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400000009

第9章 绪论(6)

[15](清)袁仁林:《虚字说》,解惠全注,北京,中华书局,1989,第128页。

[16](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第41页。

[17](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第41~42页。

[18]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323页。

[19]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323页。

[20]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330页。

[21]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336页。

[22]宋绍年:《〈马氏文通〉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272~308页。

[23]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361页。

[24]宋绍年:《〈马氏文通〉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285页。

[25]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1页。

[26]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第263页。

[2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第161~174页。

[28]杨伯峻:《中国文法语文通解》,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29]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0]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1]据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有关助词研究的文章在语法部分收录15篇,另有几篇散见于词语部分。

[32]黎锦熙:《惊叹句的助词》,《越光季刊》1924年第1卷4期。

[33]赵元任:《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清华学报》1926年第3卷2期。

[34]吕叔湘:《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1年第1卷。

[35]本节主要内容曾以《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为题发表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6]李学勤:《关于师组卜辞的一些问题》,《古文字研究(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

[37]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1988年第1期。

[38]沈培:《殷墟甲骨卜辞语序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

[39]张玉金:《关于卜辞中“抑”和“执”是否语气词问题》,《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4期。

[40]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41]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98。

[42]朱歧祥:《由对贞句型论殷墟卜辞有属问句考辨》,《甲骨文研究》,台北,里仁印书局,1998。

[43]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古文字研究(第七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

[44]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古汉语研究》1988年创刊号、1989年第1期。

[45]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

[46]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古汉语研究》1991年第3期。

[47]裘燮君:《先秦早期不同文体文献在语气词运用上的差异》,《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48]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3期。

[49]李宗江:《试论古汉语语气词“已”的来源》,《中国语文》2005年第2期。

[50]谷峰:《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中国语文》2007年第3期。

[51]孟子敏:《句末语气助词“也”的意义及其流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52]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3]向熹:《简明汉语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4]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

[55]朱承平:《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

[56]杨永龙:《先秦汉语语气词同现的结构层次》,《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4期。

[57]时兵、白兆麟:《从合助助词再论古汉语语气助词的功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5期。

[58]龙国富:《姚秦译经中疑问句尾的“为”》,《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

[59]吴福祥:《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检讨与反思》,《汉语史学报(第五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0]朱庆之:《关于疑问语气助词“那”来源的考察》,《古汉语研究》1991年第2期。

[61]柳士镇:《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第263~267页。

[62]方一新、王云路:《读〈佛经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古汉语研究》1994年第1期。

[63]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第160~170页。

[64]蒋宗许:《语气词“那”考索》,《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

[65]刘坚、江蓝生、白维国、曹广顺:《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第166~181页。

[66]高列过:《东汉佛经疑问句语气助词初探》,《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

[67]蒋冀骋、龙国富:《中古译经中表尝试态语气的“看”及其历时考察》,《语言研究》2005年第4期。

[68]陆俭明:《现代汉语中一个新的语助词“看”》,《中国语文》1959年第10期。

[69]劳宁:《语助词“看”的形成时代》,《中国语文》1962年第6期。

[70]心叔:《关于语助词“看”的形成》,《中国语文》1962年第8、9期。

[71]蔡镜浩:《重谈语助词“看”的起源》,《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72]吴福祥:《尝试态助词“看”的历史考察》,《语言研究》1995年第2期。

[73]梁银峰:《汉语事态助词“来”的产生时代及其来源》,《中国语文》2004年第4期;《祈使语气词“来”的形成过程》,《汉语趋向动词的语法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74]陈前瑞:《句末“也”体貌用法的演变》,《中国语文》2008年第1期。

[75]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第151~179页。

[76]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第117页。

[77]罗骥:《北宋语气词及其源流》,成都,巴蜀书社,2003。

[78]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450~452页。

[79]伍华:《论〈祖堂集〉中以“不”“无”“否”“摩”收尾的问句》,《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4期。

[80]孙锡信:《语气词“麽”的来历》,《中国语言学报(七)》,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81]钟兆华:《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研究》1997年第1期。

[82]吴福祥:《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中国语文》1997年第1期。

[83]杨永龙:《句尾语气词“吗”的语法化过程》,《语言科学》2003年第1期。

[84]俞理明:《〈太平经〉中非状语地位的否定词“不”》,《中国语文》,2000年第3期;《〈太平经〉中非状语地位的否定词“不”和反复问句》,《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从东汉文献看汉代句末否定词的词性》,《汉语史学报(第4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85]遇笑容、曹广顺:《中古汉语中的“VP不”式疑问句》,《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6]龙国富:《姚秦译经助词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25~243页。

[87]朱冠明:《关于“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汉语学报》2007年第4期。

[88]艾皓德:《近代汉语以“时”煞尾的从句》,《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

[89]江蓝生:《时间词“时”和“後”的语法化》,《中国语文》2002年第4期。

[90]龙国富:《姚秦译经助词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129~141页。

[91]吕叔湘:《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1年第1卷。

[92]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330~332页。

[93]王力:《汉语语法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295~321页。

[94]曹广顺:《〈祖堂集〉中与语气词“呢”有关的几个助词》,《语言研究》1986年第2期。

[95]江蓝生:《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语文研究》1986年第2期。

[96]杨永龙:《语气词》,蒋绍愚主编:《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同类推荐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批评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批评论

    21世纪文学,面临过去的文学时代从没有过的新的状况。影视文学语言和网络文学语言的创生,在文学表现力上相对于纸面文学语言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飞跃。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大学的改革(第二卷·学院篇)

    大学的改革(第二卷·学院篇)

    钱颖一是“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2006年,在美国留学和任教25年后,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至今10年。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钱颖一总是与中国改革同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当改革大幕初启,他远渡重洋,探寻现代化之道,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者;当改革如火如荼,他频繁回国讲学,为改革建言献策;当中国呼唤更多杰出人才时,他放弃国外一流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大学的改革》是钱颖一过去10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院长,过去15年在中国教育领域不懈耕耘的实录。
  • 章太炎:大偏至正

    章太炎:大偏至正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本书是对21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新闻工作现状的近距离考察。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的获取及时、方便,甚而要求与之互动并参与新闻生产;而社交媒体在成为新闻记者信息源的同时,也冲击了记者和媒体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权威性。作为全球媒体的标杆,《纽约时报》上至企业管理制度,下至新闻工作流程和记者的个人技能、岗位,都不再能够满足当下新闻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编程、网页设计人才并与众多博主、网络极客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变值得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思考、借鉴,对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或者关注时事的网民也未尝不是有趣的读物。
热门推荐
  • 步步惊心(下)

    步步惊心(下)

    桐华2020年的全新经典修订版,新增全新序言。讲述平行时空中,故事背后的故事。若曦知道历史的走向,也知道所有人的命运,却唯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回到清朝的一切事,遇到的所有人,对她而言就像一场游园惊梦,不得不步步惊心,如履薄冰。这一路,她最终和四阿哥倾心以对,但无奈摆在两个人面前的不仅有身为皇帝的无奈、九王夺嫡后其他阿哥的命运以及若曦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坚持。所有的这些都在两个人之间不断拉扯,最终的最终她选择离开紫禁城,但妥贴安置在心底的那个人从不曾忘却。
  • 再愿如同梁上燕

    再愿如同梁上燕

    云雀穿越至永成年代(架空),机缘巧合嫁给了身世悲惨冷情又心善的秀王房怀秀,后遇到身世更悲惨心中无爱的绝色少年柳絮儿,伴随永成皇室的动荡几番波折,云雀最后会和谁走到最后呢?
  • 邪王霸爱:腹黑萌妃不好惹

    邪王霸爱:腹黑萌妃不好惹

    燕、赵、齐三大国鼎立,燕国境内,有大将军王恒毅,丞相沈枫,国舅赵祁鼎足而立,皇帝年迈,丞相支持的皇长子萧元翊,大将军王支持的皇三子萧元齐,国舅支持的皇五子萧元章开始了夺嫡之战。
  • 神级管家系统

    神级管家系统

    神级管家系统始终致力于培养出可以掌管一方宇宙的管家。只不过前期需要经历九九……很多很多的磨难。
  • 长生的皇帝

    长生的皇帝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古人所说的“皇帝”,意指天地。。。。。。。。这是一个宅男跟系统在异界大陆求生存,求长生的故事。
  • 特朗普家族“逃税门”(纽约时报特辑)(纽约时报特辑)

    特朗普家族“逃税门”(纽约时报特辑)(纽约时报特辑)

    唐纳德·特朗普以一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的形象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他长期以来一直坚称,他的父亲、传奇的纽约建造商弗雷德·C·特朗普(pgsk.com)几乎没有给他提供任何经济帮助。但《纽约时报》的一项调查发现,特朗普总统在上世纪90年代采取了一些可疑的避税方案,包括一些完全属于欺诈的做法,从而大大增加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财富。
  • 中国艺术经典1

    中国艺术经典1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神道妖帝

    神道妖帝

    一代妖帝林序风被仙帝用邪门歪道斩杀,所幸命运的轮盘转动了起来,一名少年重新踏上妖帝之路
  • 卧底天工

    卧底天工

    等了好久,不知道该怎样开始。想了好久,不知道该如何结束。田十的第六本书《卧底天工》
  • 末日召唤大师

    末日召唤大师

    末世来临,丧尸横行,人类秩序全然崩塌!扑街写手林雨获得了一袋糯米糍粑,可以用来投喂丧尸,并召唤魂灵上身。“请问是否进行随机召唤?”林雨看着被投喂了糯米糍粑后变得安静的丧尸,点了点头。“恭喜您,成功召唤魔稻祖师!”魔道祖师?!那我不是可以在末世横着走了?!兴奋的林雨眼睁睁地看着面前的丧尸拿起了秧苗,一脸认真地插起了水稻。.............起点首本末世种田文!不争霸、不龙傲天,只是想在这残酷的人间地狱,好好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