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6400000008

第8章 鲁迅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881年—1936年)

【小传】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代表作品】

《呐喊》(短篇小说集)

《彷徨》(短篇小说集)

【中学语文课文收录】

《孔乙己》

《故乡》

《药》

《阿Q正传》

《拿来主义》

《祝福》

《记念刘和珍君》

【童年】

溢满书香的童年

鲁迅的故乡绍兴,是我国东部近海的一座城市,它位于杭州湾南岸,这里河网纵横,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城郊不远,有兰亭、鉴湖、会稽山、大禹陵等古迹,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鲁迅的祖父,是清朝的一位进士,为人高傲,当官时得罪了上司被革职。父亲是个秀才,屡应乡试不中,对孩子教育自然是封建的那一套,不过从未打骂过;母亲自学能读书,她有主见,接受新思想,虽家境不富,但总愿接济他人。

和鲁迅朝夕相处的是保姆长妈妈,她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她有许多迷信观念,满肚子烦琐礼节,能给鲁迅讲美女蛇、“长毛”(太平天国的军队)的传说故事。

童年时代的鲁迅,有着广泛的兴趣。周家老屋后面的百草园,成了鲁迅的乐园(有关这方面的趣事,可以参阅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2岁时,鲁迅离开老家,到城里著名的三味书屋读书,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塾师是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对鲁迅很好。

鲁迅不仅聪明,而且勤奋,有一次,因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了他,他很后悔,就在桌子角上,用小刀刻了一个“早”字,用来警示自己。

鲁迅的学习兴趣很广泛,早就冲破私塾所规定的狭窄范围,他喜欢读自然科学内容的书,如《释草小记》、《释虫小记》、《广群芳谱》等等,对于民族民间的艺术,如戏曲、绘画、传说,也很爱好,他还喜欢搜集购买画册,描摹观赏美术作品,但他对封建传统教育,从小就表现出怀疑和不满,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比如有一幅《二十四孝图》,他就很反感,不爱看。

【创作准备】

弃医从文

1898年5月,鲁迅到了南京,先进水师学堂,因待不下去,便改上矿路学堂。在这里,他学习了数学、化学、地质学、矿物学等这些过去不知道的课程,获得了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与此同时,他热中读新书刊,如《天演论》,这是一本宣传达尔文进化论的书,对他的早期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加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触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遭镇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都不能不使鲁迅有所思考。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的经济条件又很困难,每月的津贴很少,不够零用,冬天棉衣都没有着落,使他体味到“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苦涩,因此,他学习很努力,整个学习期间,成绩一直很好。

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经历等因素,从少年时起一直到南京读书这几年中,他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看法:凡是“正宗”、“正统”的东西,他认为都不好;他喜欢《楚辞》里屈原的作品,其次喜欢嵇康、陶渊明和唐代的传奇小说,他在读了范缜的《神灭论》以后,发现和他早已崇拜的进化论正吻合,从而给他埋下了唯物主义宇宙观的种子。

1902年1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随学校总办俞明震由两江总督派往日本留学。鲁迅非常珍视这个学习机会,学习更加勤奋,除了必须学的日文和专业课以外,他还买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拜伦的诗、尼采的传、希腊的神话,以及国内出版的各种维新改革派的报刊,如《革命军》、《新湖南》等等。

1903年,鲁迅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大量译著欧洲先进文化的【代表作品】,从而成为许筹棠编辑的《浙江潮》的长期撰稿人。他梦想着医学专科毕业以后,回国为病人解除痛苦,又可以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但有一回,教室里放映的影片中,竟出现一群中国人,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两侧;一样是强壮的体格,却显出麻木的神情。这使鲁迅感到,医学已非最紧要的事,因为不论体格如何健壮,如果只能充当看客,也是毫无意义的事。自那时起,鲁迅认为要改变社会,首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为此则当首推文艺了,于是便全力投入了文学运动。那时候,东京已成为国内革命派在海外的活动中心,鲁迅结识了很多革命人物,如徐锡麟、秋瑾等,这使他更加坚定了革命的意志,这在他后来的小说、散文里都有所反映。

【成名作的诞生】

向封建制度宣战

鲁迅回国后,在故乡绍兴和杭州两级师范任教,由于一时看不到中国社会的出路,鲁迅也曾怀疑过自己,怀疑过中国和中国的国民,他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与探索之中,这时,一场反映历史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正悄悄到来。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在北京出版。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不久,陈独秀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矛头直指文言文和旧文学。

这一年底,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它给人们指出了争取解放的道路,这时,钱玄同鼓动鲁迅参加《新青年》的战斗。经过思想斗争,鲁迅增强了摧毁旧世界的信心。

1918年5月,他终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个“第一”,对他个人来说是“第一”,对整个中国新文学,特别是白话小说,也是个“第一”,所以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著作有两方面的起因。间接起因,是鲁迅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思考的结果;直接起因,却是由鲁迅的一个表兄弟所引起的。1916年10月,一个在山西的表兄弟,突然精神失常,说有同事要谋害他,逃到北京来躲避,鲁迅带他去医院,车上见站岗的巡警,表兄弟突然大惊,面无人色……可能鲁迅认为这样一个生活素材,便于反映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所以就创造了一个“狂人”形象。

《狂人日记》是一篇对封建主义充满正气和勇敢的宣战书,它借助双关的语言和白描、象征、比喻等手法,细致描绘“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神经过敏、多疑多虑、思想跳跃,把狂人内心的特有感受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揭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人既受到警示,又觉得合情合理。

作品中,赵贵翁之流的压迫者在吃人,被压迫者也在帮助吃人;那些穷人被债主逼死的,妻子被坏人强占的,都在帮助封建势力,在对付“狂人”,“狂人”处于完全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深刻地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和广大群众之间的隔膜有多深,又多么使人痛心!

鲁迅在《狂人日记》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又写了《孔乙己》、《药》、《明天》等一系列短篇小说,其中心主题都是礼教吃人,封建文化吃人,封建社会吃人,严厉批判了几千年封建制度所带给中国社会的深重灾难。陈独秀就说过,对鲁迅的小说,他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在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在长期封建教育的影响下,他养成了好吃懒做和自视高人一等的封建思想,他已沦为窃贼,却还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条,始终不肯脱掉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小说以鲁镇的咸亨酒店为背景,勾画出壁垒森严的阶级差别,腐朽的势利眼和尔虞我诈的行径,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的特征,为孔乙己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作品安排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是由丁举人造成的,这是很有深意的。打断了腿,就是致孔乙己于死地,他再也无法挣扎图存了。刽子手是丁举人而不是其他人,这是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下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在这种制度下,爬不上去,就活该倒霉;爬上去的,就作威作福,可以随便致别人于死地。这是对封建制度多么有力地揭露!

《药》描写了两条故事线索:一条暗线是革命者夏瑜的英勇牺牲,一条明线是小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了医治儿子的痨病,所表现的愚昧无知,并通过“药”——人血馒头而联结起来。

《药》不把革命者放在主要的正面描写的地位,而是放在幕后,是有深刻用意的。这是为了指明,在当时群众还没有觉醒的情况下,革命者的血,流得多么惨淡;而把不觉悟的群众放在舞台中心,则说明鲁迅的重点仍在写出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毒害。这也有启蒙的目的。

在鲁迅发表这几篇小说之前,《新青年》虽然提倡过“文学改良”、“文学革命”,但在实际创作上,却廖廖无几。最早尝试的有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白话诗,但这些诗虽多少带有反封建或同情人民的内容,但立意都比较平淡。鲁迅也做了几首诗在上面发表,但他的主要创作还是小说,当他的小说在《新青年》上出现以后,文学革命才真正显示了它的“实绩”。

由于这些作品的深刻思想和精湛艺术,便激励了许多青年,唤起他们反抗黑暗社会的热情,并在创作上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此,逐渐孕育以至形成了一支新的文学队伍。

【巅峰之作】

阿Q形象的塑造

1921年冬天,开始陆续写出的《阿Q正传》,本来刊登在《晨报·副刊》的《开心话》专栏,后考虑到内容十分严肃,便移到别的栏目里。这是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和毒害的贫苦农民——阿Q的形象。

阿Q是一个流浪无产者,他不知道自己名字怎么写,他不知道自己的籍贯,他没有家,没有固定职业;他有一种“精神胜利法”,虽然与别人动口、动手总是吃亏的时候多,占便宜的时候少,但他在“儿子打老子”、“你还不配”之类的精神自慰下,又心满意足地得胜了。有一次,他当众扭了小尼姑的面颊,引起旁人一阵大笑,他竟得意得飘飘然起来;又一次,和赵家女仆一起舂米,他突然跪下,对女仆吴妈说:“我和你困觉!”把吴妈吓得寻死觅活,结果挨了一顿打,从此,未庄再也无人请他干活了,“生计”出了问题,他只得进城另谋生计。

他回到未庄后,革命党来了,他大嚷“造反”,幻想着要什么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就抱怨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4天以后的一个深夜,阿Q被抓进县里,被指控为抢劫犯。正当他为画押不圆而懊恼,为游街没有唱,只说得半句“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而羞愧,还来不及喊一声“救命……”,就糊里糊涂地被枪毙了。

《阿Q正传》的突出成就,在于塑造了阿Q这个典型形象,集中体现在“精神胜利法”上,这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的产物,是没落阶级的一种意识形态,通过这一形象,可以使人们警觉自身的痼疾,以引起自救的疗效,意识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富国强民才是医治这一痼疾的最好方法。

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读过作品以后说:“这是一篇明确的、富于讽刺的现实主义杰作……阿Q的可怜形象,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这深刻的评语,说出了“阿Q”形象的真谛。

《阿Q正传》获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阿Q”形象,成了众多文学形象的明星,先后被译成日、俄、英、法等许多国家的文字,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趣闻轶事】

鲁迅的生活情趣

鲁迅一生喜爱种些花草,即使没有栽种的地方,也爱在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他在给曹靖华一信中说:“花,我是最喜爱它不过的,忙里调理一下,不但对身体有益处,忙累中缓了口气,解解眼乏,也是很好的休息。你也可以养些花试试看。”

鲁迅喜爱集邮,并且关心和支持集邮活动。据许广平回忆,在海婴六七岁的时候,忽然想搜集邮票了,鲁迅就从国外寄来的外国邮票中,选取一部分。有一个时期,鲁迅为了使搜集到的邮票不致散失,还备了个小纸袋,一发现信封上有新颖的邮票,就剪下来藏在袋里,以便随时送给爱好集邮的朋友。

鲁迅先生喜好篆刻,只因为忙于文学创作,虽刻印不多,但却具备了较深的功底。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惟一的珍贵资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戏文、社戏、目连戏。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还经常同许广平一起,带着海婴去戏院看新上演的剧目。

鲁迅先生自幼喜爱猜谜语。小时候,祖母常教他猜。鲁迅常幽默地用“谜语”来写信、题书名、做笔名,鲁迅用过的一百多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

同类推荐
  • 管理你的老板

    管理你的老板

    挖好了坑把老板推进去是不现实的,应该远远地设好包围圈,慢慢地从四面围起来,诱导老板自愿按照你的意思走进去,才是一种智慧。
  • 没有不可能

    没有不可能

    "奥斯卡·皮斯托瑞斯天生没有腓骨,11个月大时,截掉了膝盖以下的腿部。但怀揣对体育的热爱,他不断尝试着各种运动,拳击、橄榄球、水球、网球,不可思议的刻苦训练,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付出,最终帮助他迈入了短跑的赛场。作者在《人生没有不可能》中不仅分享了他成长的人生故事,更在以自身为例,传播坚持梦想、乐观面对、勇敢拼搏的正能量。在他看来,只要你在梦想的路上一直前进,人生便没有不可能。... "
  • 实现卓越(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实现卓越(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经商金言

    经商金言

    《徽商的智慧:经商金言》中,孔令刚试图换一个视角,通过汇集徽商与经商有关的精华言论、睿智语句,进行适当的分类,从经商追求,包括贾名儒行、利缘义取、利人利己;经商精神,包括穷则思变、克勤克俭、愈挫愈坚、有胆有识;经商策略,包括广结良缘、扩大声誉;经商理念,包括知人善任、以众帮众、审时度势、质量为本、诚实无欺,以及经商之道,包括商有商道、知难不难、谋深虑远等5个方面17个角度对徽商智慧进行释读,通过与主题相关的徽商故事展示徽商经商历程,并以感悟和延伸阅读的形式从某个层面反映作者对这个主题的思考。感悟未必深刻,延伸阅读也只是想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以期给读者朋友提供丰富阅读视野的素材。
  • 做人做事要专注

    做人做事要专注

    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心态决定行动的。试想一下,一个人想要成功,对他所追求的东西都没有奉献出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的话,他能成功吗?仔细看一个个成功者,他们都至少比别人提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学习、研究和积累经验。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才会有让人瞩目的成就。
热门推荐
  • 哥哥和我结婚吧

    哥哥和我结婚吧

    至今我仍然记得,外婆将我抱起,坐在老宅子的大门口。我依然记得她微笑的脸,精心描过的眉。她一笑,两道眉便如新月般弯下来。
  • 文爱艺全集(全集)

    文爱艺全集(全集)

    这是一本青春流行诗。空灵、隽永、真纯、飘逸且有趣。它以忧郁、迷婉、清新、和谐的美学流动,在众多青年朋友中流行,它似乎是一座用诗建造的青春偶像,或是精神家园中与人共同呼吸的草坪,亲切而顽强地征服他人的心灵并被他人所接受。文爱艺的抒情诗中,柔肠百结、无法申述的情状是魅人的,同样富于魔力的是精致的概括,它通常以结论式的句型作用于人的知解力。闪烁中的肯定,肯定下的闪烁,把概括指向不定性和深邃性,柔和的渊谷和鸟瞰的伟岸同时出现在读者脚下。
  • 爱你,想你,禁锢你

    爱你,想你,禁锢你

    他是神界的万仙之主,而她只是他手下一个小小的仙女片段一:“什么?我不就是打碎了他的一个琉璃盏吗,为什么要我去大千世界拯救他?”长老们都瑟瑟的抹了抹自己的汗,颤抖的笑着说“这不他就需要你呀,去吧,你就当为了神界做一下贡献。”某女一翻白眼,不客气的说“好啊,事情办好后给我5亿幽币。”长老们都在心里暗暗悱恻:您那还真不客气。可他们嘴上不敢这么说“好没问题。”片段二:不是说只是帮仙主拿回灵魂碎片吗?某女无奈地看着趴在她身上厚脸皮的仙主,谁能来告诉她,这是怎么回事?
  • 奇异的异世界超市之旅

    奇异的异世界超市之旅

    夏尔来到了有着巨龙,精灵,魔族的世界,获得了一个超市终端,众多族群的大人物为了神奇的商品疯狂不已,且看一桶方面面怎么诱惑小美女,一包咖啡怎么迷倒万千精灵,一包牛肉干怎么可以这么美味。但是店长可不可以便宜一点啊“本店概不赊账,概不改价,若果有困难请直走左转,撒有哪啦”
  • 后宫梅妃传

    后宫梅妃传

    我带着家族的使命入宫,和其他人不一样,我不爱皇帝,我也不再奢望爱情,我想要的,只有一个——坐到后宫女人梦寐以求的位置,仅此而已。
  • 尤利西斯(英文版)

    尤利西斯(英文版)

    《尤利西斯》首先连载于1918年美国杂志《小评论》直到1920年结束。后紧接着被全书出版。随后被公认为“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所谓“尤利西斯”,就是荷马笔下的“奥德赛”。该书全书近27万字(英语),使用了30030个词汇。一出版,就引来巨大好奇。因为作者使用了20世纪初颇流行的心理研究技术“意识流”,并仔细斟酌布局,全书使用了很多双关语、隐喻、幽默等极具特色的手段。现在已被公认为“最了不起的小说”。1998年,美国现代图书馆将这部小说列入“20世纪英语世界最佳小说”,将其列为全榜的榜首位置,足见此小说给20世纪的文学带来多大的影响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地铁异事簿

    地铁异事簿

    我受到爷爷的影响,对地铁上的事物十分好奇,大学毕业时我放弃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留在北京研究地铁建设。而我参加工作后一直都和地铁打交道,三番两次在地铁站发生怪事。每当我回到家中和爷爷讲起亲身经历的时候,爷爷总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和我分享。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并不相信乱力怪神之事,可爷爷讲述的故事却在某种程度上与我的境遇有着相似之处,为了能够让自己安心,我踏上了寻求真相的路。
  • 魔帝归来

    魔帝归来

    一代魔帝归来,为了重塑道心,守护亲人,我不介意让这天下陪葬!
  • 古穿今之瑾瑜

    古穿今之瑾瑜

    前世,出自世家大族的崔瑾瑜,依靠着自己绝世的武功,出神入化的毒术,报了崔家的灭门之仇,最后,无所牵挂、了无遗憾的离开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大宋。异世还魂,转瞬间成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十六少年,拥有相似的容貌,共同的名字,两者的相融,又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