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4000000007

第7章 文化风韵

1996年庐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评价:

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从这一评语中,人们能够看到庐山的文化底蕴是何等浓厚。庐山的文化主要表现在诗词歌赋、名人字画、宗教文化等方面。千百年来,庐山的这些文化元素,已经享誉全国,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一)庐山的诗词歌赋

庐山的雾、瀑布、仙洞等景观,曾经激情过无数政客骚人、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一篇篇文学佳作也因此而诞生。其中,比较优秀的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白《大林寺桃花》等。

1.慧远笔下的庐山 慧远于晋武帝太元六年奉道安之命,沿襄阳、荆州东下,来到庐山宣扬佛法,时年47岁。

这里沟壑纵横,云雾缭绕,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眼前的一切在慧远心中形成了一个奇幻的境界。太元九年,慧远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帮助下,就在庐山创造了东林寺,自此一住三十余年,直到离开人世。

慧远善诗会文,在庐山的漫长的岁月中,他留下了许多作品。后来仅存《庐山东林杂诗》《庐山记》等。

慧远题咏庐山的诗,是后来保存下来有关庐山的诗篇中最早的作品。其中,有一首五言诗《游庐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全诗是这样的: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熟是腾飞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2.谢灵运笔下的庐山 在“在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界一改过去为宣扬儒学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开始去追求美的载体,美的源泉,美的情怀。由于这神演变,“峻伟诡特”的庐山,便成为山水诗的讴歌对象,受到文人骚客的青睐。

首先关注庐山的是山水诗的先驱人物是谢灵运。他出身于东晋最显赫的士族家庭。当时,诗坛还处在“庄老击退,而山水方滋”的阶段。寻觅山魂水魄及其雄浑深厚的底蕴,以抒发崇尚自然的文化情感,是当时文人极为困惑和迫切追求与探索的难题。谢灵运正于此时来到了庐山。

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登上绝顶,放眼四顾,灵感飞来,题脉了《登庐山绝顶望诸顺》一诗:

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巳绝。

峦珑有合沓,往来元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在诗中,谢灵运对庐山自然山水的高度敏感和刻画再造,使之成为精美的诗歌意象,自然与时节的变幻,同时也展现了他外在平静和内在的不平静,融合一体的绝盼。

正是这种既富于对自然山水的兴趣,又强烈地显露人生精神的融合,使山水诗有了灵魂,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有了高品位的蕴涵,才使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也因此,庐山成为这个诗歌流派的重要载体之一。

3.李白笔下的庐山 李白一向喜爱游历大山名川,也因此写出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他在一首《望庐山瀑布》中写道: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的香炉就是庐山香炉峰。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

诗的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

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这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4.白居易笔下的庐山 唐朝元和十二年初夏,白居易来到庐山,写下了《大林寺桃花》这首诗,诗中写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这首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5.杜牧笔下的庐山 庐山不仅山水名扬天下,山上的人文景观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庐山上的东林寺就是其中之一。

晚唐诗人杜牧曾经游览过庐山,并在其作品中提到了东林寺。他在他的《行经庐山东林寺》中这样写道:

离魂断续楚江堧,叶坠初红十月天。

紫陌事多难暂息,青山长在好闲眼。

方趋上国期干禄,未得空堂学坐禅。

他岁若教为范蠡,也应须入五湖烟。

6.毛泽东笔下的庐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来到庐山,并留下了一些描写庐山的佳作。

1959年6月底的一天,毛泽东登上了庐山,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众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如此风光欹丽的山川,怎不令人情动于衷!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毛泽东神驰目极,手心相应,为庐山留下了一首豪放之歌。这就是《登庐山》,诗中写道: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诗中的四百旋,指的是庐山盘山公路三十多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陶令,即陶渊明,桃花源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中描写的世外桃源。

综观全篇,这首诗气象恢宏,境界辽阔,历历再现出了诗人胸襟的博大,器度的轩昂。

1961年,毛泽东又写了一首《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诗中写道: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天设地造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此诗虽然所描写的场面较小,但却体现出了伟人从容不迫的心态。特别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之句,更是成为经典名句,被人们广泛吟诵。

(二)名人书画

和诗人一样,画家,书法家当然也爱景色秀丽的庐山,唐寅、沈周等人就曾登上庐山,并留下了留传千古的名画。

1.唐寅的《庐山图》 唐寅早年以科场案被黜之后,遂而颓废潦倒,而中年的一段幕僚生涯,亦使得他魂魄不定。在通过装傻而获得自由后,心魄未定的唐寅,乘船经鄱阳湖返回故里,在途中登上了庐山。

逃脱出“鸟笼”的唐寅,放情于庐山的山水中,有感有悟,不免作诗作画。写了一首七律《登庐山》,并画了一幅《庐山图》。

《庐山图》为全景山水画,表现的是庐山三峡桥一带的景观,画面峰岩嵯峨,古木惨淡,瀑泉湍泻,画风清刚俊逸,而意境却萧索苍冷。

诗言志,画寓怀,画中的题诗令人品味:

匡庐山前三峡桥,悬流溅扑鱼龙跳。

赢骖强策不肯度,古木惨淡风萧萧。

2.沈周的《庐山高图》 山水画发展到明代,产生了一个突出特征,即画派林立。明代中期,以苏州为中心,崛起了一个在野文人画派吴门派,并成为明代中后期画坛主流。吴门画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合称“明四家”。

沈周是一位优裕的文人画家,而唐寅却是一位落魄的士人画家,虽然都是以庐山作为审美载体,却表现出不同的意味。

沈周的《庐山高图》创作于明成化丁亥年,是沈周为老师祝寿而作。

此图为浅绛山水,图中峰峦叠嶂,气势奇伟,飞瀑之下有一老叟伫立静观念。画面布局疏郎,厚重凝炼,宾主和谐团聚,浑然一体。

在画中,人们可以看到,庐山在沈周的心目中,是那样的奇崛,那样的巍峨,那样的高洁!

(三)宗教文化

庐山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庐山就有“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之美誉。

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缈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四颗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宗教文化,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

4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

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

从4世纪至13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

20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

新中国成立后,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四)电影《庐山恋》

在庐山文化风韵中,电影《庐山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这部1980年放映的电影《庐山恋》,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尤其是庐山云雾,它大大地提升了庐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为此,庐山风景区专门兴建了一座小型影院,每天从早到晚放映这部影片。“游庐山,看《庐山恋》”,成为庐山多年来一个固定的旅游项目。

2002年底,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电影《庐山恋》创造了“放映场次最多”“用坏拷贝最多”“单片放映时间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并且这些纪录每天还在不断地增长。

庐山的诗词、书画等任何一个领域,并不能一一罗列。人们从这简单罗列出的一些代表作品中,就能够管窥出庐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类推荐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湘学研究:2013年第1辑(总第1辑)

    湘学研究:2013年第1辑(总第1辑)

    《湘学研究(2013年第1辑·总第1辑)》由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主力。结构严谨,内容新颖,主要包括近代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湖南人与辛亥革命、重评曾国藩、重评曾国荃、屈原与湖湘士人的人格建构、曾国藩的修身思想析论、简析谭嗣同的“复生意识”等内容。
  •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

    「摩登中产」:一个面向城市新兴中产家庭的内容服务平台,由专业媒体团队创立打造,深受新兴中产家庭喜爱。用时代的视角,观察中国中产阶层的诞生与成长,也用细致的笔触,解析中产阶层的困惑与烦恼。本书涵盖「摩登中产」的精华思辨,紧扣当下时代脉搏,足以颠覆你对目前生活、职业、投资、未来的一切观点。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热门推荐
  • 第一姝

    第一姝

    年少无知的时候顾重阳是袁明珠家的奴仆……袁明珠照着他的后脑勺给了一巴掌:“看什么看,还不跟上,又想偷懒。”这一巴掌打得声音挺响亮,打得顾重阳眼泪汪汪的,既是疼得,也有屈辱。曾祖母陶氏:“你这孩子,怎么又欺负重阳啊?”袁明珠:“他是咱们家买来的奴才,不听我的话为什么不能打他?”说着就抬脚又给了他几脚。
  • 全能校花贴身高手

    全能校花贴身高手

    三尺龙泉万丈书,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治国安天下。妄为男儿大丈夫。
  • 斩魔使命

    斩魔使命

    夏日小溪,封尘魔石!一个令人信服的大陆――斩魔大陆这里的人们有些人被称为使命者,也就是将魔消灭的人。下面就是各个使命等级1、斗魔者2、斗魔师3、斗魔灵4、斗魔领5、斗魔将6、斗魔王7、斗魔圣8、半斗魔皇9、斗魔皇……斗魔皇是人们都梦寐以求的境界,而在这片大陆上,只有那位大将军才到了那个境界。………………斩千妖,破万魔,使魔破散,苍穹之命。
  •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 晚晴见终南诸峰

    晚晴见终南诸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明雪系列丛书助读

    空明雪系列丛书助读

    如果只有经历痛苦才能成长,那我宁永远不长大。对不起,我想哭。——幽夜童年你陪我走过,但我之后的人生没有了你,失去你是我最大的悲痛,哥哥再见。———阳州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同伴一起拼搏,最重要的事就是保卫这里的和平,你们在身旁再大的风浪也一起闯因为我们是战友。———关从我没有亲人,但友谊足以弥补了欠缺。——林澈有时候,牺牲是一种成全,也是一种责任。为了那些灿烂的笑容就什么都值得了。——雪儿
  • 溯!

    溯!

    “愿我们生生世世,永不分离。”愿你是满天星辰,我是仰望星辰的人,让我们夜夜相伴,夜夜有你。这是一本虐恋小说。北辰亦是遂熙国大名鼎鼎的辰王殿下,武功无人能及,手握众多兵力,有勇有谋,但在别人眼里,他冷血无情,残酷无比,凌清歌,遂熙镇北将军嫡女,武功不算好,但是解决几个小兵还是没问题的。他们因被皇上赐婚不得已在一起,他们刚开始互相排斥,但后来,凌清歌发现自己动了情,每次都主动的帮北辰亦解围,还不惜性命的救他,最后,他们相知相爱,修成正果啦!(想知道详情吗?那等我更文,我们一起,见证他们的虐恋吧!)
  • 灵契

    灵契

    一个身陷囹圄的灵媒,一位渴望自由的富家小姐,一群被时代困住的女人。富家小姐玛格丽特见到女囚塞利娜·道斯,惊为天人。她唤起了她对于被囚的痛感,对自由的渴望,对未知生活的向往。她无法控制地频繁前往监狱,对塞利娜关照有加,从同情到认同,从共鸣到爱意,玛格丽特对塞利娜的感情一发不可收拾。但这个谜一样的女孩,到底是信口雌黄的欺诈犯,还是天赋卓群的奇才?《灵契》为萨拉·沃特斯维多利亚三部曲的第二部,是一部充满叙述力量和文字力量的作品,对女性身处的情感困境与社会困境的揭示深刻而尖锐。
  • 封神2观星宗

    封神2观星宗

    一个世俗的大陆,却崇尚强者为尊,何为修仙,是有情还是无情!大陆的神秘面纱掀起!群英争雄,颠覆高峰!
  • 任正非商业的逻辑

    任正非商业的逻辑

    《任正非商业的逻辑》向读者讲述华为从一个2万元起步、没有任何创新能力的微小企业成长为拥有14万多名员工、在150个国家设有分公司、代表处或研究所,年销售收入超过35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这种狂奔式发展背后的商业逻辑。《任正非商业的逻辑》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和查找大量华为内部资料,全面梳理了华为创立30多年来的商业操作和重要讲话,深透地总结任正非的用人策略、营销秘诀、企业转型方法、未来战略规划,每一个要点都弥足珍贵。书中所论对企业高层领导、白领以及创业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