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8100000003

第3章 特稿(2)

总之,鲁迅的时代,英雄豪杰爱国志士,多了去了,只不过五十多年来,许多民国人被我们贬低了、歪曲了、抹掉了、遗忘了……在我们几代人接受的教育中,万恶的“旧社会”与“解放前”,除了伟大的共产党人,好像只有鲁迅一个人在那里左右开弓跟黑暗势力斗。鲁迅一再说,他只有一枝笔,可是我们偏要给他背后插许多军旗,像个在舞台上凶巴巴唱独角戏的老武生……

现在我这样子单挑个所谓“好玩”的说法来讲鲁迅,大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我不管它。我不可能因此贬低鲁迅,不可能抹煞喜欢鲁迅或讨厌鲁迅的人对他的种种评价。我不过是在众人的话语缝隙中,捡我自己的心得,描一幅“好玩”的鲁迅图像看一看。

什么叫做“好玩”?“好玩”有什么好?“好玩”跟道德文章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要来强调鲁迅先生的“好玩”?

以我私人的心得,所谓“好玩”一词能够超越意义、是非,超越各种大字眼,去除层层叠叠油垢般的价值判断与意识形态,直接感知那个人——当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我就不断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来读去,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我确信,他这样一句一句写下去,明知道有人会发笑。

随便举个微不足道的例子吧。在《看萧与“看萧的人们”记》中,记录内山完造那边通知鲁迅说,萧伯纳到了上海了,正在孙夫人即宋庆龄家里吃饭,问他愿不愿意去见见。鲁迅于是写道:

有这样地要我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罢。

什么意思呢?没什么意思,但又有一层需要说,却不好说,说不好就很不好玩的意思。什么意思呢——鲁迅知道萧是大人物,鲁迅知道自己也是大人物。不去见,或赶紧去见;看得很重,或存心看轻,都不恰当、不大方,都没必要。而其实鲁迅是想要见见的,又其实“特地搜寻着去看一看的意思倒也并没有”,好,现在人家来了,邀请也来了,那么:

有这样地要我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罢。

这意思很深,也很浅,很率性,也很得体,老先生当时那么想了一想,事后这么写了一笔,很轻,很随意,用了点心思,又看不出怎样用心思,然而有这么一笔在——后来便写他去了,居然坐在那里看萧和众人吃饭,看萧怎样不熟练地使筷子夹菜,还有许多令人发噱发笑的细节——这就是我所谓的好玩,很不起眼两句话,年轻时读到,不注意,中年后读到,我心里笑起来。

太多了。在鲁迅先生的所有文句中,布满这类不起眼的好玩,轻轻地,或者放纵地,故意地,或不是故意地,随时想到,随时好玩,随手写下来。因他是通体的、彻头彻尾的好玩,所以他知道自己好玩,不放过一行文字在那里独自“玩”。所以除了“好玩”,鲁迅先生另一个偶尔被提到的处境就是很寂寞,他好玩了一生一世,结果大家把他看成个很凶很苦、一天到晚发脾气的人。这一层,鲁迅真是很失败,他害了好多读者,也被读者所害。

我常会想起胡兰成。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流亡者,因此成为一个旁观者:他不是左翼,也不是右翼,他在鲁迅的年代是个小辈,没有五四同人对鲁迅的种种情结与偏颇,也没有国共两党在评价鲁迅、看待鲁迅时那种政治意图或党派意气,所以他点评鲁迅,我以为倒是最中肯,他说,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照他看来,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跌宕自喜”。

“跌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跌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我今天要来强说鲁迅的“好玩”,先已经不好玩,怎么办呢,既是已经在这里装成讲演的样子,只好继续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我们先从鲁迅的性格说起。

最近我弄到一份四十多年前的内部文件,是当年关于拍摄电影《鲁迅传》邀请好些文化人做的谈话录,其中一部分是文艺高官,都和老先生打过交道。我看了有两点感慨,一是鲁迅死了,怎样塑造他,修改他,全给捏在官家手里;什么要重点写,什么不能写,谁必须出场,谁的名字不必点,等等等等。这可见得我们知道的鲁迅,是硬生生给一小群人涂改捏造出来的。第二个感触就比较好玩了:几乎每个人都提到鲁迅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板面孔,而是非常诙谐、幽默、随便、喜欢开玩笑,千万不能给他描绘得硬邦邦。夏衍,是鲁迅先生讨厌责骂的“四条汉子”之一,他也说老先生“幽默得要命”。

我有一位上海老朋友,他的亲舅舅即当年和鲁迅先生玩的小青年,名字叫唐弢。唐弢五六十年代看见世面上把鲁迅弄成那副凶相、苦相,私下里对他外甥说,哎呀,鲁迅不是那个样子的。他说,譬如鲁迅跑来看唐弢,兴致好时,一进门就轻快地在地板上打旋子,一路转到桌子前,一屁股坐在桌面上,手里端支烟,嘻笑言谈。唐弢还说,那时的打笔仗,不是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一本正经火气大,不过是一群文人你也讲讲,我也讲讲,夜里写了骂某人的文章,老先生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互相说起,照样谈笑。前面说到夏衍,我本以为鲁迅根本不与他玩,结果据夏衍说法,他们时常一起吃饭谈天,熟得很。

除了鲁迅深恶痛绝的几位论敌,他与多数朋友的关系绝不是那样子黑白分明。胡适算是鲁迅的“宿敌”,可是你看鲁迅给胡适早年的信,虽敬而远之,不作熟腻之态,也时常夹些轻微随意的文人式的调笑。他与郑振铎有好多信不厌其烦商量怎样印笺谱、怎样印得它精良考究之类(这些信件往来正是鲁迅大叹时代黑暗,也正是柔石与瞿秋白被害的30年代初,当我在鲁迅纪念馆亲见那些精致透顶的笺谱,我就想,这精致与闲心,不也是那黑暗时代的注脚么),可是我看夏衍回忆,就说鲁迅他有一个时候见了郑振铎就骂他,说在《小说月报》上照片弄错,翻译弄错,他讲两个富家女婿,一是指邵洵美,一是指郑。但有件事上两人又有同感,印笺谱,搞版本,非常要好。

这样看来,鲁迅与所谓“论敌”的关系,半数是“熟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不熟不识的人,又怎样看待鲁迅呢?我的一位师尊认识某位当年与鲁迅打过笔仗的老先生,50年代谈起他年轻时为文撩拨鲁迅,鲁迅回应几句,那老先生到晚年还得意洋洋说:“好哉,我就给鲁迅先生一枪刺下马来……!”说罢,哈哈大笑。

这样子听下来,不但鲁迅好玩,而且民国时期的文人、社会、气氛,都蛮好玩,蛮开心,并不全是凶险,全是暗杀,并不成天价你死我活、我活你死。文人之间的“死掐”,有也是有的,譬如周作人的得意门生废名迷恋佛学,和熊十力交好,天天论道,有天两人高声辩论,忽然就不出声扭打到一处,结果是废名怒冲冲走掉,第二天,又走去和熊十力聊别的学问去……我们今天的文人们,有为了学问而辩论到至于扭打起来的么?没有,都客气得很——总之不好玩。

我们的历史教育、历史记忆——假如我们果然有历史教育的话——多是严重失实、缺乏质感的。历史的某一面被夸张变形,另一面却是给藏起来,总是不在场的。我们要还原鲁迅,先得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情境。我说“尽可能”,因为我们的“历史”常是哈哈镜,变了形的。我们要学会在“变形”中去找那可能准确的“形”。

在回忆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较地能够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譬如章衣萍的太太回忆,有一天和朋友去找鲁迅玩,瞧见老先生正在四川北路往家走,于是隔着马路喊,鲁迅没听见,待众人撵到他家门口,对他说喊了你好几声呢!于是老先生“噢、噢、噢……”地噢了好几声,问他为什么连声回应,鲁迅笑说,你不是叫我好几声么,我就还给你呀……接着进屋吃栗子,周建人关照要拣小的吃,味道好,鲁迅应声道:“是的,人也是小的好!”章太太这才明白又在开玩笑,因她丈夫是个小个子。

这样子看下来,鲁迅是简直随时随地对身边人、身边事在那里开玩笑,照江南话说,他是个极喜欢讲“戏话”的人,连送本书给年轻朋友也要顺便开玩笑。那年他送书给刚结婚的川岛,就在封面上题词道:

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小说史略》。

那种亲昵、仁厚、淘气与得意!一个智力与感受力过剩的人,大概才会这样随时随地讲“戏话”。我猜,除了老先生遇见什么真的愤怒的事,他醒着的每一刻,都在寻求这种自己制造的快感。

但我们并非没有机会遇见类似的滑稽人,平民百姓中就多有这样可爱的无名的智者。在严重变形的民国人物中,想必也不少诙谐幽默之徒。然而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绝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像,甚至是致命的力量——希特勒终于败给丘吉尔,因为希特勒一点不懂得“好玩”;蒋介石败给毛泽东,因为蒋介石不懂得“好玩”。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严肃,一旦愤怒激烈,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

我们再回头看看清末民初及五四英雄们——康有为算得雄辩滔滔,可是不好玩;陈独秀算得鲜明锋利,可是不好玩;胡适算得开明绅士,也嫌不好玩;郭沫若风流盖世,他好玩吗,好笑倒是有一点;茅盾则一点好玩的基因也没有;郁达夫性情中人,然而性情不就是好玩;周作人的人品文章淡归淡,总还缺一点调皮与好玩——他虽也论到心里的所谓“流氓鬼”即文笔偶尔的“不正经”——可是论开阖,比他哥哥的纵横交错有真气,到底窄了好几圈,虽这说法不免有偏爱之嫌。最可喜是林语堂,他当年乱世提倡英国式的幽默,给鲁迅好生骂了好几回——顺便说一句,鲁迅批判林语堂,可就脸色端正,将自己的“好玩”暂时收起来——可是我们看不出林语堂平时真好玩,他或许幽默的吧,毕竟是种种西式的刻意的自我教养,与鲁迅天性里骨子里的大好玩,哪里比得过。

这样子比下来,我们就可以从鲁迅日常的滑稽好玩寻开心,进入他的文章与思想。

同类推荐
  • 美女貂蝉走江湖

    美女貂蝉走江湖

    人在乱世,游血江湖;终极一杀,剑指曹刘!这一切,只为还夫君吕布那份粗鲁的真情,貂蝉拼了...
  • 秦后非汉

    秦后非汉

    当历史的车轮平静的走过了秦朝的第15个年头,而秦朝却依旧统治着华夏大地,没有二世而亡的秦,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 三国之我是汉室宗亲

    三国之我是汉室宗亲

    重生为汉室宗亲,还是和刘备同宗同辈的。除了汉末群雄,还有被系统携带出的历史上叱咤一时的枭雄。天可汗李世民,布衣天子朱元璋,窃国大盗赵匡胤等人中原大战。草原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完颜阿骨打等草原雄鹰互相角力。国外,军人皇帝塞维鲁,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等……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历史百科一点通

    历史百科一点通

    《历史百科一点通》分为两个大部分:中国部分和世界部分。中国史部分讲述了从人类出现之初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历史,准确、生动、简洁地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串联;世界史部分包括史前人类、古代文明、中古时代等部分,兼具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精彩演绎世界历史。
热门推荐
  • 普京的男人法则

    普京的男人法则

    本书首次全面揭秘强人普京的22大男人法则,彰显普京刚柔并济的人格魅力、拼搏奋斗的人生历程、铁血柔情的王者风范,让每一位男人都能成为内外皆修、卓越非凡的完美男人。
  • 丧胆尸魂

    丧胆尸魂

    纪元2120年,秦始皇长生实验产生的病毒改变了整个世界,丧尸,魔,神,鬼接踵而来,五族大乱,神兽涌出,B地球发现,人类文明接近尽头,凌晨身上的秘密也一个个被揭开,双生异能、魔神身份,这一切,难道只是上帝的玩笑。
  • 如何说员工才肯听 怎样管员工才肯干

    如何说员工才肯听 怎样管员工才肯干

    在本书中,作者依据多年的管理咨询和培训经验,围绕中层干部识人、选人、用人三大主题,提炼了必修的管理法则。这些法则的内容涵盖了中、基层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内容上,旨在指明管理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纲领及其实践应用方法,全书言简意赅,对中、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价值。
  • 重生之捧杀

    重生之捧杀

    重生前,舒天一路求上,却被人设计捧杀,坐上云端却被摔的个鼻青脸肿、狼狈不堪,落了个一尸两命的下场。 重生后,为子报仇,摒除感性,理性回归,重逢爱人,信任却成了两人亟待找回的部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句话简介:渣男当道,好男人要用心调教。 ********** 【百里出品,坑品保证。祝大家看文愉快!】
  • 神捕王妃

    神捕王妃

    王府中刁钻毒辣的王妃,一夜之间性情大变,不仅身怀绝技,更成了一等一的训马高手,原本避之不及的王爷,却渐渐迷恋上了她………女神捕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香消玉损,竟魂穿到毒辣王妃身上,且看神捕王妃如何牵扯出朝中阴谋诡计,带领王爷玩转江湖,找出真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我国的群众文化基础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建立,并在20世纪90年代完善相承的。进入21世纪,群众文化的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实践,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群众文化的理论宝库。本教材就是承先人之积,取后贤之华,以《群众文化学》为基础,通过对群众文化实践的总结,对群众文化理论探索的归纳,并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编写的。
  • 我的异界历险记

    我的异界历险记

    一觉醒来,身处异界。从此踏上与神为师,与魔为敌之路。奋起吧!不畏艰难,不畏苦难。用独特的力量对抗敌人,催魔灭鬼!守护新世界!
  • 写给苏小姐的情书

    写给苏小姐的情书

    我喜欢一个女孩,吹着冬天夜晚的风,在穷困潦倒的圣诞节,我喜欢一个女孩。(没有了解过现诗,堆砌辞藻,喜欢一个人的样子,该是语无伦次)
  • 都市最强修真学生

    都市最强修真学生

    【火爆畅销】(又名《全球修真》)无敌仙尊,重生都市,降临到了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身上。会修真、通医道、能隐身,游走校园,玩转都市,专治各种不服!我会修真,任我纵横!
  • 半截身子在土里 半截身子在天上

    半截身子在土里 半截身子在天上

    因工作关系,前些年不断在黎城、平顺、壶关、长治一带的山区考察或走访,希望发现山区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经验和规律。这是一个向前看的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很难找到一个能把各种问题都综合进去的分析框架,但迷茫之中还是有了意外的发现,这些地方都有赵树理先生当年的足迹。从他出生、工作到后来挂职返乡,这位作家的大半生是埋在上党山区的黄土里的。时逢赵树理先生的公子赵二湖先生重访左权县横岭村,发现赵树理当年曾在这个小村参加过一桩命案的调查,而这桩命案可能与《小二黑结婚》的创作有关,因而又被认为是小说的故事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