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4900000004

第4章 简单材料的书法传播(4)

二、简牍书的经文垂范价值

简牍书迹和出土文物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已出土的简牍大致可分为战国简、秦简以及汉简三类,另有少量晋简存世。

中国的简牍出土大约可划分三个时期,其一,古代偶然发现及采掘时期。简牍出土可溯至西汉时期。《汉书·艺文志》记载:“《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注:[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第十》卷三十,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678页。)《尚书序》曾对此作出评述: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矢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余错乱磨灭,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注:[春秋]孔子等编撰:《四书五经简注·尚书·尚书序》,上册,王彦、李铭起注,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年,第576页。)

鲁共王在孔子旧宅中发现壁中书是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大事件,它引发了后世关于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论争。总体而言,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导源于传播经学的两种版本的差异。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儒家经书,采用战国时各国通行古文书写。秦始皇焚书之际,民间儒士私藏过一批使用战国古文书写的经书,汉重新统一中国后,相继发现了这批使用战国古文书写的经书。古文经书的来源有三方面:汉武帝时鲁共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景帝时河间献王在民间搜购到的古文经书;诸王等人士先后献于朝廷或藏于秘府的经文。今文经则指的是汉代初年根据老儒背诵而重新书写的经文,其根据是口耳相传的经文及其解释文。今文经和古文经的文字有差异,而其书写风格也不尽相同。古文经用六国古文书写,今文经则用汉代流行的官方隶书记录。经学一向有其特殊的精神内涵,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经学中的诸多细节会给传播者和接受者带来超越文本的影响力。古文经与今文经的版本、文字、书体的差异导致了后世两种观念的对立与冲突。

简牍文献的发现与传播具有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包括了盗墓现象。盗墓活动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埃及、印加、玛雅、印度的古墓都有被盗现象,但中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一个崇尚厚葬的国家,厚葬的内涵极为丰富,陪同死者一同下葬的不仅包括了死者生前喜爱的珍宝,还有大量体现死者尊严的器物,更有显示死者地位的物件,这些物件中包括竹木简以及碑石、金属器皿、绢帛等,而此类物件中有些带有文字,其中不乏书法价值较高者。某种意义上说,盗墓同样也是书法传播的一大类型。书法与墓穴发掘活动产生联系是历史的必然,它再度显示出中国书法文化的独特性。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今河南汲县)有一个叫不准的,盗掘战国时期魏王墓,从中掘出有字竹简数十车,这是大批出土简牍最早的一次。经过辨识整理,从中得到古书75种,其中《纪年》13篇、《易经》2篇、《易繇阴阳卦》2篇、《卦下易经》1篇、《公孙段》2篇、《国语》3篇、《名》3篇、《师春》1篇、《琐语》11篇、《梁立藏》1篇、《缴书》2篇、《生封》1篇、《大历》2篇、《穆天子传》5篇、《图诗》1篇,另外还有《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等。还有7篇由于简书烂坏,不识书名。这批出自汲县墓冢的竹简,后来被称为《汲冢书》。《汲冢书》在隋唐间还有流传,后来逐渐散失了。今天只有《穆天子传》一书还可读到。胡维草:《中国传统文化荟要》,第3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39页。)

其二,近代探险采掘与联合考古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如瑞典的斯文赫定、英籍人斯坦因、俄国的柯斯洛夫、日本的桔瑞超和大谷光瑞等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楼兰、敦煌、酒泉等地掘取过诸多汉晋时期的简牍。

瑞典人斯文赫定(SvenHedin)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到我国西北边陲“探险”,前后共48年。1899年他发现了楼兰遗址和121支晋代简牍。他写的《我的探险生涯》中记述了他在楼兰发现简牍的情况。匈牙利人斯坦因1901年受英印政府派遣,到我国新疆“探险”,得到魏晋时期的木简数十支,同时还发现了佉卢文木牍数十件。1907年,又在敦煌以北的汉代长城遗址内,得到汉代简牍704支,这就是有名的敦煌汉简;后来又在罗布淖尔以北的北海头故城内得到魏至北宋的木牍104件,在尼雅遗迹中还得到11件。这些实物后来保存在大英图书馆中。斯坦因在他的《西域考古记》和《中国沙漠考古记》中,对上述发现有着详细的记载。1913年,沙畹教授发表了解读和研究上述简牍的著作并附有大部分实物照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1914年,罗振玉、王国维在日本出版了《流沙坠简》一书。1914年,斯坦因在第三次“探险”中,得到汉代木牍166件,晋代简牍49支。这些遗物都收藏在不列颠博物馆。1907年,俄国柯斯罗夫带领的地理“探险队”,得到简牍2支。1908年至1910年,日本桔瑞超、大谷光瑞的“探险队”在楼兰遗址得5件晋代木牍,据说日本人共得简牍23支,其摹本或照片收在1915年日本出版的《西域考古图谱》和1931年日本出版的《书道全集》中。(注:胡维草:《中国传统文化荟要》,第3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40~341页。)

1927年5月,徐炳旭率领北平中国学术协会会同斯文赫定组成了西北科学考察团,先后奔赴内蒙、外蒙、甘肃、宁夏、新疆等地考察,并在今甘肃省的额济纳旗居延地区发掘出汉代的简牍1万余枚,其实物现存台湾。由于这些发掘调查活动在整体上具备了近代科学的诸多条件,所发掘的简牍尚未发现有造伪现象。参见(注:罗桂环、徐凤先:《20世纪一次成功的中瑞合作科学考察——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引自中国史学会、宁夏大学编:《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200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09~219页。)

其三,现代考古发现时期。王志国、李会林、车锦华主编的《中国书史》对此曾做过较为规整的评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完全由中国考古学家独立进行的科学发掘,有几十次。出土实物都用科学方法保存,大部分已整理出版。比较重要的发现有:

(1)1951年长沙五里牌406号战国墓,出土竹简38枚,这是楚简的首次发现。

(2)1959年甘肃磨嘴子6号东汉墓出土竹、木简504枚,其中有《仪礼》469枚,这是在所发现的简牍中现存第一部较完整的古书实物,在此以前发现的简牍大多属于文书、遣策,只有极少一部分古书,实物都荡然无存。

(3)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1号墓出土竹简4942枚,2号墓出土32枚,都是先秦古籍与古佚书,这是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出土这样多的古籍(称银雀山汉简)。

(4)同年,甘肃武威旱滩坡一座东汉初期墓出土木简92枚,是前所未有的医书。

(5)1972~1976年原出土居延汉简的遗址又发掘19637枚简牍(称为居延汉简),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空前的。

(6)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大批简牍,共有《论语》等8种珍贵古籍。

(7)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1155枚竹简,这是自发现简牍以来第一次出土的秦简(称云梦秦简),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8)1977年在湖北隋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竹简200余枚,这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

(9)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苍颉篇》、《诗经》等10多种珍贵古籍。

(10)1979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115号汉墓出土约400枚木简,其中有《孙子兵法》佚文。

(11)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3座汉墓中发现西汉早期木简千余枚,其中有《汉律》等汉代法律古籍。(注:王志国、李会林、车锦华主编:《中国书史(古代)》,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0~51页。)

1993年,在湖北省荆门郭店一座楚国墓穴出土大批竹简,其中有《老子》甲乙丙三组。“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荆门市博物馆编著《郭店楚墓竹简》一书,公布了730枚竹简的照片图版和释文、注释。(注:”陈伟:《楚简册概说》,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48~49页。)同年在江苏连云港东海伊湾村出土133枚竹简。参见(注:胡维草:《中国传统文化荟要》,第3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40~344页。)“2010年6月22日长沙市在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施工时,于地表下6米处发现一口埋藏有大量简牍的汉代古井。”(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320页。)可见,考古业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化得以激活并对海外产生影响力的动能,还是书法传播的另一种热点领域。

一般认为,简牍文字为实用性文字,其对书法的传播仅具有间接性意义,由于时间因素作用,战国及秦国的简牍资料较为原始,具有历史学、书法学和文物学等多元的价值,而以汉简为代表的简牍文书发掘和保留得较多,书法信息也十分丰富,其中包括了篆、隶、真、行、草多种书写体式。汉简书使用的材料、工具不同,而其内容、形制以及书写者的身份亦有差异,因而蕴含有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简牍中承载了中国传世的语义完整的最早的墨迹,可视作留存于世的早期汉字墨迹书法传播的主体。目前出土的简牍除少数书籍类简牍外,更多的是秦汉时期日常实用状态下普通人书写的简牍,其中以汉代简牍的数量居多。从审美的角度看,秦汉简牍书法整体上透露出一种天真拙朴、自然飞扬的神采。秦汉简牍书法具有个性鲜明、书写自然、开张自由的风尚,对于崇尚自由书风的当代书家及书法爱好者来说,秦汉简牍书法是一种极好的借鉴材料。

竹简木牍的出现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文字,书法的传播面也随之得以扩大。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简牍的发展过程中,书写载体一直朝简易化方向发展,逐渐变得易于携带、便于书写与阅读。较诸金文,简牍文更具普及性,但就传播的便捷度而言,简牍文传播仍有局限性。首先,简牍的尺寸、规制、材质很难完全做到统一化、规范化、通行化,因此,写在每片竹简上的字数量不一,而且书写的字数也都有限。郭宝钧曾考证:“一简牍所书只一行,少者七、八字,多至二十五字或三十字,不可容过多。”(注: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第248页。)蔡邕《独断》曰:“策书,简也,礼曰:‘不满百文,不书于册。’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篆书,起年月日。”(注:[东汉]蔡邕:《独断》卷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4页。)《仪礼·聘礼》云:“久无事,则聘焉。若有故,则卒聘。束帛加书将命,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主人使人与客读诸门外。客将归,使大夫以其束帛反命于馆。明日,君馆之。”(注:崔记维校点:《仪礼》,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68页。)如此推算,孔子《论语》若用竹简或木简为载体来书写,则需大量的竹木简,而成堆的竹木简体量之巨、分量之重、检索之不易、阅读之不便可想而知。孔子曾提出过“有教无类”(注:[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引自[清]刘宝楠编:《诸子集成·论语正义·卫灵公第十五》卷十八,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349页。)的教育理想,但由于记录文字的载体传播面不够广大,孔子的这种思想很难真正实现。

同类推荐
  • 长卷:国画长卷风采

    长卷:国画长卷风采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刻印:刻印历史时代

    刻印:刻印历史时代

    汉字的产生为古籍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当汉字与承载材料结合在一起时,被称之为“书”,也就开始了古籍发展的历程。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古籍发展历史上的最初阶段。在这一时期,殷商时期甲骨书、西周时期青铜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刻书、简牍书和缣帛书,无不巧借载体,体现了最初图书的不断变迁。这些古代文献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更对后来承载汉字的载体及成书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热门推荐
  • 密战无痕

    密战无痕

    陈淼,又名陈三水,奉组织命令打入76号,收集情报,不畏艰难,坚守信仰,与敌人斗智斗勇,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本书又名:《无痕》
  • 那我就是公主

    那我就是公主

    A:“我总是感觉我是这个红墙里面的一个人物。”B:“是谁?”A:“是侍卫。”B:“那我就是公主。”B:“你是负责保护我的。”
  • 御兽女帝,殿下又魔化了

    御兽女帝,殿下又魔化了

    幽荧女帝,异界重生。她,太极八卦变化万千,幻像无穷!她,医毒双绝,御兽百万!她,半世逍遥,傲视天下!却被一人杀人递刀,放火扇风……祸害完自家的宝库,又将国之重宝双手奉上。哎,拿人的手短……只好带他回到幽荧,祸祸她的百万兽宠……
  • 王者荣耀长城守卫篇

    王者荣耀长城守卫篇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根据王者荣耀背景而生的短篇,尝试融合一下来完成的小说,其余好奇的进来看啊.
  • 凤舞依天

    凤舞依天

    天生丽质,就会得人宠爱吗?出生高贵,就能诸事顺利吗?嫁入皇宫,就会享尽荣华吗?哪儿有那么容易!本文的女主经历了人生不易、命途多舛,但是她选择了接受挑战,并活出了精彩。女神是怎样炼成的?凤凰涅槃便是最好的诠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骄后腰

    天骄后腰

    后腰,作为足球场上于中场负责阻截对手攻势,然后将球交予队友发动攻势,在现代技战术越来越完善的足坛,好的后腰更需要做到球队攻防的转换器,甚至有可能的情况下插上进行进攻。陈风,一个本来普通的高三学生喜欢足球,接受过一段时间的业余足球训练,因为毕业后跟朋友一起旅游日本,却被日本的高中全国锦标赛吸引了留在日本。然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因祸得福得到了成为正式足球运动员的机会,还有可能登录欧洲成为球星?这一次陈风不会再次甘于平凡,他订下目标要成为最世界最好的球员!本文并不是完全按照现实来写的,有些偏差甚至有些魔幻希望各位轻喷,不过大概的事件还是不会有变动的。群:437491590欢迎各位老哥进群聊天的。
  • 完美的青春叛逆者们

    完美的青春叛逆者们

    青春之事。没有人的青春是不疯狂,不叛逆的!沉浸在自己疯狂的青春世界里的沐小小VS每天都在为事业打拼的沐丽丽姐妹俩的相爱相杀即将到来,请做好准备!
  • 哪个笑靥不是魔鬼

    哪个笑靥不是魔鬼

    一起越狱案引发的蝴蝶效应。唐德集团股价暴跌、董事长股份被不断稀释......
  • 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谢折磨你的人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是著名诗人顾城对人生的一句美好的描述。人生在世,你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很多的不快和打击:对手对你的攻击、世事对你的刺激、上天对你的不公……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就像一只蚂蚁一样,一生匍匐在大地上劳作,备受折磨。于是,很多人在面对折磨的时候,听天由命,最后就真的成了蚂蚁,平庸地度过了一辈子。但有的人却会把折磨当作一种历练、一种激励、一种教训,他们先是被折磨着,但在折磨中获得了成功的经验,继而成就了他们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