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5100000012

第12章 家庭心理学:维护家庭的和谐美满(4)

1.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最恰当距离是若即若离,夫妻也是如此;

2.给别人一个空间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一份自由;

3.尊重别人的隐私,是一种文明的修养。

逆反心理:把握子女的成长规律

很多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感受,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孩子变得不好调教了,甚至专门和家长“对着干”。这就是孩子正常的“逆反心理”。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孩子开始长大的标志,想要独立的思想越来越明显。想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是大人了,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做是成人,于是就开始产生逆反心理。

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家说,人的自我价值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意义的心理根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接受自己无价值地生存在社会上。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受到影响和损害时,自然地会进行自我价值的保护,在态度或行为上抗拒外界的劝导和说教。我们把这种逆反心理称作“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人类的全部罪恶。宙斯给她盒子时告诉她,绝对不要打开。正因为这样,潘多拉更想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她打开了盒子,结果人类所有的罪恶都跑到了人间。逆反的孩子就是调皮的潘多拉,想要知道秘密,越禁止的事情越要干。孩子有逆反心理,对家长来说,也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这是每个孩子正常的生理周期反应。只要父母指导得法,是完全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一危险期的。

一个孩子临近考试决心要努力复习,期末考试打一个翻身仗,就在学校刻苦学习了一整天,晚上回家之后感觉到了疲劳,就决定小小地放纵一下,先看一集电视剧再温习功课。但是,看电视的过程中,这个孩子心里总是不踏实,想着自己还有一些功课没有做完,于是,决心不看电视回到自己房间看书去,就在他快要走进自己房门的刹那,身后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快考试了,你要好好复习。”瞬间,已经快要达到顶点的学习热情突然被浇灭,这个孩子撅着嘴小声嘟囔着:“就冲你这句话,今天我不学习了。”

为了感觉自己是有主见的,为了显示自己是独立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孩子会对父母的话形成抵触和对抗。你让他做的他偏不爱做,即使你说的是对的。人就是这样,压迫越大,反抗越大。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知道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见的世面越来越广,随之不知道的东西就会增多,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独特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的价值观往往与父母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他们想要强迫自己的父母同意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的孩子,属于“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表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后,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孩子也需要尊重

不管我们采取什么具体的方法教育孩子,首要的一点就是理解孩子的心,满足他们一定的好奇心,但是要有威严不能让他们越轨。合理疏导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能激化出更严重的情绪。学会尊重孩子,孩子也有尊严,也有受人尊重的权利。

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

请孩子做一件事情,可以这样说:“你能帮我把那件衣服拿来吗?”而不要说:“把那件衣服给我拿来。”

如果孩子帮你做了,你还要记得说一声“谢谢”。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心情会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听你的话。

鲁迅先生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不利于孩子发展”。曾经有一次,鲁迅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汤圆时,客人都说新鲜可口。只有海婴说:“妈妈,汤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汤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说的话啊!”

有一名老师发现他的一个学生在偷偷抽烟,经过教育,自以为他不会再犯。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又接二连三地吸烟。经过深入的调查,老师发现原来吸烟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帮派,在这个圈子里,谁要因为被老师教育而不再吸烟,其他学生就会讥笑他。出于逞能的心理,他就阳奉阴违。明白了关键所在,老师就找来了所有和他经常一起吸烟的学生,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当时吸烟时的想法,当学生们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多么幼稚。问题这么容易就得到解决了。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么场合,看到孩子的毛病,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的批评是正确的,也会使孩子感到丢面子,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损害,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对他们的逆反心理。

心理驿站

1.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会有正常的逆反心理;

2.正确理解孩子“心理断乳期”有哪些逆反的表现;

3.弄清楚孩子逆反的原因,合理疏导矛盾。

教育心理:学会如何爱孩子

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为了达到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目的,家长都渴望与孩子交朋友,但事实却非人愿。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和孩子交朋友有何好办法?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危机。化解这场危机,责任在父母。

望子成龙不如顺其自然

父母要从孩子的未来考虑,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对孩子的爱好,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要干涉过多,顺其发展,并注意观察,发现其天赋,然后因势利导。且不可主观地为孩子设计好一切,强迫孩子去做,这样会压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有个刚刚4岁的小女孩,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学习狂”:1岁时,妈妈就给她报名上了“早教班”,每周一节课。好容易上了幼儿园,父母又同时给她报了4个特长班:舞蹈班、英语班、彩画班和书法班。

“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是我的最高目标。”为此,她的妈妈不仅每学期要付出1000多元的学费,而且乐此不疲地陪着女儿打“游击战”,几乎把双休日完全贡献了出来。

但是,孩子却没有妈妈那样的热情,一看到妈妈给她整理小书包就哭,然后就想尽办法拖延时间。

家长们望子成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要把握尺度,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期望过高会使孩子生活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甚至产生心理焦虑,不利于健康成长。

望子成龙,有的时候是家长补偿心理的表现。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托付给孩子来实现,把自己曾受的屈辱交给孩子去还回,都喜欢把自身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但是,家长应该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而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需要别人的尊重,拥有自己的梦想。

父母应该顺其自然,全面衡量子女的能力,给予适当的期望,并根据期望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这将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

当孩子认为自己并不是被强迫地接受某些观点时,父母的意见反而容易被采纳。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应该怎样爱孩子

现在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智力教育上舍得花费时间和金钱,却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活,自己统统包揽或者全部交给保姆。其实,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而干家务活正是增强他们的能力、自信与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在对孩子教育中,许多父母在“爱”的名义下,剥夺了子女健康生存的能力。

有个女孩看到长大的蝴蝶从茧中向外苦苦挣扎的样子,就用剪刀把茧剪开,茧中的蝴蝶没费多大的力气就钻了出来,但是,这只蝴蝶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

原来,当蝴蝶钻出茧的时候,由于身体受到挤压,体内的液体才能顺利送到蝴蝶翅膀的组织中去。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蝴蝶的翼翅就失去伸展的机会,永远与飞翔绝缘。

一些家长忽视了父母作为教育者对孩子应有的教导社会规范的职责,在家庭中以孩子为中心,造成孩子也以自我为中心,后果是长大以后难以适应社会。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孩子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

作为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情,都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家长都存在着心理误区,为避免家庭教育的误区,心理学家给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身教重于言教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却从不注意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能以身作则。这样不仅教育不了孩子,还会让孩子深刻地认识和学习到虚伪的不良品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情多半会孤独、冷淡,学习、生活懒散,没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

2.培养责任感

有时候出了事情,家长是不必急于出面的,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担。比如,把小伙伴的东西弄坏了,不必掏钱给他赔,让他自己出零花钱;玩具弄丢了,不要急着给他买,让他承受丢三落四的后果。多承担些责任,孩子才会长大。

3.和孩子交朋友

独断专行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抵触心理特别严重,要么依赖心理过强,缺乏独立决断的能力,很容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自己,受到伤害。

4.教育意见要一致

教育孩子时的互相拆台,会使教育功效事倍功半。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预先协商,达成一致,绝不可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而且,教育孩子时家长的态度不可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否则孩子往往不去关注教育的内容,而是小心地揣摩家长的情绪。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起着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家长应该保持科学、客观的心态,将教育孩子视为一项事业,才能不辜负作为家长的责任。

1.和孩子交朋友,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

2.尊重孩子独立个性的发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3.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类推荐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为:好习惯才健康,摆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别让习惯“漏”掉健康。
  • 懂心理的女人才幸福

    懂心理的女人才幸福

    女性无论是在恋爱、职场、交友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会面临方方面面的困惑和烦恼,致使幸福指数直线下降。那么,如何提高女人的社交处世能力、职场沟通能力、口才表达能力和两性相处力等,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从女性日常生活常见的问题入手,内容涉及恋爱、审美、交友、职场、婚姻等方面的各种场合,结合浅显易懂的微观心理学知识和形象生动的案例,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女人社交处世、婚恋沟通、构筑幸福人生的智慧宝典。
  • 个人·精神·生活

    个人·精神·生活

    随着成长,我们的性格和对人生的看法都会愈加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前人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可能就会少走弯路。在圣经故事中,就蕴藏了诸多前人的教训。本书精选了圣经故事在这一方面的教导,从这些古代经典对个人的劝勉出发,论述了我们在心智成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
  •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阑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热门推荐
  • 草原生灵笔记

    草原生灵笔记

    本书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是能让现代都市人开启心灵秘境的神奇“密码本”,是能让草原生命永驻心灵深处的一捧“圣水”。草原赋予了作者无限宽广的胸怀,让作者引领读者走进草原的怀抱;作者赋予了草原阳刚绵长的精神,让草原感染读者敞开闭塞的心路。一个个感人的草原故事,一个个动人的草原生灵,在不经意间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草原的辽阔、草原人的爱就这样进入了人的心海,挥之不去。
  • 快穿愿望机之宿主有毒

    快穿愿望机之宿主有毒

    某女绑定系统666后,开始穿梭各个页面,任务很简单——某女:“你的愿望是什么?”某仙男:“……修炼。”某女微笑:“请问你的愿望是什么?”某大神:“……打排位。”某女坚持不懈:“请问你的愿望是啥?”某精神病:“……好好治病。”某女:“……”我香蕉你个巴拿那!这都是什么傻屌?!!就没有一个高大尚的愿望么??!666:“有啊,做任务。”某女猝。
  • 快穿

    快穿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而苏嫣要做的,就是为这些太监烂尾的、没有创造完美的世界弄一个完美结局。(刚开始第一个故事写的不成熟,介意的可以跳过,从后面看)
  • 心灵深处的秘密:荣格分析心理学

    心灵深处的秘密:荣格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也衍生出了沙盘游戏疗法等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心灵深处的秘密:荣格分析心理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沙盘游戏疗法:表达性艺术疗法以及其他深度心理学技术使用者必须了解的,也是追求心灵成长的普通人必须了解的。
  • 月高高心寥寥

    月高高心寥寥

    黑夜里,是什么在漂泊无依?它们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流离浪荡、嬉笑歌哭,它们的不甘和幽怨该如何安放,它们又该如何得到解脱,究竟人恶还是鬼恶?
  • 不世良缘

    不世良缘

    明明是女主,一不小心却成了恶毒女配的人设。林映青从小土匪堆里长大,信奉拳头的力量。可是偏偏出现那么个美丽端庄又温柔的白潋,与她争抢男人。难道她当真赢不了这么一个女人吗?
  • 约讯随笔

    约讯随笔

    感知世间冷暖,体会人间百态。愿一切如此,愿一切都来得及。
  • 宠冠天下:漓王,来接驾

    宠冠天下:漓王,来接驾

    重生一世,某男变得主动了怎么办?前世她入敌国当奸细,遇见了他;沙场再见,他却为她杀死了自己。本想好好补偿,没想到最后却补偿到被吃抹干净。她是戚叶国隐世家族继承人,他是云辰国皇族皇子。人前,某男清冷高贵;人后,霸道的把她圈在怀里。“风墨漓,我们是敌人关系!”男人凤眸微微眯起,一字一句:“那又如何?你、是、我、的。”【甜宠文,男女双洁。放心入坑,么么哒~】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唯一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渐纤毫毕现。
  • 斗罗大陆之绝世天骄

    斗罗大陆之绝世天骄

    斗罗大陆,因为他的到来而慢慢的在发生着改变,尽情期待不一样的斗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