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7900000003

第3章 主题思想评析(1)

引言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含的主要的思想情感”。作品的每一句话、每一段插曲和每一点感想都应该“自然地从主题中发出来……为主题服务……促进主题的深化”。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性、多样性和哲理性等特点,小说主题的形成不但跟作品与读者有关,也跟原作者的人生观、生活经历和艺术功力有关。所谓不掺杂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只不过是更加巧妙地表现思想情感而已”。小说《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于1838年曾在一所名为罗希尔(Low Hill)的女子住宿学校当老师。而罗希尔一边距高桑德兰(High Sunderland)山庄不远,另一边则紧靠席布丹山庄(Shibden Hall),这两所精致古老的大宅院极有可能就成为后来小说的创作背景。在高桑德兰山庄的大门上面有华美的雕刻和拉丁的铭文,其中一条写道:这地方憎恨、热爱、惩罚、遵守、褒扬,邪恶、和平、罪犯、法律、德行。还有一条拉丁铭文是:天堂是最好的乐土,最好的家。也许这些铭文帮助女作家形成了《呼啸山庄》的主题。艾米莉要在《呼啸山庄》里表现她同时代的许多文学家较少表现的对人、人生、人的命运的思考和探索,并试图把这一系列问题提升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加以认识。女作家艾米莉是用与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观点写不同的主题”,而明显地独立于19世纪小说主流之外。艾米莉力图要在这部小说里复制出她自己的经验、紧张和反思。《呼啸山庄》建构于一系列的辨证主题之上,这些主题使得小说的场景、人物和情节相互关联和统一。研究这些主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悟该小说的中心思想。《呼啸山庄》产生于一种有条理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构成了这些主题的支撑材料。而《呼啸山庄》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名著,就是因为它的这些主题能够适用于各种文学批评方法,能和不同层次的阐释对接,它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义和思想供人们挖掘。“世界上没有一本小说有比它更为宏大的主题”。《呼啸山庄》已成为世界经典名著,不同的读者都可从该作品中获取不同的意义,而不同时代的人对它作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艾米莉是一位神秘主义诗人,因此她的小说所揭示的某些主题也同样充满着诗意般的神秘。评论家们先后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原型批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对该小说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研究与批评,评论真可谓层出不穷、见仁见智。这里我们将在借鉴国外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类文明观、人类感知理论、心理分析等角度来解读《呼啸山庄》,来研究它的独特内涵和价值,从而尝试进一步揭示困惑在小说中的这些主题,以此来拓展人们对该作品主题研究的空间。然而随着今天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呼啸山庄》已成为一种世界文化的产品,而文化本身正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所以小说《呼啸山庄》中所潜藏的人类共同关注的某些深层次的主题,亟待我们去努力挖掘和充分共享。正如有文学评论家在研读完小说《呼啸山庄》时,不无感慨道:“我们现代读者已熟知,不管是人物、场景、情节,还是体裁,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主题对我们来说就是小说叙述的灵魂或生命体”。

人类文明及其缺憾

文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幸福:呼啸山庄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自然美,画眉田庄展示了文化美;它促成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在天堂的完美结合,以及哈里顿和小凯蒂在人间的出双入对。同时它也带给我们许多的不幸:辛德雷对希斯克利夫的迫害;埃德加对希斯克利夫的打击;埃德加对伊莎贝拉的谴责;林顿·希斯克利夫的自私冷酷等,所有这些都是文明的副产品,都是文明进程的孽果,都是人类文明的悲剧。在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中,人们不能忍受文明强加给他们的种种限制,纷纷起来设法摆脱不幸,为自由、平等和尊严而战。希斯克利夫的反抗、辛德雷的醉酒、埃德加的隐退、伊莎贝拉的出逃以及洛克伍德的噩梦,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呼啸山庄》就是一段人类文明史的细致的、彻底的反映。人类需要认识和反省自己。

几千年前,古希腊阿波罗庙宇镌刻的“认识你自己”的神谕,表达了人类需要认识自己和反省自己的迫切愿望。历史几经沧桑,文明几度兴衰。在十九世纪前半叶,英国工业革命已日臻发达,资本主义英国率先跨过了工业革命的门槛。然而这次工业革命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大跌,城市生活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正是在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逐渐由东南向西北偏移之际,在英国北部约克郡哈渥斯这样一个山村里完成了惊世之作《呼啸山庄》。它通过“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的罪恶和道德堕落,以及潜藏在资本主义文明表面之后的丑恶现象。艾米莉“对工业文明和束缚人的天性的宗教进行了批评”,表现了女作家“对精神自由与独立的不懈追求”,它“是英国天才对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不到美满生活的宣言”,使得资本主义文明的面纱露出了最隐痛和羞于面世的赘疣,让人们更清楚地看到了生活被文明扰乱后的错综复杂和人类精神中一些宝藏的毁灭,认清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真面目。资本主义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它的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资本主义文明的确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美丽,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一书中向读者展示了呼啸山庄的自然美——这里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瘦削的荆棘”、“过度倾斜”的“矮小的枞树”、混杂的天空和群山、使人窒息的大雪,让人感到一种压抑不住的气息,似有一种力量要冲破层层的阻力即将爆发出来;也向我们展示了画眉田庄的文化美——这里薄云阳光,田园花径,“镶着金边的”天花板、“铺着猩红色”的大地毯、举止温柔优雅的乡绅和彬彬有礼的佃户,使人仿佛进入了理想的天堂,催人与之融合。女作家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这两个微观世界,使其具有了浓重的美学韵味,提醒文明的人应尊重自然中所发现的一切美,“美就是文明的结晶”,只有文明的人才是最善于感受大自然的鉴赏家。同时,文明也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中的美满结局:我们不但看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在天堂的完美结合——他们战胜了死亡,达到了升华的境界:他和他所爱的人不再孤单,黑夜里他们在旷野上、山岩上散步;我们还看到了哈里顿和凯蒂在人间的出双入对——“他们的两颗心都向着同一个目标:一个爱着,想要尊重对方,另一个也爱着,想要获得尊重。他们共同努力,最后达到这个目标”。

是的,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人们充分享受着文明带给他们的幸福,正像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理想中的文明人一样,它给社会带来了“甜美和光明”。然而,文明是把双刃剑,它也带给了我们太多的不幸。“所有文明的起源——不论是否有亲属关系——都可以借用史末资将军的一句话:‘人类又在行动了’”。正如小说家、政治家迪斯累里(Benjamin Disraeli,1804-1881)所说的“两个民族”即贫富悬殊的民族的状况那样,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贫困、饥饿与愚昧,工人和城市贫民的健康和道德受到了严重摧残。文明制定了戒律,人的情感欲望在现代文明中缺失,人的自然欲望与生命力在现代文明中受到压抑,人的自然天性日益受到现代文明的削弱和扭曲。“每当文明向前迈出一步,不平等就会同时向前迈出一步”。因此,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人们所遭受的种族歧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和不均等的教育机会等,都是文明的副产品。

希斯克利夫一登台便是黑皮肤,黑头发,“黑的仿佛是从魔鬼那儿来的”(42)。正是由于他的黑肤色,人们称他为“它”——是物体,不是人,他只有名,没有姓,这也注定他不会成为恩肖家族中的一员,注定是要遭歧视的。种族歧视是文明社会对人类尊严无理的侮辱,这也使得希斯克利夫很快便成为祸端的根源。呼啸山庄的小姐小凯瑟琳当面狠劲地啐他,管家丁耐莉把他放在外面的平台上希望他晚上走掉,人们多次将他称为吉卜赛野种。也正是由于他的肤色,夜游画眉田庄时他被轰了出来,而小凯瑟琳却被迎进了家门。更为糟糕的是,对于种族歧视,希斯克利夫也自惭形秽,他“希望自己有浅色的头发,白白的皮肤”(68),试图变得文明一些,成为一个像画眉田庄的少爷埃德加这样的上流人物。结果成年后的希斯克利夫由于自己儿子林顿·希斯克利夫浅的肤色和头发,也很快嫉妒和憎恨起了他。

在艾米莉生活时的英国,除了早已扎根的种族歧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同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作为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流浪儿,希斯克利夫无任何社会地位可言,他的出现是令文明人厌恶与愤怒的。所以,凯瑟琳虽然爱他,却未能超越世俗,未能挡住文明的诱惑,最终离开了他,与更能象征文明的画眉田庄的埃德加少爷结了婚。她认为这样她不仅很富有,也会成为附近一带最尊贵的女人,而嫁给希斯克利夫则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虽然她成为了文明的一分子,但她的内心是向着希斯克利夫的,“埃德加只是他的一个小部分,是她矫正自己进入文明圈的一个虚幻的存在”。故而她生活在极不真实的现实中,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文明的牺牲品。“情感本是人类进化的文明产物”,但若受到权势、金钱、习俗、舆论等的挤压侵蚀,便会变形以至泯灭。可见当时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压倒了希斯克利夫那纯洁的爱情,暴露出了文明社会人性的阴暗面。

种族歧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导致的结果是,有钱有权有地位的人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呼啸山庄的少爷辛德雷被送进了大学,埃德加和妹妹伊莎贝拉处处显得文雅、有教养,房客洛克伍德也自称很有文化。希斯克利夫年少时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加之后来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知识的渴望已消退殆尽,要想进入文明社会的圈子,他要付出超出平常人的代价。凯瑟琳的女儿凯蒂嘲笑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也是由于他缺少教育。虽然希斯克利夫承认哈里顿比自己的儿子聪明,但因为哈里顿未受到良好的教育,希斯克利夫认为他只适合做仆人。文明社会教育的不均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女作家艾米莉意识到了这一点,便把希斯克利夫因缺失教育而失去的爱情在下一代小凯蒂和哈里顿的身上找了回来。小凯蒂帮助哈里顿读书,使得哈里顿摆脱了原有的粗俗习气,变成了文明社会的绅士,最终他们和解了、相爱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明可以定义为:“最卑下的利益——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揭开了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最卑鄙的手段——偷窃、暴力、欺诈、背信——毁灭了古老的没有阶级的氏族制度,把它引向崩溃。”早在18世纪感伤主义作家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Oliver Goldsmith,1730-1774)的《荒村》(“The Deserted Village”)中,诗人就已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及圈地运动使农村陷入极度荒凉的境况发出悲哀的感叹,文学家们真实地记录了身处“矛盾时代”的公众所面对的种种疑惑和困顿;接着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在其《艰难时世》(“Hard Times”)中把故事的发生地柯尔顿象征为工业革命在19世纪给英国人民带来的最糟糕的一切;后来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1926-2005)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中批评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科技进步没有造福于大多数人民等种种弊端,人们没有自由,相互之间缺乏理解。这正如法国社会学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09)在《英格兰与爱尔兰游记》(“Journey to England and Ireland”)里描述的那样,在大工业城市看不到缓慢但又持续不断的政府行为,贫民窟发出恶臭的下水道里流出的是惠及世界的黄金,文明创造了奇迹,但文明人却回归为野蛮人。也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在他的《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一书中把游牧民比作亚伯,把西方工业文明比作该隐,告诫世人当代的该隐正在杀死亚伯。人性本善,人类的天性是不愿犯罪的。然而,在现代文明影响下的世人则在物欲的强烈刺激下,为了满足各自的欲望,纷纷暴露出他们心中隐藏的罪恶。文明使我们产生了恶习和不良的嗜好,这种因素有时会扼杀我们善良的本性,最终诱导我们走上犯罪之路。这些思潮深刻地影响着有着敏锐洞察力的艾米莉·勃朗特,在她的笔下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人们生活在道德堕落的世界和虚伪的社会中,他们所表现出的残暴、剥夺、冷漠和自私也同样是文明的副产品。

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的结果,人类的大部分不得不趋从于他人。在此过程中,数百万计的无辜生命被掠夺了,其制度和信仰遭到摧毁,而他们自己也被无情地屠杀,沦为奴隶,沾染他们无法抵御的病菌。“如果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人类社会,社会最初展示给我们的就是强者的暴力和对弱者的压迫。”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丧失了丰富多彩的人性,变成了僵死教条的活动载体。原本肩负文明使命的工业革命在把光明带给人们的时候,实际上又重新制造了黑暗。因而,“艾米莉这类伟大的维多利亚女性内心都有某种骚动不安的成分”,小说《呼啸山庄》凭其对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现实、工业文明所衍生出的种种阶级矛盾和令人失望的生活环境的真实反映,让“现实主义作家把它引为同道”。在她的笔下,人们看到了工业文明的步步紧逼,原始荒野的节节后退。

同类推荐
  • 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

    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能在爱里相遇,成为伴侣,识为知己。幸福,就在每一个平凡的片段;圆满,就在每一个日常中创造。蔡颖卿说:“从两个人开始,再回到两个人的生活,如果以线条相连,画起来就是一个圆……这是朝向完整的一段过程;它有时辛苦,有时甜蜜,但所有的心意与努力,都可以用来填满这个圈,用来踏实这个圆。”透过这本书里的情、住、行、衣、知、食,蔡颖卿带领我们看见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平凡生活日常,学习温和、信任、同甘共苦与彼此尊重的功课,透过深度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因此懂得──原来所谓的浪漫,是从脚踏实地的持家里开出花朵来的;而婚姻,也跟人生里所有的目标一样,要努力、要照顾、要发展。
  • 华裔身份的追索与建构:美国华裔文学流散叙事研究

    华裔身份的追索与建构:美国华裔文学流散叙事研究

    近年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成为一种显学,受到了国内外特别是国内专家和学者持续关注和重视,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视角丰富多彩。但本书在批判性地汲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流散叙事视角出发,结合后殖民理论,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华裔作家和华裔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漂泊精神意向、心理状态、身份意识、身份归属、身份重构、不可避免的跨文化交流和多元特质新文化景观进行了深度的、系统的、别样的阐释和研究。本书共包括6个章节:导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美国华裔文学中文化之根的追寻、美国华裔文学中文化身份的建构、美国华裔作家的现代视域与融合态势、结论。
  • 古典诗词背后的美容秘笈:愿得一心人,晓来画新妆

    古典诗词背后的美容秘笈:愿得一心人,晓来画新妆

    杨玉环额间的花钿述说着那一年的劫难;卓文君的远山眉是相思时的寂寥叹息;神仙玉女粉抹去武如意的憔悴,却充斥着不肯见白头的无力;赵飞燕的息肌丸能使掌中舞,却对身体造成了不可修复的伤害……绝佳的妆容和体态一步步塑造,情人的心意却难以抓牢。他爱你时,可以拱手江山讨你欢,不爱你时,你就是一朵塑料花,再美也仿佛失去了生命。
  • 对自己说还好

    对自己说还好

    访美的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着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是祥和高兴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乐观。”“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说了一句。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酥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 到南方城市暂住

    到南方城市暂住

    在成都,最轻松的活儿就是把自己往报社里一塞,领着饭钱茶钱,没日没夜地混——所谓混,是一种很文化的说法——早年我在成都就是这样生活的。你要想看成都人打架真是比登天还难——空口可对骂一整天,第二天再接着对骂,就是不动手。不动手是一种比喻,不是说他们都是君子,而是说,只要条件许可,或暂时尚可,他们才懒得动手。
热门推荐
  • 不做皇后就得死

    不做皇后就得死

    又名《快穿之力争上游》《攻略黑化皇帝》这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大好男青年,因为被一个无良系统坑死,最后无奈穿越成女人,既掉节操,又失三观的去攻略有病男主,打脸黑心莲女主,努力爬上皇后之位的故事。某个世界她穿成了一个傻妃,在随男主出宫夜游的时候,洛林指着天上的明月,傻傻的说道:“夫君,我想要那个……”系统嘴角抽搐道:“宿主,你这是在强人所难啊!”男主眼睛深邃,语气低沉道:“好。”吾愿赋你万里红妆,带你看尽人世繁华;我愿穿上凤冠霞帔,与你相爱至死不渝。纵然万劫不复,纵然入骨相思,我也待你一如往昔,深情不悔。
  • 漫长的告白总有你陪伴

    漫长的告白总有你陪伴

    明朝端午浴芳兰最爱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双生双世青雪转

    双生双世青雪转

    腹黑王爷和呆萌公主的双生双世情缘,甜蜜虐狗!
  • 穿越帝世纪

    穿越帝世纪

    这本传奇故事集作品题材丰富,写作手法多样。里面有令人欲罢不能的悬疑,有叫人瞠目结舌的惊险,有抽丝剥茧般的探案侦破,还有使人振聋发聩般的历史纪实……作者将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读者一定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当您掩卷深思时,方能领悟到故事艺术的魅力所在。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能使你得到教益和快乐。
  • 诸儒论小学

    诸儒论小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17国际获奖科幻小说精选

    2017国际获奖科幻小说精选

    21世纪以来,美国科幻领域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巨大变化:更看重语言和叙事,更多对准文化中的政治议题,更欣赏作者的独特体验。这一切,最终反映在每年形形色色的评奖名单中。未来事务管理局致力于科幻文化传播,独家引进2017年多个重要科幻奖项的入围和获奖作品,希望能够让中国读者领略当今世界科幻发展的样貌。本选集是未来局国际获奖科幻小说精选的第一集。
  • 孟子七讲

    孟子七讲

    儒家代表作之一的《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但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 猛鬼萌萌哒

    猛鬼萌萌哒

    顾赐萌励志做猛鬼,没想到猛鬼没做成,反而做了萌鬼。鬼界头条:顾赐萌被人间初出茅庐的驱魔师抓住了。鬼界的各鬼王表示怀疑:“谁被抓住了也不可能是顾赐萌被抓住了,不可能!”花痴鬼两眼放光:“驱魔师小哥哥好帅,伦家要给他生猴子!”绝大多数鬼一听到这个消息,热泪盈眶,普天同庆,遇到陌生鬼也要来一个熊抱,互道一声恭喜,顾赐萌这个祸害总算是不来祸害我们了!正主顾赐萌:“说好的同类爱呢?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传说中抓住顾赐萌的驱魔师宴闫:“额,我好像错过了什么。”
  • 智慧攻心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攻心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戴帽”,取俗语“戴高帽”之意,即劝说时对对方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褒奖,使对方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减轻其挫败的心理,使其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你的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