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4900000006

第6章 简单材料的书法传播(6)

第三节 碑刻书法传播

碑刻书法和甲骨文书法一样,都属于毛笔和刀凿并用的书法类别。碑刻书法其原始的用意还在实用,但在客观上出现了书写的艺术化现象,而艺术性地书写并刻凿碑文则缔造出一种新型的书法类型,石刻的艺术品质就此得以成立。王君知认为:“石刻在中国古代作为一门艺术而存在,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独有的国粹,称之为‘石刻档案’。”(注:王君知:《中国早期的石刻传播——以永州碑刻为例》,《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第241页。)石刻书法可划分为碣书、摩崖书和印章三类。这是由刻在不可移动的自然石体与人工切割并与岩体分离出来的可移动石体的标准来划分的。李慧、李莉认为:“先秦时期是碑的萌芽、胚胎期,除有原始的‘识日景’的‘宫中之碑’、‘丽牲’的‘庙中之碑’和‘下棺’的‘墓所之碑’这三种无字‘竖石’以外,又出现了另外两种有刻字但无一定形制的两种原始形态的碑,即石刻和摩崖石刻。”(注:李慧、李莉:《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75页。)人们习惯上将经过打磨、修整并题写有文字的可移动的石体称为碑。从社会和审美功能角度看,碑刻书法自成体系。陈健、徐行主编的《实用礼仪》载:“碑文。顾名思义,凡是为在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我国制碑的习俗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侧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注:陈健、徐行主编:《实用礼仪》,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214~215页。)中国现存较为典型的碑文石刻书法是石鼓文。清代叶昌炽《语石》载:“三代鼎彝,名山大山往往间出,刻石之文,传世盖鲜。祝融峰铭,实道家之秘文,比干墓字,岂宣圣之遗迹?至于《鬼方纪功之刻》,僻在蛮荒,《箕子就封之闻》,出于罗丽。半由附会,于古无征。惟陈仓十碣,虽韦左司以下聚讼纷如,绎其文词,尤有《车攻》、《吉日》之遗,铁索金绳,龙腾鼎跃,亦非李斯以下所能作,自是成周古刻。海内石刻,当奉此为鼻祖。”(注:[清]叶昌炽撰:《语石校注》卷一,韩锐校注,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第1页。)石鼓文为籀文,其载体是鼓形石,一般认为是秦国之物,唐初时出土于今陕西,共有十件,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其文字为刀凿类工具凿刻而成。石鼓文有十首一组的四言诗,文字造型古朴。出土后当即引起轰动,唐代韩愈《石鼓歌》即对其有所称颂:“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注:[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韩愈五》卷三四零,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817页。)韩愈以跃出水面的龙为喻体,对石鼓文予以颂扬。宋代初年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的《诅楚文》,也属于石刻,其题写文字为籀文。姜亮夫考辩曰:“《诅楚文》或题曰《秦祀巫咸文》(《集古录》),或曰《秦誓文》(《西溪丛话》),或曰《巫咸碑》(方勺《泊宅篇》),而题《诅楚文》者焉最多。其文凡三篇,题曰《诅楚》,分题三篇曰《湫渊》、曰《亚驼》、曰《巫咸》,燕定则。则其原石,恐未必有题名也(湫渊即大沈久湫也,裼升庵《久湫大沈》一文,引郭缘生《述征记》‘岛当沈中,有九十台,皆生结蒲’)石凡三,此用《巫咸》者,以巫咸当为楚民圈所崇奉之方域大神,屈子亦属言之,故以此篇属主,而录其与《湫渊》、《亚驼》之异文,以佐观省。”(注:姜亮夫:《国学丛考·秦诅楚文考释——兼释亚驼、大沈久湫两辞》,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8页。)姜亮夫对《诅楚文》的考释为石刻书法的传播增添了具有礼仪色彩的文化风味。

一、碑刻书迹体现出中国人祈求不朽的愿望

碑刻是一种文化的复合体,它跨越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层面。叶昌炽《语石》载:“立碑之例,厥有四端。一曰述德,崇圣、嘉贤、表忠、旌孝、《稚子石阙》、《鲜于里门》,以逮郡邑长吏之德政碑,是也;一曰铭功,东巡石刻、登岱勒崇、述圣、纪功、中兴、睿德、以逮边庭诸将之纪功碑是也;一曰纪事:灵台经始,斯干落成,自庙、学营缮,以逮二氏之宫,是也。一曰纂言,官私文书,古今格论,自朝廷涣号,以逮词人之作,是也。”(注:[清]叶昌炽撰:《语石校注》卷三,韩锐校注,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第315~316页。)《实用礼仪》讲述传统礼仪学,亦论及碑刻:“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刻碑,事事刻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注:陈健、徐行主编:《实用礼仪》,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215页。)碑刻大体可分为功德碑、庙碑、墓碑、纪念碑、记事碑、诗碑六种。参见(注:陈健、徐行主编:《实用礼仪》,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216~217页。)这些碑刻都和书法关系密切。

先秦时期的石刻大都刻于天然石块,刻写到石材上的汉字统称石刻。汪鹏认为:“我国商朝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主要是依赖甲骨,但甲骨材质有限,容量小,不能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周人为了更有效地保存文化和传播信息,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称作金文或钟鼎文,金文是周代用来保存文化和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金属固然坚固,但制作费时、费力,秦国为了推动生产发展和保证战争取胜,用石刻取代了青铜铭文。石刻文不仅同样能使铭文耐久永传,而且省下大量青铜材料,可用于战争和发展生产。”(注:汪鹏:《碑刻媒介的文化传播优势及其现代功能转型》,《现代传播》,2014年,第2期,第155页。)秦书有八体,为大篆、小篆、隶书、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以六国流行之小篆字形为原型,对部分大篆作出了简化、美化以及规整化处理。参加此项工作的包括李斯、胡毋敬和赵高。李斯善篆书,其所书的小篆被称为“玉箸篆”,为后世小篆的取法对象。“玉箸”二字寄寓有笔画流美、光洁、圆润之内涵。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注:[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2页。)由此可知当时石刻的功用主要是为了颂德纪功。秦石刻与后世的碑刻、墓志、造像、画像等石刻相比,具有文字内容不固定、石材无恒定形状等诸多特点。碣指单独矗立的石块,即所谓的“特立者”。先秦石鼓文、秦代《泰山石刻》、《峄山石刻》、《会稽石刻》等皆属此类。清代叶昌炽《语石》卷五先引述桂馥有关碑刻先立后书事,进而论述了碑刻的制作方式。

桂未谷曰(自注:《札朴》卷六):古碑皆先立而后书。李绰《尚书故实》,东晋谢太傅墓碑,树贞石,初无文字。《水经注》沂水南有孔子旧庙,汉、魏以来列七碑,二碑无字。或疑碑立则下段逼地,人不能书。若陷地数尺,人在陷中乃可书。又疑自左书起。然《乙瑛》、《曹全》皆首行字大,当自右起。或又疑横排。按汉碑“年”、“命”二字,垂脚长过二三字,此非横排所能预计也。河南于土中得曹魏《王基碑》,仅刻中段,上、下丹文隐隐。此则未立先刻者。(自注:《授堂金石跋》曰:《王基碑》出工,仅刻其半。土人传云,下截朱字隐然,惜无人辨识,付之镌工,遂磨拭以没。今存者凡得三百七十字。右古碑先立后书一则。)(注:[清]叶昌炽撰:《语石校注》卷五,韩锐校注,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第640页。)

秦始皇颁布书同文、车同轨法令的目的是想使秦国的基业传玺千秋而不灭,秦始皇为此多次御驾出巡,东至泰山、北到碣石、南及会稽、西到鸡头山,所到之处,皆命丞相李斯撰文作书,刻石纪功。刘大新、海国林《碑帖拓本辨伪》曾评价过《峄山石刻》:“此石刻久毁:现传世者为宋代淳化四年郑文宝以南唐徐铉双钩本摹刻于陕西西安,因尚存古意,故被称赞。又称为‘长安本’,但与琅琊、泰山两石刻之书法有天壤之别,已失李斯之风貌。”(注:刘大新、海国林:《碑帖拓本辨伪》,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46页。)石刻书法从一开始就带有明确的政治意味,其在传播象征性文化的同时也在彰显书法审美的积极意义。

秦始皇最后一次石刻是在巡行会稽山时立的《会稽石刻》,时间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期间较为重要的石刻尚有《泰山石刻》。李乡状主编《五岳逍遥行》记录:“秦泰山石刻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位于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石刻原在岱顶玉女池旁,后迭移至此。镌刻着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石刻原文222个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泐。”(注:李乡状主编:《五岳逍遥行》,上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42页。)另有《竭石石刻》、《之罘石刻》、《琅琊台石刻》,《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有所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是秦始皇立碑较为频繁的一年。“乃并渤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注:[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4页。)同年,“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注:[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4页。)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竭石,使燕人庐生求羡门、高誓。刻竭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注:[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51页。)《之罘东观石刻》立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登之罘山立石刻后,又到之罘东观立东观石刻。之罘东观刻辞主要歌颂秦始皇进行统一战争,及天下统一后辛勤不怠,经营治国的功劳。之罘东观石刻今已不存。”(注:张中义、王宗堂、王宽行辑注:《李斯集辑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8页。)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注:[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60页。)秦始皇时期的石刻数量历来有争议。金其祯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石刻纪功之石,并非历来各种文献和书籍所记载的6块、7块抑或8块,而是9块,计有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所立的《峄山石刻》、《泰山石刻》首块《之罘石刻》、《琅琊石刻》,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所立的《之罘石刻》、《之罘东观石刻》,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所立的《碣石门石刻》、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所立的《东海上朐界石刻》。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所立的《会稽山石刻》。”(注:金其祯:《中国碑文化》,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年,第40页。)秦二世时,秦二世率李斯诸人沿秦始皇巡行之路巡游,曾留下一批石刻。秦朝两世石刻统称为秦石刻。秦石刻的主要内容是歌功颂德,字体为小篆。《晋书·卫恒》记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益之,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注:[唐]房玄龄:《晋书·列传第六·卫恒》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696页。)小篆体不仅体现出“书同文”的标准、规范内涵,其书写形制使得小篆题字和文章内涵出现了文质相符的状态,在书法形式史上有突破。

同类推荐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礼仪玉器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是从作者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的32篇论文汇集而成的个人文集,它涵盖了五个方面的论题,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艺术理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学语言之思、艺术语言论析、艺术理论家评述。
热门推荐
  • 景云谣

    景云谣

    本文原名《锦绣河山》,这是一段全然不同的历史,一段全然不同的纠葛……瞭想前尘事更哀,景故犹然情何在。云遮月华夜如暑,苏醒却道春已埋。慕羡鸳鸯湖中戏,涯畔梦君杯前待。(偶老乡和二姐姐共作的藏头诗……)青梅煮酒既论英雄,也论知己。只是,英雄易找,知己难觅…一场梦幻,一次穿越。在现代,她是一个再固执不过的丫头,固执的不愿意忘记过去,固执的不愿意接受现实,也固执的拒绝着爱情。可是她并非是那样不可理喻的人,只因为,她的心已经被埋在了过去。于是,她离开了现代,出现在一个繁华鼎盛的年代。可是,她依然拒绝着爱情,别人的争斗嬉笑,她一笑而过,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闲话般的威胁在她看来真的如闲话一般。“你这样是来可怜我的吗?”身为不得宠的女人,她冷冷的看着夫君的“青梅竹马”…“在我身上这样做,你真是白费力气!”身为正室的她,淡淡的回应着小妾的“煞费苦心”…“下次再这样,我咬断的就是你的喉咙!”家道中落的她看着趾高气昂的夫君。而对于历史未曾赋予她的那个人,她只能留下一声叹息:“我还不想死的那么早,所以我不能爱上你…”周旋与爱情、战争、阴谋、叛逆、朝权之中,她背弃了所有的人,也拯救了所有的人。一步步的走着,一步步的看着,沿着历史的轨迹,她孤独的行走着,直到最后,她才惊讶的发现: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都没有她丝毫的立足之地。苦笑着站在天地间,她像是看一场笑话般的看着自己…直到她的面前突然出现了一杯酒,一个男子笑对她:“和我一起共饮此杯,愿否?”醇酒荡漾,漾出点点真情…酣酒过后,两情相悦,放眼天下,共赏锦绣河山…亲亲海蓝帮我做的视频:亲亲海蓝的作品:《风尘舞》此文是穿越文,有爱情有历史,也有作者的YY,所以史学家、求实家慎入~本文不会篡改历史,其余故事纯属戏说,仅供大家乐呵乐呵…※※※※※※※※※※沁※※※※※※※※※※推荐沁的其他几本长篇:《冷酷将军邪娘子》(连载中:架空轻松文)《弃后要出墙》(连载中:穿越小白文)《景云谣》(已完成:穿越历史文)《极品皇后》(已完成:穿越小白文)《后宫冷》(已完成:后宫虐情文)《宛心泪》(已完成:古代悲情文)《宛如雪》(已完成:古代虐情文)《玻璃花》(已完成:现代青春文)《玉妃》(已完成:古代后宫文)
  • 墨菲学.2

    墨菲学.2

    墨菲学又译为墨菲定律,也有人诙谐地称它为“倒霉定律”。墨菲定律是以一个叫爱德华·A.墨菲的人命名的。1949年,他到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参与美国空军的MX981火箭减速超重实验。他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实验,以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一个实验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在受试者上方,而不可思议的是,负责装配的同事把这16个加速度计全都装反了!沮丧的墨菲不经意间开了这个同事一个玩笑:“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很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会有人按这种方法去做。”这句话被称为“墨菲定律”,并被表述为:“如果一件事有可能出错,它就一定会出错。”从此,墨菲定律迅速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地,并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后来,“墨菲定律”被收入《韦氏国际词典》,与“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一起被称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
  • 纵横口才

    纵横口才

    口才是否高超,关乎一生成败。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到有些人愿意穷其一生去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却忽略了口才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他们认为口才不过是嘴上的花拳绣腿而已,中听不中用。
  • 上仙请还钱

    上仙请还钱

    如果有一天,你穿越了,你会怎么办?上官嫣作为这个幸运儿,很荣幸地穿越了。开金手指?打怪升级?还是泡美男广开后宫?还是有着能当观赏宠又能当战斗宠的契约兽?想太多了,这些都没有。契约兽倒是有,但是个孩子,毛还没长齐。打怪?确定不是被怪打?还开什么金手指,别说金手指了,就连银手指,铜手指都没有。不要想着莫欺少年穷,人家一巴掌呼死你,不带丁点犹豫的。至于美男,上官嫣倒想怒吼,那个欠钱不还的王八蛋到底什么时候还她钱啊!!
  • 她有旺夫命

    她有旺夫命

    一场阴谋,陆予酥从真公主变成假凤凰本该过上从云端跌入泥土的生活却因为大师的一句“旺夫命”,她成为沈澈十六岁的小新娘从豪门小姐变成豪门太太,她用了三年过渡结婚三年,她没见过他,后来再见,她只字不提乡下受尽的苦楚,乖巧听话的让人心疼她以为他不爱她,还伟大的想一心成全他的幸福,她哭着说出离婚,被他冷脸驳回某天,沈澈将人抵在墙角,小姑娘委屈巴巴红了眼眶,然后,她听见他说你不听话也可以,就算你耍赖闹脾气,我也最最偏向你
  • 此生与你尽温暖

    此生与你尽温暖

    惨遭未婚夫抛弃的苏妤菲万万没想到却被那个冷心冷情的前小叔子给缠上了。“尹先生,这张支票请拿好。”“你觉得我像缺钱的人?”“那你想怎么样?”“嫁给我。”
  • 家政须知

    家政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之仙尊无敌

    都市之仙尊无敌

    【都市爽文】他是一代仙尊。也是最有可能突破仙尊的第一人。重回末法时代都市,他是唯一的修仙者,却也必将搅乱整个都市。江玄临世,傲立群雄,踏天而起,无人敢惹。
  • 日娱之花未眠

    日娱之花未眠

    从华夏穿越来到东瀛,作为一个演员身份在日娱圈成为大物明星的故事。会比较多的写到偶像(乃木坂)。
  • 九转符帝

    九转符帝

    以身为炉,熔炼世间至强符篆,可翻山倒海,可开天辟地。天地若为炉,且不可炼我,我当突破熔炉,九转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