂温克语、哈尼语、黎语、基诺语、白语、阿侬语、彝语、景颇语、阿豪姆语、布芒语、勒期语、苗语、傣语、仫佬语、巴哈布央语、噶玛兰语、他留话、东干语、布干语、莽语、拉祜语、阿昌语、京语、布朗语、嘉戎语等。对这些语言的语气词或其他语气表达手段进行研究,就具有很高的类型学价值。

那么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和形态变化贫乏的语言为什么在语气词的使用上有这样大的差异呢?已有研究成果显示,语气词大多来源于实词或者词义较实的词,如动词、名词、代词、副词等,也有一些来源于其他词义较虚的词,如量词、结构助词等,也就是说语气词大多源于他类词的语法化。鲍尔·J.霍伯尔(Paul J.Hopper)和伊丽莎白·克劳丝·特拉格特(Elizabeth Closs Traugott)对一些语言的语法化规律进行过总结,得出了一个语法化模式(pattern):实义词→语法词→附着词→屈折词缀[1]。同时又说:“在分析—孤立型这样的语言里,语法根本不可能造成屈折形态成分的产生。”[2]这就指出了语言类型不同,语法演变的方式、途径和结果也就相应不同。后来吴福祥总结了汉语及其他一些汉藏语系的语言有关语法化的研究成果,指出汉语语法化遵循这样一个模式:实义词→语法词/附着词→词内成分。并认为这一模式是由语言的结构特点造成的,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其他一些分析—孤立型语言[3]。

特拉格特和吴福祥等人的分析揭示了一些语法化演变的共性和类型特征,指出了分析—孤立型语言和屈折型语言的语法化模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正是为什么汉藏语系的一些语言具有语气词,而印欧语系、拉丁语系等屈折型语言却没有语气词的缘故。屈折型语言词(音节词)和词之间的界限没有分析—孤立型语言强,一些表语气(和情态)或者其他语法范畴的词汇虚化后,随着语音弱化,这些词往往会继续往前发展,最后附着到其他词汇上,而成为屈折词缀,这也正是屈折型语言形态变化丰富的原因。而像汉语等分析—孤立型语言,由于记录语言的字或词之间的界限比较强,字(词)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一些词汇虽然虚化了,语音也弱化了(比如现代汉语中语气词一般读轻声,就是典型的语音弱化标志),词类地位下降了(从主要或较主要的词类降为次要词类),字形却一直顽强地存在着,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界限难以完全消除,这样最后就演变为语法词。句末语气词就是如此形成的。汉藏语系有一些语言也具有较多的形态变化,有时语气词和表语气的词缀往往共存,如独龙语、康家语、普米语等。

语法化、主观化是人类语言演变的一个基本机制,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并制约着语言的发展。这样,就造成了汉语中语气词等虚词大量存在,并且在历时发展中不断产生新的语气词。一些语气词,随着虚化,往往也会和其前或后的语法成分复合,从而成为复合语气词。如“而已”“也者”“在里”“则个”“罢了”“来着”“的话”“得了”“好了”等。这也正是“语法词/附着词→词内成分”的过程。

二、有关甲骨卜辞中“抑”和“执”是否为语气词的讨论

王力认为西周以前没有语气词,语气词是在春秋以后才逐渐产生、发展的,即所谓“春秋发生说”[4]。这一观点很长时间里为语言学界所接受。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陆续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认为在甲骨卜辞里“抑”和“执”已经是语气词了,这样,就引起了一些讨论。如果“抑”和“执”真是语气词,那么语气词产生的时间恐怕就得大大提前了,因而对“抑”和“执”是否为语气词的讨论实际上已经逸出了这两个词本身的范围。我们这里将各家观点摆出来,因为现在对这个问题分歧很大,还没有最后定论。

首先是李学勤认为殷墟卜辞里的“拟”和“执”是语气词[5],举例如:

(1)戊午卜曰,今日启拟?允启。(《乙编》100)[6]

(2)弗克以拟?其克以执?三月。[《拾掇》二,468(《南北》坊五,37)]

(3)癸酉卜贞,方其?今二月拟?不执?(《乙编》135)

他说:“‘拟’是语末助词,从一些卜辞的贞辞和验辞的关系也可得到证明……如果把‘拟’读为实字,甚或想到俘获一类意义,句子就不可通了……只要把‘拟’、‘执’读为语末助词,就言通字顺。”同时,李先生还认为一些“不”字也是语末助词,举例如:

(4)戊戌卜,其岁父戊,用牛于官不?(《乙编》5321)

(5)贞,竹力,告不?(《殷墟文字缀合》465)

殷墟卜辞里的“不”,如例(4)和例(5),现在一般看作是否定副词,而不是助词[7]。

后来裘锡圭用了很多例证来支持李的说法,同时对字形重新作了考释,认为不是“拟”,而是“抑”。裘先生说:“如果不把上引诸例的‘抑’和‘执’理解为句末疑问语气词,辞义绝大多数根本讲不通,看作句末疑问语气词就文从字顺了,可见李说是不可移易的。”[8]后来裘锡圭的学生沈培、张玉金也相继赞同裘锡圭的观点。杨逢彬更是对“抑”和“执”的用例进行了统计,指出在殷墟卜辞中语气词“抑”字的出现次数为100以上、“执”次数为30以上[9]。

虽然裘锡圭说“李说不可移易”,但还是有很多学者尝试去移易“抑”和“执”为语气词的观点。高岛谦一从四个方面来反驳李说:①意义上的对照并不一定能形成疑问句;②甲骨文中,选择、顺接、逆接不需要表面化的标记;③“抑”作为疑问语气词在正反两贞里都使用的说法是奇怪的;④裘锡圭说的对贞卜辞里即使没有“抑”也能看成疑问句的说法降低了“抑”“执”语气词的可信度。[10]基于以上四点,高岛谦一认为“抑”和“执”都是名词,它们前面的动词都是他动词,并且有时“执”本身还可以作动词。陈炜湛[11]、朱歧祥[12]等都赞同高岛谦一的名词说,并提出了一些佐证。不过陈炜湛同时又认为在有关气象一类卜辞中,“抑”和“执”有可能假借为疑问语气词。

张玉金[13]对高岛谦一的观点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有三:

1.根据其前的谓语动词或谓语中心,“抑”和“执”应该是语气词。举例如:

(6)丙辰卜:丁巳其阴抑?允阴。(合19780)

(7)戊戌卜:其阴翌己抑?启,不见云。(合20988)

(8)疾抑,亡执?(合21047)

例(6)和例(7)的“抑”在表示天气的自动词后,不可能解释为名词;例(8)的“疾抑”应是“有疾抑”,“亡执”有省略,应是“亡疾执”。

2.卜辞末的“抑”和“执”和谓语之间有时出现名词宾语。如:

(9)有祸抑,亡祸执?(19784)

(10)贞:允唯余受马方祐抑,弗其受祐执?(20613)

3.语气词并不是句子表达语气的唯一手段,自然可以删除。如:

(11)辛亥卜:方围今十一月抑?(合20818)

(12)小方其围今八月。(合20473)

客观来说,殷墟卜辞的语句大多简短,句中也少有修饰成分;这样,依据语义组合关系来判断“抑”和“执”的用法和功能便有不少难度。各位学者把“抑”和“执”或释为名词、或释为语气词,甚或动词等,皆源于此,并且各自都能找到对自己观点有利的一些句例。把“抑”和“执”释为动词或名词,如裘锡圭所说辞义绝大多数讲不通,而释为语气词,辞义就文从字顺了。但是语气词的观点也遭遇到一重困难,即在同时或后世文献中见不到它们的踪影,如今文《尚书》《诗经》等。语法现象的历时分析有前推和后推两种。甲骨卜辞作为出土材料,有它的特殊性,同时由于传世资料的缺乏,我们现在还没法从甲骨卜辞再往前推去考察语法现象的发展演变;可是在同时的传世文献和后世材料中都找不到“抑”和“执”作为语气词的踪影,这就需要慎重考虑了。裘锡圭认为语气词“抑”和“执”在后世见不到是很自然的问题,是历史演变的结果。他说:“语气词跟其他的词一样,也是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的。甲骨文中的语气词在后代的文献中见不到,这是自然的事儿,是历史演变的结果。这就跟古文献中的有些句末语气词在今天也见不到是一样的。不能因为在古文献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就否定‘抑’和‘执’语气词的性质,我们还是应该尊重这两个词在卜辞中的实际用法。”[14]但是裘先生的这番话并不能让我们完全信服。从已有的语料来看,前期的语法现象或多或少都会在文献或方言里留下痕迹,但是“抑”和“执”却没有。《楚辞·招魂》里有一个“些”,表禁咒语气。如:

归来归来!不可以讬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雄虺九首,往来鯈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归来归来!不可以久淫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些”不见于后世[15],似乎可以印证裘先生“这就跟古文献中的有些句末语气词在今天也见不到是一样的”这句话。但是“些”只见于《招魂》,就是《楚辞》其他篇目也不见,这就表明“些”是一个特殊的语气词,纯粹使用于祈请、祭祀中,这和“抑”和“执”不见于后世并不是一回事。而据我们所知,汉语中其他语气词,不管用例多少,似乎都可以从其前或其后的文献中找到或多或少的痕迹。诚如郭锡良所说:“一种语法范畴,突然冒出来,又突然消失了,这是不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如果把‘抑’、‘执’看作副词或是动词,在句中作补语或单独成句,表示对前文的否定或肯定,并非不可能。”[16]

在目前材料不足的情况下,讨论“抑”和“执”是不是语气词,时机并不成熟,也不能得出一个让大家完全信服的结论。虽然,我们推测,早在春秋前,甚或更早的时候(比如甲骨卜辞产生的时代前),口语中语气词已经产生了,但是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文字的记载滞后于语言的发展,实际口语中的语气词很可能并没有被记载下来,而卜辞中的“抑”和“执”现在也不能确定为语气词,所以,毋宁把语气词的产生定为“西周发生说”。

三、先秦至西汉语气词概况

(一)最早出现的语气词是“哉”

如果不考虑“抑”和“执”,那么汉语史上最早出现的语气词应当是“哉”。西周金文中“哉”一共四次,三次写作“才”[17]、一次写作“”,都表感叹语气。如:

(13)王曰:“师訇,哀才!今日天疾畏降丧。”(《师訇簋》)

(14)唯民亡延才/允才,显。(《殷周金文集成引得》8.4341)

(15)敬享。(《殷周金文集成引得》11.6014)

以上各例已经得到学界公认。“哉”写作“才”,在出土的战国至汉代简帛文献中也多有用例。如:

(16)(晏子)曰:“吾罪与(欤)才(哉)!吾亡也!”(银雀山汉墓竹简,《晏子》)

(17)是厌之,有(又)从而畏忌之,则夫间何(由)至乎才(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

而到了今文《尚书》中,“哉”的用例开始多起来,并出现了“矣”“乎”等其他语气词。钱宗武统计了今文《尚书》中出现的所有语气词,共计100次,而“哉”就占到了74次之多。[18]这一方面说明了“哉”已经非常发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还是语气词衍生的初级阶段,其他语气词还处于萌芽状态。表2-1是钱宗武对今文《尚书》语气词的统计表:

表2-1今文《尚书》语气词统计表

说明:由于对语气词的判定标准不同,具体的统计数据也就存在差异。比如我们并不赞同钱宗武将“若”“止”“其”“所”“焉”等也当作语气词。“焉”字虽然在先秦也可以作语气词用,但是在今文《尚书》中还有很强的指代性,应是指代词(参见第二章)。再如“已”,《洛诰》只一次,而后很长时间都不见,一直到《论语》中再出现,所以不排除后人掺杂进去的可能性。如果将今文《尚书》内部也当作一个历时语料库,那么表2-1显示,随着时间往后推移,“哉”的使用反而呈递减的趋势。这是什么原因呢?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一个词在产生初期使用数量少,越到后来数量应该越多才是。这只能表明在《尚书·尧典》产生之时,并且很可能在这之前,“哉”已经发展成熟了,只是使用于口语,而没有在书面语中记录下来。而越到后来,如钱宗武所说新的语气词逐渐产生,挤占了“哉”的存在空间。

同类推荐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
  • 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基于自有的“海外人才大数据平台”的动态数据,有机结合大规模信息采集、非参与式观察、海外问卷调查、远程访谈等调查方法,将学理剖析、比较研究、文献分析、GIS空间分析、分布式数据挖掘等融为一体,形成了对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的立体式研究架构和整体性认识。
  • 职场心理健康大讲堂

    职场心理健康大讲堂

    现代职场健康调查显示:由于上班族压力过大,及对生活现状的强烈不满,导致近半数的职场人士有明显的亚健康征兆,其中大部分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不会自我调适心理,就无法享受工作的乐趣,心理产生疾患,就无法实现人生的理想。本书从多重角度,列举事实,分析原因,提供方法,帮助职场人士梳理心绪,呵护心灵,调整心态,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向上、身心健康、事业腾达的优秀职场人士。
  •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热门推荐
  • 劫婚新妻超给力

    劫婚新妻超给力

    听说冷家三爷结婚了,娶的还是个男人婆?众人直感叹冷三爷口味独特,只有冷三爷的助理在心里默默流泪,哪里是口味独特?分明是被逼的好吗?不,准确地说,是被那个男人婆趁火打劫……莫瑶,她竟然嫁人了,嫁的还是个男人,这不明摆着欲盖弥彰吗?怕不是花钱买来做戏的吧?冷三爷嗤笑,花钱买?谁买得起他?他分明是免费的,不止免费,他还想倒贴,倒贴他全部身家,此生,唯有她能将他占为己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戏多不压身

    快穿之戏多不压身

    拥有自我意识的智能仿生AI,月,成为帝国军的毁灭目标,危机之际,中立派五大元-帅之首肖殷,将月救下,也付出了巨大代价陷入昏迷。在X博士帮助下,月必须要穿梭各个平行世界,寻找其他“肖殷”身上的关键载体生命讯息,扭转紧张局势。但却发现一切都跟博士说的不太一样……月一脸茫然:博士,我这么作zuo....能找到他吗?看戏博士觉得还不够劲:没事!戏再多点!肖·魔王·殷嗤鼻冷笑:你怎么不上天呢,嗯?
  • 异界之混乱领主

    异界之混乱领主

    楚枫:“系统,你刚才为什么不救我?”系统:“你太菜了!”楚枫:“.…….”楚枫:“系统系统,你之前为什么突然消失了?”系统:“我去修炼了!”系统:“楚枫楚枫,你的烤鱼什么时候好?”楚枫:“不知道!你给我滚犊子!”系统:“.…….”总之这是一个系统看不起主角,主角也看不起系统的故事…….(练笔之作,恐不合君意)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山河绝杀令

    山河绝杀令

    一群亡国亡家的抗日志士,为了制止或者延缓日军的全面侵华战争,千里追杀日本战争策略的制订者,演绎中朝兄弟姐妹之间的热血情仇,江湖义士的义胆忠心,本书携带着深刻真实的历史背景,张扬着浓烈厚重的民族精神。
  •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的第一名著。它通过对精神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信和神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该书不但为人类潜决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书中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引导了20世纪的人类文明。
  • 江湖秘事

    江湖秘事

    在我们还不知道“四大天王”的时候,就知道了江湖上的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他们神功盖世,独霸一方。对于他们的传奇故事江湖小报时时连载,可是在这一个个传奇故事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真相呢?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中小学教师大有作勾。”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广大教师和免费师范生说的话。古今中外,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许多烛照千秋的杰出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颖超,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鲁迅,教育家蔡元培等,都曾在三尺讲台留下自己的身影。中小学教学经历能够成为奋发求索、拼搏进取的动力源泉;中小学讲坛能够为有志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平凡的岗位成就不平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