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7500000007

第7章 著名战例

在我国古代的军事史上,“关”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它能代表很多含义。据守关,代表着可以以逸待劳,掌握战争的主动优势;攻下关,意味取得巨大胜利。

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与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因此,要了解函谷关,就必须了解在函谷关发生的著名战役,因为战役是这个曾经的军事要塞能够蜚声中外的根源所在。

(一)虢公败戎

春秋时期,函谷关一带地区属于虢国。虢国当时的国都在上阳。虢国丑是虢国的最后一个国君,他依仗优越的地域条件、雄厚的军事实力、发达的经济文化,骄横好战,多次侵扰北部的晋国。

到了晋献公时代,晋国开始强大起来,晋献公就起兵报复虢国。公元前658年,晋国从虞国借道,攻占了虢国的下阳,并准备继续进攻虢国的都城上阳。

上阳和下阳,虽然都属于虢国,但相隔一条黄河。唯一的渡口茅津渡两岸高峰耸立,易守难攻,晋国损失了不少人马船只,也没能攻过黄河,只好暂时退兵。

晋献公见难以攻克上阳,就派人贿赂游说犬戎从西面攻打虢国。犬戎,古时以犬为图腾的部族,因居住在西方又称为西戎,是游牧于今甘肃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犬戎对富饶的中原早已垂涎三尺,此时有了晋国的唆使,更加狂妄,很快集中兵力浩浩荡荡地向虢国开来。

虢公丑听说犬戎西犯,便调集所有精锐,在函谷关镇稠桑村的旧址桑田布置重兵,全力拒敌。

函谷故道,两边山高林密,殆不见日。虢公丑让士兵在两面山坡上的树林中埋伏,又派一队精兵快骑出桑田袭击犬戎的营地,斩杀了很多犬戎兵,点燃了多处帐篷。

犬戎主慌忙吹起号角,率兵围歼。虢兵也不恋战,边打边退。犬戎主不知是计,紧追不舍。进入函谷故道,忽听一声呐喊,两边山上弓弩齐发,乱箭如雨点般地射来。

犬戎主大惊,知道中了埋伏,急忙率队后撤。虢国兵从山上扑杀下来,犬戎兵乱作一团,争相逃命。不多时,被马踩死的、被箭射死的、被刀砍死的不计其数,桑田血流成河,横尸遍野。犬戎主左肩中了一箭,被亲兵护驾着逃回营地。

通过此次战役看出看出,函谷关之险,不仅仅是关险,主要还是路险。当时,关的概念还不很明确,从东往西通过很难,从西往东通过同样不易。

(二)合纵攻秦

战国时期,秦国任用法家深入改革,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奖励农耕,修造军事;对外实行连横扩张,“远交近攻”,不断强大起来。

公元前325年,秦国已完全据有关中,并在河东占有汾阴、皮氏等前进基地;在河南占有函谷关及陕城等重要关塞。

凭借黄河和函谷关天险,秦国进可攻、退可守,形成了并吞天下之势。此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感到严重不安,不断策划“合纵”联合抗秦。

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41年,接连发生了五次著名的“合纵攻秦”战役,而函谷关就是这合纵攻秦战役的主战场。

公元前318年,在魏相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发起历史上的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此次战争也被称为“修鱼之战”或者“函谷关之战”。

此后,秦进一步“富国”“广地”“强兵”,不断向魏、韩、楚、赵等国进攻,将领域逐步扩展至中原。公元前298年,秦攻楚,战于析,歼楚军五万,并占城邑十余座。

当时,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对己更为不利,乘秦军久战疲惫,于当年联合攻秦。

经三年苦战,联军终于击败秦军,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取得胜利。

公元前287年,齐、赵、魏、韩、燕五国联军攻秦。由于五国目的不同,各有打算,进至荥阳、成皋,即互相观望,不肯首攻。

秦为破坏五国联盟,主动将之前占领的一些地方分别归还给了魏国和赵国。联军遂撤走。第三次合纵攻秦,未交战即告瓦解。

公元前269年,范睢入秦,建议秦昭王实行“远交近攻”战略,以利于巩固占领之土地。秦遂将打击重点指向最近的韩、魏、赵。秦国大将白起在鄢郢之战中,歼楚军数十万。

在华阳之战中歼魏、赵联军15万;在长平之战中,歼赵军45万;还攻灭西周、东周及义渠,蚕食了大片土地。这促使各国再度联合。

公元前247年,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由信陵君指挥西向攻秦。秦将蒙骜因腹背受敌,被迫西退。

信陵君亲冒矢石,率先冲锋,联军士气大振,紧随追赶,追至河外,即后来的河南西部函谷关东黄河以南地区,包围了秦军,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后来,秦军败退进入函谷关,紧闭关门,坚守不出。相持逾月,联军撤回。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获得了胜利。

联军的胜利,并未削弱秦军实力,亦未能遏止秦之扩张势头。秦始皇继位后的五年间,占领了魏、韩、赵许多军事要地。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

中原各国为打破不利局面,以图生存,于秦王政六年再一次组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由赵将庞煖指挥攻秦。

此次五国联军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一度深入至函谷关内,距秦都咸阳仅三四十公里。当秦集中兵力进行反击时,联军不支迅即大败而退。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

不久,秦始皇亲政,用李斯“灭诸侯,成帝业”“数年之中尽兼天下”的建议,加快了各个击破的步伐,不给各国再次联合行动的机会,合纵战略至此破灭。

合纵历时时间长,战役次数多,伤亡人数也多,而且这些战役又大都发生在函谷关附近。这些战役虽然随着历史的车轮已经远去,但它们却在古老的函谷关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痕迹。

(三)修鱼之战

修鱼之战,又被称为“函谷关之战”,它是合纵之战五大战役中的第一场。它是指公元前318年,在合纵攻秦之战中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在函谷关,发动的进攻秦军的那次战役。

周慎靓王二年,当时秦国的扩张和张仪的连横策略,严重威胁到东方各国。在齐、楚、燕、赵、韩等国支持下,魏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行“合纵”之策。

次年,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

公孙衍还联络义渠国,由侧背进攻秦国,配合联军。当时,秦国送“文绣千匹,好女百人”给义渠国,以缓其威胁,然后发兵于函谷关迎战。

联军因各有所图,步调不一。楚、燕两国暂时受秦国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

在战争中,秦国开关迎击,获得大胜,结果使联军“伏尸百尤,流血漂橹。”

败退后,联军向东退至修鱼,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西南。

同年,义渠国君认为秦国送厚礼实是暂时策略,秦国强大对己不利,便乘五国攻秦之机,出兵袭击秦国李帛。秦军一支仓促迎战,结果大败于此。

然而,这一战并未影响全局。周慎靓王四年,秦遣庶长樗里疾率军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斩杀其主力韩军8.2万人。

联军再败退观泽,即今河南清丰南。秦军追至观泽再败韩军,俘虏韩将鲮申差。

修鱼之战影响巨大,它使关东诸国大为惊恐,这为秦国以后实现统一霸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回顾这场战役,秦人的作战能力故当称道,但函谷关的险要,也给秦国帮了不少忙。

(四)庞煖征秦

公元前241年,魏国在秦国连续进攻之下,丧失大片土地。

此时,魏景湣王感到单凭魏国的力量,难以抵挡秦军。于是,他接受大臣建议,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再次合纵,以抗击秦国。

通过外交活动,魏国的提议得到了各国响应。当时,除齐国依附秦国外,赵、韩、魏、楚、燕五国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煖为帅。

庞煖认为,攻秦之师屡次向西进攻,均在函谷关被阻。函谷关雄关非常难攻,不如绕道蒲阪,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关后,可以出其不意。这里的“蒲阪”就是今山西永济西南;“河水”指现在的黄河。

五国联军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到了蕞这个地方时,与吕不韦所率的秦军相遇。

此次战役,秦国又取得了胜利。

庞煖征秦,也称为蕞之战,这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

从此,六国更无法抵御秦国的兼并战略,这对秦国的统一扩张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在这场战役中,从庞煖绕开函谷关之举,可以清楚地看出函谷关在当时的坚固险要。

(五)刘邦绕关与黥布破关

公元前207年,刘邦按照楚王的提议,率部前去攻打大秦。

刘邦深知函谷关天险,一时难于突破。于是,在洛阳东作战不利的情况下,刘邦果断决定,避开函谷关,出轩辕关,绕道商洛,由武关攻入关中。

就这样,刘邦绕关后,进展非常顺利,很快就灭掉了曾经非常强大的秦军。

按照当时楚王项羽的约定,先入关中者可以称王,因此,刘邦的入关使项羽大为恼怒。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40万,西进函谷关。得知刘邦已定关中并派兵扼守函谷关,项羽大怒,命黥布强行攻关。

黥布攻不下来,一把火烧毁了关城,千古雄关就这样淹没在历史风云当中。

黥布破关后,进军新中,接着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在与项羽的交锋交锋中,刘邦的绕关入城,给自己先入关中赢得人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函谷关西原大战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后,多次从函谷关进攻潼关,被唐军统帅哥舒翰击退。

当时,唐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放弃守关拒敌计划,率兵出战,与安禄山军在函谷关西原展开会战。

为了制胜唐军,安禄山命令部将崔乾佑乘机设阱,在北靠黄河、南依高山的隘道上,据险以待唐军。

六月初七那天,唐将哥舒翰与崔乾佑部相遇于灵宝。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道。

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日领兵与唐军决战。

哥舒翰与田良丘乘船在黄河中观察军情,看见崔乾佑兵少,就命令王思礼等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率十万大军继后,大军协同前进,另派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崔乾佑出兵不到一万,三五成群,稀稀拉拉,队伍有疏有密,士兵有前有后,唐军官兵看见后,都大笑叛军不会用兵。其实,崔乾佑把精兵摆在了阵后。

两军一交战,叛军偃旗息鼓假装败逃,唐军斗志松懈,毫无准备,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

待唐军全部进入隘口,叛军伏兵突起,居高临下,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兵力难以展开,死伤甚众。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一条通路。此时正值午后,东风劲吹,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通道,使唐军无法前进。

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弩箭射完了,才知中计。

这时,崔乾佑命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唐军背后杀出。唐军腹背受敌,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

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

哥舒翰只带数百骑得以逃脱,从首阳山西面渡过黄河,进入潼关。潼关城外有三条堑壕,均宽六米,深三米,逃回的人马坠落沟中,很快就将沟填满,后面的人踏着他们得以通过。起初出关唐军将近二十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八千余人。

同时,这场战役还使唐军主帅哥舒翰被迫投降,潼关、长安相继失守。杜甫在《潼关吏》中对这段历史悲剧发出慨叹:“衰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关于大唐的此次之败,唐军主帅哥舒翰指挥失误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唐玄宗命令放弃据守险关,使险峻的关隘没能发挥作用,无疑是最大的失策。

(七)解放军奇袭函谷关

1947年8月22日,陈赓兵团突破黄河天险,开始了战略大反攻。陈赓出奇兵,主力绕过陕县,直逼灵宝,攻打函谷关。

陈赓的部队在崤山与敌人不期而遇。陈赓一面组织部队全力出击,消灭当面之敌,一面派出第十一旅、第十三旅利用北面的黄河,从东、南方向,围三阙一,攻打灵宝。他特别规定一条:灵宝战役由十一旅旅长李成芳全权指挥,各参战部队,包括我陈赓在内,任何人不准干预李成芳的决心,只管保证他的战斗需要!

这就是陈赓的用人之道。正因为如此,陈赓手下的将领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绝妙的传奇故事。

李成芳带着营、团长们在函谷关下的南李庄察看地形。他的神情是淡漠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这不是在做大战前的准备,而是到了一处要么太熟悉要么太陌生的地方,熟悉与陌生的两极才会使人产生这种感官上的同一种反应,即木然。

敌人在关上的工事占据地形之利,正面仰攻必然遭到重大伤亡。关于如何攻打,指挥员们意见不一,方案提了一大堆,又被推翻了一大堆。

李成芳裹在烟海里。看地形时有人冒了一句:“从西面打函谷关。”当时他没说什么,但内心里却很重视这个意见。

李成芳知道,历代战争打函谷关都是从南面进攻。现在敌人也把南面作为防守的重点,构筑了完整的防御体系。或许它的脊背由于地势险要,敌人会疏于戒备?但若从西面打,会不会有悖于陈赓司令的“围三阙一”的方针?围三阙一的基本意图是逼迫敌人出城向西溃逃,而后在运动中歼灭之。但如果不打痛敌人,它会乖乖弃城西窜吗?攻南山,表面上执行了上级的计划,但不给敌人以足够的震慑,便实现不了战役目的。从西面打函谷关呢?能不能撼动敌人?

李成芳决定去函谷关西面看看地形。

“为什么函谷关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你们谁知道,给我讲一讲。”路上,李成芳问随行的参谋们。

一个参谋说:“我知道一点。灵宝古代叫虢州。函谷关在秦汉时代是八关之首。有关它的传说最有名的要数孟尝君的故事。据说孟尝君夜逃函谷关,危在旦夕,而函谷关的关法规定:公鸡叫才开关放行。要是等到鸡叫,秦国的追兵就到了。幸好孟尝君门下其中一人会学鸡叫,他一声口技引得所有的公鸡都叫起来,于是孟尝君就逃出了函谷关。”

李成芳想,孟尝君出关具有偷袭性质,所以在看过地形后,他下决心从西面打函谷关,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吸引敌人,主力迂回到敌人脊背,实施偷袭与强攻并举的作战方案。

在夜色中,李成芳指挥部队发起进攻,天不亮就占领了函谷关。占领了函谷关,灵宝城就暴露在炮火控制之内,第十一旅、第十三旅趁势发起总攻。

就这样,不到四个小时,全歼守敌,生俘敌新编第一旅旅长以下五千六百余人。

函谷关高地被我军占领,从而使灵宝守敌防线瓦解,敌军全部被我军歼灭,取得了解放灵宝战役的胜利。

奇袭函谷关的胜利,使函谷关回到人民政府手中。

此后,函谷关作为军事要塞的作用开始退出了舞台,告别了战争,转而作为一个古迹、一个古战场,成为和平年代的一个著名景点。

如今,在函谷关风景区,经常还会举行一些模拟古代战争的文艺节目,以吸引旅客。毕竟函谷关是以战争而闻名,因此以后,它还要以这种特殊的模拟战争形式,来吸引中外游客。

同类推荐
  •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重点论述了历代的丁忧制度。例如,秦朝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精神禁锢,曾号令天下臣民一律戴重孝为天子守丧三年等。而丁忧制度真正普及开来,是在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成为国家正统思想之后。如在唐代法律中,丁忧制度被加以确认,形成了对官员丁忧行为的礼制和法制层面的双重约束。而到了清朝又施行了满汉不同的丁忧制度。
  • 哈密传

    哈密传

    巴里坤的美食、伊吾的枣骝马、伊州的戈壁,哈密的一区两县因天山相隔,却催生出同一片时空中完全迥异的美景与风情哈密旅游文化指南戈壁上的绿洲——孕育哈密文化的摇篮哈密一城,尽在此书中。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热门推荐
  • 横扫天下

    横扫天下

    生而为男,当顶天立地,身处乱世,当横扫天下。昔年武道盟主林天,机缘巧合转世重生,十二岁即突破到先天境成就还在前世之上,虽修为超强但隐世埋名隐居山林。恰逢时局动荡,仙门现世,妖魔丛生。乱世将至,虽隐居山林也被波及,一代千古奇才,就此走出山林迎接一波波腥风血雨。
  • 梁山终结者

    梁山终结者

    成了方腊的儿子,注定要与梁山好汉做过一场!不要怂,刚正面!战场见真章,刀枪论英雄,且看鹿死谁手!不但要终结梁山好汉,还要终结天下好汉。
  • 快穿之过客旅行者

    快穿之过客旅行者

    安默表示:我只想吃豆腐,撩美人,浪迹小世界。安默带着她家的小可爱溪溪浪遍三千世界,只撩人,不负责,还渣到不要不要的,,,,虚无:“施主,请自重。”哦豁,安默撩起衣袖,想勾起虚无的下巴,但够不着,尬了,,,,,,,虚无把安默困在他的两臂间,嘶哑的说:“你不是说只喜欢我一人吗?”安默:“,,,,,,”溪溪:让你造作(¬_¬),,,,,,,,,,,,,唉,浪完回来后,一场悲剧就此张开。
  • 别动!交出你的好感度

    别动!交出你的好感度

    苏筱瞳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堂堂一位感情分析专家,居然会被派去攻略他人好感度!而目标对象偏偏还是个情场老手,极难攻克!要不是为了计划,谁稀罕巴结你啊?!互相攻略,疯狂索取,二人的博弈从相遇的那天,就已拉开了帷幕……
  • 青少年培养语文兴趣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培养语文兴趣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全球武魂降临

    全球武魂降临

    蹲在地上,唐衍看着手中的锤子,很是惆怅啊!同学们觉醒的都是刀枪棍棒,威风堂堂,走路带风,而自己……唉~不过,唐衍发现自己手中的这把锤子,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它可以锤爆诸天!
  • 和他没关系的爱情

    和他没关系的爱情

    他先出现,可是与爱情无关,林千千和陆致风是命中注定的,一个俏皮可爱,一个霸道帅气
  • 长路且歌

    长路且歌

    江湖似海上行舟,人生如逆旅游人。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我想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人生在世,最不能舍弃的东西应该是什么。一个自小在山村长大的少年,被卷入乱世,被世道裹挟着前行。先生、朋友,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道理在书上,剑在我手中。在这个世道里,无论遭遇多么黑暗的日子,唯心须永远澄清光明。这是一本慢热型的书,最适合老书虫慢慢品读,小书虫直接从第二卷开始看起也是可以的。
  • 北纬三十三度春

    北纬三十三度春

    学霸小哥哥转学迎初恋,啧——真香!向塘小奶豹江浮,又美又刚又义气,遇上转学来的温柔学霸唐意风。嗯,这钢城的风都柔软了。起州向塘街道“杠把子”江浮从小闲不住——约架,偷电,做事不着调,每天鸡飞狗跳猫嫌狗厌,直到遇到转学而来的唐意风。那时唐意风还不知道,自己那从高中到退休的人生规划,从踏入起州遇到江浮开始就完全跑偏了。“你看你这么帅,不找个‘组织’靠一靠,孤身一人多不安全!扇了我的风,以后就是我的人。”“唐意风,我以你为荣!”她站在太阳下,那么热烈又明亮。即便他想让自己不去关注、靠近她,可是,没有一个人会离得开太阳吧。而冬去春来,草木枯竭又复青,一年过完再一年,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偏了就偏了吧。
  • 我去诸天旅游

    我去诸天旅游

    一个肥宅穿梭诸天的故事好不容易稳定下来想当个死肥宅,却总是继续穿越,我要留下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