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77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在现代汉语中,“本体论”一词多指对“Ontology”的翻译(也有人翻译为“是论”、“存在论”、“存有论”等),但本书中的“本体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用法,具有自身的含义,其不是指西方传统哲学的“Ontology”(为了区别,本书中将“Ontology”译为“是论”或“存在论”),而是指中国传统哲学中对于“本体”研究的理论,或关于“本体”的理论。那么,何谓中国传统哲学之“本体”?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形态有何联系与区别?这都是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

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本体”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本体”一词也简称为“本”或“体”,其源于“本体”、“本”或“体”在语言意义上的一致性、统一性。古汉语的词义中,“本”的原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如“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1]。从草木之“本”的原义,可以引申出根本、根源、来源、基础之义,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2];而“体”的原义是指身体的躯干部分,引申为形体、形状、体裁、根本、依据等义,如“神无方而易无体”[3]。这里的“体”指躯干、形体、形状之义;又如,荀子说:“君子有常体矣。”[4]“常体”之“体”具有准则、根本、依据等义。从词义上看,“本”与“体”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内涵,均指向根本、根源、依据、标准等义,这决定了二者在连用作“本体”时,与“本”或“体”在单独使用时具有内涵或意义上的一致性。

从哲学视域看,“本”、“体”或“本体”诸概念无疑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当中国传统哲学家说“君子务本”或“君子有常体”时,这里的“本”或“体”就是指“本体”,其实质是在本体论范围内,探讨现实世界中最根本、最根源的问题。其内在思路是,当人面对世界、与世界发生联系时,往往要思考或处理无穷多的问题,若要避免纷杂和混乱,最为关键的是要探寻和发现世界中最根本、最根源的存在,以寻求解决全部问题的基础或依据,只要获得此“本体”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其他诸多问题。

同时,对世界最根本、最根源问题的探索或追寻,也表现为对事物存在样态的整体性、统一性的研究。一般而言,寻求世界或人生的根本性、根源性,并不是哲学研究的唯一目的,与之相联系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在世界或人生的根源性展开或表现过程中,世界往往呈现出整全、统一的存在形态,对这一整体性、统一性样态进行揭示,可以在根本上使世界诸现象和存在具有完整性。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本体”的以上含义往往被哲学家们不断提及。比如,张载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5]王阳明说:“良知者,心之本体。”[6]这里的“本体”也可以表述为“本然”或“本来”,其不仅指向根本性、根源性,而且表现为在根本性、根源性展开或表现过程中的整体性、统一性,即“气”的根本或根源是“太虚”,在“太虚”的视域,“气”的世界才具有统一性;同样,“心”的根本是“良知”,“心”的存在统一于“良知”之中。

但是,“本体”的含义不止于此。细考“本体”之义还会发现,所谓“本然”或“本来”,其实还包含有“应该”、“应然”之义。因为,当我们说事物的本来样态时,其不仅是指事物统一的本源,也是指事物应当、应该具有的完善性和圆满性,二者依然是同一个语境中的相关方面。比如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或“良知者,心之本体”时,其不仅是说“太虚”是“气”的根本、本源,“气”的世界统一于“太虚”,而且还含有“气”本来就“应该”是“太虚”之义;同样,“良知”不仅是“心”之根本、本源、统摄,同时“心”也“应当”是“良知”。

所以,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本体”实际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根本”、“根源”;二是指“整体”、“统一”;三是指“应该”、“应然”。三层含义有不同的指向:一是揭示事物的根本性、根源性;二是揭示事物的整体性、统一性;三是揭示事物的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值得强调的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以上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不可分割的,或者说是不可偏颇的,仅仅一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根本”义、“整体”义,还是“应然”义),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概念[7]。

正因为“本体”具有三层含义,所以,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实际上存在三种基本思路:其一是对世界、万物或人的根本性、根源性、本源性的研究,以此发现和确立世界最根本、最根源的存在;其二是在对根源性问题的研究中揭示出世界的本来、本然的存在,从而使世界诸现象和存在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另外一个基本内容;其三是对本来、本然存在的研究中,发现和确定包含的“应该”、“应然”意义,以指向一种圆满、完成、完善的发展性、目标性、价值性,从而达到研究世界、万物或人的最终目的。

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是一种不仅研究事物的根源性、本源性,研究整体性、统一性,而且还研究事物的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的理论形态。不过,以上三种思路在具体的研究中往往并不截然分离,而是构成一个相关的、一致的问题、内容或视域,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有子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有子所言的“本”无疑可以在哲学意义上理解为“本体”,即君子如果致力于本体,就可以树立起人生的基础,从而产生出“道”。这里明显有三重含义:其一是“君子务本”,即树立起人生的根本或基础,这是指本体的根源性、根本性;“本立而道生”,是在“本立”的基础上产生出统一性、整体性的“道”;当然,这个“道”也最终具有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其中有根本性研究,有统一性研究,也有一种应然性研究在内。

可见,本体的“根本”义、“统一”义与“应然”义无疑具有一致的内涵。一般而言,中国传统哲学把这种统一性称之为“一”。如,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8]老子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9]这里的“一”既表示了以“本体”表现世界诸存在的根源性或根本性、统一性或整体性,又含有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之义。内在地看,这种一致性表现在,世界只有在一种根源性、根本性存在的基础上才可能表现出统一性、一致性,也才最终具有应然性、价值性,即本体的应然性源于本体的根源性、统一性,而本体的根源性、统一性又指向本体的应然性,即世界根源性、统一性、整体性存在表现为应然性、目标性、价值性存在的最终形态。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总体发展看,本体论研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表现形态,如先秦哲学中的“道”论、魏晋玄学中的“贵无”、“崇有”论、宋明理学中的“理学”、“心学”等,但作为对本体的研究,以上关于本体的概念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无论是对“道”、“理”、“性”、“心”,还是“无”、“有”、“太极”、“太虚”等本体的研究,总体上是对世界或人的根源性、本源性、整体性、统一性和应然性、价值性问题的展开或表现,从而在根本上使世界诸现象和存在既具有根源上的完整性,又具有完善的终极性。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本体”一词其实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其不仅指向世界最根本、最根源的存在,同时也揭示事物整全、统一的存在样态,并指向一种终极性的目标、价值。但是,无论是对世界根本性,还是统一性、应然性的研究,均指向了对世界最基本问题的探索,这种极具涵盖性、包容性的内涵,无疑把“本体”置于所有问题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位置。所以,本体论问题实质上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内容[10]。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对世界存在的根源性、统一性、整体性以及应然性的表达,中国传统哲学家一般倾向于以“道”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概念或名称。从实质上看,“道”与“本体”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二者是完全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所以,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也可以称为“道论”。不过,考虑到目前学术界多使用“本体论”[11],本书就沿用了这一称谓。

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历史开端看,“道”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普遍使用的概念,儒家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指出了这一点。儒家所言的“道”是对本体研究的真理性产物或最终结论,也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的一般形式。事实上,“道”是先秦时期所有哲学家共同使用的一个本体概念,无论是儒、墨、道、法、阴阳、名诸家,均以“道”作为本体概念。当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道家哲学。比如,老子在《道德经》中以“道经”为题[12],全面深入地诠释了“道”作为本体概念所具有的内涵、特征和意义,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最具影响力的本体论研究之一,由此决定了“道论”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代表性标识。

从文献资料上看,“道”字首见于金文,本义是指“道路”。如《易·复卦》辞:“反复其道。”这里的“道”是指“道路”。但“道路”之义渐渐表现为引申性的“方向”、“指引”、“准则”、“规律”、“根源”、“完善”、“圆满”诸义,并最终成为具有多种本体之义的概念。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哲学既把“道”理解为现实、经验存在的一般规律之“道”,又赋予其超越现实、经验层面的永恒、绝对、无限的终极含义,同时又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统一或合一,而确认与展示“道”的综合性、融合性意蕴。在“道”的以上三个方面的规定中,经验存在、最终超越存在以及融合性存在呈现出各自独立,但又根本统一的形态,内在地具有使世界在根本性、统一性、应然性方面相一致的内涵。

注释

[1]《国语·晋语一》,《四部丛刊》本。

[2]《论语·述而》,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影印版。

[3]《周易·系辞上》,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影印版。

[4]《荀子·天论》,《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

[5]﹙宋﹚张载:《正蒙·太和》,《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第1页。

[6]﹙明﹚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第61页。

[7]张岱年曾经指出,“本体”含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即“始义”、“究竟所待义”、“统摄义”(《中国哲学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第8页),基本相当于“根本”义、“应然”义和“整体”义。

[8]《论语·里仁》。

[9]《道德经·二十二章》,《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

[10]从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看,“是论”或“存在论”被称为“第一哲学”或“哲学中的哲学”,似乎与“本体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相类似。但是,从严格意义上看,西方传统哲学的“是论”或“存在论”主要是以探寻“是”或“存在”(Being)为主要内容,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探求根源性、统一性、终极性的“本体”,其内在意义并不完全一致。而在西方20世纪哲学的发展中,现象学(胡塞尔)提出“面向事物本身”,虽然这里的“事物本身”主要被视为对象在意向活动中的呈现,但其最终追求的通过先验还原达到纯粹认识,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探求根源性、本然性的“本体论”,在致思趋向上具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11]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尤其是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移植西方话语系统诠释传统术语的局限性。比如,“哲学”、“本体论”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术语都是引进、移植的产物,其究竟是否对应于中国传统哲学中“智慧”、“道”的理论则显然具有可探讨性。目前,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本书考虑到有的用法已经约定俗成,就沿用学界已习惯的用法。不过,在关键的地方,还是进行了一定的辨析。

[12]《道德经》在汉代也被称为《德经》和《道经》,显然其研究的重点和对象具有一定的差别。

同类推荐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接近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人生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对人生多一些思考,生活才会少一些盲目。
  • 得与失

    得与失

    《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想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把握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就能悟透人生成败的必然因果。书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得与失对人生的不同影响。深刻而简明地介绍了如何正确面对得与失的考验,如何聪明地应对得与失的结果,让读者在新情明理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把握命运的机遇,从而创造完美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在不正常的地球开餐厅的日子

    在不正常的地球开餐厅的日子

    各单位注意,个单位注意.关于落实穿越回来的归乡者的工作问题是本年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深刻的让穿越回来者和异能觉醒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部门的关心.为大家构建和谐社会而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这是一个响应政府号召,在穿越者回流大潮中一个人开着餐馆自主创业的故事.
  • 为你筑起高墙

    为你筑起高墙

    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可能并非全是真实的,我们所爱的那个人,可能并非是我们真正爱的那个人。当世界开始展露其真实面貌,我会为你筑起高墙,一切都将水落石出。
  • 看不见的铜像

    看不见的铜像

    几几灵,跑马城。马城开,打发个小姐送进来。要哪个?要东头小矮个儿。——故乡童谣。老家山前有座庙,极小,且破,属仨砖俩瓦草草搭建的那种简陋型。村人有说山神庙,有说土地庙,还有说是药王庙娘娘庙的。总之,因年代久远无从详考,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庙小,神通却大,大得远近周遭的善男信女,熙熙攘攘纷至沓来,烧香许愿祛病求子……一时倒比城里的有些店铺还要红火热闹。
  • 超能寒武纪

    超能寒武纪

    一个普通的大二生物系学生颜华在一次意外之中被困在了还未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生命冷冻仓中,却是不想意外逃过了一场天地剧变的灾难。一万年后,一个满身冰雪的美女打开了这扇被遗忘的舱门,对着目瞪口呆的颜华说道:“欢迎来到超能寒武纪!”
  • 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玄机原病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藏记

    灵藏记

    灵藏出世,三界震惊!无数强者出手争夺,促使大陆界面坍塌,灵藏中混沌宝物也不知所踪。一个平庸少年无意中踏上逆天改命,夺天地造化的修仙之路,尽管这条路充满曲折艰险……
  • 重生之大少奶奶不好惹

    重生之大少奶奶不好惹

    新书《花间叹烙红颜》,希望大家支持。什么?让她与公鸡拜堂成亲?什么?要想和离,先帮他铲除异己?木语花为了郑叶熙,背后受了一刀,毫不畏惧跟着他,坠落悬崖,迎接自己的,却是赶出郑府?回到娘家,后母杀之,父亲告诉自己,本不是亲生女儿,母亲被后母活活毒死,好吧,她,注定是个孤儿。郑叶熙抗旨关入死牢,木语花为之奔走,受人羞辱,将之救出,忍痛离去,郑叶熙沿路追妻。木语花偶遇亲爹,摇身一变成为云兮山庄的大小姐,却中了亲娘的情毒,小命休矣……
  • 骷髅之至强领主

    骷髅之至强领主

    地球盗墓贼吴锋在挖掘无名坟墓之时,意外穿越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有神奇的魔法,强悍的斗气,恐怖的魔兽,圣洁的天使,邪恶的恶魔,强大的神灵...而他,却成了一只号称最弱亡灵生物的骷髅。且看他如何一步步进化,成为这世间的至强领主。
  • 扬鞭集

    扬鞭集

    本书分两部分:一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二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有名篇《相隔一层纸》、《铁匠》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