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8500000057

第57章

有二智。一断智。二知智。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说外道异学。施设断诸取。不施设断我取。虽作是说。不分别为是断智为是知智。今欲说故而作此论。

有二智。谓断智知智。云何知智。若知见明觉现观是也。智对无智。见对邪慧。明对无明。觉对邪见。现观对邪观。复有说者。此中说无漏知智。所以者何。无有世俗道能现观者。以是事故唯说无漏知智。复有说者。此中亦说有漏无漏知智。何以知之世俗智亦有知见明觉现观相故。问曰。世俗道无现观义。云何言现观耶。答曰。现前观了了是现前观义。世俗道亦能现观故。问曰。若然者。为说何等世俗知智耶。答曰。除虚现观相应慧。所谓无量初第二第三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处。除如是等观相应慧。诸总相别相观者。去缘中愚者。去物体愚者。诸余实观。如闻思修暖顶忍世第一法。如是等也。问曰。何以定知世俗慧是现观也。答曰。如说现前观了了义是现观义。世俗慧亦能了了现观。何以知之。如城喻经说。我未成三菩提等。亦能生是现观。以是事故。知世俗慧能作云何断智。答曰。若一切爱恚痴断。一切烦恼断名为断智。问曰。如断无所缘智有所缘。何以说断名智耶。答曰。或有说者。以断是智果故。断名为智。如阿罗汉。是智果以智名说。如天眼天耳是通果。以通名说。如六入是业果。以业名说。如此六入是本业。如是断是智果。故说名断智。问曰。如修道中断是智果见道中断是忍果。何以说名断智耶。答曰。彼是世俗智果故。若以世俗道。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彼欲界乃至离无所有处。是世俗智果。问曰。世俗道有功处可尔。世俗道于非想非非想处无功。非想非非想处。见道所断。尽是忍果。云何彼断复是断智耶。尊者僧伽婆修答曰。有二断智。一是慧果。二是智果。彼是慧果。评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世尊说二智。一是断智。二是知智。不说断慧。复有说者。断智是无漏知智功用果。所以者何。如须陀洹。以无漏道当得斯陀含果。第六无碍道。当通证三界见道所断及欲界修道所断六品结。斯陀含以无漏道。当得阿那含果。第九无碍道。当通证三界见道所断及欲界修道所断。阿那含当得阿罗汉果金刚喻定。当通证三界见道修道所断断。是金刚喻定功用果。以是事故。断是无漏知智功用果。尊者佛陀罗测说曰。当言断法。所以者何。此是诸圣道第一所应。第一毕竟。第一胜法故。尊者瞿沙说曰。此当言断舍。所以者何。舍弃一切生死法。得此断故。复次从智种中生故言断智。如瞿昙姓中生名瞿昙。彼亦如是。复有说者。彼断虽无所缘而住智相。如过去未来眼。虽不能见。而是见相。如过去未来受。虽无所觉。而是受相。乃至慧说亦如是。如是断虽无所缘。而是智相。是故名断智。问曰。如断身见一结。亦名断智。何以说一切结。尽名断智耶。答曰。断一身见。亦是断智。此中说断一切结尽断智。不说渐渐断智。

复次世尊或说智是知智。或说智是断智。云何智是知智。如偈说。

此贤年少者  欲饶益世间

爱能生诸苦  能知是聪明

多求王此论根本。曾闻有王名曰多求。受性暴恶为人轻躁。多劫人民种种财货。是时人民普共集议。退其王位。以其次弟立以为王。时多求王。至国边邑。编草作屣。以自存活。是时弟王问诸臣言。我有大兄今何所在。诸臣答曰。闻在边邑。编草作屣。以自存活。王闻此言。心生愁恼作是思惟。唯有一兄勤苦如此。我今何用在此王位。即遣使往追命使还封一村落。是时人民亲附者众。所得封邑不供食用。复更封与二村三村。乃至半国犹故不足。是时其兄以半国人力。兴兵杀弟自立为王。尔时帝释作是思惟。今此国王不识恩义。作如是恶。我当往诳而苦恼之。尔时帝释自化其身。作婆罗门像。顶戴螺髻身著粗衣。左执军[土*遲]右把法杖。往诣王所以语告言。赞美于王在一面立。时王问言。大婆罗门从何所来。婆罗门言。我从大海外来。王复问言。大海之外有何奇事。婆罗门言。我见一国。人民炽盛。丰乐无极。王复问言。如我今日。多诸兵众。若当讨罚。为可得不。婆罗门言。往必可得。王复问言。谁当为我导引在前婆罗门言。我当导引。王复问言。若可尔者。后更几日当示我路。婆罗门言。却后七日言已便去。时王日日下算计所期日。至七日旦处处推求先婆罗门而都不见。以不见故心生愁苦。坐于静室。时释迦菩萨。在彼王国内。婆罗门村中生有小因缘来诣王城。闻王愁苦无能止者。是时菩萨。语诸臣言。我能去王心中愁苦。是时诸臣。便将菩萨。诣其王所。尔时菩萨。为其国王。说众义经偈。

追求五欲  若获得时  以称意故

必生欢喜

乃至尽说染欲品偈。是时菩萨诵此偈已。心生厌离得离欲爱。以离欲故。复说此偈。

能行说为正  不行何所说

若说不能行  不名为智者

菩萨说此一偈。半为帝释。半为国王。若不能行不应许他。若许他者便应即行。而不行者。是不善事。汝亦应当筹量。彼人为能去不能去。复于何时曾见有人从大海外来。而信其言耶。是时国王。于菩萨所。心生欢喜。便说此偈。

此贤年少者  欲饶益世间

爱能生诸苦  能知是聪明

以此偈说智是知智。

云何说智是断智。如说。佛告比丘。我今当说智所知法智成就智者。云何智所知法。答曰。五阴是也。问曰。如智知一切法。何以但说知五阴耶。答曰。若作是问者。如下章答。所以唯知苦。此中应尽说之。评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此中说断智。不说知智。知五阴不知一切法故。问曰。若然者应作此论。如五阴是二智所知。谓知智断智。何以世尊。舍知智说断智耶。答曰。或有说者。以因此五阴得断知智故。下答知灭等。是中尽应说。云何为智。答曰。一切结尽。乃至广说。问曰。如佛说一切尽是名断界。此中何以说一切结尽是断智耶。答曰。此是如来教化有余略胜之言。复有说者。若说结尽。当知尽说一切有漏行断。如上说。若过去者。一切尽灭耶。彼中答者。此尽应说。云何成就智者。答曰。漏尽阿罗汉是也。问曰。如学人处处有智。何以唯说阿罗汉是智人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是如来有余之说。乃至广说。复有说者。以胜故如上答。无学人胜学人。此中应广说。复有说者。学人随其所知。不悉舍有。无学人。随其所知。悉能舍有。此中亦说。云何为说。答曰。一切结尽。谁尽一切结。唯是无学人。复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云何知智。答曰。若知见明觉现观等。乃至广说。亦如说贤年少等。乃至广说。云何断智。答曰。一切结尽。亦如说我今当说法智。乃至广说。

若归佛趣彼何归趣。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非归处生归处想故。欲显真实归趣处故。而作此论。如偈说。

多有归趣  山川树林  园观塔庙

以畏他故  此归非安  此归非胜

其所归趣  不能免苦  若归趣佛

法及众僧  于四圣谛  能以慧见

此趣是安  此趣是胜  此趣能免

一切众苦

是故为非归趣作归趣想。欲现真实归趣处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为止众生愚归趣故。众生或谓归佛者谓归趣如来父母所生之身头足等分。为止如是意故。若归趣佛者。当归趣佛菩提。无学法者。若归趣法者。谓归善不善无记法及诸比丘所行。是应作是。不应作法。若归趣法者。当归趣爱尽涅槃法。若归趣僧者。谓归趣四性出家之人。欲令众生于此法中得决定。若归趣僧者。当归趣学无学法。是故欲止众生愚归趣故。而作此论。

问曰。若归趣佛。彼何归趣。答曰。佛者实有此法。以有此法故。施设作如是语如是名如是想名为佛。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如是说。佛者实有此法。以有此法故。施设作如是语如是名如是想。名为佛耶。答曰。或有说者。佛不但有名施设作如是语如是名如是想名为佛。而无其实。为止如是意故。而作是说。佛者实有此法。乃至广说。若归趣者。归趣如是无学佛菩提法。问曰。若无学菩提法。是真实佛者。此经云何通。如须达居士所问。云何名佛。彼答言。佛者有释种子。以信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染衣是名为佛。答曰。此是说佛所依。若说所依。当知亦说依者。问曰。若无学菩提法。是真佛者。何故恶心出血。而得逆罪耶。答曰。或有说者。以心憎恶无学菩提法故。是以恶心出血。而得逆罪。复有说者。坏无学菩提所依故。若坏所依。则坏依者。是故得逆罪。若归趣法。彼何归趣。答曰。若归趣法则归趣爱尽离涅槃。若归趣僧。彼何归趣。答曰。僧者实有此法。乃至广说。是名为僧。

问曰。云何为归。云何为趣。归趣是何义耶。答曰。归者。是灭谛道谛少分。趣者。是口语。复有说。趣者。能起口语心是也。复有说者。信可此法。是名为趣。评曰。如是说者好。能起口语心及共有法五阴体是趣。云何是归趣义。答曰。救护义是归趣义。问曰。若救护义是归趣义者。提婆达多。亦归趣佛法僧而堕恶道。不为救护耶。答曰。若归趣者。不破戒行。不越分界。能作救护。若归趣者破于戒行。越于分界。不为救护。如人畏于怨家归趣于王求其救护。王语彼人。若在我国。不越分界。我能为汝而作救护。若越我分界。我则不能为汝救护。如是众生。畏恶道故。归趣于佛。佛作是言。若归趣我。不应破于戒行越于分界。若破戒行。越于分界。我则不能为汝救护。是故救护义。是归趣义。复有说者。随尔所归趣。则有尔所救护。以归趣因缘故。得出恶道。

问曰。若归趣佛者。为归趣一佛。为归趣恒河沙等诸佛。若归趣一佛者。云何不是分归趣耶。若归趣恒河沙等诸佛者。何以但言归趣一佛耶。此经复云何通。如说。我为毗婆尸弟子。我为尸弃弟子。或有乃至我为释迦牟尼佛弟子。评曰。应作是说。归趣恒河沙等诸佛。问曰。若然者。何以言归趣一佛耶。答曰。此文应如是说。我归趣诸佛。而不说者。若归趣一佛。当知亦归趣诸佛。言我为一佛弟子者。随其见真谛处。言我是彼佛弟子。

问曰。若归趣法者。为归趣自身诸阴灭。为归趣他身诸阴灭。为归趣自他身诸阴灭耶。若归趣自身诸阴灭者。云何不是分归趣耶。若归趣余者。云何救护义是归趣义。答曰。若归趣者。归趣自身他身。问曰。若然者。云何救护义是归趣义耶。答曰。虽于我无救护。而性是救护。是故救护义是归趣义。问曰。若归趣僧者。为归趣一佛僧。为归趣诸佛僧。若归趣一佛僧者。云何不是分归趣耶。若归趣诸佛僧者。何以言归趣一佛僧耶。此经复云何通。如说。佛告贾客。汝当归趣未来世僧。评曰。应作是说。归趣诸佛僧。问曰。若然者。何以言归趣一佛僧耶。答曰。此文应作是说。归趣诸佛僧。而不说者。若归趣一佛僧。则为归趣诸佛僧。此经云何通者。以现前无僧宝故。复有说者。以僧宝难得故。所以者何。有佛出世而无僧宝。

问曰。何处有此归趣耶。答曰。若与戒俱者。唯人中有。若不与戒俱。余趣悉有。问曰。有受戒而不受归趣者。是人为得戒不。答曰。或有说者。不得。所以者何。若欲受戒。应先受归趣故。复有说者。若以自大慢心。而不归趣者。是人不得戒。若人不知。为先受戒。为先受归趣。若不受归趣而受戒。是人得戒。而与戒者得罪。

问曰。若不求归趣。为得归趣不耶。答曰。不得。问曰。若不得者。或有在母腹中初生小者。而亦受归趣。此云何通。答曰。此为随顺戒故。此人本前生时。能施他人受戒具。若在腹中。若初生小时。父母为其受归趣。后若长大作非法事时。人便呵言。汝在母腹中及初生小时。已受归趣。今者何为作非法事。其人闻已。即远恶修善。是故为随顺戒。为受归趣。而实不得。复有说者。欲令信佛诸天为拥护故。问曰。若他人为求受归趣者。是人为得不耶。答曰。不得。问曰。若不得者。佛涅槃时。阿难白佛。拘尸城诸某甲人等。归趣世尊。亦归法僧。此言云何通。答曰。或有说者。佛威神力故。般涅槃时。令拘尸城诸力人等他人为求而得于戒。复有说者。尊者阿难入拘尸城。为多力人授归趣戒。而还白佛。世尊复有如是最后弟子众。复有说者。得如迦尸女罗恶不能言者是也。如说。若归趣佛。不堕恶道。问曰。诸归趣佛。尽不堕恶道耶。答曰。此为得不坏信者。作如是说。复有说者。为深心归趣者。作如是说。

问曰。如法宝胜佛。何以归趣时。先归趣佛。后归趣法耶。答曰。或有说者。佛于教法中尊故。是以先归趣佛。复有说者。犹如病人。先依附医。然后服药。佛如明医。法如良药。僧如授药人。

同类推荐
  • 佛说太子慕魄经

    佛说太子慕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enexenus

    Menexen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科浸淫疥癣门

    外科浸淫疥癣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om Swift and His Air Scout

    Tom Swift and His Air Scou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毘婆尸佛经

    毘婆尸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七译为忘

    七译为忘

    八月,微风正凉,可这本该清凉舒适得风却宛如冬季寒风冰冻了唐柒柒得心。其实唐柒柒明白让她寒心的是人,只是不明白为何老天如此不公。她说她希望女儿这一生可以无忧无虑忘记一切烦恼,而“忘”这个字的笔画为七,因此取名为“柒柒”。
  • 百姓私房菜

    百姓私房菜

    本书汇百家之所长,经典私房菜的制作过程,让您可以在自家的厨房里,利用最简单的器具,轻松制作出好吃、好看、好营养、好创意的各种家常菜。您只需要举一反三,便能让普通的家常菜因独特的做法而与众不同。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健康饮食生活的小窍门!
  •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20th century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unique in human history. It has seen the rise of some of humanity's most important advances to date, as well as many of its most violent and terrifying wars. This is a condensed version of renowned historian Martin Gilbert's masterful examination of the century's history, offering the highlights of a three-volume work covering more than 3,000 pages.From the invention of aviation to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and from events and cataclysmic changes in Europe to those in Asia, Africa, and North America, Martin examines art, literature, war, religion, life and death, and celebration and renewal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roughout this turbulent and astonishing century.
  • 医品宦妃:我家王爷超凶的

    医品宦妃:我家王爷超凶的

    于妧妧,21世纪战地医生,一朝穿越成不受宠的痴傻庶女。斗嫡姐、惩刁奴、杀恶婢,一不小心玩进皇宫,从此风生水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斗天战纪

    斗天战纪

    从尸山中诞生的怪物,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他却被天地唾弃。他不甘心,他要抗争,他要掀翻这个浑浊的天!可是他做起来,只觉得困难重重,有心无力。重生的他,忘记所有,老天还觉得他不配拥有幸福。他,再一次踏上了这条路。这是与天的战斗,这是一场权利的战斗。
  • 泯灭乾坤

    泯灭乾坤

    世间万物,天地为大。永恒乾坤,永生难寻。一段穿越,一段开始。命运转变,胜定苍生!穿越山脉为打开万界历险开辟了道路,人心险恶,真挚的友情,唯美的爱情,最真的亲情,都会在本书呈现出来。。冒充之举,创造了铮铮血骨战沙场指江山的创举。寻母之举,经历世界百态。灵境之行,为的永恒恋曲。http://pgsk.com/book357042.《圣邪神君》(连载好书,友情推荐)
  • 重生空间之平凡生活

    重生空间之平凡生活

    前一世为了得到家人认可以至于劳累过度,死于疲劳驾驶。这一世,我只想守着爱我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你是谁?怎么在我家?”肖灵问到“我是你的病人”某男冷酷的说到“我不会治病,你还是去医院吧!”肖灵眼睛闪烁的说到“我的病只有你能治,怎么办呢!?”某男嘴角翘起走到肖灵身边说到。亲爱的们我这是第一次写,有的地方不好还请多多包涵。本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千妖传灼灼桃花夭

    千妖传灼灼桃花夭

    一生夫妻,一世夫妻,我桃夭原来与云容上神只有这一世的缘分而已。
  • 宇智波斑的万界之旅

    宇智波斑的万界之旅

    耗费近几十年的时间才终于完成忍界和平,集所有查克拉于一身的宇智波斑,却被迫离开原本的世界,展开了跨世界的旅行。(前期杀戮的寻找之路,中后期的双打搞事)前期可能有些乱,毕竟只是快速的过渡。火影→约会大作战→狐妖小红娘(未完)→Re:creatoas→崩坏三→fate/zero→幻想乡→漆黑的子弹→狐妖小红娘(现代)→魔法少女育成计划→幻想乡(神代)
  • 丹师剑宗

    丹师剑宗

    一代丹帝重返少年时代,这一世,如若再走来时路,愿美好不轻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