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7900000013

第13章 人物形象剖析(3)

丁耐莉在呼啸山庄的存在只是因为她和昔日的主人“同吃一个人的奶长大”(242),她从不属于恩肖家族中的一员,她是“陷入冲突”的局外人。她所讲的故事都是裁剪得当,令她满意的。透过一双敏锐的眼睛,她在洞察身边的一举一动。穿梭在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她是大家最亲密的朋友,喜欢和朋友、邻居东拉西扯、聊上一把,她懂得谄上傲下、步步为营,她掌控着故事的全部进程。她咒希斯克利夫为“犹大!奸细……一个伪君子”(144),也骂约瑟夫是“最令人讨厌的、自以为是的法利赛人”(49)。这些别人具有的污点,在她的身上我们也同样看得到。她是主人公们激烈感情的平顺剂,也是他们之间矛盾的溶释剂。“在她的身上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巧妙地塑造了一个难得的混合体——一个奴仆、一个伙伴、一个莽撞的反面人物。为不失体面,丁耐莉也能严保机密;作为受人尊敬的侍从,她也会搬弄是非;作为月下老,她竟为两个小罪犯穿针引线;她不停地怨天尤人;一旦需要,她也敢和没有风度的绅士载歌载舞。”

丁耐莉——陷入冲突而又从奴隶到将军的局外人,她是所有冲突后的幸存者,也“是所有冲突中的唯一胜利者”,她无愧于故事讲述者和参与者的最佳人选!

丁耐莉的性格研究

作为故事的主要叙述者,丁耐莉的自我观点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她将所观察到的一切进行戏剧性的猜测与解说;作为故事的一个积极参与者,她总是按照自己的信念去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是非曲直。她在小说中的多重角色处处充满着妒忌和傲慢,这与她的身份着实不符,呈现了她多重性格的一面,留给读者的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时而笑得舒畅温柔,时而又严肃哀伤,但更多的却显示出讥嘲和揶揄,在那微笑的背后,她将更多的疑惑留给了读者。

夏洛蒂·勃朗特在《呼啸山庄》再版序中写道:“要找一个真正慈爱的忠心耿耿的典型,请看丁耐莉的性格。”这一意味深长的结论误导了后来的读者:英国著名评论家Lord David Cecil竟认为丁耐莉为大家“提供的这一正常社会标准,使得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古怪行为更加突显”;受人尊敬的英国评论家Queenie Dorothy Leavis也坦言丁耐莉是“一位标准的妇女,在养育所有的孩子中,她那真正的女性特征得以最好的证实”;我国有学者直言不讳,觉得丁耐莉就是“一个可靠的叙述者以及故事的忠实仆人”。然而作为故事的主要叙述者,丁耐莉的自我观点却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她将所观察到的一切进行戏剧性的猜测与解说;作为故事的一个积极参与者,她总是按照自己的信念去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是非曲直。她在小说中的多重角色处处充满着妒忌和傲慢,这与她的身份着实不符,呈现了她多重性格的一面。若“把她作为小说中的人物看待,我们确实有理由对她表示不满”。她留给读者的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时而笑得舒畅温柔,时而又含严肃哀伤,但更多的却显示出讥嘲和揶揄,在那微笑的背后,她将更多的疑惑留给了读者。

正如Louise Berniknow 所言:“文学就像一部电影一样,里面的女人总是处在不断的冲突中。它让我们看到和听到女人间是怎样地相互讨厌、不团结,是怎样地相互中伤、吝啬,又是怎样在充满猜疑、妒忌的眼神中相互仇视着。”在《呼啸山庄》里,诸多人物也是处在不断的冲突中。由于作为故事的主要叙述者丁耐莉,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单纯讲述者的身份把故事情节一一道给房客洛克伍德,因此作为故事里面的女人丁耐莉,她将不可避免地对她的同性们表现出同样的复杂情绪来,由此而引发同性间一系列的冲突:凯瑟琳面对冲突选择了压抑自己的情感,她发现无人和她分享这样的情感;伊莎贝拉直面冲突,愤然出走,移居他乡,由于不听凯瑟琳的忠告,执意和希斯克利夫私奔,深知自己该为此付出残酷的代价;丁耐莉却沉浸于冲突中,用自己的方式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以此把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抒发给一个陌生人——洛克伍德。

故事一开始,丁耐莉留给洛克伍德和读者同样的感觉就是,她和恩肖家族中的成员一样享有同等的家庭地位。作为仆人,丁耐莉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虽不能和主人相提并论,但她从幼年就能分享凯瑟琳和辛德雷所拥有的,从小在心中就树立起了和凯瑟琳平等的意识,所以丁耐莉下意识地就和恩肖家族中的孩子们打成了一片,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不管凯瑟琳怎样命令她去做仆人该做的事,丁耐莉总是“不愿替她买东西,听她使唤”(50),正是这种想象中的平等感促使丁耐莉早早产生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妒忌。出生在呼啸山庄,丁耐莉具有北方人的特点:做事当机立断,为人爱憎分明,然而身为侍女,她得整天不停地劳作,这就很少有机会体验人间的爱情。这对一个豆蔻年华的仆人而言,的确是一种极大的折磨,丁耐莉只能将这样的感情埋在心底。从这个角度上看,似乎可以解释丁耐莉当时隐瞒了希斯克利夫躲在椅子后偷听凯瑟琳的爱情自白的原因,而这恰恰导致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两个有情人终未能成眷属。另外的原因也有可能:一方面丁耐莉为了维护自己“好”保姆、“严”管家的名誉,她会毅然决然地阻拦这对情人间的爱;另一方面这种直截了当的阻止是出于她对凯瑟琳的妒忌。自己无权体会爱的乐趣,却得眼睁睁看着凯瑟琳沉浸在爱的海洋里,这对丁耐莉来说肯定是莫大的痛苦。不管她是否承认自己对这对情人间的爱心怀愤慨,但她掩盖真相的行为足以说明丁耐莉正在妒火中烧。

丁耐莉认为希斯克利夫低她一等,所以她怀着极大的好奇心问洛克伍德:“你觉得主人怎么样?”(40)然后她对洛克伍德说希斯克利夫(实际上她对希斯克利夫的历程知之甚少)“像锯齿一样的粗,像岩石一样的硬!你最好少同他打交道”(40)。丁耐莉的这种憎恶之情从孤儿希斯克利夫刚一来到恩肖家中的第一天就产生了,作为奴仆的她竟也拒绝“同他(希斯克利夫)睡在一起”(43),她似乎忘记了自己也只不过是一个侍女而已,她却直呼希斯克利夫为“愚蠢的小东西”(43),觉得跟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黑鬼在一起有损自己的人格,正如她对洛克伍德所言:“说老实话,我也恨他。我们就故意欺负他,可耻地存心跟他过不去。”(44)Pamela Horn曾经写道:“在一家之中,管家是仅次于主人的二号人物”,他还写道,“许多仆人都是非常世俗的,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和他们认为低人一等的孩子有来往。”既然丁耐莉鄙视希斯克利夫,那么这对情人之间的爱在她看来,不仅有损自己主人家的名声,对她这样一个“超级”管家也无疑是一种挑战和侮辱。不管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原始爱”,还是哈里顿和小凯蒂的“文明爱”,对丁耐莉而言,这都是不可理喻的,是可怕的,她只相信自己“柏拉图式的爱”——她曾幻想和她同龄的与奶长大的辛德雷结为夫妻,是弗朗西斯粉碎了她的梦想;她也憧憬有朝一日赢得埃德加的爱,是凯瑟琳让她的美梦破灭。所以,听到凯瑟琳那不朽的爱情宣言“我就是希斯克利夫”(105),丁耐莉的反应不是烦躁就是冷漠,她认为凯瑟琳对爱的诠释很“荒唐”(105)、很“无知”(105),便用力地把她从自己的身旁推开,并对她说:“你是一个邪恶的、毫无道德品质的女孩。”(105)

当一个人担心自己正在或已经失去和他人的重要关系时,嫉妒就会油然而生。嫉妒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其主要包括担心遭到他人的遗弃、对于背叛的愤怒和外界带给自身的不安。长大成熟了的丁耐莉当然清楚自己在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地位是脆弱的、不可靠的,虽然穿梭于两座庄园之间,但她深知自己不属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因为两座庄园从未属于她。但儿时树立的平等感对这位好惹事的管家婆来说,她完全有能力压制和润滑她和主人们的关系。

Peter Salovey说过,“高人一等的人在你的面前会让你觉得低人一头”。凯瑟琳的聪明和漂亮对丁耐莉而言无疑是潜在的巨大威胁,辛德雷、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都爱凯瑟琳,把她当公主一样对待,而自己在他们的眼中只是奴仆而已,这一极大的反差使丁耐莉的内心产生了对凯瑟琳的强烈妒忌,甚至已转化为憎恨。通过不断地指责和背叛自己的主人,丁耐莉以此来掩饰自己对凯瑟琳的满腔妒火,也正如Gideon Shunami所言:“丁耐莉把由自己造成的罪过嫁祸于她的女主人,在以后一系列的事件里,她延续着这种伪善。”为了表明自己是一个“慈爱”的仆人,不让凯瑟琳发现自己对她的不满,丁耐莉竟把希斯克利夫失踪三年的历程一笔带过,但这三年对凯瑟琳来说是多么的漫长和痛苦呀!凯瑟琳的精神崩溃就是丁耐莉伪善行为的最好佐证:当凯瑟琳对她坦白自己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时,假如丁耐莉能及时告知希斯克利夫就躲在椅子后,随后的悲剧就可避免;当凯瑟琳大病缠身时,假如丁耐莉能及时告知埃德加真相,凯瑟琳的身体就可康复。丁耐莉绝不会让凯瑟琳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主仆式的关系、姐妹般的情怀对她来言已不重要,妒忌彻底让她昏了头脑,她把自己看成了一个“稳重、理智的人”(76),忘记了她来田庄是服侍女主人的,而此时的女主人在她的眼里倒像一个闯入者,她要让凯瑟琳“改掉那妄自尊大的坏毛病”(82)。面对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肝肠寸断的诀别,她彻头彻尾就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206),冷酷无情。在她看来,凯瑟琳爱了自己不该爱的人,就应得到自己应有的惩罚——英年早逝,她认为凯瑟琳“死了更好,死了要比成为缠人的负担,成为周围人不幸的制造者要好得多”(212)。在凯瑟琳死的那天,丁耐莉望见“室外是一派明亮欢乐的气氛,阳光悄悄地从百叶窗漏进了寂静无声的房内,把悦目柔和的一层光亮照在卧榻和睡在它的上面的人身上”(214)。很明显,凯瑟琳的死让她如释重负,再无需自我压抑,再无需相互攀比,对她来说,暴风雨已过,充满着阳光的美好前景就在前头。这也难怪只有当凯瑟琳死后,丁耐莉才开始轻松地欣赏起凯瑟琳身上的美,她认为死后的凯瑟琳“没有哪一个天上的天使比她更显得美丽了”(215)。自惭形秽的丁耐莉这时早已忘记自己是“一个穷人的女儿”(77),对他人的妒忌已转化为了一种自我陶醉。

当时埃德加将自己锁在了书房里,凯瑟琳把自己关在闺屋中,伊莎贝拉误入希斯克利夫布下的陷阱,人人遭受着爱的折磨丁耐莉却悠然自得、闲庭信步。她回忆道:“我继续干我的事情,确信在整个田庄只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人,而这个人就是我。”(156)显然丁耐莉已经忘却或许根本不愿知道她才是冲突的始作俑者。从头到尾,丁耐莉笃信自己毫无过错,妒忌使她变成了危险的教唆犯,而并非一个“忠心耿耿”的管家婆,也正是她的妒忌,使得凯瑟琳成了她的替罪羊。

作为普通的听众或读者,我们无心探究丁耐莉所讲故事的可信度,我们只是被那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所深深地打动。然而从奴隶到将军,丁耐莉的心路历程绝非那么普通、简单。虽然她能原谅辛德雷和希斯克利夫的粗暴行为(酒醉后的辛德雷迫使她吞噬一把剪刀,绝望中的希斯克利夫将她囚禁五日有余),但丁耐莉对凯瑟琳却无任何怜悯之心;虽然埃德加的死让她伤心至极,“好像是死了自己家里的亲人一样”(242),希斯克利夫魂归九泉使她“不禁怀着一种压抑的悲哀心情回想起往日的种种事情”(439),但对凯瑟琳的离世丁耐莉从未掉过一滴同情的泪;虽然当小凯蒂被软禁,被迫嫁给林顿·希斯克利夫时,丁耐莉闪过一丝自责的念头,但很快就被自己的自私自利所替代。如果我们只是听听丁耐莉讲故事,相信她是一个好心的管家婆,那她的确是一个“真正慈爱的忠心耿耿的典型”。然而,只要我们观察她的所作所为,细心的读者不难觉得夏洛蒂·勃朗特的评语是那么的意在言外。

丁耐莉总是边讲故事边做针线活,好像她正在编织一张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网,同时也在为自己缝制一件神秘的面纱。戴着面纱,她果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惊天动地、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然而揭开这面纱,我们的丁耐莉,不,我们应文明地称她为艾伦,这位在所有冲突中的幸存者,完全有理由对整个悲剧负全责,也难怪理查德·渥索斯基称她更像是“希斯克利夫的残暴狠毒和凯瑟琳的自我本位的混合体”,更难怪詹姆士·哈佛纯粹定义她为“《呼啸山庄》里的恶魔”。既然丁耐莉未能博得大家的同情,艾米丽·勃朗特又为何在构建小说时重用她过滤整个故事呢?对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心良苦的女作家将责任推到了芸芸大众的身上,恐怕这也就是《呼啸山庄》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是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的原因吧。

丁耐莉的心路历程解读

穿梭于两个家族三代人之间,故事的主要叙述者和积极参与者丁耐莉,为了追求多年的理想,凭借着自己的非凡才能和巨大愿望,从一个“穷人的女儿”最终成为掌控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管家婆”,圆满地完成了人性从最底层的生理需要到最高层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过程。这一过程让人们看到了人性光芒的闪烁,良心的展现,同时也发现了人性的麻木、酸腐和冷酷。

同类推荐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三幕喜歌剧,另译为《乐天的妻子》,莫森塔尔编剧,奥托·尼古拉谱曲,1849年3月9日在柏林宫廷歌剧院首次公演,由作曲家亲任指挥,大获成功。可是只指挥3次后,在5月11日因急病去世,享年只有39岁。1900年3月9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初次演出。尼古拉在寄给父亲的信中表示说:“我的新歌剧在作曲中便已经制造出无数的快乐。”事实上,他已经把所有获得的经验注入到了《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中。
  • 戴明贤集(第四卷):适斋杂写

    戴明贤集(第四卷):适斋杂写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四卷,选收短文若干则。作者模仿古人笔记小品和诗话词话,文章简约、精悍、以少胜多。温馨回忆,如《书店忆旧》《几首毕业歌》;嬉笑讽刺,如《戏拟“钱文化学会”章程》《光怪陆离小世界》;花花草草,闲情逸致,如《消夏玩物》《野慈姑·芹菜酸》;读书心得,如《金庸三题》《回归常识读赵翼》等。作为贵州本土作家,作者的写作始终怀着将美丽贵州展示于世人面前的文化自觉,贯穿着对贵州这一方土地的深情。贵州的山山水水、贵州的人情风貌、贵州文化,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像一幅逐渐铺开的长幅画卷,可以说是弱势文化描写自己的一个尝试。
  • 第一种危险

    第一种危险

    1997年8月24日下午的郑州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肇事案件,围绕此案的前因后果,以及真相的调查,本书进行了描写。
  • 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

    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

    从古希腊戏剧时代到近代戏剧,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到《阴谋与爱情》,在低吟浅唱中回顾东西方戏剧走过的道路,戏剧经典的产生,上古戏剧发展的近代戏剧的历史等。本书从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进行划分,图文并茂的为我们展现出杰出的剧作家们,用他们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艺术探索,奉献出的一台又一台别具特色、精彩绝伦的好戏。
  •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作为盛开的最新特色塔罗系列,本系列2014年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1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主要收录历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大赛、萌芽、最小说获奖者的精华作品,有小说、散文等。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青少年读者,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全职高手

    重生之全职高手

    【玄幻+修真】修真界渡劫失败的陈天问带着千年修炼的记忆来到异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宽子第四个500人超级群开放,其余三个超级群暂满不招人,宽粉超级四群号71578895。
  • 万道主神

    万道主神

    天域之地,以武当尊。少年叶羽尘偶得神秘小鼎,本就天赋不弱他开启了传奇人生。神灵后裔,世代血仇,且看他拨开层层迷雾。邪道肆虐,魔人猖狂,奇事接连发生。天骄争锋,且看谁执牛耳。
  • 白月记

    白月记

    自古人间便有一则关于天上的传说,那是关于镇守西方白虎神兽的爱情故事,又或者是导致人间巨大变化的缘由。
  • 为什么是奸臣

    为什么是奸臣

    温涵月莫名成为了乡野泼妇温来凤,一心想把侄子小白培养成状元之才。可也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本应成为万人敬仰的大忠臣却变成为了佞臣。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谁能告诉她啊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妃嫁到,王爷的代嫁萌妻

    王妃嫁到,王爷的代嫁萌妻

    洛瑶瑶,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子,因一场意外穿越至古代当一个并不受宠爱的二小姐,还要替人嫁给瘸子王爷,可没想到王爷并不是真瘸,洛瑶瑶崩溃,说好的瘸子呢?那两个小妾算怎么回事。【小剧场一】“王爷,王妃到了”门外的一名小厮看到王妃怒气冲冲的走了过来,赶紧朝着屋里通报。“本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话音刚落,“哐当”一声,门被撞的摇摇晃晃的。书房门口站着一个一个手掐着腰的女子,后面还带着一群丫鬟。【小剧场二】“王爷,本王妃想外出游玩,顺便带一个美男,至于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家吧。”说完,就准备朝着外面走去,却被某王拉着手。“王妃,难道本王就不是美男了吗?嗯~”
  • 九龙乱世

    九龙乱世

    你相信轮回吗?相信!你相信因果吗?相信!那你信命吗?他低着头,像是在思索,又像是在回忆。良久,当他抬起头的时候,满是沧桑的脸上有不舍,也有不甘!“你呢?”提问之人像是料到了他的回答,嘴角扬起淡淡的微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十三篇,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名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时代的齐国。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名将田书和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孙子得以从小诵读《司马穰苴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优秀军事文化典籍,为其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 King Henry VIII

    King Henry VII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庄严论经

    大庄严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