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8300000003

第3章 特稿(2)

我们接着从西安出发,那时候铁路才修还没修通,只能走西(安)兰(州)公路,经过平凉、泾川,因是敞篷卡车,盘旋而上过六盘山时,11月初的高寒天气,加之“红旗漫卷西风”,凉彻骨髓,挤得两腿发麻,下山才得活动活动半僵的腿脚。又过了定西,见路边的田野上一块块都被砂石所覆盖,这是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原来此地天旱,为了保墒,在耕地表面匀匀铺上一层卵石,这笔投资不小,但效益不错,头十几年是新砂,再十几年是中砂,三十年左右就是老砂,产量递减,不重新铺砂就不行了,故云:“铺死老子,吃死儿子,饿死孙子。”既佩服此地农民“与天斗,与地斗”的智慧招数,又为当地“得天独薄”而叹息。在黄河边看到大水车,在黄河里乘了羊皮筏,逛五峰公园觉得一般,入城歇脚在西北大厦,楼高三层,据说曾是张治中驻节所在,至今为全城的制高点。香烟牌子“八二六”,因为兰州是1949年的8月26日解放的。看兰州市容,该和两年前没大变样。中心建筑鼓楼还有人半公开地兜售“春宫”。一切都展示着迫切需要一场荡涤污垢的社会改革。在这样背景上,土改的历史意义更显得突出了,我想。

我所在的西北土改工作团一团,在兰州又分了队,我属皋兰工作队。11月5日在兰州听了甘肃省省委书记的报告,11月10日在皋兰听了县委书记的报告。这个县北邻景泰,西邻永登,东邻靖远,东南隔黄河与榆中为邻,而南面紧挨着兰州(几十年后它已划为兰州的一个区)。我们工作队分赴皋兰的源泰区和水川区。我向来喜欢从乡村地名琢磨它的地理内涵和历史内涵,这两个区有些地名标志出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像上黄克浪、下白坡子、冰川子、石竹沟、羊头岘子、黑石川、青石墩、大横路,还有三川口、后长川、金钩口,至于王家岘、何家川、刘家窑、乐家铺之类,就比较一般了。

县委书记的报告,介绍了本县的基本情况,地主的主要剥削方式,农民从解放前至今的生存状态,土改摸底和试点经验,尤其是把将要进行的土改,按照七十天左右的预期,详细地分了阶段,哪个阶段抓什么,怎么抓,布置得十分具体,使我悬着的心一下落地,只要照方抓药,就能完成任务;我从心眼里佩服县乡两级干部的驾轻就熟,成竹在胸。越往下走,越感到放心,11月15日在金口村的水川区区公所听到的报告就更具体了。

水川区靠黄河边,黄河边还有白杨树,这是全县的好地方(往北去,有个北山区,整个区没有一棵树,简直难以想象)。全区共九个乡(当时的乡即行政村,相当于公社时期的大队,下面还有自然村,相当于后来的生产队),一乡蒋家湾,二乡桦皮川,三乡博爱村,四乡金沟口,五乡白茨滩,六乡大川渡,七乡鹦哥湾,八乡麦地沟,九乡聂家窑。各乡政府距区政府最远40里,其他二三十里不等。全区2363户,14653人,土地55781亩3分5厘(算计得如此精确?可能吗?有必要吗?);全区每人平均土地3亩8分5厘8毫(原来是要这个平均数)。全区贫农1687户,中农535户,富农44户,地主65户,雇农及其他职业者32户。今春各村都经过了减租、反霸、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工作,但群众发动不够充分。在“减租”中各乡都组织与扩大了农会、民兵,五个乡成立了妇联,但不健全,妇女工作最差。

真要感谢当地基层干部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工作,如果本是空白,我们两眼一抹黑地进村,那将多么艰难。有这个基础就不同了。实际上,我们即使不来,人家也还不是照样干,看来,我们来这儿,主要是像多次报告中说的,让我们这些光有书本知识的人好好见一下世面罢了。

说到社会情况,说是一、四、六、七乡比较复杂;但论工作基础——减租结束时的群众基础,四、六、七乡较好。这时我庆幸我分在五乡,不止因为它有个好听的名儿白茨滩;更因为,它虽不在工作基础较好之列,但社会情况并不那么复杂,我的避难求易的惰性在这里显出来了。可见我绝不属于那路哪里困难就要求奔赴哪里的英雄好汉,也不属于希望在最艰苦的斗争中改造自己的积极分子。

白茨滩乡的土改顺利完成

听了介绍,看来五乡白茨滩处于中间状态:减租中未充分发动;捐献(飞机大炮)和征粮中表现不错。减租时本乡未大斗,目前问题不大。减租快完时斗了恶霸滕尚镇,“果实”未退完。226户,1440人,农业人口1430人,土地4256.27亩,每人平均2.98亩。地主8户,富农2户,中农58户,贫农104户,雇农27户。乡长张守家为贫农,农会主任曾富河为雇农。

这时我们北京来的三个人,政务院的朱明,中央戏剧学院的葛崇娴,还有我,跟三位地方干部组成一个工作组,来自西固城(即后来兰州市的西固区)的雇农许尊麟,还有马、高两位,都是甘肃各地前期土改中涌现的积极分子,一起搭配工作;朱明和许尊麟分任正副组长。

这个白茨滩乡星散着好几个自然村:碾子口、牛家窑、杨家沟、狄家庄,还有中坪子、洞槽子、王家堡子。我们11月16日进村,先合后分。一开始通过乡村干部会、农代会、青妇代会、农会会员大会、村民大会宣布土改,按照统一的宣传大纲,向群众宣讲政策,自然是由工作组长、副组长主持。我一进村,连当地群众说的话都听不懂,我担心我的话他们也听不明白,总是光带个耳朵不张嘴。担任副组长的老许,说起话来像拉家常,关键处却也能疾言厉色,他没有任何“书面语言”的滞碍,每句话都能打到群众心里。我不觉得他是刚刚冒头的土改积极分子,他倒像是富有实际斗争经验的老干部。

工作组跟群众见过面,就分头下各村去摸底,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每天早晨或晚上集中“斗(凑)”情况,大约个把星期,认了门,我们就分别住到贫雇农家,也不天天碰头了。我住在牛家窑的时候多,同住而不同吃,当地干部把我们的三顿饭,分别派到中农乃至上中农家里,据说这样可以使他们安心,于是差不多天天是热腾腾的“臊子面”,白面条,黄色的酸菜,浇上红色的辣子,有时还有肉末。其实主要是贫雇农家拿不出像样的饭食。后来熟了,我要求贫农家别见外,我较长期地在牛礼垣家吃派饭,他家大婶从早到晚坐在织布机前,而一冬天仍只穿一条黑布单裤。她家七岁的麻脸小姑娘,总是到“饭时”就来怯怯地叫:“邵家哥!”我到雇农牛喜田的窑里住过两夜,炕上连一领草席也没有,他怕我冷,多加了柴火,让我睡热炕头,我把一件日本军大衣连铺带盖,一侧身就烫一下子,简直像是烙饼,一夜翻过来掉过去,后来还是搬出去了;他一个光棍汉,自己饥一顿饱一顿,又哪管得了我的饭?除了吃住,我又尝试以别的方式联系群众,晚饭后开片儿会,总要等人,趁这空档跟大家闲说话儿,顺手借过他们的水烟袋,想试吸一口,谁知不留神咽下一口烟油子,登时的反应是呕吐,老乡们掀开我的棉袄,在后背上连划带拍,最后放我躺在炕上,迷迷糊糊,仿佛喝醉酒似的,会众搭搭讪讪地散去。

很长一段时间,走村串门,总是老许带着我。冬闲,下午太阳照着,到谁家去,都拿出一笸箩干枣儿,随抓随吃随聊天。老许真有办法,吃着聊着,便把村里村外人们之间的故事、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家长里短性质的过节儿,弄得一清二楚。少不了临走还吃上半碗炒面拌“冬果梨”,有冰淇淋之味。老许口无遮拦,有时骂骂咧咧,最常挂口头的是“日他哥”,但越是这样,群众越喜欢他,我虽不是“格格不入”,他才能算“打成一片”。自然,有阶级的分野,地主不喜欢他,甚至怕他。有地主在背后说:“怕那黑脸的,不怕那白脸的。”黑脸指老许,白脸的就是我。因为他见了地主能大声吼,吓得他们三魂出窍,一样的政策,从他嘴里讲出来,显得有份量,有权威。因此,老许走到哪儿都是理直气壮,很有“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的气魄。

但我发现,不是所有的贫雇农都像老许这样。比如全乡的农会主任曾富河,地道的雇农,但不善言词,肉肉乎乎的,凡是开会,都由乡长张守家出面讲话,老曾不讲话,可他在贫雇农里人缘好,连他有一份“私情”的事大家也心照不宣,好像都给予同情的理解,这一度让我大惑不解。看来农民自有其现实主义眼光,对老曾确是看“大节”,看“本质”,那就是为人实在、可靠,这是群众推举带头人时最重视的。农会主任,这在土改时可是重要的岗位,在没有建党的地方,他们就是农民的领袖,运动的领袖,举足重轻;建立了党支部的乡,挂“乡人民政府”和“乡农民协会”两块牌子,党支部不挂牌子——这当然不表明党支部不重要,而只是沿袭一些地下活动或解放初期的传统,党的活动还处于半秘密状态,至少保持了一些神秘色彩;就像50年代从来没有任何人以党组书记或党组成员的身份公开出场,即使他们兼任国家机关的部长、局长,群众团体的主席、书记处书记,也总是以行政职务抛头露面,直到“文革”以后,党组书记一职才在新闻媒体频频亮相,报道一些“党政一肩挑”部门负责人时,也往往先报他的党组书记头衔了。现在到农村,看不到农民协会的牌子,不是农会代替党支部“退居幕后”,而是土改结束后农会就偃旗息鼓,60年代“四清”运动中另外组建了“贫协”,全称“贫下中农协会”,也曾一度貌似乡村里的权力机关,运动过后,又如昙花一现般消失了。

土改虽然分了土地,中农贫农的差别还在,但因不许雇工,雇农是没有了;随后在合作化运动中,就不再提贫雇农,而是把中农划分“上”“下”两片,上中农即富裕中农,仍在“团结”之列,而贯彻农村阶级路线时,则首先是“依靠贫(农)下中农”了。富农,按照历来划分阶级成份的政策,一方面自己参加农业劳动,一方面雇工剥削量超过农业收入的25%,区别于一般农业劳动者,从理论上说,本还应叫做农民,实际上,却把它作为剥削者归入农民的对立面,和地主一样领衔“地富反坏右”。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地主富农及其家属子女,其绝对数恐怕是以千万计的(确切的数据我不知道)。

在农村人口中,也如党分析诸多社会关系的一个公式,“两头小,中间大”,地主富农吃香的喝辣的大肆剥削压迫是一头,人数不多,还有就是做长工打短工挨剥削受压迫的雇农是另一头,人数也不多;前者是封建土地制度的受益者,有极大的反动性,后者是受害者,先天是坚决革命的。这种坚决的革命性,我在许尊麟身上看到了,我在村里的两位雇农身上,想唤起他们潜在的革命劲头,却花了长时间,大力气。一个彭永贵,算得上根红苗正,四川人,当年红军西路军负伤失散的红小鬼,十几岁流落此地,多亏老乡们照应了十几年,长成了壮劳力,还没成家,干活不惜力,对人也厚道,他的乡音已改了一半,看得出力求融入当地的生活,人缘不错。原想从他思想深处找出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却发现这三十多岁的汉子,已经成为一个只求干活吃饭安分守己的农民,挖掘不出丝毫革命的豪情壮志来。还有一个高兆华,扛了一辈子长活,倒是已经成家,却只知干活,少言寡语,用我们常说的话,就是“不问政治”似的,搞运动碰上几个这样不问政治的,开会一言不发,什么态度也没有,岂不是急死人。直到土改后期,真正分地的时候,才见他流露了真感情,对像我这样的工作组员,表示出了由衷的信任和亲近,我于是发现,整整一个多月里,他是半信半疑地观察我们,察我们的言,观我们的行,这有力地证明,行前听报告时领导告诫我们的,雇农斗争最坚决,但是也最难发动。老高好歹发动起来了,我们临走时健全各项组织,好说歹说他也当了一名干部,但一年多以后,乡长张守家给我的信里说,老高一门心思投入生产发家的劳动,别的都不管。像高兆华这样的人,若是公职干部,你可以批评他思想“退坡”,可人家本来就是农民,并不以革命者自居,你能说什么呢?

因此,我在工作组里幸会的这位黑脸老许,真是农民中涌现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天生是搞群众运动的好手。我在50年代回北京后,知道他家在西固,离不开兰州市、皋兰县这块地方,几次想写信给他,但想到他一个大字不识,便搁下了。以他的智商,基层工作能力,如果能补上扫盲一课,准能做不少事情。初见以为他四十来岁,其实他当年只有二十七八。至今记得他在旷野上哼着秦腔甩大步的潇洒,算来今有八十多岁了,不知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如果一直当基层干部,不知中国农村几十年的大弯路他是怎么走过来的?

因为有了老许顶着,我就用不着独当一面,我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期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除了工作组大家研究解决以外,省里及时下发的《土改工作通讯》非常“解渴”,整个的工作部署不是凭空造车,这里凝聚着前几年的经验教训,更有先行一步的试点提供了样板,群众思想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我们这儿有的,别处大同小异都先有过,并有了应对的办法。这个期间是我平生最看重内部文件材料的日子。我记住里面写专题通讯和总结的,有一位名叫叶华的,听说是《甘肃日报》的总编辑,他写的东西对实际工作确有指导作用。

同类推荐
  • 南国江山

    南国江山

    一个现代人的灵魂穿越到唐朝末年,成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的长子杨渥。在这波云诡谲的乱世,他将要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何选贤任能,治理一方;如何统帅千军,北伐中原,结束乱世……一切尽在南国江山。ps:qq群94610602
  • 明末钢铁大王

    明末钢铁大王

    前世造了孽,今生来打铁,背儿拱一拱,肚子撇一撇,大家叫我叫打铁。成延年有个外号叫打铁,也叫作老打。因为他是一名钢铁厂工程师,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外号。名牌大学拥有双学位的他意外来到明末。且看他如何生存,如何发家致富,最后扭转乾坤。历史常使人遗憾,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重新书写,写下一段绝美的篇章。
  • 民建史话(中国史话·政治系列)

    民建史话(中国史话·政治系列)

    《民建史话》以《中国民主建国会简史》为主要资料来源,同时参考了大量的会史档案、民建先贤人物传记,为读者演绎了一个民主党派70年的发展史。书中讲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一代代民建人是如何为着理想的实现而努力拼搏奋斗;面对困难、面对抉择,一个政党是如何把握好航向,由爱国主义驶向新民主主义,又由新民主主义驶入社会主义的航程。
  • 大唐最强王爷

    大唐最强王爷

    小李他MA的飞刀重现江湖,又该宣起一场怎样的腥风血雨!
  • 醉梦大唐

    醉梦大唐

    一个不自知的穿越者,搅动了大唐五十年的风雨。
热门推荐
  • 乞活西晋末

    乞活西晋末

    魂穿西晋末,附身一溃兵,他摊上了一个华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刘渊刘耀,石勒石虎,鲜卑慕容,怎一个汉家内轧,怎一个诸族并起,怎一个兵荒马乱,怎一个人肉为食!且看主人公如何流窜乞活,如何厚黑经营,如何血战求生,如何辟土桃源,之后又如何兼济天下...
  • 亲爱的,叙先生

    亲爱的,叙先生

    全世界都知道叙也樊把迪叙疼爱到了骨子里,只有这个傻丫头还以为全世界都是在帮助他,来谋害她,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她一直寻寻觅觅的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在她最任性的时候愿意陪她疯,在她想安定的时候,愿给她浩势婚礼。
  • 树校风(成风化人)

    树校风(成风化人)

    “成风化人”系列丛书,从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四个角度,记录了和平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承载了和平人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和平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发挥了讲述和平好故事、传播和平好声音的文化引领作用。
  • 快穿:病娇boss好可怕

    快穿:病娇boss好可怕

    出了次意外,使她遇上了系统无意被套路,只得穿梭于个个空间,用爱“感化”病娇boss偏执皇子、腹黑徒儿、凶残暴君、病娇总裁……她是他心中唯一的净土,唯有她才能给他救赎。“既然给了我一束光,就别再想收回去,做出了这个决定,就不再容许反悔,依依,乖乖待在我身边,不好吗?”
  • 星光不及一个你

    星光不及一个你

    第一次见到他,18岁的他是偶像歌手,16岁的她是乐坛小透明,他的眼睛里有星光。时隔两年,20岁的他被全网黑,远赴异国求学,她是他的同学,他的生活被重新点亮。他清冷而温柔,她温暖而体贴。可惜爱哭的孩子才有糖吃。这就是两个照顾别人但从不被照顾的人互相照顾,温暖彼此的故事。
  • 高原上的背影

    高原上的背影

    对于大科学家,人们难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书中关于科学家们业余爱好的描写,十分有趣和亲切,使人看到科学家们精神世界的另一个侧面,看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闪婚之豪门娇妻

    闪婚之豪门娇妻

    豪门相亲宴,她嫌弃他三十岁还带着一个孩子,果断地临阵脱逃再见面,她却以容太太的身份带着他的女儿冲到夜总会兴师问罪很好,既然她如此高调地以容太太的身份自称,他很乐意成全她婚后,天性善良的她安安分分地当起了豪门小后妈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被他堵在他们的新房门口“容太太,你打算什么时候履行身为妻子的职责?”“我不是把芮芮照顾得很好吗?”某后妈还在状况外“除了是芮芮的妈咪之外,你还是我老婆!”腹黑男轻笑“所以呢?你……想要我干嘛?”小后妈很紧张很害怕“我要和你做点夫妻该做的事!”腹黑男很平静很冷血
  • 宋烟传奇

    宋烟传奇

    她是平凡单纯的女子他是满嘴情话的风月高手我们曾认为的感情实则脆弱如薄翼,在欺骗的背后是丑陋的欲望和对爱的期盼其实我们都是平凡人,他们也是我们。
  •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哲理是从点滴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只有用心去洞悉,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成功与成长的价值。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