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500000037

第37章 移孝作忠 以孝治国——伦理政治型的家国同构(6)

张居正的夺情起复激起了官员们的普遍不满,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刑部主事沈思孝,纷起弹劾。冯保擅自扣押这些弹劾奏疏,不送交皇帝,和张居正商量决定,打着“圣怒不可测”的名义,对四人实施“廷杖”。

这样一来,“夺情”的幕后戏,闹到了台前。官员们纷纷为四人求情、请愿,有许多人甚至闯入张府当面质问。张居正和冯保一意孤行,派锦衣卫逮捕吴、赵、艾、沈四人,在午门前“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各杖六十大板,发回原籍为民,永不叙用。艾穆、沈思孝各杖八十大板,发配充军。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改革家,贪恋权势而不为父亲回乡守制,使他人品大受贬议,被称为“蔑伦起复”。连支持他改革的人也叹息:“张居正以不守制损其勋名。”看来,孝亲的亲情远不如政治权力的诱惑。

(三)“亲亲相隐不为罪”——法律保护的孝道

由于儒家思想的完善、成熟和深入人心,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政治、法律的指导思想。以礼率法,纳礼入律成为封建法律建设的鲜明特征。儒家的礼仪和伦理道德规范纷纷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有的则直接移植、提升为法律规范。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不为罪”、“子孙告父母、祖父母者死”以及“存留养亲”制度等,即反映了儒学对法律的渗透,反映了国家政治对儒家孝道的关照,这也都是法律不公正的表现。

1.古代法律对“子为父隐”的关照

前面曾提到,孔子的“子为父隐”使人们的道德是非观念失衡,甚至干扰了古代法律应有的公正。按说,“直躬者”属于公正无私,大义灭亲又舍身救父的高尚行为,无可厚非,可由于孔子的否定,却成了欺世盗名行为。中国古代的典故“直躬者盗名”,就反映了对其行为的否定。由此可知,真正使天下为公、大义灭亲获得社会性存在意义,并强调其公正、庄严的,不是儒家。

古代法律中的“子为父隐”,主要表现为“亲亲得相首匿”和子孙不得告发父母、祖父母。

子不得告父的风俗,战国时期业已存在。《战国策·齐策一》载,齐国章子的母亲被父亲杀掉,埋到马槽底下。章子既不敢告发父亲,也不敢改葬母亲。自秦朝开始,子孙不得告父母、祖父母即形成法律。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法律答问》讲:“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非公室告”是指父母杀死或者残害儿子、奴仆。结合《法律答问》的其他记载,子告父母、奴仆告主人,不但不受理,而且还得治罪,别人再告,也不受理。

《汉书·宣帝纪》载:“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祖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斩首),皆上请廷尉以闻。”“首匿”,指作为首谋而藏匿罪人,即现在的窝藏、包庇。也就是说,儿子包庇父母、妻子包庇丈夫、孙子包庇祖父母,法律一概不予追究。父母包庇儿子、丈夫包庇妻子、祖父母包庇孙子等尊者首匿卑者的行为,凡是死罪都要通过廷尉上奏皇帝做出决断。在法律上,叫“亲亲得相首匿”。到《唐律疏议·名例》发展为“亲亲相隐不为罪”,“亲不为证”。

《魏书·窦瑗传》载:“案律,子孙告父母、祖父母者死。”“三公曹第六十六条,母杀其父,子不得告,告者死。”该书反复强调“子与父母,同气异息,终天靡报”,所以“父母、祖父母,小者攘(偷)羊,甚者杀害之类,恩须相隐,律抑不言,法理如是,足见其直”。也就是说,儿子和父母,同气异体,至死也报答不了父母的恩情。父母、祖父母小到偷羊,大到杀人,念及恩情也得隐瞒,法律这样规定,足以显示公正了。

2.死罪不死的“存留养亲”制度

“存留养亲”即身犯死罪者,如果父母或祖父母年老气衰,家中无别的男丁赡养,可赦免其死罪。这一制度开始于两晋,入律于北魏,一直实行到明清。

《太平御览》卷六四六《刑法部·弃市》引《晋书》载: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句客令孔恢犯罪当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暴尸街头)。朝廷下诏说:“恢自陷刑网,罪当大辟。但以其父年老而有一子,以为恻然,可特原之。”朝廷因孔恢是独子,念及其父亲年老无人赡养,特赦免了他。这虽不是朝廷正常的法律规定,但已开“存留养亲”的先例。

“存留养亲”制度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二年(488)下诏创制的。《魏书·刑罚志》载,北魏的《法例律》规定:“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也就是说,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没有成人子孙,又无亲近的亲属,可以申请皇帝批准,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应该流放者,实施鞭笞之刑后,可存留养亲,为父母养老送终后再流放。

《魏书·刑罚志》还记载了当时一个案例:河东郡(治今山西永济)李怜生因投毒被判死刑。其母陈诉,自己年老,没有其他亲人,依法应该申请存留养亲。郡府核实后,还没申请下来,李怜生的母亲就去世了。州府判决,准许他为母亲服孝三年后再执行死刑。可司州主簿李玚坚持,已经给他假期,安葬母亲完毕,应马上执行,不能再拖了。最后,朝廷采纳了李玚的意见。

这个李怜生真够倒霉的,他母亲死得也不是时候,如果晚死几天,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存留养亲了。

元朝有两例存留养亲的记载。元世祖时,顺天路(治今河北保定)百姓王佳儿因过失杀人被判死刑,其母言于朝廷说:“儿死,则妾亦死矣!”朝廷遂赦免王佳儿死罪,让其归家养母。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宁国路泾县(今属安徽)人张道杀人为盗,弟弟张吉协同犯罪,被囚禁了七年,后因母亲再无其他子孙,也免除其死罪,施以杖刑后释放回家养亲。

3.父兄之仇,不共戴天——法律与孝道的冲突和协调

“父兄之仇,不共戴天”,是儒家孝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的复仇主要以血亲复仇为核心,指君主、父母、师长、兄弟、朋友等被人杀害或侮辱后,对仇人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报复。

(1)在礼,父仇不同天;在法,杀人必死

后来往往用“礼,父仇不同天”,或者“父兄之仇,不共戴天”来表述孔子的主张。

孔子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左右了后世孝子们的行为,导致了中国古代凡为父报仇的行为,大多都触犯法律。中国的普通民众都知道“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唐律中亦有“法,杀人必死”,但就是不知道运用这合法的手段。父仇不共戴天,明知要死,明知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要为父报仇。而如何处理这些为父报仇的孝子义士,往往成为法官的难题。为此,唐朝历史上曾发生多起州县与朝廷、皇帝与大臣、大臣之间的抵牾和争论。

隋朝大业年间,莱州即墨(今属山东)人王君操之父与乡人李君则斗殴被杀。王君操时年6岁,其母刘氏告到县里,李君则弃家亡命,追捕数年未果。隋亡唐兴,李君则觉得已经改朝换代,法律不会制裁了。又见王君操孤幼,不会有复仇的想法了,遂到州府投案自首。谁知王君操把刀藏在衣袖里,突然抽刀把李君则杀死,剖腹取其心肝,啖食立尽,然后到州府自首。州里的司法官说:“杀人偿死,律有明文,自动投案也难求生路。”王君操置生死于不顾,回答说:“父死凶手,沉冤二十余载不得报。父仇不可同天,今大耻既雪,甘愿归死。”州司依法判王君操死刑,唐太宗却下诏赦免。

《新唐书·孝友传》载,武周时,下邽(治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所杀,其子徐元庆手刃赵师韫后自动投案。武则天想赦免他的死罪,左拾遗陈子昂认为:父仇不同天,枕干仇敌,是人子的孝义,徐元庆报父之仇,束身归罪,堪称烈士;然而,国法诛罪禁乱,杀人者死,法不可二,徐元庆应该明正典刑。建议将徐元庆判处死刑,然后再予以旌表。

唐顺宗时,礼部员外郎柳宗元驳斥陈子昂说,徐元庆服孝死义,是达理闻道之人,并非与王法为仇敌,不应受戮。以后再遇到此类案子,不应依陈子昂的议论办理。

唐玄宗时,监察御史杨汪以谋反罪冤杀嶲州都督张审素,抄没家产,幼子张瑝、张琇流放岭南。后来,这两个孩子逃回,趁黑夜袭击杨汪(已改名万顷)。13岁的张瑝砍断杨汪的马腿,11岁的张琇手刃仇人。弟兄俩写好杀杨汪的状子,系在斧上,又奔往江南,想把陷害父亲的仇人都杀光,然后再投案自首,路过汜水关时被抓获。中书令张九龄连声称赞这兄弟俩孝烈,应该免死。侍中裴耀卿等人认为不可饶恕。唐玄宗说:“孝子者,义不顾命,杀之可成其志,赦之则亏律。转相仇杀,何时得休?”遂采纳了裴耀卿的意见。临刑,那个小张琇视死如归,说:“下见先人,复何恨!”当时,天下人莫不冤之,纷纷敛钱安葬二人。如果这兄弟俩依靠法律,为父申冤,就不会死于非命了。

唐宪宗时,衢州(今属浙江)人谢全杀死余常安的父亲和叔叔,九年后余常安杀死谢全,报了父仇。州里建议从轻发落,刑部判为死刑。后又有富平(今属陕西)人梁悦为父报仇杀人案,朝廷下诏说:“在礼,父仇不同天,而法,杀人必死。礼、法,王教之大端也,二说异焉,下尚书省议。”职方员外郎韩愈根据《周官》和《公羊传》,分析了子报父仇的各种情况:一种是父亲犯罪被诛,儿子为父报仇;一种是民间互相仇杀,子报父仇。按《周官》所称,报父仇先告知官府,则无罪,可有些妇女儿童,力量孤弱,须伺机报仇,不能先声张。最后做出决定:“有复父仇者,事发,具其事下尚书省集议以闻,酌处之。”最后,梁悦因有自首行为,从轻发落,被流放到循州。

总之,由于儒家的孝道和“父仇不同天”的伦理观念,使古代的法律量刑也对复仇者肯定、放纵和赞许,一直徘徊在“在礼,父仇不同天;在法,杀人必死”之间,既可法外施恩,又可明正典刑。甚至古代还形成了一种本末倒置的法律观念:不报父仇者,反倒法不容情!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八载:后唐襄邑人周威的父亲为人所杀,周威不雪父冤,反与仇家和解,唐明宗降敕赐死。本来不去违法杀人报仇,是遵法的忠顺表现,但这样做为常理所不容,因而被赐死。

(2)法制缺失的危害——冤冤相报何时了

中国历史上也有依法报父仇的事例。如,明朝嘉靖(1522~1566)初,浙江山阴人俞孜的父亲俞华押解流人徐铎到长城以北,徐铎毒杀俞华而逃亡。俞孜发誓必报父仇,追踪徐铎数十郡都没有线索。后得知徐铎藏匿到外甥杨氏家,俞孜遂告知官府,与官兵一同把徐铎缉拿归案,缚送于官,绳之以法。上述那个明朝宜兴人何孝得的儿子何士晋持血衣诉官,将杀害父亲的罪犯拿获抵法,也是依法报父仇。

《孟子·尽心上》载孟子语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意思是说,我现在才知道杀害别人亲人的严重性,杀了人家的父亲,人家也会杀他父亲;杀了人家的哥哥,人家也会杀他哥哥。虽然不是他自己杀了父亲和哥哥,但也只差那么一点点了。孟子的说法,已看到互相仇杀的隐患。

东晋江播参与杀害桓温之父,15岁的桓温枕戈待旦,泣血三年。江播死,儿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知道桓温会来报仇,将刀藏在哭丧棒中。桓温假称吊丧,把江彪兄弟三人全部杀死,还受到时人的赞扬。

南朝齐有个朱谦之,把母亲葬在自家田地的旁边,坟墓被族人朱幼方燎火所焚,朱谦之一怒,杀死朱幼方,受到齐武帝的嘉奖。可不久,朱谦之又被朱幼方的儿子朱恽杀死。

由此可知,由于法制制止不力,使“父仇不同天”和“父债子还”观念牢固结合,双方一旦结仇,将世世代代冤冤相报。

唐朝濮州鄄城(今属山东)有一孝女贾氏,年方15岁,父亲被宗人贾玄基所害。弟弟贾强仁年幼,贾氏抚育弟弟,发誓不再嫁人。等弟弟贾强仁15岁时,姐弟二人埋伏于路旁,将贾玄基杀死,取其心肝,以祭父墓。贾强仁到县投案,被判以极刑。贾氏则进京自首,把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请求代替弟弟死罪。唐高宗听后很受感动,将姐弟二人一同赦免,并把他们迁移到洛阳。之所以要迁移,就是怕对方子孙再来报仇。

清朝山东益都人杨献恒的父亲杨加官,被济南杨开泰殴打致死,杨献恒本人也被诬告入狱。后杨献恒上告,经青州府勘问,杨开泰以贿赂免罪。杨献恒进京告御状,事下山东巡抚会审,罚杨开泰纳埋葬银40两。杨献恒不服,再次进京申诉,事下山东巡抚因业已定案,杨献恒属于妄诉,笞四十。杨开泰派儿子杨承恩到青州贿赂官吏陷害杨献恒。杨献恒伺其出,用铁骨朵击倒他,拔刀砍断其喉咙,又挖出他的眼睛吞到肚里。父债子还,算是为父亲报了仇。杨献恒自首后,被流放戍边。

同类推荐
  • 莫斯科

    莫斯科

    本书包括想要了解俄罗斯,请到莫斯科来、历史隧道中的光辉、历史长河中不朽的名字、诗与剑的交融——莫斯科的文化不废江河万古流——浪漫与疯狂共舞的艺术等共八章内容。
  •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为进一步研究陈寅恪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失为一部富有特色的了解陈寅恪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少时读书:废名讲中国诗文

    少时读书:废名讲中国诗文

    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废名追记自己小时阅读中国古书的心路历程。《少时读书》收录的都是废名先生关于如何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文章、诗词、经卷的随笔。分为三个部分:“中国文章”:阅读《论语》《水浒》等中国名著经典的感受以及少时读书的经验之谈;“灼灼其华”:关于《诗经》的讲稿以及杜甫诗歌的研究心得;“格义致知”:传达佛经中多个基本概念,比如“理智”“阿赖耶识”的见解。
热门推荐
  • 草莽枭雄沧桑泪

    草莽枭雄沧桑泪

    辛年,平地一声旱天雷,把唐省省城里的八旗老少爷们儿震得找不着北了!更令他们瞠目的是,犯上作乱酶不是城里城外填街塞道的那些走投无路的饥民。揭竿而起的,竟是深受国恩的巡防营管带刘梦醒,朝廷耗费巨资用德国枪炮装备起来的精锐巡防营,冷不丁地掉转枪口,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占据了古城四分之一面积的八旗驻防要塞鞑子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八旗统领文虎臣,是古城最高军事长官。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英挺青年,毕业于日本皇家高等军事学府振武学堂,与扯旗造反的刘梦醒同是振武学堂里令日本师长刮目相看的高材生。
  • 陪你一世流年

    陪你一世流年

    他是叱咤风云的夜帝夜影寒,是只手遮天的商业统帅,家底丰韵,资产庞大。她是夜少的心尖宠,所有人的生死,只需她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夜少便会毫不犹豫的照办。“洛洛,我错了,你罚我吧。”夜影寒委屈巴巴的看着她,完全不像职场上冷漠嗜血的模样。“乖啦,这件事不是你的错,是他们办事不利,我们家阿夜可厉害了,才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呢。”黎浅洛温柔的看着他,偷偷亲了一口委屈巴巴的他,随即钻入他的怀中。“嗯。”夜影寒点点头,一小时后,白夜集团倒闭······前一世,她家庭破碎,友谊失败,爱情告终,这一世,她发誓要成为女王,不在任人宰割!
  • 盛世独宠,侯门毒妻

    盛世独宠,侯门毒妻

    新文已开:《独宠娇妻之嫡女无双》!请戳上面其他作品!求收藏!求收藏!推荐影子的百万完结文——《神医代嫁妃》!【一脸桃花的妖孽美男,竟是宠她上天的前世夫!】她,前世为助情人登位机关算尽,却换来三千鱼鳞刀加身,凌迟极刑。他,侯府世子,爱她至深,却亲眼看她被人践踏,悲痛中一把大火毁灭一切。天意重生,他带着前世的眷恋,脱胎换骨,杀伐决断,誓要将她绑在身边,宠爱至深!重活一次,她一心仇恨使然,杀尽天下曾负她之人,却唯独忘了前生陪她共赴黄泉的他!片段:“世子,大事不好了!丞相夫人进宫告御状了!”侍卫惶恐,手中颤颤巍巍的端着圣旨。谢安然嗔然一笑,“所为何事?”“是…是世子夫人烧了丞相府!”话落,某世子眼尾一挑:”惹了卿卿不痛快,烧了府邸算什么!去查查丞相夫人现居住何处?给夫人带路,让她继续烧!“侍卫一脸见鬼的表情呆若木鸡:世子,那是你的“岳母”大人……【狠夫独宠侯门毒妻,爽斗各路牛鬼蛇神!】新文是宠文!独宠!溺宠!夫妻携手重生,必须高潮迭起!
  • 我要做个白莲花

    我要做个白莲花

    [真作妖白莲花女主×鉴婊高手愤青皇叔]穿越一场,宋清欢一心想做个大女主。奈何出厂设置搞错的彻底,为了保命,只能当一朵盛世白莲花了!被庶女妹妹迫害,她哭!被痴心未婚夫缠身,她又哭!惹上愤青皇叔,她还是哭!哭的梨花带雨,哭的惹人怜爱,哭得家财万贯、穿金带银。最后,成功地把自己作丢了……
  • 碧海沧澜之瑾心不悔

    碧海沧澜之瑾心不悔

    迷糊中睡了,清醒状态逃跑,迷茫中生子。“娘亲,我所谓的那个爹爹,去帮他前妻挡了雷劫!”“死了没?”绝色女子雀跃询问。“娘啊!那个所谓爹爹,帮他前娘子挡了偷袭,然后昏迷了!”白嫩的小脸满是纠结。“担心就去找他,正好你娘我可以丢掉一个油瓶!”苦着一张包子脸,画着小圈可怜自己怎么如此命苦!
  • 不可思议的大陆

    不可思议的大陆

    顾集,大一医学生,在日常浏览灵异直播时,电脑突然弹出一个绿色界面,他点击确定后获得了‘不可思议系统’。随后系统让顾集穿越到了另一个和地球差不多的平行世界,在那里他占据了不可思议大陆世界上的“少年顾集”身体。从穿越到这个世界开始,顾集的命运注定不平凡。杀手事件;学院生活;伦纳多城的沦陷;帝国之间的战争;英雄父母,同学的过往,许多秘密慢慢浮现……
  • 生命中的好日子(黄志忠、吴越、马境主演)

    生命中的好日子(黄志忠、吴越、马境主演)

    同名电视剧中央电视台热播,黄志忠、马境、吴越等人主演。1977年春天,农村姑娘钟思存担负照顾市长残废儿子的重任嫁到墨家。丈夫墨池因受到过惨痛的创伤,外表冷漠尖刻,内心却极为善良温柔。恢复高考后,墨池力排众议为思存争取到参加考试的机会,并辅导她考上大学,使她很幸运地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也因此发现了思存的纯朴善良。两个年轻人在不断地接触中建立了美好的爱情。可是在那个信仰爱情的年代,偏偏爱情不是它的主旋律,而这个在春天滋生的故事,却一次次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 厄运公子

    厄运公子

    天降一道黑光,厄运公子闪亮登场!!!一位正在锻造装备的玩家,随着厄运公子的出现,原本就要锻造完成了神级装备,瞬间碎成了渣渣,欲哭无泪的他一抬头发现厄运公子正在笑吟吟的看着他……
  • 位归墟界

    位归墟界

    太华宗!天星大陆的超级门派,屹立修真界千年!太华宗宗主夏鸿更是修为通天,举手抓星辰,起脚碎山河!或许是其父修为太过通天,而少宗主夏玄却先天筋脉闭塞,无法修行,虽无法修行,但却继承了他父亲的性格,母亲的聪慧,面对任何事都不气馁,特别是在武技的见解上,号称宗门第一,甚至是太华宗的长老们对武技的见解上,都不如夏玄,这还只是年仅十三岁的孩子……然而,就在太华宗宗主夏鸿飞升对抗天阶时,引诱天雷的攻击,击在了太华宗后山的明镜湖上,而少宗主夏玄就坐在湖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太华宗千年来历任宗主都破不开的明镜湖,被夏鸿引诱的天雷,轰然破开。夏玄一头扎进湖里,却意外的来到了另一片域外世界!这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天地元气浓郁,但是这里的人类却天生没有气海,而不能修行,所以主宰着这片天地的不是人类,而是妖兽,人类可以说连自己的武道文明都没有,在这片大陆的夹缝里生存着……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