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3400000007

第7章 上篇(7)

天上的月与水中的月

水中的月为天上的月,眼中的人为眼前的人。天上一轮月,江河湖海中无数个月。所谓月照万川,就是这个意思。可水中实际上并无月亮,水中捞月是白费劲的。

一个哲学家不区分第一性与第二性,不区分存在与反映,满足于说天上的月与水中的月不可分,或者彼此联系之类的貌似深沉的话,其实无非是一种比较精致的唯心主义而已。

民间故事中的狮子掉进井里(狮子发现井里也有与自己同样凶猛的狮子而怒不可遏)、狗抢骨头(狗抢水中自己影子口中的骨头),嘲笑的正是那种否认第一性与第二性区分的唯心主义者。我总是想,不管唯心主义理论如何精致,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如何引经据典,如何援引“最新科学成果”,只要它鼓吹区分第一性第二性是旧的思维方式,最新成就是主客体在实践中融为一体,你就根本不要相信,除非他能从水中捞出月亮,从狗嘴里(水中的)抢到骨头。

谈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对死的认识的最高境界,是对死的意义理解通达之至极。文天祥不仅以死来昭示后世,而且以对死的价值的体认激励后人。可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含义不是纯道德的说教,而是以对自然和历史的认识为依据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实际上讲的是自然规律。凡人必有死。岂止是人,凡物必有始终。人有生死物有始末,这是永恒的宇宙普遍规律。

“留取丹心照汗青”实际上讲的是社会规律。如果历史无是非,无对错,无忠奸,是一笔糊涂账,那当然无所谓名留青史、遗臭万年的问题。承认历史的客观性,承认历史可以进行客观的科学的价值判断,才有青史留名的问题。

所以,死的问题不单纯是人生观问题,而且是自然观、历史观问题。对人生问题的体悟有赖于对宇宙、历史、人生的综合理解。

人的本质

马之所以是马,是因为它具有马的本性;之所以是良马,是因为这种本性表现得最集中、最充分。如果一匹马根本不具有马的特性,形状像牛,叫声如猪,跑起来如狗,这不是马而是怪物。这种使马成为马的特性,是马这个种所具有的类本性。所以生物中种的关系是个体与类的关系。类本性是一种自然性,它不是在个体之外存在的东西,而是个体所固有的自然本性。这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可是如果用这种观点来观察人类,就会陷入理论误区。人当然也是动物中的一个类,因此任何个人同人这个类,存在与其他动物相似的关系,即个体与类的关系。从人作为类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人不具有人所共有的类特性,例如没有语言,没有思维,没有七情六欲,没有喜怒哀乐,尤其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当然不是人。人要成为人,首先从种的角度看,应该具有人所共有的东西。可人不同于一般动物,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最本质的东西不是生物学上的类,而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组成的社会的成员。所以人的本质,除了人作为类具有的类本质外,最主要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社会本质。即使是自然本性,也会受到社会的再铸造而发生变化。所以,人的本质不是永恒的超历史的,而是具有社会形态的特性。我们只有通过奴隶制度才能理解奴隶主的残忍,只有从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理解私有者的贪婪。人的本质不能用人的类来解释,只有把人放在社会中才能理解人的本质。所以,我们可以说,动物的本性在动物自身,但我们不能说人的本质在人自身。人的本质在于它所依存的社会,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一切抽象人性论者都是从这里陷入误区。

人性

有没有人性这个东西?当然有。动物有自己的本性,人难道没有自己的本性吗?可人性究竟是什么?这是个颇为不易回答的问题。人的自然本性,如生存、繁殖、希求健康长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饮食男女,当然是人的本性。

可超出这个范围,人们都可以看到所谓人性是文化、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结合物。一个人见到穷人同情怜悯,我们说他有人性;一个人不仅不同情反而压迫穷人,我们说他没有人性;一个人对父母很孝敬我们说他有人性,如果他虐待父母,我们说他没有人性。很显然,这里所说的人性不是指人的本性,即性善还是性恶,而是指良心。有没有良心,是属于道德范围。良心本质上是一种教养。

人性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是人们用来判断和评价人的行为的一种尺度。这种尺度是一种变化着的尺度,是时代的、历史的、社会的、伦理的。因此,每个时代是否符合人性的标准是变化的。

类意识

人和一般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是人有类意识,即能意识到你和我一样是人,是属于一个类——人类,这就是费尔巴哈的看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是这样看的。知道所有的人都属于一个类,与是否以人的态度对待人是不同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以人的态度对待人并不是人的本性,而是表现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屠格涅夫的小说《木木》表明,奴隶主对待奴隶比木木对待狗要残酷得多,木木以人的态度对待狗,而奴隶主是以狗的态度对待人,至于当年德国***对待犹太人,日本侵略者对待中国人无不如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抽象的人性,而是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利益的性质则取决于生产关系。一个人、一个阶级、一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对另一个人、另一个阶级、另一个国家采取极其野蛮的做法,这是一种非人的态度。300%的利润可以使人冒上绞架的危险,那为了更多更多的利益还有什么事不能干?在阶级社会中脱离阶级关系、阶级利益来考察人与人的关系,只能像恩格斯说的“出丑”。用类意识来观察历史,观察人与人的关系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方法还是阶级分析方法,在阶级消灭以后,则应该是唯物史观的社会分析方法。

人道主义的社会制约性

我们不同意抽象人道主义,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同意人道主义。我们反对以抽象的人性作为人道主义的根据。我们应该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待人道、人性问题。

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思想、道德、行为都有社会原因,而不是决定于人的本性。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利益的冲突,可以比人对待动物还野蛮。人与人之间的残杀,尔虞我诈,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是动物界所未有的。这当然不是说,人的本性比动物坏,而是社会使然。人并没有永恒不变的为善或为恶的本性,为善为恶都是后天环境决定的。从社会制约性来看人的行为,就不会把一切推给人性,从而掩盖了产生一切恶的实在原因,因而也找不到根除恶的方法。我们当然期望人们彼此以人相待,但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创造一个能以人相待的社会环境,而不是呼唤人性的复归。如果我们把一切归结为人性,用人性的召唤代替社会改造,只能让罪恶永远存在下去。

我们全都是些集体性的人物

歌德在逝世前一个月的一次讲演中,发表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他说,伟大人物的成就不应简单地归功于他们个人的所谓天才,而应归功于当时社会状况和他接触到的前辈和同辈的教益。歌德还说,事实上我们全都是些集体性的人物,不管我们愿意把自己摆在什么地位。严格说来,可以看成我们自己所特有的东西是微乎其微的,就像我们个人是微乎其微的一样。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那里学到一些东西,就连一些最伟大的人物单凭他特有的、内在的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

这话说得多好啊!其实在社会中一切物质产品都是集体性的产物,尽管从形式来看某件产品最终是由一个人制造出来的,但是从这个产品的原料、制作、工艺来看都凝结着一定的社会力量,精神产品更是如此。举凡科学的发明、艺术的创作无不体现着集体的智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过一段非常好的话:“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1]

我们有些人往往过分夸大自我的力量,什么都是我,我,我,仿佛自己是世界的唯一创造者。其实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人的真实力量的发挥往往要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善于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成果。我们每个人不仅要善于做到这一点,而且要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我们都是一些集体性的人物。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个人与个人主义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独立的个人逐步形成的。在氏族社会中,个人从属于氏族,是氏族中的一员;在封建社会中,个人从属于家族,是家族中的一员,这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对于人的依赖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作为自主的个人出现在市场上,作为平等的一员从事交换;人作为独立的个人以物作为中介相互联系。独立的个人的形成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独立的个人当然有自身的利益——个人利益,争取和维护自身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进步的表现。个人利益不等于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处理自己与他人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根本原则,它以自我为中心,把对自己有利视为处理一切关系的唯一的最高的出发点,所以个人主义的本质是利己主义的。我们尊重个人的利益但反对个人主义。

人的使命

人应该有使命意识,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马克思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1]

人作为人,都处于社会中的一定地位,也就是说都扮演一定的角色。社会角色就包括人的使命。当然,并不是人们都能意识到这一点。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和使命的人是自觉的人,而意识不到甚至根本没有这种意识的人是浑浑噩噩的人。这实际上是个人生观的问题,是人活着为了什么的问题。

我们决不能把社会角色看成是固定不变的,永远如此的。角色不仅不可能固定不变,实际上人的职业地位特别是阶级关系的大变动都是角色的变动。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核心就是改变本阶级的不利的角色地位。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无产阶级的全部斗争,就是改变本阶级的被剥削被压迫地位,而不是安于自己的角色地位。力图改变被奴役地位的是革命者,安于被奴役地位的是不觉悟者,而赞美这种地位的却是彻头彻尾的奴才。所以角色意识可能只是一种职业意识,而不是一种使命意识。在阶级社会中要把角色意识提高到使命意识,这就要把争取角色的变换与整个阶级的解放结合在一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表现的责任意识以及忧患意识,都是超越个人角色局限的社会的阶级的意识,是一种真正的使命感。

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但社会中人的角色也不是永恒不变的。革命者从不认为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富人和穷人,以及扮演各种角色的人。我们当然要逐步改变这种状况,真正使社会中人的角色与人的尊严和能力相适应。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真正使命。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3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何谓见物不见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把抽象的人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反对把人的抽象本质作为历史的尺度,并从中引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研究人,探求人的社会本质,研究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研究人类解放的道路。这一切,在西方学者看来叫见物不见人。难道无产阶级,难道劳动者这占人口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不是人吗?事情很清楚,在他们看来这不是研究人,而只有研究不属于任何阶级、不属于任何民族、不属于任何国家的人才是研究人。可这种人在哪里?谁见过?其实这种人是一种抽象,在现实社会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当今世界,人的问题日益成为各种哲学学说关注的重点。可是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无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他们所说的人都是抽象的人,并力图以这种人来改造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人道化。

人,是现实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人的社会,人的国家。离开了人所生活的世界,离开了人生活其中的社会和国家,人就是非现实存在物,是哲学家头脑中的抽象。从这种意义上说,西方某些学者批判马克思主义见物不见人是“对”的,因为这种人的确是见不着的,也从来没有人见过。

同类推荐
  •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由周霞著,本书以平凡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潜伏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故事,以超脱和开阔的视野,帮助身心疲惫、迷茫压抑的读者清除心灵中的杂草,看见生命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力量。《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你长大的背影

    你长大的背影

    人生之路,充满了波折和故事。有愉快的:幼年时,因为不听话多喝饮料而尿床,但还要哄妈妈开心;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时间以为“一曲红绡不知数”是红烧肉,每每念起,口水直流;考试时,给同学吹“仙气”,以为这样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也有遗憾和伤感的:爷爷突然离去的震惊和痛苦,久久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社会活动中,自己坚守的原则和底线,却被别人取笑和奚落……成长过程是一场时间的远征,注定不平凡。作家周晴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隽永文字,讲述儿子一路走来的点滴,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亲情和友谊,关于爱。
  • 古风新韵

    古风新韵

    诗词歌赋集:旌湖七桥:北连秦汉三国枭宿轶风,西衔天府平原之锦邑;南接千年文化之瑰丽“三星”,东邻凤翥翠色山麓;怀依旌湖艾绿之流碧,仰旌城天地人杰之灵气,七桥峨冠,跨数百米旌湖两翼,婷婷玉立。秀矣!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魅力是负数

    网游之魅力是负数

    魅力居然是负数?NPC见到我就吐?还不肯发任务给我?什么超级智能服务器,你是超级智障吧?这一定是bug,举报bug人人有责,何况还有高达一亿的奖励。然而游戏公司不肯承认。我要为自己的魅力讨个说法!还我一个亿!
  • 万劫重生

    万劫重生

    身负异宝,死而重生,这是他第二次重生!到底命运给他做了怎样的安排?没有显赫的身份,也没有超凡的天赋,重生依旧凡人一个!不甘前世的平庸,不忿后世的恩仇,让他必须愤而崛起,与这世间英才一争高低!
  • 思路决定出路(第二册)

    思路决定出路(第二册)

    留意一下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总会有碰壁的时候。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你是否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有条不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还是整天发牢骚,埋怨事情多了,思维乱了,没头绪做事?以上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清晰的思路,有没有按照思路去做。“成功不是不可能,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本书让大家知道了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过程或方法,更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无论是对于公司内部员工培训还是个人的成长,本书都是最佳的范本与参考书。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落魄格格凤凰命

    落魄格格凤凰命

    她,出生皇家,生母却是不起眼的小主,本应受封为公主却因母妃身份成了云国的格格。用计平乱后宫、得到太后庇护,背后神秘的身份,她最终成为公主,母妃也在皇上驾崩之后受封为梅太妃。成年后,她远嫁燕国和亲,后宫艰险,她步步为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宋景濂先生未刻集

    宋景濂先生未刻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魔心尖宠:甜心过来抱

    恶魔心尖宠:甜心过来抱

    开学第一天,他夺走她的初吻。还不停的使唤她做事跑腿。“臭丫头,给我捶腿。”“臭丫头,帮我买东西。”“臭丫头,把狗拿开!”“臭丫头,我冷,过来抱我。”世界上还有比慕斯更可悲的人吗?她上辈子是毁灭了银河系?遇到这么个无赖大少爷。“尹君临!你…你色狼!”“我就对你色。”某男贼笑的说。[1v1双洁√]
  • 我把种子洒满诸天

    我把种子洒满诸天

    从诸天万界选取诸多异种,打造最强生命禁区。
  • 长风万里尽汉歌

    长风万里尽汉歌

    新书上传——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爱护。
  • 恶魔指纹

    恶魔指纹

    若神非善,魔非恶,那正邪又用什么来区分?人,到底是神的奴仆,还是魔的玩偶?心所向,我可灭神,亦可葬魔。爱恋、憎恨、贪婪、王权、永生,得此五纹,便可霸世,亦可神魔共灭……黑暗的成长,无边的憎恨,当那双被废去的眼睛看见光明,却是心中堕落黑暗之时。是应先失去,还是要先得到?应是先爱,还是先恨?主角何去何从?永堕为魔,还是为爱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