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4200000008

第8章 关于学习(2)

在孩子认识世界的最初时间里,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即便这些事情在成人眼里是很平常的。所以他们会问个不停,而且不挑时候,就像案例中的贝贝,他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哪怕爸爸正在睡觉。聪明的孩子、有创造力的孩子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当孩子问个不停时,家长要有耐心,想办法解答孩子的问题。

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要做到三个方面:随时保持耐心;多读书,不断学习,尽量减少被孩子“问倒”的次数;回答问题要有技巧。

回答孩子的提问,耐心是最重要的。教育孩子本来就是一项极需要耐心的事情,而回答孩子的提问更需要耐心,因为孩子对我们司空见惯、毫不在意的事情可能都要问个清清楚楚,并且由一个问题,孩子会想到其他很多问题。案例中的贝贝就是如此,由睡觉这么平常的事情,他都能问到很多问题。我们对孩子的提问保持一次、两次甚至十次的耐心不难做到,难的是随时保持耐心。丹丹小时候聪明伶俐,每天都喜欢缠着妈妈不停地提问。如果妈妈回到家不太累,就会耐心地给她解答。但多数时候,妈妈下班回家都非常累,所以回答她的问题时,会心不在焉地敷衍她。慢慢地,丹丹不再问那么多问题了,而喜欢看电视、发呆。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句让所有人都吃惊的话。有一天,丹丹忽然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我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突然说出这样的话,让人觉得费解。妈妈旁敲侧击,才问出,原来丹丹始终想不明白人为什么会死,甚至晚上做梦她都会看到死人。丹丹的妈妈认真思考着女儿的话,非常后悔,她觉得自己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耐心回答她的问题,引导她了解和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生,也许丹丹就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了。丹丹的妈妈决定重新开始,多抽出时间,耐心地陪着女儿看电视、看书,哪怕回到家再累,也不敷衍女儿了。

只有耐心不够,要回答孩子的问题,还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如果父母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经常被孩子“问倒”了,那么父母自己会觉得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而孩子对父母也会感到失望。所以,父母要多读书,保持与时俱进。

当然,要求父母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不表示博学的父母就一定能够回答孩子的问题,能够给孩子满意的答案。有的问题家长能够解释清楚,但是孩子无法听懂。茜茜只有三岁,对什么都很好奇,喜欢缠着爸爸或者妈妈问个不停。有一天,爸爸带她去公园散步。茜茜问爸爸:“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呢?”爸爸说因为叶子里含有叶绿素,接着将光合作用详细地讲了一遍。爸爸觉得自己讲得很仔细、清楚了,然而茜茜却不明白,她说:“我只想知道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显然,爸爸将茜茜的提问当成了一次教育的机会,希望女儿能够多学到一些知识,但女儿对这些陌生的生物名词并不感兴趣,而且爸爸的讲解不够通俗,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所以,父母回答孩子的问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思考怎么解释,他才会理解。

孩子的问题通常都是天马行空的,想到什么问什么,有时候甚至会令家长感到棘手。这个时候,家长回答问题就要有一些技巧。比如,孩子通常对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感到好奇。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觉得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家长的做法,比如,朵朵问妈妈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妈妈觉得有必要给孩子解释清楚,就找来绘有人体结构图的书籍,指着上面的人体器官,给朵朵仔细地解释,朵朵明白了,也就不再好奇了。朵朵妈妈给孩子的讲解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而平平的妈妈则解释得比较委婉。有一天,平平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妈妈说:“你是医生把妈妈的肚子上切了一个口子拿出来的。”说着妈妈还把自己肚子上的疤指给平平看,平平看了说:“一定很疼吧?早知道我就自己出来,妈妈就不那么疼了。”无论哪一种回答,都不是在敷衍孩子,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两种回答都是可行的。其实,很多孩子在向家长提问的时候,自己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他问家长只是想要证实自己的想法。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在小区里散步,孩子看见路边有一只猫,就向它走过去,猫一看见他马上跑开了。儿子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猫看见我就要跑呢?”妈妈说:“因为你太大,它太小。”儿子说:“它是不是怕我踢它?”显然,儿子在问妈妈之前,已经想到了问题答案,妈妈的回答并不让他满意,于是他干脆自己把答案说出来了。所以,家长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不一定要直接给出答案,也可以引导孩子回答。这样做,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更能使孩子充满成就感。菲菲的妈妈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仅让孩子自己回答了问题,还引导孩子将视线转移到了其他事情上。有一天,菲菲问妈妈:“妈妈,为什么鸟能在天上飞呢?”妈妈说:“因为它们有翅膀啊。”菲菲接着问:“那人能不能长出翅膀呢?”妈妈说:“你觉得人能不能长出翅膀呢?”菲菲说:“不能。”妈妈接着问:“为什么?”菲菲说:“如果人长了翅膀,就变成鸟了。”妈妈说:“长了翅膀的人也是鸟吗?”菲菲想了想,说:“好像不是。鸟没有那么大。”妈妈指着墙上的天使画像说:“你看他是不是长了翅膀的人?”菲菲一看就大声说:“哦,我知道了,人长了翅膀就变成了天使。”妈妈又问:“你能告诉妈妈,天使是怎么来的吗?”菲菲想了一会儿,说:“我去看看故事书,然后再告诉你。”

每个人在年幼的时候,都是充满了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但相比之下,成人的想象力往往不及孩子。因为孩子的思想没有受到经验、知识、惯性的限制,没有受到惰性的侵蚀,所以,当孩子不停地问,你恨不得叫他“十万个为什么”时,一定要提醒自己保持耐心,给孩子满意的答案。

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

【情景直击】

星期天上午,妈妈带五岁的洁茹去学电子琴。开始的时候,她还兴致勃勃的,对电子琴充满了好奇。但是不到十分钟,她就呵欠连连,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讲解。妈妈让她好好听课,她仍然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无奈,只好试探性地问她:“要不,我们回家学唐诗吧?”洁茹回答好,立刻恢复了神采。回到家,洁茹自己将唐诗300首的DVD放进了影碟机,然后跟着背诵起唐诗来。看到女儿这么爱学习,洁茹的妈妈很高兴。然而,高兴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洁茹不背唐诗了,转而玩娃娃。妈妈有些无奈。

注意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心于一件事的能力。有些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对学习缺乏兴趣;有些孩子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无法做到有始有终。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就会形成坏习惯,不利于将来学习和做事。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花一些心思帮助孩子养成做事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集中注意力做事,有很多种方法。首先,应该找到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原因。找到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原因可以帮助家长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生理方面,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所以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不一致,让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定性;家长事事迁就孩子,孩子随心所欲,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忍耐力和克制力,从而无法集中精神完成一件事;家长给孩子买了太多的玩具、书籍、音像制品等等,孩子不停地更换手中正在做的事,自然无法静下心来;家长交际广泛,家里活动不断,孩子缺乏安静的环境,就会变得很容易浮躁;不良信息,包括少儿不宜的影视作品、其他儿童不良言行的影响等,都会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作用……

其次,家里要有一种安静做事的氛围。比如,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各人坐在桌前,开一盏台灯,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不被家人打扰,也不去打扰家人。孩子在这样的氛围里,受到父母的感染,也会集中注意力做自己的事情。当然,真正专心工作、学习的人,可以不受到外界打扰,沉浸于手头的工作中,但对于训练初期的孩子来说,很难做到。比如,孩子正在练书法,你突然进他的房间找东西,结果孩子的兴致被破坏了,非常烦恼。又比如,孩子正在写作业,你一会儿给他递水,一会儿过来提醒他坐姿不正确,孩子不胜其烦,难以心平气和地写作业。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抗干扰能力也不一样。研究显示:两岁的儿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七分钟;四岁为十二分钟,五岁为十四分钟。孩子年龄越大越会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所以家长不必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必须达到完全不受干扰的地步。

第三,训练幼儿集中注意力,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游戏能够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从而让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斯特娜夫人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训练女儿集中注意力。斯特娜夫人是美国著名学者,她女儿名叫维尼夫雷特。维尼夫雷特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起能用世界语写剧本。她的诗歌和散文从5岁起就被刊载在各种报刊上。斯特娜夫人与女儿维尼夫雷特就经常玩“注意看”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斯特娜夫人一手抓住五六根彩色的发带,在女儿面前一晃而过,然后问女儿,自己手中的发带有几根。开始的时候,斯特娜夫人会故意放慢速度,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她手中的发带。后来,斯特娜夫人的速度越来越快,到最后只是眨眼间的事。刚开始,女儿猜对发带的次数比较少,后来女儿猜对了就反过来考妈妈。这种“注意看”的游戏对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很有帮助,因为孩子要在游戏中取胜,就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

此外,孩子通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集中注意力,例如,一个三岁的孩子,平时非常顽劣,在家里一会儿都坐不住,但是他在外面一个人拿着小铲子挖土,能够专心致志地挖一个上午。再比如,一个六岁的孩子学钢琴,半个小时都坐不住,经常呵欠连连、无精打采,但画起画来却能接连几个小时都兴致勃勃。所以,家长也可以通过让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帮助他集中注意力。

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很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应该让孩子有所调节,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放松、休息。

孩子为什么做作业拖拉

【情景直击】

彤彤上小学二年级,由于家离学校比较近,所以从上幼儿园大班起,每天放学后,她都自己回家。上小学后,彤彤每天下午放学,要么在学校里磨磨蹭蹭,要么在路上跟同学聊天或者东看看西逛逛,一小时就过去了。爸爸、妈妈下班比较晚,彤彤回到家,他们还没回来,于是彤彤不慌不忙地找东西吃,看一会儿电视,发一会儿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这时候,爸爸、妈妈差不多回来了,彤彤坐下来打开书包,准备做作业,发现笔没有墨水了(她每天做作业的时候,笔都没有墨水),开始给笔灌墨水,灌着灌着,忽然想到为什么这笔里的墨水不会全部都流出来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干脆把笔拆开来看看。弄了一手的墨水,赶紧去洗手,洗手至少要十分钟。洗完了手,妈妈喊吃饭了。吃完饭,已经八点半了。休息一会儿,八点四十开始做作业,笔拆了,没笔写作业,只好下楼去买。等买回笔已经九点了,坐下来做作业。做到十点半还没有做完,实在太累了,彤彤抱怨:“为什么作业这么多啊?老也做不完。”

做作业拖延的习惯,在很多小学生身上都有,尤其是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虽然孩子们经常被告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要珍惜时间”,然而孩子对于时间的去而不复返根本就没有感觉,做作业能拖就尽量拖。

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总是不够用。成人知道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知道优先处理最紧急而重要的事情,知道将每天的时间分成几个板块,用来工作、学习和生活。而孩子们没有这样的观念,他们自控能力差,好奇心重,永远有比学习更能吸引他们的事情,于是他们将自己的时间用在了玩耍、发呆、满足好奇心上。

同类推荐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荣获二十多项大奖,现象级家庭教育图书!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2009年一经出版发行,即引起巨大轰动,数年来一直高居各大图书榜榜首或前列,全球总销量已近600万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 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跨界广告文化出版圈和电商行业的传奇夫妇如何独立养育两子?丰富厚重的人生历练下对于当下的育儿思想有哪些碰撞的火花?夫妻共同撰写的育儿心经,以家庭为单位,用爸爸和妈妈双方的完整视角再现了对于种种教育问题二胎夫妇的沟通和实践。二胎时代来临,育儿焦虑弥漫,且看这两位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三高夫妇”如何笑对岁月磨砺,静心抚养稚子成材。
  • 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本书针对女孩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女孩成长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家长当好女孩青春期的良师益友。
  • 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青春期复杂多变,每个男孩心中都或多或少地装有秘密,却又无从获取开启秘密之门的钥匙,所以,这个时期的男孩需要一个能与自己说悄悄话的大朋友;而父母面对儿子的变化和疑惑,很想帮助他,有很多话想对儿子说,但有些话却难以启齿。这种状况使得青春期男孩与父母之间迫切需要架起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而《和儿子说的知心话》正是这样一个纽带。
  • 孕期营养一点通

    孕期营养一点通

    本书对女性整个怀孕周期需要了解的营养知识、营养方案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力求简单完整,一学就会,一点就通,给每一位孕妈妈以贴心、细心的呵护,并呵护腹中宝宝健康成长。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热门推荐
  • 老子如是说

    老子如是说

    长篇文化哲学散文《老子如是说》,利用东西方一些哲学成果,以当代人的科学思维,特别是宇宙学的新认识,冷静地剖析、客观地批判与弘扬并重,科学化地解读《老子》,破译《老子》深刻的哲学密码,溯本求源,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哲学的本真,叙前人之未叙。启迪思想,照亮心灵,净化道德,革新习俗,引人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性格的两面,更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性格的多面性与深刻性。文笔幽美鲜活靓丽,恣肆纵横。
  • 这个图腾有点皮

    这个图腾有点皮

    不小心来到了原始世界,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坎坷的路途。一个少年带着一个奇葩的图腾,会遭遇什么事?神秘遗址的考验和传承,各大部落图腾的认可,与反派角色的一系列有趣的斗争。且看图腾少年怎么皮行原始世界。此书前奏比较慢,觉醒吧,图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是一场久别重逢

    爱是一场久别重逢

    如果可以,我希望一切都不曾发生。我希望我们都还是普通的模样,经历平凡的人生。简简单单的幸福下去。九月预告预告:强档剧场——生肖十二宫篇重磅推出!灵魂的拷问,命运的刁难,人性的抉择,身心的蜕变。敬请期待小心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你谱写传奇的生肖十二宫!相约九月相约花好月圆的中秋,我们不见不散~
  • 魂分阴阳

    魂分阴阳

    揭开千年隐藏的秘密,行走在乡村,完成师傅的夙愿
  • 我想对你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我想对你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本书对19位诗人的代表作进行了独特而唯美的品鉴。聂鲁达、辛波丝卡、、艾米莉·狄金森、兰波、黑塞、里尔克、普希金、茨维塔耶娃……通过文字与人生,作者将带领我们共赴一场诗歌与情感的盛筵。聂鲁达除了“想在你身上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之外,为何还会写出“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就像你消失了一样”?叶芝的那首《当你老了》,背后有着怎样忧伤的故事?一首诗,一个诗人的爱情与时光,一个年代的追忆与梦想。
  • 总裁之狂野老公

    总裁之狂野老公

    ★“你可真够轻贱的,是不是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以碰你?”他邪魅轻狂,视女人如玩物。“即使你不爱我,也请你不要亵渎我的人格!”她接近他,本来只是一笔交易,可是到头来,她却附送了自己的感情。他眼神里充满鄙夷的看着她:“人格?像你这种即使一身名牌也遮掩不住廉价味道的女人,也会有人格?”☆“宝宝是谁的?”他找了她五年,她躲了他五年,再次相遇,她居然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反正跟你没关系。”她好不容易用五年的时间疗好了心灵的创口,不想一切再回到原点,否则五年前她的离开,就不再有任何意义。(⊙﹏⊙简介实在无能,凑活着吧)★推荐好友力作《我为魔狂》☆《天下夫君一般黑》☆《毒后九夫》☆《替欢小娇妻》☆《倾尽红颜为天下》☆
  • 蓝灵和林泉

    蓝灵和林泉

    1、蓝灵是一只通灵猫,她是人间站台守护神的神兽,通过灵石获取能量。每隔16年,她要沉睡一次,寻觅下一位站台守护神。本书的站台守护神(即主人公)是柳田县的林泉。2、每一位站台守护神在历练中将掌握三项技能:定格时间术、读心术、移形术。3、在站台,在许许多多人驻足和启程的地方,在止步与起步之间,若时间会定格,若心灵被启迪,若风景能选择,人们,那些被站台守护神关注到的人们,他们起步后的未来和止步前的过去会有怎样的不同?4、16年过去了,林泉和柳田县一同成长。蓝灵呢?她永远是16岁,但她的经历已经那么丰富,她的眼睛又是那么清澈。下一个16年,灵石又将指引她前往何处……
  • 悬空的椅子

    悬空的椅子

    《悬空的椅子》是艺术家唐寅九先生近年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之一。当代艺术家泓创作了一部装置作品——《悬空的椅子》。椅子的基本功能是坐,坐让人安稳、舒适,可一旦被悬空,安稳、闲适、舒服就将被打破,旋即便进入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泓试图通过《悬空的椅子》表达一种不确定性,没想到这恰恰成了他人生的写照。这部作品刚刚完成,他就被捕了,一个受人景仰的艺术家、著名的美术学院的院长,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成了阶下囚,椅子的功能与状态改变了,不安全感变得如此密集,泓的命运悬而未决,不确定性成了他生命最重要的主题。泓、镛、达、滟是大学时的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人生与艺术的各种问题。达曾经是一位诗人,后来走上仕途,成了一位部长。泓曾送给达一幅画以祝贺达的乔迁之喜。后来泓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画也越来越值钱,达便通过琼将这幅画卖了。不久达遭人举报,检察机关在他的私人帐户上发现了这笔巨款,来自于琼所经营的画廊,入帐的时间正好是泓当副院长的时间,而达却是分管那所学院的副部长,泓因此身陷囹圄。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就此开始,一种看似荒诞的命运必须面对和承受……小说通过四位好友的人生际遇,以及泓与雪润、琼、海伦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存在、命运与思考,以及他们在看似荒诞却真实的人生中,对于不确定、不可知的命运的反抗与挣扎、和解与领悟。
  • 用心管人

    用心管人

    一位企业领导在谈到管理时强调“发善念”、“用心力”。天下最大的善念,莫过于慈悲。管理者对员工要有慈爱之心,以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身心健康、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而“用心力”其实就是赚取人心。比如你的企业有100人。你真正以慈悲心对他们。剩下的99个人就都会对你产生尊敬。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的所有事情就都容易解决,因为你所管理的任何事情,无外乎都是人做的事情,人的问题解决了,事情也就很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