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8500000079

第79章

入究竟道者。尽智无生智名道。彼人有如是欲如是期心如是可如是乐如是意近。转近彼道故。言入究竟道。唯受七有者。问曰。应受十四有若二十八有。若以本有而言。人中有七。天中有七。应有十四。若以本有中有而言。天中本有有七。中有有七。人中本有有七。中有有七。应有二十八。何故但说七有。答曰。此是七数法。不过于七。人中亦七。天上亦七。本有亦七。中有亦七。余经亦说。三说四谛。有十二行。一谛有十二行。四谛应有四十八行。三说苦谛有十二行。乃至三说道谛有十二行。应有四十八行。何故但说有十二行。此是十二数法。不离三转十二行故。余经亦说。比丘七处善。三种观义。速于圣法。能尽有漏。彼不应但七。应有三十五处善若无量处善。何故但说七处善耶。答曰。此是七数法。不离于七观。一色阴有七种。乃至识阴。亦七种故。余经亦说。比丘我今当说二法。云何二法。眼色乃至意法。是名二法。此非一二。应是六二。但是二数法故。不离于二。此七数法。不离于七。亦复如是。广说如上。问曰。何故须陀洹。唯受七有不增减耶。尊者波奢说曰。若增若减。受于有者。皆亦生疑。不以疑故。违于法相。复次有尔许报因。还受尔许报果。复次以业力故。唯受七有。以道力故。不受第八有。如人为七步蛇所螫。以四大力故能行七步。以毒力故不至第八步。复次若受第八有。彼身中应空无圣道。若空无圣道。先是见谛今非见谛。本是得正决定今不得正决定。本是圣人今非圣人。复次若受第八有者。则于过去恒沙诸佛则为外人。非是内亲。犹如世人七世相于有亲。若至八世使为外人。彼亦如是复次住增上忍时。除欲界七生分色无色界一一处生分。余一切生分得非数灭。若法得非数灭。更不复起现在前。复次以唯有七生处故。唯受七有。七生处者。谓人六欲天。是须陀洹生处。而于中生。复次彼于七有中满修七种道。永断七使。以如是事故。唯受七有。不增不减。如是诸具受七有。须陀洹。天上七有。人中七有者。然须陀洹。各有差别。或有天七人六天六人五。天五人四天四人三。天三人二天二人一。或有人七天六乃至人二天一。说亦如是。此中唯说具七有者故。说须陀洹受于七有。问曰。具受七有须陀洹。为在天上。为在人中。受第七有耶。答曰。或有说者。于此生中。得须陀洹。即数此生为七。或有说。不在七数者。若如数者。此说人中得道。天上满七。于彼般涅槃。若天上得果。人中满七。即般涅槃。若不数者。人中得果。还于人中满七有。即般涅槃。天中得果。还于天中满七有。即般涅槃。评曰。不应数初得道生在七有中。所以者何。彼生中有时。是凡夫非是圣人。若数者唯有二十七有。非二十八。若唯二十七有。则违施设经。如说须陀洹经。二十八生。必尽苦际。欲令无如是过故。不说初得道生在七有中。问曰。受七有须陀洹。于前六生中。为起圣道现在前不耶。答曰。或有说者不起。若当起者。应般涅槃。或有说者。起现在前。问曰。若然者。何故不般涅槃。答曰。以业力故不般涅槃。问曰。若满第七有时。世无佛在家而得阿罗汉耶。答曰。或有说者不得。虽无佛法于余法中。要当出家受其法服然后乃得。或有说者。在家亦得。得已不住于家。于余法出家受其法服。如是比有五百辟支佛。住仙人山中。本是声闻。

天上人中者。天来人中。人住天中。犹如世人从林至园中从园至林中。彼亦如是。生者。生中有本有中。

得尽苦际者。问曰。苦际为在苦中为在苦外。若在苦中。不应言苦际。若在苦外。世间现喻云何通。犹如金筹。初亦是金。中亦是金。后亦是金。苦亦如是。初亦是苦。中亦是苦。后亦是苦。何者是苦际耶。答曰。或有说者。阿罗汉最后阴是苦际。或有说者。灭尽涅槃是苦际。若作是说。阿罗汉最后阴是苦际者。不应言苦际。所以者何。体尽是苦故。答曰。以是事故。应言苦际。所以者何。更不生苦。更不与苦相续。更不造苦因。是故名苦际。若作是说。灭尽涅槃是苦际者。世间金筹现喻云何通。答曰。此不必须通。所以者何。此非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不可以世间现喻难贤圣法。所以者何。贤圣法异世间法异。

三不善根。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问曰。三不善根体性是何。答曰。有十五种。贪不善根。欲界五行所断爱。通六识身。恚不善根。五行所断恚。通六识身。痴不善根。欲界全四种所断无明。四种者。谓集灭道修道。苦谛所断种当分别。苦谛断无明有十种。谓与五见爱恚慢疑相应。及不共法八。是不善根。二非不善根。谓欲界身见边见相应者。问曰。因是根义。身见边见相应无明。是一切不善法因。何故不名根耶。答曰。若法体是不善。为一切不善法。作因者立根。身见边见相应无明。虽是一切不善法因。体非不善。是无记故。是故痴不善根。全是欲界四种。谓集灭道修道所断。及苦谛所断八种。通六识身无明。是此十五种。是三不善根体。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不善根。不善根是何义。答曰。生义养义增义。是不善根义。充足义饶益义。滋盛义流澍不善义。是不善根义。尊者和须蜜说曰。云何不善根义。答言。不善因义是不善根义。复次不善种子义是不善根义复次发起不善义是不善根义。复次已生不善助生不善增益不善义。是不善根义。尊者浮陀提婆说曰。不善元本能生不善助生不善增益不善义。是不善根义。问曰。若因义是不善根义者。前生不善五阴。与后生不善五阴作因。前生十不善业。与后生十不善业作因。前生三十四不善使。与后生三十四不善使作因。如是等不善法。皆应是不善根。此三有何异相。立不善根耶。尊者和须蜜答曰。此是如来有余之说。略言要言。为受化者。作如是说。尊者波奢说曰。佛决定知法根。亦知势用。余人所不知。若法有不善根相。立不善根。无者不立。尊者瞿沙说曰。佛知此三法于不善法作因。速疾偏重亲近是故此三立不善根。余不善法。无此三相。故不立根。复次此三不善根。于一切不善法为元首。犹如猛将胜军在前而行。以其威力故。余不善法生。复次一切不善法中。谁为最胜。此三法。于一切不善法中。名亦最胜义亦最胜。是故立根。复次贪不善根。是不贪善根近怨对法恚不善根。痴不善根。是不恚不痴善根近怨对法。复次以此三法是功德怨家。功德者谓三善根。复次以此三不善根于一切不善法。作因作根作主作本所作。作势力作缘作增益。作集作起处。作因者犹如种子。作根者令坚牢。余随相说。复次此三不善根。能持不善法。能使来能生能养能增故。复次以此三不善根。离欲界欲时。多作留难作障碍。如守门者不令人入。复次以此三不善根。五种断。通六识身。是使性。能起身口业。断善根时。有牢强方便。五种断者。见苦断种。乃至修道断种。通六识身者。与眼识相应。乃至意识相应。使性者。贪是欲爱使。恚是嗔恚使。痴是无明使。能起身口业者。贪起从贪生身口业。恚起从恚生身口业。痴起从痴生身口业。断善根时牢强方便者。如施设经说。断善根时。云何而断。以何事断。答言。犹如有一贪欲偏重嗔恚偏重愚痴偏重者。能断善根。所以说五种断者。欲除五见及疑。所以说通六识身者。欲除慢。所以说使性者。欲除诸缠。问曰。如邪见能断善根。何故不立不善根。答曰。不善根断善根时。作方便时势胜。事成时亦胜。一切善不善法。方便时势用难。事成时势用易。曾闻。菩萨见世间生老病死苦。初发不退转无上道心。从此以后。于三阿僧祇劫。此心不住不退。无能留难障碍之者。此心甚难。非得尽智时三界善根于未来修者。邪见成时势用胜。非方便时胜。是故不立不善根。复次若法断善根时。能生不善法。助生不善法者。立不善根。贪恚痴。能生不善法。助生不善法邪见虽助生不善法。不能生不善法。复有邪见能断善根者。以诸不善根力故。诸不善根先令善根羸劣微薄。令其困无有势力。然后邪见能断善根。复次先作是说。五种断者。立不善根。邪见非五种断。不通六识身。彼在意地。虽是使性。不能起身口业。所以者何。见道所断心。不与身口业俱起。诸不善根所不摄。不善五阴。无此五事。不善色阴。非五种断。不通六识身。非是使性。不能起身口业。断善根时。无牢强方便。不善受阴想阴识阴。烦恼所不摄相应行阴。此虽五行所断通六识身。非是使性。虽能起身口业。断善根时。无牢强方便。不相应行阴。虽五种断。不通六识身。非是使性。不能起身口业。断善根时。无牢强方便。烦恼中五见及疑。非五种断。不通六识身。虽是使性。不能起身口业。所以者何。见道所断心。不与身口业俱起断善根时。无牢强方便。慢虽五种断。不通六识身。虽是使性。能起身口业。断善根时。无牢强方便。缠有十种。忿缠覆缠睡缠掉缠眠缠悔缠嫉缠悭缠无惭缠无愧缠。睡掉无惭无愧。此四虽五种断。非是使性。虽能起身口业。断善根时。无牢强方便。眠虽五种断。不通六识身。非是使性。不能起身口业。断善根时。无牢强方便。余缠非五种断。不通六识身。非是使性。或时起身口业。断善根时。无牢强方便。恨佷谄诳憍害。此六是使垢。依使而生。非根本使。无上五事故。不立不善根。复次此三不善根。说是业本是业集。如说。迦蓝摩当知。贪是众生业本是众生业集。恚痴亦是众生业本。是众生业集。复次此三不善根尽。业亦尽。如说贪尽业亦尽。恚痴尽业亦尽。复次此三不善根。展转相生。展转相助生。如说从贪生恚。从恚生贪。于此二中。亦生无明。复次此三不善根。能使三受。如说贪使乐受。恚使苦受。痴使不苦不乐受。问曰。如此三使尽使三受。何故作是说耶。答曰。从多分故。贪多使乐受。恚多使苦受。痴多使不苦不乐受。复次贪从乐受生。以乐受为根本。多造恶业故。而生多苦。恚从苦受生。以苦受为根本。多造恶业故。而生多苦。痴从不苦不乐受生。以不苦不乐受为根本。多造恶业故。而生多苦。复次此三善根。说是爱憎。以爱憎故众生多起诤讼。天阿修罗常共斗。杀多众生。爱者是贪。憎者是恚。问曰。此中何以不说痴耶。答曰。已说在此二中。若当众生有智者。乃至天欲境界在前。犹不共诤。何况人间恶欲。复次以此现初门要略始入。诸烦恼。尽从三分生。或从爱分生。或从恚分生。或从痴分生。佛经说。婆罗门当知。若人以二十一烦恼。恼于心者。虽修行净心生净想。犹堕恶趣。曾闻尊者昙摩哆罗。一切烦恼。立为三分。谓贪恚痴分。此是贪分此是恚分。此是痴分。若说贪当知已说贪分。若说恚当知已说恚分。若说痴当知已说痴分。如爱恚痴分。亲分怨分。不亲分不怨分。有恩分无恩分。有适意分无适意分。不有适意不无适意。当知亦如是。复次以三不善根起十恶业故。堕十恶处。云何三不善根起十恶业。答曰。佛经说杀生有三种。或从贪生。或从恚生。或从痴生。乃至邪见。亦复如是。施设经亦说。三不善根十恶业因根。广说如上。云何十恶业生十恶处。佛经说。修行广布杀生之业。生地狱畜生饿鬼中。乃至邪见亦如是。施设经亦如是说。修行广布增上杀生之业生阿毗地狱。小轻者生大热地狱。转轻者生热地狱。转轻者生大叫唤地狱。转轻者生叫唤地狱。转轻者生众合地狱。转轻者生黑绳地狱。转轻者生活地狱。转轻者生畜生。转轻者生饿鬼。乃至邪见。说亦如是。是名行十恶业生十恶处。复次此三不善根。说是内垢。如说贪为内垢。恚为内垢。痴为内垢。如内垢。内怨内嫌当知亦如是。复次此三不善根。亦名为增。亦名为减。如说云何贪增。云何恚增。云何痴增。云何贪减。云何恚减。云何痴减。复次此三不善根。能为退者。作重因重缘。如说若比丘比丘尼。自知欲心炽盛恚心炽盛痴心炽盛。不能自制。比丘比丘尼当知。我于善法。便为衰退。复次此三不善根。说是烦恼障。如说。云何烦恼障。答曰。犹如有一贪偏重恚偏重痴偏重。是名烦恼障。复次此三不善根。说名为尘。如说是贪尘恚尘痴尘。如尘秽垢。箭火刺刀毒病。当知亦如是。问曰。此三不善根。云何行耶。答曰。若心有贪。是心无恚。若心有恚。是心无贪。痴则俱有。所以者何。所行各异故。贪行欣踊。恚行忧戚。复次欲心盛时。令身柔软润益。恚心盛时。令身粗强损减。复次欲令身柔软不害前缘。恚令身粗强能害前缘。云何欲令身柔软。答曰。欲心现在前时。自身柔软。云何不害前缘。答曰。若于前人生爱心者。昼夜观之。无有厌足。云何恚心令身粗强。答曰。恚心现在前时。令自身粗强。云何能害前缘。答曰。若于前人生恚心者。乃至不欲以眼视之。

此三不善根。是五种断。通六识身。何故五种断。若当见道断非修道断者。修道所断心。便为无根。若当修道所断非见道断者。见道所断心。便为无根。何故通六识身。若在意地不在五识身者。此五识心。便为无根。若在五识身不在意地者。此意地心。便为无根。一切不善心。以此为根。与不善欲俱心。有二种根。谓贪及相应无明。恚俱亦如是。痴俱心。及余烦恼俱心。有一根。有一根谓无明也。

问曰。根有多名。或说身见是根。或说世尊是根。或说欲是根。或说不放逸是根。或说自体是根。此诸根名。有何差别。答曰。身见是根者。以是见计我我所。便生诸见。世尊是根者。以所说故。虽此烦恼出要缚解增长寂灭。如是等法。皆从佛出。是故为根。欲是根者。以能集善法故。所以者何。若有欲心。能集善法。若无欲心。不能集善法。是故以欲为根。不放逸是根者。以能守护善法。若放逸者。不能守护善法。若不放逸。则能守护善法。是故不放逸为根。自体是根者。以自体不舍自性。是故自体为根。问曰。若然者。无为法亦是自体根。所以者何。不舍自性故。答曰。若以此义。不舍自性为根者。无为法亦不舍自体为根。复有何过。复有欲去如是过而作是说。自体是根者。以相似因是自体根。能生他故。问曰。若然者。苦法忍及眷属。便为无根。所以者何。无相似因故。答曰。虽不从相似因生。而能与他作相似因。无为法亦不从相似因生。亦不能与他作相似因。评曰。应作是说。以不舍自性故。名自性根。身见根。乃至自体根。是名差别。

同类推荐
  • 潜虚

    潜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中道妙法莲花经

    太上中道妙法莲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指归集

    指归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White Mr. Longfellow

    The White Mr. Longfello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这里有只德鲁伊

    这里有只德鲁伊

    嘘!你看,我们发现了什么?这里有一只落单的德鲁伊,我们可以尝试捕捉他。一只德鲁伊可以卖出个好价钱,毕竟精灵族一向都是俊男美女。不过德鲁伊可不好对付,因为他们会化形,拥有魔兽的体质和技能。我们慢慢的从后面接近,千万不要发出任何声音。我抓住他了,快按住他不要让他逃脱了。我去,这只德鲁伊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看我发现什么了,一群落单的人类,虽然长得不好看,但作为肥料还是不错的,正好给我的宝贝施肥。”林末摸着怀里的向日葵,四十五度角望天说道。
  • 亚特兰蒂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亚特兰蒂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自公元前355年柏拉图首次提出亚特兰蒂斯之后,这座湮没在洪水、时间和历史长河中的岛屿引起了人们长达几个世纪的不懈研究与探索。数以千计的文章、著作探讨着亚特兰蒂斯的历史与命运。这座岛屿是否真的存在过?是柏拉图真实的历史反映还是想象中的奥兹王国?它到底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现有的这些证据到底是历史还是伪历史?是什么激发了柏拉图创作出这样一座岛屿与文明?这一系列的问题推动着人们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渐渐揭开亚特兰蒂斯那神秘的面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关于他人的痛苦(2018年版)

    关于他人的痛苦(2018年版)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 当我穿成了年级第一

    当我穿成了年级第一

    【吊车尾成绩的貌美艺术生跟年级第一高冷腹黑学霸灵魂互穿,爆笑1v1】宁希,长得娇美,父母疼爱,还有一竹马对象,除了学习差,其他都圆满。江裕,尖子生,父母离异,财阀继承者,性格冷淡不易近人,除了没人爱,其他无可挑剔。直到一次意外事故,两人互穿了灵魂。学渣艺术生宁希一夜之间蹿成了年级第一。平日矜贵冷淡的江裕,此时鹤立鸡群混在了粉嫩女生人群中一齐跳着兔子舞...画风清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病,别惹我

    我有病,别惹我

    一个身怀癌症即将挂掉的宅男。一个遭到破坏即将崩溃的系统。一人一系统,在垂死挣扎中,决定干一票大的……于是,做什么都是任务,干什么都有奖励。“叮,恭喜宿主完成大街上行走任务,奖励耐克运动鞋一百双。”“叮,恭喜宿主完成初吻任务,奖励无限制望远镜。”“叮,恭喜宿主完成放屁任务,奖励加强版空气清新剂一瓶。”有了系统,分分钟,走向人生巅峰!
  • 蜀山剑侠新传

    蜀山剑侠新传

    本书是一部武侠小说。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全书共四集八回,总计二十九万字。1947年3月由上海百新书店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5月出版第四集。作品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富有传奇色彩,在展开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诠释了侠客精神的内涵。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神秘岛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神秘岛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找到良机利用热气球摆脱了窘境,中途却被风暴吹落在一个荒岛之上,然而他们并未向命运妥协,而是以集体的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岛上安顿了下来,开启神秘荒岛求生之旅……
  • 蚀骨伤婚

    蚀骨伤婚

    她的人生在遇见他之前简单的就像一张白纸,家人的呵护和对康哥哥的思念是她赖以度日的精神支柱。可是,康哥哥还没有回来,妈妈却病入膏肓了。 他是在她的世界暗无天日之时闯进来的魔鬼,他惩罚她的不忠,撕裂她的尊严,折磨她,最后,爱上她整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