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500000008

第8章 孝的起源与流变(6)

《大雅·既醉》中有“孝子不匮,永锡(赐)尔类”的名句,意思是孝顺的子孙层出不穷,上天永远赐福给他们。春秋颍考叔帮助郑庄公和母亲和好,《左传》的作者左丘明称赞说:“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赐)尔类。’说的就是这回事。”后来,把“孝子不匮”与《下武》中的“孝思”合称“孝思不匮”、“孝思不匮之念”。

《小雅·小宛》也是反映孝敬父母的诗。其中的“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讲的是服侍父母要早起晚睡,不要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此,“夙兴夜寐”成为古代媳妇孝敬公婆的必须行为。

(4)孝孙有庆,报以介福

叙述周人的祭祀先祖活动是《诗经》的内容之一。《礼记·中庸》云:“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孝不因为父母的离去而终止,而是去完成父母或先祖未竟的事业,这才是最高境界的孝。此外,对死去的亲人、先人还要葬以礼,祭以礼,时刻牢记祖先的恩惠,同时也是为了祈求祖先降福于子孙,使家族人丁兴旺、家运昌盛。

前面提到的《周颂·闵予小子》是周成王祭祀宗庙,继承先人遗志的诗。其中“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赞美了周成王永世能尽孝道,不忘感念、祭祀皇祖,继承皇祖的功业。

祭祀祖先的活动也叫做“追孝”或者叫做“享孝”、“孝享”、“孝祀”,这些都是祖先崇拜影响的结果。那么祭神的礼拜和献物是怎样的呢?《小雅·楚茨》是讽刺周幽王政繁赋重、田野荒芜、人民流亡、祭祀不飨的诗,人们因此而思念、回顾往昔祭祀的盛况。

诗的第一章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黍、稷都长得旺盛茂密。仓库和谷囤都装满了粮食,人们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酿酒以祭祀祖先。第二、三章写祭祀前的准备工作。牛羊洗净烹好端上祭堂,太祝在宗庙内致祭。第四章开始祭祀。写祭祀者态度之肃敬和报以美好的祝福。第五章写祭祀结束之际乐歌响起,送神尸离开。第六章写祭祀活动结束后子孙们开始享受祭祀祖先的祭品。最后强调:“子子孙孙,勿替引之”。从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孝子孝孙们对祭祖的重视,对祖先的恭敬和祭祀活动的绵绵流长。

《召南·采苹》描述了女子劳远奔波采摘浮萍、水藻,置办祭祀祖先祭品的情景。把南涧采来的祭品用筐装,用筥装,用锅釜精心调配,放到先祖庙堂的窗下。通过祭祀前后种种行为的细致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待嫁女子对祭祖的无限诚意。

另外,《诗经》中还有反映妇人将要归宁见到父母的喜悦心情的《周南·葛覃》,思念母亲的《秦风·渭阳》,倡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的《大雅·卷阿》,倡导“靡有不孝,自求伊祜”的《鲁颂·泮水》,等等。

2.开宗明义的《孝经》

最早并且集中论述孝道的儒家典籍是《孝经》。我国古代的经典很精炼,一部闻名遐迩的《孝经》不到二千字,相当于现在的一篇短论文。然而,它集《尚书》、《诗经》、《论语》、《孟子》等孝思想之大成,将孝思想融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于《孝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学者聚讼不已,看法颇多。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讲,曾参“作《孝经》”。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古文孝经·序》也说:“曾子喟然知孝之为大也,遂集而录之,名曰《孝经》,与五经行于世。”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认为是“《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北宋司马光和清代学者毛奇龄认为《孝经》是孔门七十之徒所作。南宋学者冯椅、明人王应麟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还有人认为是曾子的门人、孟子的门人,说法不一。横竖都是讲,《孝经》出自早期儒者之手。

由于《孝经》的作者出现争议,成书时间相应地就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孝经》的许多内容是汉人加进去的。那么,含混一点说,《孝经》的成书年代应在战国至秦汉间。

关于《孝经》的基本思想内容,上述孔子、孟子论孝都已提及。《孝经》共分18章,各章的题目业已体现了全书内容。

《开宗明义章第一》,阐述孝是道德的根本,以及不毁伤发肤,立身、扬名、显亲等。《三才章第七》,阐述了“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治章第八》,谈以孝治天下。《圣治章第九》,圣人以孝为德,“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纪孝行章第十》,“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刑章第十一》,五刑之条三千,“罪莫大于不孝”。《广要道章第十二》,“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广至德章第十三》,将孝推广到社会,敬人君敬天下所有人的父兄。《广扬名章第十四》,移孝作忠,齐家治国,立名后世。《谏诤章第十五》,父有诤子,父失则谏。《感应章第十六》,“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事君章第十七》,“进思尽忠”,匡救君恶。《丧亲章第十八》,“生事爱敬,死事哀戚”。

与上述孔孟论孝不同的是,《孝经》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章分别叙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等之孝,不同等级的孝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天子之孝是最高等级的孝:“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能敬重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怠慢别人。帝王应以对父母的那颗爱心去对待百姓,为四海作出表率,这是“天子之孝”。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诸侯居高位而不自高自大,就不会出现危险。节俭而谨慎执行礼法典章,不骄奢淫逸,保其国家而使人民和睦,是“诸侯之孝”。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卿大夫之孝也。”不合乎礼法的衣服不穿,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的事不做。做到这三条,就能保住祖先宗庙,这是“卿大夫之孝”。

“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用孝、敬、忠、顺来侍奉君主和尊长,保住自己的禄位,保住对先祖的祭祀,是“士之孝”。

“五等之孝”的最低层次是黎民百姓的孝道,即“庶人之孝”。《孝经·庶人章》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和利用土地之利,辛勤耕耘,注意谨慎节俭,用来奉养父母,这就是庶人的孝道。

五等之孝强调,不同的等级角色,对孝有不同的要求。天子要通过孝保天下,诸侯要保国家社稷,卿大夫要守宗庙,士要保禄位,守祭祀,庶人要保证对父母的奉养。除了肯定等级制度外,五等之孝还显露了伦理孝道与君权政治的结合,体现了一种以孝治国,以孝齐家,以孝修身的思维理念。

三、天下子女的楷模——孝的范式化

创立各种人格范式,给人以规范化的引导,是儒家古已有之的思维方式。在孝道方面,后来的儒学家和统治者也创造了许多理想化的孝子形象。

西汉末刘向著《孝子传》,首开孝子典型化的先例。从南朝梁沈约的《宋书》开始,正史当中出现了“孝子传”,从此,历代的孝子开始名垂正史。

(一)正史中的“孝子传”

正史是指《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确定《史记》至《明史》的24部正统的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并确定凡不经皇帝批准的不得列入。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柯邵忞的《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其实《宋书》之前的《后汉书》卷三十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已是专门记载孝子的篇章,只是没以“孝子传”命篇而已。从《宋书》以后,大部分正史都有“孝子传”,或者叫“孝义传”、“孝友传”、“孝行传”、“孝感传”等,甚至连部头最小的《陈书》也有“孝子传”。

以《晋书》、《新唐书》、《明史》为例,正史中的“孝子”大体有以下几类。

1.孝感天地

西晋末年著名的大孝子颜含,少时便以孝悌闻名乡里。其兄颜畿有病,死于医家,家里人迎丧,在回来的路上,忽然招魂旗缠树打不开,领丧人跌倒在地,口称畿言说:“我命不该死,只是服药太多,伤害了五脏,还能复活,千万别埋葬我呀!”家里人都想打开棺材看看,可其父颜默不许。当时颜含还很小,慨然对父母说:“不寻常的事,古来有之,开棺与不开棺,痛苦一样大,为什么不打开看看?”父母见他说得有道理,令人开棺,果真颜畿有气息微存。哥哥颜畿虽然得救,但长期卧床不能言语,可能就是现在的植物人。家人侍养都生倦色,颜含却绝弃一切事务,辛勤侍护,数年如一日。他对哥哥这种友好,古代叫“悌”。江南富豪石崇听说了,非常敬佩,特赠给他奉养亲人的食物以表敬意。

民间常说:“长嫂如母。”父母和两个兄弟相继去世后,寡嫂樊氏因病双目失明,颜含尽心奉养寡嫂,每天药煎好后,是凉是热,都亲自过问;每逢向嫂子问安的时候,都穿戴得整整齐齐。医生开的药方中有味奇缺的髯蛇胆,颜含多方寻求,都没找到。为了寻药,颜含茶不思,饭不想,忧心如焚。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十三四岁的青衣儿童,递给了他一个青囊,颜含打开一看,正是蛇胆。

古人认为孝感天地,这些带有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的记载,表现了后人对颜含孝悌行为的敬仰。

林攒,唐朝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唐德宗贞元(785~805)初年,林攒任福唐县尉。在得知本来就年老体弱的母亲得了疾病后,林攒立即弃官还乡。母亲去世后,他悲痛哀伤,好几天吃不下饭菜。他用砌墓道剩下的砖块在墓旁盖了简易的房子,日夜不离,居住守丧。白乌鹊飞来绕行,甘露降于房上。按当时的说法,这是上天昭示孝子孝行的祥瑞。官府知道后,马上派人查验。谁知道事有不巧,甘露已经被日光晒干了。官府之人如看到这种情景,就要判林攒欺君罔上之罪。乡亲们吓得变了颜色,林攒边哭边说:“这难道是上天要降祸于我吗?”话音刚落,甘露又出现了,白乌鹊也飞了回来,朝廷查知是真的,便在林攒母亲的墓前树立了两座石阙,以示旌表。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作“阙下林家”。

明朝浑源(今属山西)生员石鼐的父亲去世后,石鼐便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并亲自为父亲修墓。坟墓刚建成,天下大雨,山洪滚滚而来。石鼐仰天哭号,水快到达墓地时,忽然分作两路流去了,坟墓得以保全。弘治五年(1492),朝廷表彰石鼐的孝义,赐以匾额。

2.尽心奉养

三国时期吴国富春(治今浙江富阳)人孙晷恭敬孝顺,清廉节俭,即便是独处一室,容貌举止也循规蹈矩,从不放纵。虽然家业丰厚,但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读书不辍,欣然自得其乐。父母担心他读书用功过分,让他注意休息,可他仍早起晚睡,没有一点松懈。父母日常的饮食,即使是兄弟们亲自送来,他也从不离半步,细致入微地照顾父母饮食起居。南方人习惯乘船,可父亲不习惯水路,每次出行都乘坐舆,孙晷亲自服侍,到达目的地以后,他就藏在门外,不让主人知道。兄长曾长期卧病,孙晷亲自照顾,尝药送水,精心料理,远涉山水,祈求兄长康复。

亲朋故交中有几个穷困潦倒的老年人,常常前来讨要东西,人们都厌烦、慢待他们,而孙晷对他们却很热情、恭敬,天冷就与之同卧,吃饭也同锅,有时脱下衣服,拿出被子救济他们。有人偷割他家未成熟的稻子,孙晷看到后躲避起来,等人家偷走后再出来,还亲自割下稻子送给偷稻者。乡邻感到惭愧,此后再没有人敢去侵扰他。

唐朝程袁师母亲生病十年,他衣不解带,精心服侍母亲。给母亲的药,每次都亲自尝过后才端给母亲。他替弟弟在洛阳服役时,母亲在家因病而亡。听到噩耗,他每天行二百多里路,赶回家中安葬母亲。他亲自背土筑成坟茔,每日大声哭号,很快就消瘦了许多,以至别人都认不出他了。守丧期间,常有黄蛇、白狼在墓旁行走,但都显得十分驯良。每次哭丧时都有成群的乌鹊边飞边唱。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官府将他的孝行上奏朝廷,他被授为儒林郎。

元末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姚玭侍奉母亲逃避兵乱,遇到河水阻挡,一时没法渡过。母亲哭泣着说:“乱兵马上就要追到身边,我誓不受辱!”话音刚落,便投水自尽。姚玭见状立刻跳入水中,将母亲背到岸边,挥泪相劝。母亲后来又有病痛,晚上想吃鱼,可家里没有,这时又不能打捞,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家里养的鱼鹰突然飞出屋外,将鱼抓了回来。姚玭将鱼做熟,母亲吃后病好了许多。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年朝廷要选他做官,姚玭说侍奉母亲是自己的本分,没有应选。

同类推荐
  • 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主要内容分为走进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的种类等。 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西欧文明(上)

    西欧文明(上)

    西欧文明是整个西方文明(包括西欧、北美、澳、新等地域文明)的源头。不了解西欧文明,就无从理解和把握全部西方文明的历史和实质。本书以丰富的资料和深刻的阐发与分析,给读者生动展现了西欧的古典文明、中世纪文明、文艺复兴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
  •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追求心爱女人时唱的歌谣,哪有那么多摇头晃脑的大道理!《诗经》真的是一部记录了先贤大义的真理大全吗?看看那些民歌,谈的大多是寻常百姓家的大小事,说的不过是你我都能遇到、体会到的喜怒哀乐,那名因为如意郎君迟迟不来而焦虑不已的女子,那个不通人情世故、怀才不遇的郁闷青年,那群互相嬉闹、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是不是多少都有一些熟悉?纵使我们无法回到两千多年前,但在杨照的解读中,那一个个鲜亮的生命、他们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又一次,在两千多年后,活过来了。
  • 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

    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

    本书收入了世界著名的演说,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的演说、伽利略——在受审法庭上的演说、李大钊——在天安门集会上的演说等,这些演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让人们领略到了思想巨人的风采。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欺上门,前夫拜拜

    霸道总裁欺上门,前夫拜拜

    第一次见面就被强吻,安忆南赏了顾钰一耳光。第二次见面,顾钰扔给安忆南一份合约高冷一句:“签了,我帮你。”后来,他的心头爱归来。顾钰扔给安忆南一份合约,又是高冷一句:“签了,滚的越远越好。”怎么一直都在签合约!当安忆南离开,三年后冷傲归来,身边还站个小男孩,他却赖上她不走了。“南南,咱们复婚吧!”“滚,老娘不稀罕。”“妈咪要和爹地结婚,否则子亦再也不理妈咪了。”这兔崽子,怎么比他爸还霸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第6666次重生

    第6666次重生

    第一次重生:爽!真爽!太爽了!第二次重生:咦?所以还能再玩一遍?第三次重生:哈哈!没有完成的事业还能继续!第一百次重生:到底为什么?第一千次重生:我错了……第三千次重生:请让我去死!第6666次重生:我是个逗比……请不要妨碍我逗下去……书友群号:489736216(备注起点名呀!)欢迎喜欢愉快吹牛的书友来呀!
  • 开局捡到一只九尾

    开局捡到一只九尾

    漩涡鸣人失踪?九尾被人打得失忆?凯皇叛出木叶?外星忍者入侵?上古忍者苏醒?净土大门打开,死去的强者们纷纷归来?乱世再起,太一穿越到了自己写的一本火影同人小说《开局捡到一只九尾》里,成为了其中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主角,一个身体内被植入了外道魔像细胞的木叶叛忍。……“我是人形外道魔像,行走的神树,半个十尾!”“白眼是我的,写轮眼是我的,轮回眼是我的,尾兽是我的,包括你们所有忍者的查克拉都是我的!”
  • 绮罗魅世香:四嫁千金

    绮罗魅世香:四嫁千金

    她重生为凤府的病西施,南宫家的退婚,往日承诺重提,让她不得不嫁给傻子王爷……侯爷之子为她中美人局,被父斥逆子,天下人讥笑,他却不改初衷……凤曦在阴谋漩涡中求生,回首灯火阑珊处,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先婚厚爱:冰山老公的专属

    先婚厚爱:冰山老公的专属

    大学时他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却苦恋无果。命运却让她嫁给他。套上戒指的那一刻眼泪兴奋的哗啦。以为是幸福的到来,却变成了恶梦的开始。她的大度好脾气完好无损的被妈妈遗传了,任凭小三欺凌也不吭声。她忍无可忍死命反抗,却引起他的注意。命运总是爱捉弄人,他们两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爱又再破碎了。原来一直以来她只不过是替代品而已,谁替代着谁,谁拿谁的幸福,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写的不好,别骂我哦!如果你有什么建议可以给我留言的。欢迎入群:152201330,验证是小说里任何一个人的名字,或许作品的名字,谢谢。】
  • 守望

    守望

    《守望》系著名作家石钟山先生最新长篇小说力作,全书20余万字。小说以打工者周百顺、宋春梅等一群小人物为主线,讲述了他们面对生存、爱情、婚姻等所做的各种选择和抗争。作品通过一系列曲折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是一部具有深切人文关怀的力作。
  • 啊我不是沙雕

    啊我不是沙雕

    洛木木,新中国的二八好青年。正值青春大好年华就这么死了,享受自己的青春还得重新投胎又得登上十六年。这洛木木可等不得。鬼差看她可怜,又阳寿未尽,洛木木又跟人家死缠烂打,软磨泡硬。白无常让她去了岳萌大陆的一个世家里当了一个嫡系小姐,叫木洛洛。于是洛木木占了个大便宜。她为了感谢人家,握着人家的手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使劲儿的摇晃,以至于人家木洛洛还误以为这是一个穿着女装的登徒子。洛木木很激动,她原本正打算运用自己二十一世纪的超强大脑在这岳萌大陆闯出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等洛木木到了木洛洛的身体里之后,发现木洛洛真可怜,于是她准备帮木洛洛伸张正义。她妈说了,不听话的孩子,打一顿就好了。一顿不行,那就隔三差五的打一顿。她妈还说了,遇到比自己后台硬的人,对付他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脸捂起来,将他打一顿,快跑。哦对了,她妈还跟她说,若是被打的那人知道是她打的,跑的时候别往家跑,等风头过了再跑回来,不能连累家里人。在洛木木落实妈妈的话的时候,她就被未来夫君给逮回府去了。美名其曰:好生管教。管教?是谁家管教出一个沙雕的?
  • 枫叶伊始

    枫叶伊始

    枫树不会枯萎,枫叶不会凋零。故事还在继续,冒险并未终止。书写下属于你的冒险之旅
  • 周易略例

    周易略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