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100000062

第62章 沈从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2)

1928年他们一同到上海,一起住进萨波赛路的一座公寓。丁玲与胡也频住二楼,沈从文住三楼。他们共同创办“红黑书店”,出版《红黑》周刊。1930年“红黑书店”因债务问题倒闭。为了筹集资金偿还债务,胡也频去济南教书。第二年,因胡也频宣传革命思想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当时,丁玲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处境很艰难。沈从文陪同她将孩子送到湖南常德的母亲处,由母亲抚养。此间,沈从文对丁玲热情相助,关怀备至。不料这年的秋天,丁玲却与冯达同居了,沈从文心中非常恼火。此后他与丁玲就失去了联系。尽管如此,在丁玲1933年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沈从文连续发表了《丁玲女士被捕》、《丁玲女士失踪》的文章,谴责了国民党政府绑架、陷害作家的不法行径。还曾托请胡适通过当年的上海市市长吴铁城营救丁玲,但未能奏效。

1933年社会上传闻丁玲被害后,沈从文写了《记丁玲》及《记丁玲续集》。此书于1939年9月在上海出版时,丁玲已经在党组织的营救下,于1936年9月来到延安。在陕北的丁玲对沈从文的这两本书一无所知。直到1978年的冬季,一位日本友人将这两本书拿给丁玲看,丁玲觉得沈从文在书里对胡也频等左翼作家的评价有失公允,违背了历史的真实;她还对沈从文以低级趣味描绘他们的生活非常恼怒,沈从文在他的文章里说,他和丁玲、胡也频曾经同住一处,朝夕相伴,给人一种混淆的概念。丁玲认为用含混的语言混淆视听,这无异于往她的身上泼污水。后来丁玲还听说她被捕后,沈从文胆小怕事,不敢出面营救她的传闻。从而得出沈从文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市侩,站在高岸上品评在汹涌波涛中奋战的英雄们的高贵绅士”的结论。这种伤害沈从文的感情之言,挫伤了她与沈从文几十年的情谊,由误解而反目,导致两位老友在晚年分道扬镳。

亲情沈从文是画家黄永玉的表叔,年龄比黄永玉大21岁。他们被称作是湘西飞出的两只“金凤凰”。

黄永玉是常德人,他的父亲黄玉书毕业于常德师范,在男小学当校长,曾以通草作画捧回巴拿马赛会铜奖;母亲杨光蕙毕业于桃源省立二师,在女小学当校长。父母在读书时学的都是音乐和美术,对黄永玉的未来发展留下了遗传基因。在黄永玉1924年8月出生后不久,他家就搬到凤凰县居住,从此黄永玉与他的表叔沈从文成了名副其实的乡党。

黄永玉第一次见到沈从文是在他读小学时。有一天他正与几个伙伴疯跑,忽然有个伙伴告诉他,他家从北平来了客人。祖母告诉他这是他的二表叔沈从文。沈从文摸摸他的头,将他揽在怀里,很喜欢这个小表侄。少不更事的黄永玉听说这位表叔在北平当教授,写文章,并没有怎么在意,过一会儿,便跑去与小伙伴玩耍去了。

黄永玉从16岁开始以绘画与木刻为生,到处漂泊。在福建德化山区做小工时,老板见他头发太长了,给他一块钱让他去理发,可是他在书摊上见到一本表叔写的《昆明冬景》,便花了七角钱买了下来。他读着表叔写的书,对表叔的才华滋生了无限仰慕的感情。

1946年他才开始与表叔沈从文通信。这些信有谈艺术知识的,有谈艺术欣赏的,对黄永玉的未来发展大有补益。本来黄永玉名字中的“玉”是“裕”,是沈从文说他的名像个卖布的,建议他改为现在用的“玉”字的,意思是永远继承父亲黄玉书的艺术才华。沈从文曾在一封信中向黄永玉介绍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一是充满着爱去对待人民和土地。二是摔倒了,不要停下来哀叹,要赶快爬起来往前走。三是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这样的教诲成了黄永玉的座右铭,也成了指导他前进的一盏明灯。

1950年沈从文动员在香港的黄永玉回北京参加工作。1953年黄永玉回到北京到中央美院任教。叔侄都住在北京,彼此的联系多,也经常走动。“文革”开始后,他们叔侄俩都成了审查对象。有一次在大街上他们邂逅了。沈从文怕连累表侄,装作没有看见,便走了过去。毕竟黄永玉年轻些,胆子大些,他借擦身而过的瞬间对表叔低声说:“要从容对付呀!”这句话表达了亲属间的惦念与安慰,对沈从文也是个很大的鼓励。

(75)情谊与巴金巴金在《怀念从文》中写道:“在朋友中待人最好、最热心帮忙的人只有你,至少你是第一个。这是真话。”这句质朴无华、发自心底的话,反映出巴金与沈从文五十多年的真挚友谊和无限情深。

巴金与沈从文相识于1932年的冬天。当时正在青岛大学教书的沈从文,收到张允和、张兆和姐妹发来的电报,告诉他婚事已获父母的应允。她们的父母当时住在上海,想见一见这个未来的乘龙快婿,于是沈从文乘船到了上海。在上海逗留期间,沈从文遇见了在南京主编《创作月刊》的陈曼铎。陈曼铎是来上海找巴金约稿的,他就约巴金和沈从文一起,到一家俄国人开的西餐馆聚餐。素昧平生的巴金和沈从文都是青年作家,彼此又都读过对方的作品,因此一见如故。交谈中巴金得知沈从文有本短篇小说集,想找个出版社出版。饭后,巴金带着沈从文到闸北的新中国书局,将沈从文的小说集交给这个书局的老板,并且预支了部分稿酬。

在上海期间,巴金还帮助沈从文挑选了拜见未来的岳父母的礼物。沈从文想买几套外文书作为见面礼,可是又担心自己买不好,就请巴金帮忙。巴金不负所望,带着沈从文到书店精心挑选了几套俄罗斯的文学名著,其中有一套英文版的《契诃夫小说集》,印制精美,又是权威译本,沈从文的未婚妻张兆和非常喜欢,这对成全沈从文的婚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举行了一次宴会,宣布他们结婚。前来赴宴的除了张家姐妹外,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界的朋友们。巴金得知他们结婚的消息,马上给他们发了贺电,祝福他们“幸福无量”。不久,巴金来到北平时,住在达子营沈从文家里。尽管沈从文新婚燕尔刚刚一个多月,但他们夫妇对巴金这个好朋友却是相敬如宾。他俩都在酝酿着新的作品,舍不得花时间闲聊,就分头搞起了创作。北方的秋天气候宜人,沈从文将书房让给巴金创作《雾·雨·电》中的插曲《雷》,而自己却在院子里的树阴下写自己的《边城》。不久,沈从文的大姐前来看望他们新婚夫妇,巴金才搬离沈家。

抗战结束以后,伴随着两种命运的决战,沈从文的灵魂出现了迷乱。他“游离”于国共两党政治之外的“中间路线”,倡导自由主义的文艺追求。他写了大量的政论杂文,其观点出现了一些“极端”倾向。巴金为他的前途担忧,就通过朋友传话,劝导沈从文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小说创作上。遗憾的是沈从文没能够听从老朋友的劝告。1949年北平解放后,他感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于是在3月28日这一天,他拿起一把水果刀,割破了血管,以便寻求解脱。幸好他的妻弟及时发现,挽救了他的生命。从此以后沈从文家门庭冷落,很少与朋友往来。

1949年7月,巴金应邀到北平出席首届文代会,他多次在会议的休息时间到沈从文家拜访。同年9月,巴金出席第一次政协会议时,也到沈家去看望他。在沈从文最为消沉与寂寞的时候,巴金的友谊给了他极大的安慰与支持。即使是在“文革”时期,巴金和沈从文都自身难保时,仍然惦念着对方。“文革”结束后,他们的往来就更多了。可见他们的友谊是经得起挫折考验的。

与胡适沈从文一向以“乡下人”自称。1923年他刚刚闯北平时,的确是个“乡下人”,可是,自从1929年经徐志摩推荐,被中国公学聘为讲师之后,他在胡适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逐渐成为现代绅士派的自由主义文人。

本来,沈从文不会教书,可是在他与好友胡也频和丁玲到上海办刊物《红黑》时,因资金周转难以为继,经营一年不仅没有盈利,反倒将本金也赔了进去。为了谋生和偿还债务,他们三人只有分头找工作赚钱。于是沈从文经徐志摩举荐,认识了担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被聘为大学一年级现代文学课讲师。接到胡适的聘书后,沈从文接连给胡适写了两封信,谈到自己不会教书,并表示,如果学生们不满意随时可以撤换。胡适对他极为重视,尽管第一堂课沈从文被“挂”在了课堂上,可是胡适并没有怪罪他。

在中国公学期间,胡适成了沈从文的知心朋友,事无巨细,沈从文都乐意与胡适请教和商议。当时,他花钱没有计划,经济拮据了,就写信给胡适要求预支工薪,还要求帮助他的妹妹暂缓交纳学费,胡适都给予满足。在教课时,有一个女学生引起了沈从文的注意。这个女生就是年仅18岁的张兆和。在沈从文与张兆和有了个别接触之后,他觉得口头表达不出他心底的感情,就给张兆和写了封表示爱意的信。张兆和没有回应,沈从文痛苦万分,便找到胡适,提出几个离开公学的理由,其中一个就是他陷于爱情的漩涡,爱上一个女生。胡适劝他不要走,他会为他“做一切可做的事。”

不久,校园里沸沸扬扬地传说沈从文求爱不成想自杀。这个传言传到张兆和的耳朵里,她很害怕,便拿着沈从文写给她的情书,去找校长胡适。胡适仔细地听了张兆和的叙说之后,首先表示沈从文是个天才,是中国最有希望的小说家。当胡适得知张兆和并不爱沈从文时,胡适希望她能与沈从文做个朋友,还劝说给沈从文写封婉转的回信。最后胡适答应劝劝沈从文。由于胡适的协调,张兆和给沈从文写了回信,从此他们开始了通信。经过三年多的爱情拉练,沈从文终于赢得了张兆和的爱情。

1930年5月,胡适联合罗隆基、梁实秋等人在《新月》上发表文章,批评国民党政府,引起了当局的不满,胡适被迫辞去中国公学校长的职务。胡适离开后,沈从文也觉得失去了靠山,同年秋天也辞职离开中国公学。此后的十几年间,胡适与沈从文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他们的通信联系一直未断,直到1948年12月胡适离开北平,不久又去美国,他们天各一方,再也没有机会通信和会面了。

慈师1939年至1947年沈从文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沈从文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中国小说史”,他上课“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

西南联大的教室很简陋,土墙土地铁皮屋顶(后来连铁皮屋顶也卖了,换成茅草屋顶),教室里只有一张讲桌和几把扶手椅。有一次上课时,先到的男同学占据了扶手椅,后到的三位女同学没有座位,只能站着听课。沈从文看不过去,把讲台上的讲桌扛下来,放倒在地,请这三位女同学坐下听课。

每次上课,沈从文总是夹着一大摞书走进教室,学生们从他手中接过仔细批改后的习作和特意为他们找的书,他们的心中就只能充满了感动。为让学生省点事,沈先生总是不怕自己多费神,多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作为老师,指明方向也就算尽职了。而沈从文却自己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成了,卷成卷,上课时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是夹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学生们接过沈从文费心找来、精心抄写的资料,内心感动之余,又平添了几分震动。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很少有作家像张爱玲那样,一出生就是为了进入文学史,她的家世,她的爱情,她的写作——总之,她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为了催促她、帮助她进入文学史。苏青则正好相反,她是陈旧的,家常的,甚至黯然失色的,甚至有一些被张爱玲带出来的意思。但我一向认为苏青的创作不在张爱玲之下,只是苏青没有特立独行的个性,没有倾城之恋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四大显赫家族在背后支撑,所以与花红热闹的张爱玲相比,她显得有点冷清。每一种不同的人生里都会挖掘出丰富的人性的东西。命运就是命中注定,命运你无法抗拒,能抗拒的那不叫命运,不管你是为死而生还是为史而生。
热门推荐
  • 农家小仙姑

    农家小仙姑

    本文收集了若干个人性丑恶龌龊的小故事,不喜的请绕道,喜欢的请入坑~
  • 家有丫头

    家有丫头

    听说厉大校草谈恋爱了!无数少女的心碎一地啊!某些人昨天还大赌J校草会一生不谈恋爱,可谁又知道J校草的撩人技术那叫一个高啊!真的是打脸了!L:“你知道我最喜欢你哪里么?”J:“嗯?哪里”L:“眼睛啊!”J:“为什么?”L:“因为你的眼里有星辰大海啊!”J:“不,我的眼里只有你啊!”L:“请简先生您立刻停止散发魅力!不许撩人!”J:“还不怪你!”L:“怎么怪我了?怪你自己啊!”J:“成,怪我太爱你!”
  • 左耳电影全记录

    左耳电影全记录

    原著作者、电影编剧饶雪漫执笔记录《左耳》拍摄全过程;新晋导演苏有朋首次“触电”感受全记录;收录电影《左耳》主创人员采访实录;陈都灵、马思纯、欧豪、杨洋、关晓彤、胡夏、段博文七大主演共同撰文,书写有关《左耳》拍摄的点点滴滴;电影《左耳》全程跟组小编,亲临拍摄现场,搜集大量拍摄趣事,揭露那些《左耳》背后的秘事;更有《左耳》摄制组全体成员参与创作。
  • 土匪名单

    土匪名单

    时间推移到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出现了一场动乱。风暴突然降临,县委书记失去了妻子,一些干部虽然暂时迷失方向,但稳住了阵脚。
  • 我要当天帝

    我要当天帝

    开天古树下,林修远盘膝而坐,身前横着一杆戮仙长枪,肩头一只报丧的乌鸦。当林修远睁开眼睛时,乌鸦鸣叫出声,留给敌人的只有毁灭。林修远:“杀戮非我本意,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想镇压一世当天帝的帅小伙。”书友群:243686947
  • 红妆军师求独宠

    红妆军师求独宠

    楚蝶衣,一个土里土气,其貌不扬的黄毛丫头,扮上男装,出门探听消息的档口,迎面碰上一位白衣公子。白衣带云,步下山川,长睫掩映下,双目寒光如电。楚蝶衣溜边走……被抓到化云坊醒来后,白衣男子正坐在光影里盯着她。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因楚蝶衣轻飘飘的一句话:公子可知破阵之法?从此结下缘份!开启了一段杀伐之旅。江湖波澜,人生快意,女主婉约与豪放兼备,快来与她一起征服天下吧。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本书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家教成功经验,如卡尔·威特、比尔·盖茨、肯尼迪、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并吸收了很多教育专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意见。书中或以教育小场景揭示家教盲点,或通过成长小故事给人启迪,同时加上深刻的分析,相信定能让你茅塞顿开。
  •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内容简介为:巴菲特的投资才能让无数的投资人拍案叫绝,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成为全球各地的股票玩家竞相追逐的金科玉律。任何职业投资家都会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投资案例和投资技巧,深入解剖其投资方法,希望能够从中找到投资的捷径。巴菲特在证券投资领域是怎样演绎这段从平民到世界巨富的不朽传奇的昵?巴菲特究竟拥有怎样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技巧呢?《向巴菲特学投资》在系统收集整理巴菲特本人论述的基础上,选择投资对象、投资技巧、投资策略、投资原则、投资忠告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了他的投资理论。
  •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极食神之秋水猎杀

    太极食神之秋水猎杀

    “太极食神”是一个系列武侠传奇长篇,“秋水猎杀”是第三部。讲述八国联军攻陷京城,杨兆龙随着太后和光绪西狩,没想到爷爷杨慕侠也护送他们一路前往,祖孙二人在逃亡路上终于冰释前嫌。兆龙更是因为护驾有功,得到奖赏。但因为陷入太后和皇帝的权力之争中,他最终被下了牢狱。杨慕侠几次探狱,传他内功心法,竟然让他练成太极的高层绝学。光绪帝被毒死后,杨兆龙也被太监用牛皮纸糊住口鼻闷死。杨慕侠带着兆龙的“棺材”回到永年乡下隐居。而杨兆鹰则代表杨氏太极继续在京城发展。回到永年后,假死的杨兆龙开始跟祖父修炼太极,并得以传授《授密歌》,终成一代高手。但“秋水”并不会放弃对杨家的猎杀,一场生死对决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