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4000000007

第7章 主题研讨:经济发展与经济法(6)

七、结语

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激励慈善组织积极投入到各种慈善公益事业的直接手段,应当在培育慈善组织的过程中发挥激励作用,其实施不仅仅是税务部门的责任,还关系到与民政等部门的衔接工作。因此应建立民政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并通过税务部门推动慈善组织的监管,使慈善组织健康发展。

The Tax-induced Supervison over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Zhang Xiaoting

Abstract:How to control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through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is a common issue faced by most countries.It is the way of taxation that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by many counties to influce on and regulate charitable organization.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inductive norms in taxation law so as to guide and supervise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Key words:Charitable Organization,Taxpreferences,The Tax-induced Supervison

注释:

[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本文是作者主持的民政部2013“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慈善组织的税收诱致性监管研究》(项目号:2013MZACR001-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张奇林:《美国的慈善立法及其启示》,载《法学评论》,2007(4)。

[3] 约瑟夫·J·厄本:《美国国税局对于免税组织的管理》,载民政部法制办公室:《中国慈善立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360页,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4] 王丽华:《完善我国捐赠人税收优惠制度的法律思考》,载《法制论丛》,2006(7)。

[5] 施昌奎:《转型期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144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6] 郭健:《社会捐赠及其税收激励研究》,84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 同上书,79页。

[8] 税兵:《非营利法人解释》,载《法学研究》,2007(5)。

[9] 税兵:《基金会治理的法律道路》,载《法律科学》,2010(6)。

[10] 税兵:《基金会治理的法律道路》,载《法律科学》,2010(6)。

[11] [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225~227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2] 李猛:《论抽象社会》,载《社会科学研究》,1999(1)。

[13] 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税法》,18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4] 例如,在对慈善组织申请按照《国内税收条例》501(C)(3)条款享有免税资格时,将对申请人进行组织检验和运行检验。组织检验的目的是审查其工作目标是否符合免税的要求,所有收入全部用于与宗旨相关的事业,组织解散时将全部财产转交其他同类机构或政府,净收益不用于个人利益,不参加限制性政治活动等。运行检验的目的是对这个机构的活动进行审查,以防止其有为私人牟利的腐败现象或从事某种被禁止的政治性活动。见马骏:《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法律问题研究》,12页,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 Marion R.Fremont-Smith,Govern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Federal and State Law and Regulations,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p.192.转引自张奇林:《美国的慈善立法及其启示》,载《法学评论》,2007(4)。

[16] 张奇林:《美国的慈善立法及其启示》,载《法学评论》,2007(4)。

[17] 冯辉:《公募基金会的法律监管问题初探》,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18] 梁洋:《浅析美国慈善税收制度的监管模式》,载《法制与社会》,2011(11)。

[19] 陈成文、谭娟:《税收政策与慈善事业:美国经验及其启示》,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

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效率的视角

肖松[1]

【内容提要】

对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目标不是均贫富,而是以修正薪酬契约、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促进企业效率为导向。对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路径安排应当以薪酬契约的完备为核心。强化国企高管薪酬决定机制和完善国企高管薪酬的信息披露制度均符合效率观点。本文对国企高管薪酬决定机制和信息披露的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对国企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的法律限制无助于企业代理问题的解决,应当予以取消。

【关键词】

·国企高管

·薪酬契约

·法律规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企业高管薪酬被推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一面是危机、亏损与失业;另一面是高管的天价酬金,这导致了公众对高管薪酬的强烈不满。在中国,企业高管薪酬尤其是国企高管薪酬也广受舆论质疑。高管拿得太多成为公众的普遍观念。作为回应,中国政府在2009年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国企高管的限薪法令,其中,金融类国企的高管薪酬受到特别监管。但是,限薪法令是否导致了政府对企业自主经营权的过度干预?限薪法令是否阻碍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另一方面,限薪法令的实施效果如何?限薪法令能否对高管薪酬进行有效规制?如何有效地对高管薪酬进行法律规制?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法学上的思考。

一、国企高管薪酬规制的效率观点

国企高管是国企高级管理人员的简称,主要包括经理、副经理和财务负责人。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成员可以兼任经理。[2]在实践中,国企董事成员兼任经理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国企高管实际上也包括了兼任的部分董事。

对国企高管薪酬进行规制的呼声源自于国企高管的高额薪酬。近年来,国企高管薪酬总额增长较快。据统计,2010年我国上市国企高管薪酬的平均值已达到53.69万元。[3]而这一数字还不包括未被披露的隐性薪酬例如高管在职消费等。国企高管的平均薪酬水平虽然低于民营企业,但是国企高管收入显著高于国企职工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收入,巨大的收入差距使得国企高管薪酬备受质疑。早在2002年,我国对国企高管推行年薪制,曾规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2倍(这一限制近年来已被突破)。但是,仅仅因为高管拿得多就应当被限制收入吗?均贫富,实现社会公平是法律限制高管薪酬的正当性要求吗?

(一)薪酬契约自由

公司的契约本质是主流经济学家的主张,同时也逐渐为法学家们所接受。公司被看成是“合同束”(合同的纽结)或一组“默示”或“明示”的合同。[4]在公司契约的安排中,投资人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的关系。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与作为委托人的出资人,二者的目标函数不完全一致,再加上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发现和监督,这就出现了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也即企业的代理问题。而国企还有着不同于民企的特殊性,就是国家股股东的虚化。国家股股东应当是全国人民,但全国人民无法实际地行使股东权利,只能由政府代表行使,而政府又往往委托国资委或者财政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授权投资机构行使股东权利。可见,国企由于委托代理的链条更长,代理问题可能更突出。

激励机制是解决代理问题的重要工具,而高管薪酬是激励机制的具体体现。良好的高管薪酬机制能够诱导管理者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促进企业效率。高管薪酬在本质上是投资人与管理者之间的薪酬契约。投资人可以与管理者通过平等的协商和谈判,达成高管薪酬契约,以最小化企业代理成本。因此,高管薪酬契约具有自治属性。投资人对管理者定薪几何属于平等主体的市场行为,高管是否拿多,市场比法律更能发现;薪酬是否公平,市场比政府更能判断。投资人与管理者之间的薪酬契约自由应当受到尊重,社会公平不应当成为规制高管薪酬的法理依据。

基于高管薪酬的契约自治,法律对高管薪酬的干预必须相当谨慎,以免对市场的不当伤害。显示了法律对高管薪酬水平限制的不当后果。高管薪酬水平P0由经理市场的供给(S曲线)和需求(D曲线)关系共同决定。假定法律认为P0偏高,将其限制在较低的P1,则市场上将存在较多的高管人才需求QD,而只有较少的高管人才QS被供给,高管人才将出现短缺(QD-QS)。短缺会使一部分企业无法获得优秀人才而降低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导致企业效率损失。而为了挽留人才,部分企业不得不暗中支付高出政府限制水平的薪酬P2。这样,原本以降低高管薪酬水平为目标的法律,其实施后果却是适得其反。

法律限制高管薪酬水平的后果

(二)薪酬契约之修正

那么,法律对高管薪酬进行规制究竟有无必要?笔者认为,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如若高管薪酬契约由完备市场上的平等主体自由订立,法律实无规制的必要。依据最优契约理论,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薪酬契约安排将管理者薪酬与股东财富相联系,从而激励管理者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行事。但是,在现实社会中,高管薪酬契约是不完备的。一个完备的高管薪酬契约以契约双方的对等协商为前提。而高管薪酬契约的不完备恰恰表现在高管薪酬契约的订立双方并不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管理者由于拥有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控制权,处于优势地位,这导致薪酬契约的签订较多地受到管理层权力的影响。管理层权力是指管理层执行自身意愿的能力。[5]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表现在:代表股东意志的董事会不能独立地控制管理层薪酬契约的设计,管理层有动机和能力影响自己的薪酬。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既是股东的代理人,又是管理者的委托人。董事会应当以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行事,但董事会成员往往为管理层俘获而丧失独立性。此外,董事成员与管理层的交叉任职也使得薪酬契约更多地体现管理层自我定薪的意志。自我定薪强化了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侵蚀了股东利益,最终损害了公司的价值,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国企股东的虚化,董事对管理层的独立因缺乏监督而面临更多的挑战。

不完备契约体现了市场的局限。由于管理层权力的存在,董事会被管理层俘获或受其影响,在此影响下签订的薪酬契约合同不但没有解决代理问题,反而本身就成为一种代理问题。[6]不完备的薪酬契约无法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从而阻碍了企业效率的实现。因此,法律有必要对市场的缺陷进行纠正,对不完备的薪酬契约进行干预,以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促进企业效率。也正是基于效率的观点,笔者认为对国企高管薪酬进行法律规制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

二、现行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检讨

(一)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主要内容

1.国企高管薪酬的决定机制[7]

各国公司法一般规定,高管薪酬由董事会决定。各国证券交易所还普遍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设立专门的薪酬委员会以决定高管薪酬。这些规定也适合国有公司。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会(股东大会)有权决定董事的报酬,董事会有权决定经理、副经理及财务负责人的报酬。[8]我国证监会2002年制定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上市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进行了建议,并对其主要职责作了规定。我国国资委2006年对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作了强制性规定。由于国企股权的特性,各国国企高管薪酬的决定往往充分体现作为出资人代表的政府的意志。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对于国有独资企业,政府有权任免企业高管并确定其薪酬标准;对于国有独资公司,政府有权任免企业董事并确定其薪酬标准。而对于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政府有权向股东会(股东大会)提出董事人选。[9]

同类推荐
  • 刑罚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刑罚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随着人们知识的不断成长,法律实践日趋丰富、深入,法学和刑事法学的研究也日益精深,规范上的犯罪和刑罚存在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这一刑事法学的基本问题却没有相应地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作为事实的犯罪和刑罚应当是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整个刑事科学知识与体系的基础。从犯罪和刑罚的本原性认识出发,探索刑事法学研究和刑罚实践发展的科学之路正是本书的立意所在。
  • 环境权与循环经济法的法理研究

    环境权与循环经济法的法理研究

    环境权是基本人权,是人类权,是可持续发展权,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及保护自然的法理诉求。循环经济的实质是绿色增长,循环经济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律诉求。环境权与循环经济法天然存在联系。以生态整体主义视角观察,环境权是循环经济法的基本立足点,循环经济法是环境权实现的有效保障。循环经济法对传统法律体系的冲击是全面而深刻的,以环境权的实现为立场,循环经济法将带来经济法制、科技法制及教育法制等方面的全面变革。
  • 党员干部法律知识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法律知识学习读本

    2016年是七五普法的开局之年,本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展开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而编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基本经验、基本特征入手,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宪法基本知识进行了阐释,并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选取了适合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工作、生活需要的民商、行政、经济、社会、刑法、诉讼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参与普法学习、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的权威普法教材。
  • 中国公司境外上市法律监管研究

    中国公司境外上市法律监管研究

    伴随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境外上市成为跨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境外上市也成为我国公司的重要发展目标。公司境外上市在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和拓展融资途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出现的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有些问题还对我国的法律监管制度提出了挑战。本书以境外上市监管的法律制度为切入点,以法律分析为中心,对我国现行公司境外上市法律监管制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国公司境外上市违规行为的实例,就境外上市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 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

    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

    本书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问题为出发点,有机结合《土地管理法》等与其相关条例、司法解释,采取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和“法条指引”的结构编写而成。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神级召唤系统

    重生之神级召唤系统

    林峰为了救暗恋的女生挂掉,灵魂意外穿越到召唤大陆,获得神级召唤系统,召唤妖兽为自己所用。从此一路开挂一路装逼,正所谓装逼爽,一路装逼一路爽!不喜勿喷!重生之神级召唤系统QQ群:111289687
  • 十相书

    十相书

    本册非长篇小说,为短篇合集。微、微小说,多虐恋悲剧。
  • 卿公子

    卿公子

    第一次相见,她对他一见倾心,他却阴谋不断,她为了他,放弃高贵的身份,自愿在他身旁做奴。终他还是负了她。
  • 神仙圈

    神仙圈

    段凌天是一个普通的三无屌丝,有一天屌丝逆袭进入修仙,获得上古十大神器,比如轩辕剑黄金色的千年古剑,传说是天界诸神赐于轩辕黄帝击败蚩尤的旷世神剑;其内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为斩妖除魔的神剑。是十大神器里最强的力量。轩辕剑原为天帝之剑,天女青儿为帮助黄帝对付蚩尤,偷此剑下凡!,黄帝战蚩尤时,此剑折断,后黄帝、天女一起重铸此剑,并以黄帝的名字命名此剑轩辕.
  • 风华嫡女:冷帝盛宠神医妃

    风华嫡女:冷帝盛宠神医妃

    九星溟药师,一朝重生!坐拥神器宝鼎,身怀上古功法,不再是叶家人人可欺的丑颜废材!人若敬她,她十倍还之!人若欺她,她千倍还之!左手丹药,右手灵兽,她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却不料惹上了个神秘莫测的他!一张清贵绝尘的脸,性情却是阴晴不定。明明失去了记忆,却依旧不好骗!终于有天得知某人就是天衡那个跺跺脚,山河震动的西庆太子。她眼睛一眨,就想逃。他在身后冷冷一哼!“站住,撩了本座就想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海龙大传:史前水怪真面目

    海龙大传:史前水怪真面目

    这是一部古生物的异志。它以“醒来”的化石为依据,向人们阐述着一段中生代的水下传奇。中生代的陆地上,逡巡的恐龙是绝对的霸主,天空则大半由翼龙主宰着,在广阔的海洋中,虽然有形形色色的鱼类畅游其间,但中生代的海生爬行动物才是海洋中真正的主宰者,它们就是海龙类的精灵们:有着“水下暴龙”之称的沧龙、眼如探照灯的大眼鱼龙、有着超长脖子的薄片龙、嘴如宝剑的神剑鱼龙、牙齿犬牙交错的滑齿龙、身着“露脐装”和“小热裤”的豆齿龙……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蜜婚娇妻:总裁霸道爱

    蜜婚娇妻:总裁霸道爱

    【重生+1V1+治愈系暖文+热血青春】此文有毒,慎入。她,慕若兮是重生界的一股废物流。他,顾璟辰是宠妻界的一股傲娇流。一朝重生,只有两件事,一是报仇,二是睡到他。复仇之路妖魔鬼怪各显神通,追夫之路牛鬼蛇神又各种作妖,为了能过上幸福的安康生活,只好化身圣斗士,斩妖除魔,披靳斩棘。她身披战衣,一手揪着上辈子的幕后主使,一手提着这辈子的完美情人。记者采访:请问顾先生,慕小姐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顾傲娇:蠢。主持人问:请问慕小姐,顾先生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慕小废:傻不溜秋的。 蜜婚读者群:607369073
  • 劫个丞相生萌宝

    劫个丞相生萌宝

    纳尼,劫错了人?唐沫柒不可置信的瞪着站在那边,风姿绰约的男子。好吧,既然错了,那就将错就错,将他劫回去当她的压寨相公吧!这女人是脑子进水了吗?居然认不出他是权倾天下、一手遮天,令人闻名丧胆的丞相大人吗?好吧,既然她想玩,那他就陪她玩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