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500000042

第42章 移孝作忠 以孝治国——伦理政治型的家国同构(11)

1.“闽台”千年是一家

闽、台千年以来是一家。西晋末永嘉之乱,中原“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等姓,他们本是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及晋安(今福州)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以及台湾扩散。中原河洛文化风化闽台,使闽台文化如同中原。

唐高宗、武则天时,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岭南行军总管陈政率唐军入闽,陈政阵亡,其子陈元光代领其众。后陈元光任首任闽南漳州刺史,为闽南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民众感其恩德,奉陈元光为“开漳圣王”。闽台和东南亚一带,陈圣王庙随处可见,仅台湾就有五六十座,至今虽逾千载而奉祀如初。

唐朝末年,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王审知任威武军节度使,尽有今福建之地。后梁开平三年(909),晋封闽王,被尊为“八闽人祖”。福建、台湾及东南亚一带都先后建有祭祀闽王的庙宇。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月二,客家人聚集地都要举办集会或“金身巡游”活动,祭祀闽王王审知。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不仅郑氏及将士们的后人在台湾定居下来,而且还掀起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热潮。台湾奉祀郑成功的庙有两百多座。较著名的如位于台南市中西区的延平郡王祠,是清代最早的官祀郑成功纪念祠,其前身是民间纪念郑成功所建的开山王庙,又名郑成功庙。台湾彰化南瑶宫之南的开台圣王庙,也是较为著名的郑成功庙宇。

福建谚语说:“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台湾也有与福建相似的谚语:“陈林半天下,黄张排成山。”陈、林、黄三姓在两岸都占有很大比例,可见两省历史渊源深厚。

台湾从地域上和福建也同气连枝。从宋至清的900年间,福建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八府建制,故有“八闽”之称。1684年增设台湾府,管理台湾、澎湖,仍归福建省管辖。这样福建为九府建制,史称“九闽”。也就是说,“九闽”福建本身就包括台湾。

2.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末抗清将领、民族英雄郑成功,本名森,字大木,福建泉州府南安人。后南明福州唐王隆武帝朱聿键赐国姓朱,改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为海盗,后为南明水师将领。顺治三年(1646),唐王政权倾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苦心劝告不听,遂至孔庙哭庙、焚儒服,对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继续进行抗清斗争。顺治十年(1653),清廷封郑芝龙同安侯,派使者带着朝廷的敕旨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芝龙知道儿子不会接受清廷的册封,写信给弟弟郑鸿逵,让他从中劝降。郑成功果然拒绝了册封,并给父亲回信表明了自己的决心。第二年,清廷又封他为靖海将军,郑成功不仅拒绝册封,还把他驻军的中左所(今厦门)改为思明州,表示思念明朝,忠贞不贰。并遥尊广东肇庆南明桂王政权的永历帝朱由榔,被封为延平王。后来,郑芝龙被清廷夺爵下狱,令他“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郑成功心如铁石,坚决不投降。

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率领船队由金门出发,抵达台湾,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多次激战,到第二年十二月,终于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据《清史稿·郑成功传》载,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令诸将移家实之”。这些丰功伟绩,使他一直受到台湾人民的崇敬和缅怀。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廷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督师攻克郑氏政权领有的澎湖,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遣使归降。清军进驻台湾,清廷设置台湾府,实行有效管辖。

光绪(1875~1908)初年,朝廷批准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奏请,为郑成功在台湾立祠祭祀。

郑成功抗清,尤其是收复台湾,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殖民侵略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还为炎黄子孙树立了“扬名声,显父母”和大忠大孝的光辉典范。他多次拒绝父命,不为不孝。《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叫“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他是站在民族大义立场上的忠孝两全,恰恰是他对父亲的苦苦劝谏和多次违抗父命,恰恰是他抗清和收复台湾的辉煌业绩,弥补了父亲的过失,为郑氏宗族赢得了崇高的荣誉。否则,郑氏的名声早让郑芝龙给毁了。

(五)孝——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源泉

列宁讲:“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古代中国是个农业宗法社会,其爱国主义体现了对君主(国家)、炎黄先祖、父母之邦(领土)、民族历史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归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有如下基本特征:

1.附丽于固定的血缘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一种固定在同一民族上的“根”的意识。宗法血缘是联结、维系爱国主义的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的源泉。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军长驱直入齐国,连克七十余城,仅剩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城,齐湣王被杀,国中无主,齐国危在旦夕。在亡国灭宗的危机面前,齐国民众自发地掀起了一场救国战争。莒城民众组织起来找到齐湣王的儿子法章,立为齐王,树起了一面复国的旗帜。即墨大夫战死,民众共推田单为将军,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乘胜收复失地,使齐国转危为安。《史记·田单列传》载:即墨守将田单面对团团围困的燕军,使反间计说:“我就害怕燕人挖我城外的祖坟,暴露先人的尸骨。”燕军果然上当,“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将士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就是利用了齐人对祖先的血缘亲情来激发其爱国义愤,才创造了同仇敌忾、势不可挡的抗敌局势。

所以,传统的祖先崇拜意识和孝道培养了中国人对炎黄子孙、中华儿女之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宗法血缘关系成为中国人民最注重的价值选择。现在,称呼海外的华侨用炎黄子孙、海外赤子,国内用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地方上用齐鲁儿女、父老乡亲。尤其是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句“骨肉同胞们”!“兄弟姐妹们”!就能让人热血沸腾、同仇敌忾,召唤出无比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附丽于固定的地缘

故土家园、父母之邦的观念使中国的爱国主义不仅附丽于固定的血缘,而且附丽于固定的地缘:对父母之邦的依恋和对故土的热爱。这是最具有原始性、人民性和普适性的爱祖国。父母丘墓、父母之邦是不可选择和取代的,又是神圣的、至上的,它成为邦国意识、爱国主义的精神寄托。

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孔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漫长历程,说:“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他迟迟而行,是因为“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舍不得离开生他养他的父母之邦。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民众的邦国意识是非常浓厚的。鲁庄公十年(前684)齐国背盟进攻鲁国,曹刿,一介布衣参与指挥了长勺之战,并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挽救了鲁国的危亡。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策划下大举进攻楚国,申包胥为挽救父母之邦的倾覆而赴秦乞师救楚,依庭墙而哭七日七夜,秦哀公感动而出师救楚。楚国复国后,申包胥逃走不受赏赐。

战国魏国须贾诬告范雎背叛魏国,范雎说:“楚国申包胥借秦军击退吴军,楚王给他五千户封邑,申包胥推辞不受,因为父母的丘墓在楚国。如今我的先人丘墓也在魏国,我怎么会背叛魏国呢?”

中国人安土重迁,老了要落叶归根,有强烈的恋土意识。中国的黄河、母亲河、黄土地是那么深入人心。有一首歌叫《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歌词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不管过去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这首歌唱的就是中国人的恋土之情。

3.附丽于固定的文化

附丽于固定的文化即对祖国文化历史的坚定信念。梁启超曾说,历史是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周恩来曾说,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述了古人爱国主义的文化观。他在《日知录·正始》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其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由此概括的。在这里,“亡国”是改朝换代,这是君主和当官们谋划的事。而“亡天下”,即仁义败坏,道德沦丧。所以保天下是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章太炎在《革命之道德》中解释说:“匹夫有责之说,今人以为常谈,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以道德凌驾在政治经济之上,认为保持道德比保持国家政权更重要,这是以道德伦理为本位的国家观。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天下乃是文化观。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优越感,也是封建时代爱国精神的体现。

总之,有了孝亲意识,才会有对炎黄先祖、父母之邦、故土家园、父老乡亲深深的眷恋,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归属,这是爱国主义深厚的感情基础。这种孝亲意识基础,决定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感情专一,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不会移情别恋爱别人的母亲一样,要想移情别恋爱上别的国家、别的民族,也很不容易。有了这一感情基础,就能以天下、国家、社会、民族为己任,立事立功、无私奉献;就能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奋起抵抗、拼搏沙场;就能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和个人的气节从容牺牲。就能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同类推荐
  • 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

    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

    恒河,神性的河。它贯穿着南亚次大陆。古老的印度文明由之孕育,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众多宗教在此共生。恒河入海口,在印度和孟加拉两个国家,作者访问了泰戈尔两处故居;参拜特蕾莎修女之墓。恒河平原,在印度的心脏地带,踏着法显、玄奘等先贤的足迹,作者寻访佛祖从诞生到入灭的印迹;盘恒于印度教的死亡福地瓦拉纳西,漫游于人神两界之间。恒河源头,在湿婆和毗湿奴的栖息地,作者行走两千多公里,倾听圣河灵魂的低语。朝圣路上,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怀抱里,在触摸印度的现世人生中,作者亲历古老文明的血脉传承,并思索着喜马拉雅山两面人群不同的生存价值,寻求生命的本真和人类天然的美好情怀。
  • 味道之味觉现象

    味道之味觉现象

    从最微观到最宏观,饮食串起了最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最抽象的文化网络。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唯一方式便是毁灭它。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 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等,具有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价值。它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是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重点论述了历代的丁忧制度。例如,秦朝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精神禁锢,曾号令天下臣民一律戴重孝为天子守丧三年等。而丁忧制度真正普及开来,是在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成为国家正统思想之后。如在唐代法律中,丁忧制度被加以确认,形成了对官员丁忧行为的礼制和法制层面的双重约束。而到了清朝又施行了满汉不同的丁忧制度。
  • 人类神秘现象未解之谜

    人类神秘现象未解之谜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世界,各种神秘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作为人类本身的神秘现象更是不可枚举。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历经沧桑巨变,从原始文明到现代文明,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人类驻足过的痕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历史,从人类自身到超自然现象,都留下了人类的神秘现象。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在经历了几十万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留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千古谜团。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小仙女直播攻略

    快穿之小仙女直播攻略

    【君笙+楚离殇=1V1甜宠文】【反派系统:我是007】【位面直播系统:嘻嘻…我是小白白】君笙:两个小东西,有点意思…——君笙:“每个世界都遇到同一男的,他想攻略我?怎么对付他呢?嗯…先宠着他好了!”...君笙:“别闹,我好困~”一个时辰前~宋博渊口出狂言:“凤鸾那死女人本王又不喜欢,谁爱要谁要,反正本王不要!”两个时辰后~宋博渊抱着凤鸾,拉过被子盖住:美滋滋!直播间闲鱼拍桌狂笑:这女人抱在怀里,嗯…真香!————高能预警——【这是一个小白花走上霸王花的故事】【遇到君笙前】原世界女主对男主说:“嘤嘤嘤…轩名,我只有你了!”【遇到君笙后】原世界女主对男主说:“谢谢你当年的不择手段,让我变得铁石心肠,才能看你一步步堕落深渊!”【原世界渣渣男主:人艰不拆啊!】(人生如此艰难了,我虽然是个渣渣但请不要拆穿我,请看我继续表演!)
  • 观察者

    观察者

    他与她,一个警察,一个画家。一个现实状况焦头烂额,一个外表平静雍容实则同样焦苦炽灼。他陷身侦查的狂迷中,几乎丧失了自我生活。她沉浸或被沉浸在自我与历史里,与世隔膜,孤闭难拔。小说的意趣,不在于过分模拟现实,它承载的是对生活的一种体察,去寻找通往灵魂的秘道。地铁安检处。喝一口!她戴着耳机循环往复地听Andrea Bocelli的《Besame Mucho》(深吻)和Adam Lambert 演唱的《Mad World》(荒谬世界)。对听力有损害?顾不上。
  • 快穿撩男神,女配逆袭手册

    快穿撩男神,女配逆袭手册

    苏酒酒惊呆了,穿越成炮灰女配就算了,还和反派大boss春风一度,这是什么节奏?而且面对白莲花,黑莲花,绿茶婊以及极品前任时,反派大boss邪肆一笑秒虐渣,磕了碰了大boss亲自揉腿上药,面对觊觎苏酒酒的人,则是直接让之销声匿迹……苏酒酒:反派好口怕!太凶残!更重要的是在每个任务世界里都有这么一个横行霸道不离不弃的存在。面对恶毒女刁难,苏酒酒淡定举起手里高射炮:来一个轰一个,来两个,轰成灰……系统:女主有金手指。苏酒酒:金手指就是用来碾压的!苏酒酒:女配要逆袭,你有金手指,我有大反派,看谁笑到最后!
  • 大吃货帝国

    大吃货帝国

    “陛下,车骑将军已经亲自押送巴蛇回朝。”“好,朕要与群臣共乐,大宴群臣,分食之。”“陛下,东平王进献十尾箴鱼。”“吩咐下去一半清蒸一半红烧。”“陛下,楼船将军在北海捕获一尾北海十足巨鱿,已至未央宫。”“给朕全部切片,碳火烤了!”“陛下,夏王派人送来黑犬四只,当地人称为‘刻耳柏洛斯’。”“哦,地狱犬嘛,那今天吃狗肉火锅。”……在这群魔乱舞的时代,披着汉元帝马甲的穿越吃货帝刘世摸着下巴自言自语道:“夔牛吃过了,軨軨吃过了,也该尝尝弥诺陶洛斯牛是什么滋味。”PS:又名《真神话山海经版西汉》
  • 南北情书(1992.6—1997.7)

    南北情书(1992.6—1997.7)

    1992年海南小伙江碧在某杂志页下发表一则个人名言,附通讯地址,收到三十多封来信要求交笔友,黑龙江省建三江的一位职高女学生雪儿回信总是很快,于是你来我往,五年两个人共写了近五十封信(这里只选登了部分),直到1997年7月11日两个人在哈尔滨市某学院第一次见面,一桩姻缘成了。至今,两人生活在海南岛的西部,有一个活泼可爱的的小男孩。
  • 倒转乾坤

    倒转乾坤

    我的历程可以被上天安排,但我的命运我却要自己掌控,上天不允,我便为天。
  • 儒林外史全鉴

    儒林外史全鉴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它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儒林外史 全鉴》是对该名著的鉴赏、赏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神的极品护卫

    女神的极品护卫

    “老婆,我是来保护你的……”“保护你妹!”“这么说也对,毕竟你妹就是我妹,我确实要保护她……”
  • 茑萝

    茑萝

    今天是王卫国生日。我的天。忽然我感到一丝暖意,至少,她没有忘记她父亲的生日,至少她第一次开始说生日快乐。当然,也许和每逢父亲生日,就给他寄死去姐姐转手的贺卡有关。但毕竟,她记着他。我说,回去,请你送送他,毕竟最后一次了。她没有回答,也没有再嘻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