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100000031

第31章 信仰是学佛的根本

你们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最根本要具备的是什么?希望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现在心中就有答案:作为一个出家人或者在家信徒,乃至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深信因果。尤其是出家人,如果不信因果,一切免谈。即使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修行,也只能像《楞严经》上讲的:“上品魔王,中品魔子,下品魔民。”

你会说:“我有‘道’,不就有了因果吗?”比如练气功的人特别刻苦,比我们修行人还用功。但不信因果,把气功当成“道”来修。结果功夫高的着魔、附体了;次的,感到气脉的流动,以为气脉通了,实际上并未真通;再次者,有气感,能治一点小病。这也是“道”,叫旁门左道。因果比道还重要。

佛教中有三贤,首先第一步是“十信”,具备十信,就是不退菩萨,根本不需要“十住”“十行”“十回向”,就能往生西方净土。不会念佛,不烧香,不拜佛,没关系,只要深信,临终往生西方没有问题。自古以来成就的人,一靠信力,二靠愿力,三靠功夫。三个是一个根,深信是基础。

你们身边所接触的道友,是否有的平常不烧香,不诵经,甚至“吊儿郎当”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从辽宁来的三个比丘尼,其中两个人投入修行的时间特别多。另一个只是干干活,但她深信三世因果,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问自己符不符合一个出家人的要求。所以她身心的反应非常明显,而且有好多好的反应。其他两个人不理解,问我为什么。我说你们只顾修福了,六祖讲:“愚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民间有句流行的俗语:“吃斋不吃斋,只要心不歪。”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修行人的心态,尤其是出家人。有些没有信仰的人,心态、人品比我们还要好。一个人的心态如何,可以欺骗别人,绝对欺骗不了自己。实际世界上不存在什么“被骗”,都是自己骗自己。一个人心态不超越,功夫上投入再多,也只能说是“功夫”,绝对出不了智慧,智慧的根源在于心态的转变和超越。一个人只有心态转变了,禅定功夫才上得去。心态不转变,功夫可以出来,但上不去。就像一棵种在花盆里的树苗,如果不把它移出花盆,栽到土地上,它永远也无法长成一棵大树。

为什么说菩萨永远是菩萨,罗汉永远是罗汉?罗汉必须回小向大,才能成为菩萨。你说在罗汉的基础上继续修,不就是菩萨了吗?绝对不行。犹如建大楼,十层楼的地基,想加盖到一百层高是不行的,必须将十层的地基挖出来,重新打一百层的地基才行。想修成菩萨,必须把罗汉的心态推翻掉,从头再培养菩萨的心态。菩萨与罗汉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发心。

每天盘腿静坐,修成了,充其量只是个阿罗汉。菩萨虽然每天不盘腿,可心态已是菩萨。只是禅定功夫不够,一旦修禅定,是很快的。就像花盆里和土地上的树苗相比,后者不受花盆的局限。菩萨不受时空的局限。开山的和尚都是菩萨再来,一个凡夫绝对开不了山。即便是一个凡夫,只要他发了开山的愿,就已经是一个菩萨了(愿力和果位不同。比如在座的发了菩萨的愿,就是菩萨了,但还未证得菩萨的果位。)

佛教讲:“未修道,先发愿。”那么“发愿”和“欲望”有什么区别呢?比如我想讲经说法,或者我想创建一座寺庙当大和尚,这是欲望还是愿力?(有人答:是欲望!)怎么知道是欲望呢?从语言上根本分不清,只有起心动念的人自己知道。

比如大家来到我们寺庙,有的人一看到庙里忙得不得了,就想帮忙;有的人想要权力,也来做事。如果你不具备慧眼,根本分不清每个人干活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只有他本人心里清楚。甚至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认为是来帮庙里排忧解难的。

无论出于哪种心态,为三宝做事都有福报。只不过不是真发心,福报外面会带着一个“紧箍咒”。如果是无私地为寺庙做事,就会如同一束亮光,照亮虚空。因为他的心态是光明的,十方鬼神都知道,都敬重。

什么叫“境界”?什么叫“功夫”?很少有人去参究,往往会理解为是某种东西。“境界”是指心灵上的,也就是世俗所讲的思想上的、无形的。而“功夫”呢,是身体上的一种反应。

道教的张紫阳曾经说过,“背后有光犹为幻,脚踏莲花未为真”。背后有光,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是有生有灭的,既然能生出来,就能灭掉。“境界”也是累生累劫修来的。

就像有的人生来就大方,这不是学来的。而有的人生来就小气,如果周围的人都大方,他也会学着大方,但来得不自然,关键时刻还是牺牲他人,成就自己。而生来大方的人,关键时刻会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比如出家人来到寺庙,一部分不大方,一部分大方,关键时刻,不大方的非牺牲庙里的利益不可,而大方的一定会牺牲自己,维护寺庙的利益。

后者即便功夫不高,这样的行为和心态,以后也会让自己受用(指后半生或来世)。而前者不修行,不改变,容量就会越来越小。比如现在是一个直径50公分的花盆,来世就变成了一个直径30公分的花盆。

一个真修道的人,绝不会因环境优劣而改变自己。一个乘愿再来的人,绝不会因环境优劣而改变愿力(志向)。一个有愿力的人,无论环境好与差,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态。无论环境如何,他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变化,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个人来到一个道场,如果因为这个道场的道风不好,就失去道心。那么到了一个道风好的道场,他也会改变自己的心态,同样会失去道心。北方人就是北方人,南方人就是南方人,不会因为你到了南方或北方而改变。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中国人,永远不会失去自己的本色。

中国有句俗语:“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多数都逃脱不了这三句话。现在出国的年轻人,多数也逃脱不了这三句话。一个没当过官的人,一旦当了官,就会变得忘乎所以。一个没见过钱的人,一旦见了钱,头脑就会发昏。这就是思想境界。

“功夫”是慢慢修来的,“境界”刹那间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如果愿意努力修功夫,身体又比较健康,一至三年一定会有大成就。可是到了一定层次,就会原地踏步。虽然他没有停止努力,但已经无法再前进了。越往上升,越困难。上面不是靠时间的积累,而是靠思想、心态的转变。

一个人如果把人生看透了,无非是“财、色、名、利”四个字。没钱的人到最后是两手空空,有钱的人到最后也是两手空空;没名气的最后会死,有名气的最后也会死。世界上唯独“死亡”最公平,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不会因为你是达官显贵,死亡就不找你,也不会因为你贫穷低贱,死亡就看不上你,人人都会经历死亡。

实际上对人而言,一切事物都是“经历”,而不是“占有”。世间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你能真正占有,它会来,也会去。只有当事情发生时,用心去经历它,尝试它,过后才不会留恋。就像没吃过苹果,一旦有了,又没有用心去吃,过后一定会留恋。如果用心品尝了,就会超越而放下。对一件事,只要用心去经历和尝试,就会超越。如果还留恋,说明还没有用心去尝试。

时间不等人,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推掉,更不能往自己身上拉。有形的,用眼观;无形的,用心灵去感受。什么是无形的?骂你或者称赞你,这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有声音。还有更微妙的,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只有达到甚深禅定时,用心灵才能感受到。但又无法诉说,因为它已经超越了语言所能描绘的范畴。

好多修行人都觉得自己笨,实际上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笨,没有天生的修行人。只不过有的人修学得早一些,有的修学得晚一些;有的肯用功,有的不肯用功;有的会用功,有的不会用功。无论哪一类人,修学五年、十年、二十年,都会有从量到质的变化。

就像你身边有个人喜欢聊天、吹牛,而你每天都在默默地用功,十年后,你和他之间就是天壤之别。时间一拉长,你们之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又如有人说:“某某没读过书。”或者“某某只读过两年书。”那只是他没有上过学,或者上学的时间很短,实际上他可能手不释卷,从未离开过书。而有的人虽然在学校里读了很多年,但离开学校后就没再摸过书。差别就在这里。

如果目前你们有一点点禅定功夫,之后放弃了修行,时间久了,连这一点点功夫也会无影无踪。为什么佛祖开悟以后,每天都和弟子们一起打坐、讲经论道呢?经中记载他们都是:托钵、吃饭、洗足、打坐。为什么要打坐呢?打坐这么重要吗?前面刚刚讲过心态很重要,为什么佛又这么执著打坐呢?

《楞严经》上讲:“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意思是山河大地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也就是告诉我们心与物是一体的、同源的,修心就是在修身,修身就是在修心。作为初学者,改变不了身体,可以转变心态。只有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才能达到身心同体、心物同源。

好多人不知道怎么修,我也曾尝试过好多次,想给大家一个“无为”的方法。什么是“无为”呢?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必须看清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善恶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能这样用功,只要半年,功夫就会上路。

如果做不到,只好去打坐(有为法):脊柱拉直,重力落在膝盖上,视线落在前方一米左右处。接着调匀呼吸:深吸一口气,停5秒左右,再呼气。用鼻或口呼气均可。若心烦气躁,则用鼻吸口呼。因为用鼻吸,吸入的气少而缓;用口呼,呼出的气多且猛。也可以在一上座时就用鼻猛吸,用口猛呼几口,之后再改为自然呼吸。

接着开始调思想。因为不给我们的头脑一点事情做,它就会胡思乱想。就像一个人没事干就会去串门聊天一样。找什么事做呢?平时念佛,就念佛;平时持咒,就持咒;平时观想,就观想……默念时,心和耳都必须听得清清楚楚;观想时,莲花也要观得清清楚楚;同时,妄想也要看得清清楚楚。

怎么观莲花呢?头是莲花苞,脖子是莲花杆,身体不存在了,观想莲花瞬间就绽开了,莲台上坐着或者站着某尊佛,或者某位菩萨,或者你崇敬的师父。如果有根器、有魄力,可以直接观想成自己。莲台上坐着的人与你一模一样,同一个方向。妄想起了,重新观想一次。如果观想不出来,就干脆念“六字真言”。

无论哪种方法,能修的是人,所修的是方法。因为你无法使用“能”,只能借用“所”,让身心达到协调。无论修哪种方法,身心都会有反应。懂得对治,就对治;不懂,就不管它,挺一段时间,它自然会消失。

问:坐禅还需不需要看经?

师:“久坐必生禅”这句话害人匪浅。修禅宗最需要通达理论。只有理论通达了,功夫才上得去。如果你修习坐禅,《圆觉经》《楞伽经》一定要读。经上会告诉你如何对治昏沉、散乱、掉举。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门大智慧:吴言生说禅

    禅门大智慧:吴言生说禅

    本书汲取佛教禅门精华,指导人们明心见性,摒弃杂念,修炼智慧生命,达到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人生的哲理。禅是一条回家的路,它通达我们的心灵家园。泡一杯茶,让我们一起来听禅、品禅。我们的心灵像一面镜子。如果镜子蒙上了灰尘,那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片污垢。如果镜子一尘不染,那我们就会看到晴天丽日。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不如意,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把我们这面灵魂的镜子,擦拭得更亮。
  • 如何渡难关:智慧

    如何渡难关:智慧

    本书分为思想津梁、退一步想、智慧之喻、教导后学四卷,重点讲述佛家的慈忍精神,而且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列出了许多对立的范畴,事物的两面、去除而后有、小不可轻、藏的大用等等。这些智慧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人们确实能增进生活信心和转化困境的勇气。
  •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为克利亚瑜伽大师尤迦南达修习克利亚瑜伽的经过及其对瑜伽思想的感悟,首次于1946年出版。在本书当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一连串生动有趣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前往西方国家传播克利亚瑜伽的经历,写出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开悟圣人生平的体验及内在的感情世界。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承包大明

    承包大明

    一名交易分析员因为一场事故,穿越到大明朝万历年间,成为一位大牙商的上门女婿。他原以为自己也能像穿越小说中那些主角,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富可敌国,妻妾成群。直到他遇见了万历皇帝,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一本万历.....。“陛下,关于草民的佣金.....?”“你放心,少不了你的,朕这就命户部发给你。”“陛下,你先前让我帮你掏空国库,充盈内府,如今国库就只剩下老鼠屎!”“既然如此,那朕就再将国库承包于你。”“.......陛下,草民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你但说无妨。”“MMP!”(PS:粉丝群号:334767198)
  • 经学历史

    经学历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木叶前300年开始苟

    从木叶前300年开始苟

    开始时发现自己姓漩涡,我感到很慌张,可别明天一觉醒来就被灭了全族;后来我发现自己早生了三百年...这是什么事儿啊,别说主角了,我估摸着自己连主角曾祖爷爷的胚胎都看不到...于是奋发图强,决心苟到天荒地老。我,漩涡晴明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先活个三百年再说...三百年前的火影世界,公卿贵族如日中天;武士、商人正在崛起;忍族势力则蛰伏于暗处积蓄实力;世界表面上不起波澜,实则只待一个变数就将风起云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梦少年南

    一梦少年南

    梦中少年,青葱白马。一夜之间,家庭遭逢巨变,从大小姐跌为贫穷女生的南茴昭,在大学入学第一天,遇到了年少时帮助过的清秀“服务生”陈帆,并和同寝室的顾帘嘉、周笙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然而,这段友情却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发生了变化……青春与成长,什么能永远不变呢?一梦少年南,少年已远,曾经的友情与梦想是否还在?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首席爱得供养

    首席爱得供养

    母亲病逝一年后,后母挺着七个月的肚子牵着比她大一岁的女儿强势进门,父亲的视而不见,她成了寄人蓠下的可怜虫。直到冷唯宸出现了,把平凡的灰姑娘变成了华丽的公主,这个有钱有貌有势的男人像个王子般拯救了她。林飘飘以为春天就要来了,却不想订婚前一天,她撞见姐姐和她男朋友背叛。。。第二天的订婚宴继续,只是主角把她换下来,姐姐挽着他的手臂高调宣布这段婚约。夺走了她的一切,林飘飘以为这个姐姐终于可以放过自已了,却没想到在订婚那一晚,她被陷害残忍的丢进了酒吧!一个月后姐姐的婚礼上,当她像个小丑一样被姐姐羞辱时,身后,有个人突然搂过她,“找得我好幸苦。”
  •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最牛的老师是父亲、走进孩子的心里、填平亲子间的代沟、用智慧启迪孩子一生、大师怎样做父亲等八个方面,从正反角度,分别论述了好父亲和“坏”父亲对孩子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并针对父亲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思考,给父亲们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我们认为,在今天,父亲只有懂教育,爱学习,才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孩子的前程就掌握在您的手中。天下所有的父亲们,为了孩子,也为了您家业的传承,请认真阅读这本书!
  •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看电影有如吃西餐。青春片是前菜,没有情爱就失了焦点;剧情片是主菜,没有情爱就少了高潮……情爱之于电影如盐似糖,时而有形,时而无影,一直被低估,却从未被遗忘。这是一本专门研究情爱电影的专栏随笔集,《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用他锐利的眼光,犀利的口吻,如花的笔触,解构出一个隐秘而独立的情爱电影星球。在这个隐秘的情爱电影时空里,你可以体会到大师们离奇的人设,曲折的想法,以及我们内心艰难的取舍与复杂的欲望。《感官王国》《漂流浴室》《枕边书》……人、性与人性的撕扯之间,渲染出灵魂本真的颜色。红尘里无趣的君子很多,人海中丰饶的妙人很少。我想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 群雄争霸:打开三国乱世的大门

    群雄争霸:打开三国乱世的大门

    本书将人们喜欢的三国历史用通俗轻松的语言娓娓道来,本书基本依据正史,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变成于阅读的现代文字,本书作者在写历史的过程中,把三国复杂的政治关系,那些既有历史严谨,同时文风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