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1000000023

第23章 龙的翅膀(2)

“让猫头鹰叫去吧!斜拉桥我们是认定干啦!”李守善有如咬钢嚼铁。他是在青岛海滨的波涛中长大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小儿科医生,脾气柔和的可以捏成面团儿。儿子却大相径庭,无论何时何事,都决不甘居人后。踢球,是校队主力;唱歌、跳舞,是学校演出队的台柱子;更拿手的还是游泳,六七岁时就敢向离开海滩几百米的深水里闯。十四岁时,他捧回了省青少年游泳比赛的一百米自由泳亚军奖杯。他参加的四百米混合接力泳和八百米自由泳接力赛,打破了全省纪录。全国少年游泳集训队选中了他,因为爸爸的坚决反对,他才没能去成。他走了另外一条路,但体育比赛赋予了他一副强健的体魄和竞争性极强的意识。在华东水利学院,他学习并不特别用功,学业也多是四分、良好。他留在老师和同学们印象中的突出特点就是好玩:好打球游泳、好看闲书——中国的和外国的小说。而正是这些无论如何难以受到恭维的特点,形成了他热情坚毅的性格和宽阔敏捷的头脑。凭着这,一起分配到测设队的大学生们,还跟在老工程师屁股后面拉计算尺,李守善已经独立完成了几座颇为像样的公路桥梁的设计。他志在建功立业,志在必得必成。现在黄河在望,千载难逢,大沽河试验桥即使是一块烧红的铁板、一枚待爆的地雷,他也不会释手裹足的。

万珊珊以同样坚定的态度,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是带着“原罪”走上生活道路的。在她没有出生和刚刚出生的时候,父亲曾经在国民党军统局里做过几年事。她不知道他犯过什么罪恶,更不知道他为什么去犯。从记事起,父亲就在街道受管制,每天默默地去,默默地归,除了吃饭很少与家人见面。她对他没有多少怨恨,但也没有多少感情。她靠着国家的助学金和母亲微薄的收入上了学,身上穿着改作的旧衣服,脚下光赤着。湘江岸边的风并不总是温柔的,但她总是光赤着脚,从春光到冬,从小学光到中学。十三岁那年,一次学校组织师生参加一个宣判大会,大会开始之后,万珊珊忽然发现被押到台上接受宣判的那个人竟是自己的父亲。她惊恐万分。她不敢抬头,也不敢离开,生怕被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自己同台上那个人的关系。偏偏一个同学认出来了,指着台上嚷道:

“看,那就是万珊珊的父亲!”

立刻,几百双眼睛投到台上,又一齐投向万珊珊身上。她感到无地自容,羞愧、怨恨、委屈一齐在心中升腾。她“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父亲被镇压了,她回到学校后被团委找去挨了一顿批评。批评的内容是:立场不坚定。

自此,万珊珊的心灵和生命之树上,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高中毕业,她原本可以进清华、北大,但她进了天津大学。在大学,她是女篮主力,业余话剧团和合唱团的骨干,团章学习小组积极分子。但直到毕业,那闪着希望和理想光芒的团徽,也没能戴到胸前。她来到交通厅测设队后,把党组织和同志们看作亲人,生怕组织和同志们不了解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向人讲起父亲的问题;而且每次讲时都十分真诚,眼圈红红的,声音沉沉的。与她的纯洁而天真的愿望相反,她因此遭受了数不清的冷眼和厄运。在“四清”运动结束前的一次个人鉴定评定会上,一位小头面人物说:“万珊珊同她的反革命父亲没有划清界限,一讲到她父亲,她就哭。”面对这样的结论,万珊珊的心淌出殷红的血,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她只能低首缄言。“我不同意这个说法。”主持会议的队长兼支部书记邵子忠站起来说,“万珊珊来队这几年里,对组织是忠诚的,工作是积极肯干的,不能说她同她父亲没有划清界线。”

“哇——”万珊珊像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亲人,哭出声来。

“看,她又哭了!”那个小头面人物跳起来,“这更证明她同反革命的感情是很深的!”

这还仅仅是个开场。“史无前例”的年代里,不仅万珊珊成了“主角”,老队长邵子忠也因保护和重用过她,多次被抓去“打四角”,几乎丢了性命。无情的现实教导和炼就了万珊珊。有人在她办公室门口贴上对联:“只许无产阶级造反,不许资产阶级翻天”。没等贴对联的人离去,怀着八个月身孕的万珊珊便上去一把撕掉。多亏爱人黄祥丰人缘好,她才免遭一顿皮肉之苦。“革委会”头头在会上敲打了她,她立刻找到办公室,说:“你要点就别含糊,到大会上去,把名字讲出来!”队里几个女同志烫了发,新来的支部书记在大会上大批“资产阶级小姐作风”。万珊珊特意跑到理发店去烫了头,回来后在办公室和院子里转上几圈;虽然她心里,也为白白耽误了半天时间而惋惜。事业,在万珊珊说来,历来就是生命的动力。她与黄祥丰合起来每月一百零五元工资,要养两个孩子、顾一个保姆,还要负担两个年幼弟弟的生活费用。多少年里,她都是穿着补钉摞补钉的衣服,啃着疙瘩头,从这个工地跑到那个工地的。她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设计了十几座桥。有一座桥因为施工中违反规范出了一点问题,有的领导竟然说成是“阶级敌人蠢蠢欲动”。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这在万珊珊看来,便是无尚的荣耀和无尽的力量源泉。

面对这样的战士,邵子忠果敢地发出了进军的命令。

奔现场,飞四川,下上海。在汽车上、火车上、飞机上,在床榻边、蜂窝煤炉前、夜半的手电筒下,李守善、万珊珊捧着借来和买来的有关电算的书籍,一遍遍地钻研着、咀嚼着。在上海化工学院,他们第一次见到了那个神奇的“怪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从计算机的最基本的构成、名称、操作、穿孔学起。二十多个日日夜夜之后,他们按照人家编排的程序,竟然就把大沽河斜拉桥的主要数据算了出来。又经过了几个月的奋斗,大沽河桥的设计终于完成了。这在往常,作为设计人员就算完成了任务,余下的只是向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时常向工地上跑一跑作些指导。但这一次不行,要去工地。不是去三天五日或十天半月,而是要去两年,也就是说直到把桥建成为止。

两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李守善、万珊珊,两个各自有着两个孩子的作父亲和作母亲的人哪!

然而为了斜拉桥,为了未来的黄河,为了那个电子时代,李守善的妻子周敏、万珊珊的丈夫黄祥丰,带着各自的儿女们,是用鼓励和期待的笑脸,送走两位“边防军”的。

十一月底开工,十二月底,被派性闹得针锋相对的工人勉强到齐。来年二月,高强钢索和超号水泥被“跑”上工地。七月,开始预制件钢筋预拉的前一天,被称为“土专家”的老工人刘守泉,才被从几百公里外的潍坊搬了来。手握大权的人对这项工程冷眼相向。李守善、万珊珊和四二年的鲁西南分局公路科长、即将离休的青岛市交通局副局长张级,住在抹着黄泥的芦席工棚里,带领几十名工人日夜苦战,临海的荒凉河滩上,终于出现了平整的引桥,出现了直指蓝天的坚实的索塔。

夏天,济南发生了地震。李守善请了五天假,回去安顿了母亲和孩子。万珊珊却只好把女儿文莉接到工地。作为桥梁工程师的女儿,文莉从四岁起便经常过这种生活。但这一次她怎么也习惯不过来。这儿的水是咸的,苦涩得让人舌尖发麻;晚上蚊子特多,点起蒿绳,身上还经常被咬得斑斑点点;周围是一片荒滩野地,上学要走三四里路,翻几道山坡。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说来,这的确是太艰难了。她急切地要求离开。一天下学,她用粉笔在工棚门上写下一行粗重的字:“妈妈,我要回家!”晚上回来时,万珊珊注视着那行歪歪扭扭的字迹,禁不住搂着女儿落下成串的泪珠。

然而,必须坚持下去,为了远方的黄河!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借着金风的熏染和海潮的鼓动,大沽河上十几天前就进入了关键性的主桥安装工序——挂索。今天挂第三对索,也是最后一对。

在各种仪表的严密监视下,浮吊的钢铁长臂,把巨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搬上桥面,然后经由钢索与桥体联成一气……一切顺利。然而,临近结束时,桥上突然发出“咔嚓”一声巨响,新安装的预制件主梁,出现了严重扭转。“不好!”李守善、万珊珊一声惊呼,立刻意识到发生了事故。

这是他们最担心、最害怕的事。然而害怕是无用的,必须当机立断!

桥上的人迅速撤下了。现在应当做的是,尽快查清事故原因,并据此采取措施,化险为夷。

查清事故必须上桥。半截桥面歪斜地悬在空中,上是蓝天,下是十几米空间和海水。落到水里还是小事,倘若歪扭的桥面坠落,甚至引起索塔倾倒,后果便不堪设想。

上百双眼睛注视着李守善、万珊珊和几天前刚刚赶来的测设队副队长李文儒。

“我上去看看。”李守善说。

“我也上!”——万珊珊。

“不,你不要上。你家里还有孩子。”

你家里没有孩子吗,李守善?你的两个儿子呢?——后来周敏这样问他。他只是笑。

李守善紧了紧鞋带,把裤角衣襟扎紧,小心翼翼地上了桥面。事故的原因随即找到了:桥面整体化时,联接预制件没有按照设计顺序进行,桥体没能形成整体,巨大的重量和压力在缺口那儿失去了平衡。

必须清除被扭折的预制件,重新进行安装和联接。李守善、万珊珊、李文儒每人操着一根钢钎上了半空。一阵惊心动魄的撞击之后,主梁颤抖着恢复了原位。

金风骀荡,流水飘彩,大沽河记下了这个时刻。

晚霞点燃了远处的山峰,随着暮霭的降临,辽远的海天上,露出了又大又圆的月亮的笑脸。“今天是八月十五!”女人特有的天性唤醒了万珊珊。“咱们总得过过节吧?”

“过!”李守善掏出十元钱,又接过万珊珊递来的同样一张人民币,交给一个民工:“快,去买点酒和花生米来!”

喝着廉价的白酒,吃着花生米和从河里捉来又烧熟的鱼蟹,李守善和万珊珊的心飞回到济南的家中,飞回到浩荡壮阔、一泻千里的古黄河上。

第三节黃河梦

一月×日

黄河,久违了!作为你的儿子,作为朝思暮想恨不让你插翅青云的儿子,李守善又回到你的身边了。

我听到你爽朗的笑声,我看到你飘逸的风彩;我扑进你的怀抱,让手、脚、胸膛和一切,都紧紧地贴在你的身上。自然界虽然正是冬天,你的心永远是温融的。

曾记否,十四年前的那个秋天的上午,我也是这样扑进过你的怀抱。那时,我的全身奔流着青春的血液。那是我从紫金山下来到大明湖畔的第二天,我拉着一起分配来的同学专程前来探望你。当我第一眼看到你,就被你的磅礴的气势所震撼。我在海边长大,我从长江那儿来,海是壮阔的,长江是壮阔的;你虽然不及海和长江那般壮阔,却有着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气势。这气势,足以使你的儿子们跪倒在你的面前。

我在你的浸着浅水的河滩地里涉足,在你的绿荫袅袅的河堤上徜徉。我来到横跨你的洛口铁桥下,看着轰鸣的列车奔驰往来。我感到惊奇,却无法兴奋,因为那铁桥只是外国人几十年前在你身边留下的遗物。我踏上渡轮登上北岸,在那里,我看到了排列十多里长的等候载渡的车队。那里边有工厂农村急需的原煤、石油、化肥,也有保卫者们急需的战备物资。急得骂娘或者打瞌睡的司机们告诉我,他们每次经过这里至少要耽搁两三个小时,遇上风浪大,五六个小时也难得到达对岸。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每年在这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五六百万元以上。那一时刻我真有些恨你。但我随即就明白了,应该恨的不是你,而是你的不争气的儿孙,尤其是像我这种理应为你插上翅膀、披上彩带的儿孙。在你温柔的怀抱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亲手为你制作了一副彩光流漾的金翅,看着变得青春焕发的你,飞上了高且明亮的天空!

别了,一别十四年,我没有再回到你的怀抱。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十四年间,我读过多少关于你的篇章。那大禹利斧凿开龙门的传说,那巨灵踢走中条山为黄龙打开通途的神话,那花园口大堤被炸洪涛四溢的悲剧……还有,“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千古绝唱……人们都说你是民族的象征。的确,你古老浩大;你坚韧不屈;你饱经风霜;你裹着泥沙的重负奔流不息!

十四年间,我几乎走遍了祖国大地上的巨流大川。我为那里的景色陶醉过,但我心底里深深爱恋的只有你。有人说你荒蛮,没有壮丽的景色和文明的窗口。这不是偏见便是无知。请看扎凌湖上翱翔的鸥鹤吧!请看黄土高原上气势夺人的大瀑布和不似石林胜似石林的黄土柱吧!请看雄居桥山的黄帝陵和韩城岸边的太史祠吧!请看三门峡蜘蛛网似的输电线路和黄河入海口林立入云的井架吧!

但是,我仍然不得不承认,你是古老的。古老令人肃然起敬,但古老倘若不能新生,便只能成为历史的陈迹。你决不甘心做那样的陈迹。可十四年前我在这里见到的一切依然如故。你还没有腾飞,正像你所孕育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一样。

同类推荐
  • 一种记忆:人与事

    一种记忆:人与事

    《一种记忆:人与事》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过往的回忆,比如,那些曾经有意或无意给过作者深刻影响的充满智慧和生命趣味的人,那些作者所读过的营养充分、令人心灵滋润快乐的好书以及它们的作者,还有作者所经历的平凡生活,再就是作者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一部分是作者在域外的所见所闻,在德国、在法国、在英国、在荷兰……阅读这些文字,既能让开了眼界,又能让你觉得快乐。
  • 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

    该书作者沿着自己成长的历程,以回忆、纪实、叙事和抒情等笔法,为读者再现了50后这一代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沧桑变迁和艰苦卓绝的奋斗风采。作者出生在海岛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小时候父亲就瘫痪在床18年,九口之家全靠国家救济,自己也是靠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才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从基层公社到上级政府机关,转业到企业,再到政府机关,又到基层乡镇,先后进出了6个单位,每到一处都展现了作者奋斗不息的精神面貌。作者严格遵守着“低调做人,高调干事”的行为准则,像一名过了河界历经风雨不言累的小卒,一直向前,他是这一代人的个体再现。
  • 恭王府文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恭王府文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恭王府文评》是一本散杂文作品集,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学研究员郑恩波。《恭王府文评》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新中国文学目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刘绍棠的文学作品和点评文字;第二部分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一些诗词作品的感悟、对阿尔巴尼亚文学、电影,以及卡达莱、高莽、张抗抗、范承祚等人述、文学艺术的浅评;第三部分主要辑录了作者曾经为自己作品和友人作品做过的序言、前言等文章。
  • 燕云居诗钞

    燕云居诗钞

    《燕云居诗钞》中的诗词创作,已经达到颇高的境界,所以,实不必对他的作品逐一分析,只宜让读者从总体上把握其机趣。可以说,“燕云居诗”和“燕云居长短句”,无论是古体、绝、律、词、曲,俱臻妙境。其中像“顾梁汾歌”、“改编下场诗”、“有感”、“金缕曲二首”、散套的“归去来书怀”,尤属各种体裁中的精品。这些诗作,在风流蕴藉中贯注着磊落不平之气,真情丽句,感人至深。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本书采用的是清文学家蘅塘退士(孙洙)《唐诗三百首》的选本,篇目、排序一概未动。翻译成新诗是本书的重点。为了读者阅读和理解方便,还增加了诗人简介、对原作思想与艺术特色简要平析的“说明”,以及词语典故的注释。本书由吴坤定、陶文鹏、张厚感三位先生合作完成,但大体上又有分工,因而在翻译风格上自然有所差异。有的译作,在诗行乃至用韵上尽可能贴近原诗;有的则驰骋想象,作了一些合理的发挥。这样也是考虑到无须人为地设定一个模式,避免千篇一律,希图达到清新活泼、“异彩纷呈”的效果。
热门推荐
  • 大风歌:风之激

    大风歌:风之激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忍三醍梦I:星起

    忍三醍梦I:星起

    我的忍者必须死三家族同人文,是家族成立一周年的特别企划的献礼小说避雷:文笔很烂,想看就看
  • 田园医女

    田园医女

    新书《甜妻99度:Boss,请克制!》已发布,欢迎亲们收藏阅读哦!---新婚之夜,她命丧至亲之手,却重生邻国古村,从此,命运颠覆……素手银针,医行天下,她步步为营,光华夺目。从田园至朝堂,她该如何应对,完成自己的复仇之路……重生田园,药女为妃,步步为营,倾覆山河!
  • 坑神驾到喽

    坑神驾到喽

    自从天界和人界并肩作战,共同抵抗天道的一刀切天谴,已经过去了十年。尽管成功挽救了三界众生,但仙妖两族之间脆弱的平衡,却早已荡然无存。如今,震天的战鼓再次敲响,仙魔大战一触即发。三界将乱,天道再次复苏!刘老六重出江湖,来人间寻找命中注定的那个……背锅侠。一段爆笑的坑神之旅徐徐拉开序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妖修实录

    妖修实录

    无缘无故挨雷劈,实在有点憋屈。再睁眼居然变成一只鸟,鸟也就算了,但这全身乌漆麻黑的是几个意思?!天曰:此鸟名乌鸦,俗称老鸹。……凤晴掰开翅膀,朝天竖了个中指。女主普通人,没有开挂的人生,这只是一个鸟身人心的“人妖”平凡又不平凡的修仙故事。
  • 神秘复苏

    神秘复苏

    “我叫杨间,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死了......”一张诡异的羊皮卷,一只窥视黑暗的眼睛,这是一个活下来的人经历的故事。——————群1:308819045(重建)群2:917949140群3:296073284V群:706804036
  • 奥拉星之无冕英雄

    奥拉星之无冕英雄

    以亿万年前的奥拉星为背景,叙述初代英雄王,先知,战神的冒险,之后,还会有无冕之王的故事哦!
  • 狂暴魔帝

    狂暴魔帝

    无上真魔是一种境界,无上乃至高,最强!真乃永恒不磨,本性真如!魔乃随心所欲,虚实转换。一个微末中崛起的少年,立志要成为无上真魔,统御万界!
  • 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中国的私营公司不是不能做大做强,而是中国的私营公司只要做大做强,成本就很可能失控,而造成企业后续经营困境。中国的私营公司如要做大做强,在过程中就必须“控制成本、精益求精”。经济学家郎咸平如是说。凡禹编著的《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基于大量私营公司成长和发展成功的经典案例,全景式地论述私营公司做大做强的黄金法则——从私营公司的创立到发展、从市场到营销、从人才到管理、从危机处理到经营方略……《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私营公司决胜未来,创造长续发展可能的各个层面,解决了私营公司的领导者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