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3300000015

第15章 铁面柔情

北方春日的下午,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一会儿就能把人晒出困意。杨玉梅从厚厚的案卷上抬起头,睡意朦胧地望了一眼窗外,窗外的国槐还在冬眠,显得毫无生气。收回视线,杨玉梅又看了一眼窗台上的绿色植物,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这一盆来自南国的花卉长得蓬蓬勃勃,绿意葱茏,给她的办公室平添了几分生气。这盆花是春节前单位统一购买的,每个办公室分发了一盆,虽然到现在她也叫不上它的名字,但她让她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提前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乃至生命。

想到生命,杨玉梅把思绪停留在了她刚刚埋头的案卷里。那是一幢过失致人死亡案,被害人是一个深陷毒渊的四十多岁男子,犯罪嫌疑人不是别人,而是和他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了近二十个年头的结发妻子。事实上,妻子的本意是要帮丈夫戒除毒瘾,未曾想却要了丈夫的命。想到这里,杨玉梅在脑子里还原了案发时的情景,以及这个家庭前前后后的遭遇。

正月初四,正是举家欢庆的日子。一个叫程英的四十岁女人正在家里打扫卫生,她的几个亲戚刚刚来家里串过门。对于亲戚们还愿意和她来往,在过年的时候还愿意到她家里来坐坐,程英的内心是欣慰的,说明亲戚们并没有因为她有个吸毒丈夫而嫌弃她,她还是他们愿意走动的一门亲戚。但她的喜悦还没来得及发散,就因为丈夫的回来,让她的生活掉入了冰窟,甚至让人绝望。

说起来,程英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二十岁的时候,从偏远乡镇嫁到了城郊,丈夫张军比她大四岁。一开始,娘家人包括亲戚朋友都觉得她嫁得好,男人老实本分,离城又近,地里随便种点菜,拉到城里的市场上就能变成现钱,干完农活,晚上还能换身新衣服到城里的舞厅跳舞,或者去电影院看电影,日子过得和城里人几乎没啥两样。程英也很满意自己的这桩婚姻。

短短几年里,她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一家四口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由于家里耕地少,加之人口急速膨胀,仅靠地里的收入,只能勉强糊口,而且地里的农活,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干完,张军便把农活留给程英,自己到城里打工,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一家人团聚,倒也其乐融融。张军为人忠厚,也没什么爱好,每个月挣的工资,留点零花钱全都如数交给程英保管,程英也打心眼里放心自己的丈夫。

在城里打工一年多后,张军渐渐变了,拿回来的钱越来越少,后来甚至向她要钱花。程英问起来的时候,张军总是躲躲闪闪,要么说没有发工资,要么就说请人吃饭花了钱。程英最初也没在意,男人嘛,在外面交往很正常,他也希望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更多的朋友。

渐渐地,程英发现了一些破绽,张军下班后总是不按时回家,而且常有鬼鬼祟祟的人来家里找他,说话还背着她和孩子,交头接耳,很不正常。

当张军又一次伸手向她要钱时,程英终于忍不住问起了原因。张军起初一口咬定没事,后来终于承认自己染上了毒瘾。程英顿时感到一股寒流传遍全身,没想到自己老实巴交的男人也会学坏,她歇斯底里对男人发泄了一通,希望男人能够戒毒。男人倒也听话,乖乖去戒毒所戒了三个月毒。戒毒回来后,男人正常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又重蹈覆辙。任凭程英说尽好话,男人口头上答应不再吸毒,但背后仍在偷偷摸摸地吸。

从那时开始,程英的命运已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噩运也在一天天向她靠近。

丈夫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吸毒者。他虽然还在城里打工,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月挣不了几个钱,而且全都买了毒品。家里的日子,全靠程英一个人支撑。

为了让丈夫戒毒,程英想过多种法子,她找过丈夫的兄弟姊妹,兄弟姊妹们苦口婆心劝说没用。她找过村干部,村干部做思想工作还是没用。她向公安报过案,强制戒毒还是没有用。程英自叹命苦,只希望丈夫有朝一日能够浪子回头,但这样的日子遥遥无期。程英曾想过和他离婚,并以此为条件向丈夫摊过牌,但丈夫已经深陷毒渊,不能自拔,他甚至爽快地答应了程英的要求。他也觉得程英跟了自己太委屈。但心地善良的程英却又心软了,她心疼两个孩子,不希望孩子没有父亲。好在两个孩子从小懂事,学习也好,女儿刚满十岁就能在程英忙的时候替她做饭,帮她干些家务。孩子是程英最大的安慰,也是她生活的希望,她盼望丈夫也能看到这些,清醒过来。

五年前,城市开始扩建,程英所在村的耕地全部被征用,为了补偿他们,每户分到两套九十多平方米的楼房和一间不大的门店。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他们留下了一套住房和门店,将另外一套住房卖给了别人。

家里有了一笔钱后,张军更加贪婪了,他不愿去打工,白天一整天都呆在家里,一到天黑就不见了人影,有时候甚至整夜不归。这期间,张军的脾气越来越坏,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轻者摔碟子摔碗,重则打骂孩子,程英去阻挡,就会把巴掌甩在程英身上。只要张军脸色不好看时,为了不招来他的巴掌拳头,程英和孩子们就都躲得远远地,母子三人忍气吞声盼望有朝一日他能改过自新。

张军也有清醒的时候,每当此时,他会向程英和孩子们道歉,发誓再不吸毒,不对家人发火。但只要毒瘾一发作,他就会像魔鬼附体一样难以自控。

为了让丈夫离开毒品,程英想从经济上制裁他。自从地被征后,程英试图牢牢抓住家里的经济大权。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丈夫毒瘾发作时是一头野兽,拿不到钱,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就这样,程英在心底里牢牢筑起的堤坝,总是被丈夫毒瘾发作时的洪水给冲决,她内心的创伤也随着丈夫毒瘾的一次次发作越来越重。到最后,她只能妥协,放任丈夫胡作非为。

短短几年时间,丈夫已经把卖楼房的钱糟蹋了一多半,程英既心疼钱,也心疼丈夫,尤其他毒瘾发作时用头撞墙,甚至拿起砖头来砸自己脑袋的疯狂劲,一直是她不忍面对的伤痛。

女儿马上要高考了,儿子也上了初中,两个孩子都是学校看好的苗子,眼看着家里到了大笔花钱的日子,程英不希望丈夫再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她希望能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入冬后,程英找张军的兄弟姊妹说了自己的想法。兄弟姊妹们这些年来眼看着程英在张军的阴影下备受折磨,他们也对自己的这个兄弟恨铁不成钢,只要能使张军离开毒品,他们什么都愿意做。在兄弟姊妹们的轮番劝说下,张军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吸毒给家人造成的危害,答应再次去戒毒。张军戒毒的日子里,家里总算清净了一段日子。春节前,张军回来了,信誓旦旦地向程英和孩子们保证,以后一定远离毒品。程英也天真地以为,丈夫这一次能够彻底远离毒品,让她和孩子们过上安稳日子。

但就在正月初四那天下午,程英正在家里打扫卫生,并想着心事的时候,丈夫从外面回来了,进门就伸手向程英要钱。

程英问他要钱做什么。张军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地让她拿钱。

程英强烈地意识到丈夫旧病复发了。她冷冷地回了一句:“没钱。”

但丈夫已经冲进卧室开始四处乱翻。

程英见状,跟过去拦挡丈夫,并试图提醒他自己发过的誓言。但张军哪里肯听,他一把推倒程英,头碰在了床头上。幸亏程英早有防备,只起了一个小包。在隔壁屋里的女儿和儿子听到动静后跑了过来。

“妈妈,你没事吧?”女儿过来扶起程英。

儿子也拉了父亲一把。“爸爸,你不是答应过妈妈再不吸毒了吗?”

张军狡黠地答应着儿子,让孩子们先出去。程英也示意儿女们先出去。

两个孩子刚一出门,丈夫就不顾程英阻拦又开始了翻腾。因为他非常清楚程英把钱放在什么地方。程英一看这架势,明白丈夫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程英内心深处是再也不希望丈夫重蹈覆辙的,她一边扑过去从背后拦腰抱住丈夫,一边喊孩子们把绳子拿来,他们要合力把他绑起来。其实,用绳子绑的法子还是张军自己想出来的,以前他毒瘾还不怎么深的时候,有几次毒瘾发作,他自己要求程英把他用绳子绑住,等过了那一阵狂躁期再解开绳子,也能起到一点作用。但后来毒瘾越来越深,用绳子绑根本不起作用,他也不愿意被绳子绑,甚至看到绳子就恐惧。但眼前的情景已经不容许程英多想,她脑子里想的是尽快控制丈夫。

绳子很快拿来了,程英母子三人七手八脚把张军按倒在床上,绳子在张军身上缠绕了几道。他当然不愿意束手就擒,他在极力反抗。但他的反抗几乎多余,因为家人帮他解毒的决心远远大于他的毒瘾。张军很快被五花大绑。

就在母子三人松手的一瞬间,张军一跃而起,弯曲的身子撞碎窗户玻璃,重重地甩出了他们住的五楼。

在那个原本平静的下午,就因为张军的那么一跃,一家人的命运又一次被改变。

程英母子迅速从楼上冲下来,楼下来来往往走亲串友的人们已经先一步来到张军身边。只见他脸朝下趴在地上,脑门上一股殷红的液体正在汩汩下流,鼻子和嘴里也在流血。

“赶快打120!”人群中有人拿出手机来拨电话。

程英母子三人急忙蹲下身解开绑在张军身上的绳子,但张军鼻子里已经没有呼吸。程英立刻瘫软在地,儿女们也跪在父亲身边开始哭泣。虽然他们并不喜欢他,甚至惧怕他,但他毕竟是他们的父亲,他们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的是他的血。

张军被“120”拉走了。

程英很快被“110”带走了。

这个夜晚,这个曾经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家变得死寂一般。两个儿女胆怯地看着家里熟悉的一切,他们说什么也想不到父亲会以这样残忍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让他们的内心如何得以安宁?但事已至此,他们想得最多的是母亲会不会也很快永远地离开他们,他们为下午的举动自责、抱怨、流泪,如果他们不去帮母亲绑住父亲,这一切也许就不会发生。但父亲始终是他们不愿在生人面前提起的隐痛。

就这样,姐弟两在矛盾纠结、自责抱怨中度过了他们人生中最难熬的一个夜晚。

张军的兄弟姊妹也是一夜未眠,他们叹叹自家兄弟的命薄,程英的命苦。他们为两个孩子叹气,为张军的丧事盘算。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保住程英的性命,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两个孩子成为孤儿。

程英在公安局待了一夜又被放回来了。并不是她的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而是让她先回来处理丈夫的后事。

一个好端端的家就这样变得残缺不全,这是谁都不希望发生的,但他们谁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变故。

“叮铃铃……”杨玉梅抓起话筒,但电话里没有声音。

“喂,你好,请问你找哪位?”但电话那头的人却不说话。

“再不说话我可挂了。”杨玉梅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要么是打错电话,一听声音不对就迅速挂了。要么是案件当事人或家属打来的,打通电话往往又不知从何说起。

就在杨玉梅要挂电话时,话筒里传来了一个女孩怯生生的声音:“阿姨,我能跟您说话吗?”

“当然可以。”杨玉梅口气缓和下来,“你是谁,有什么事你就说。”

电话那头的女孩似乎没那么胆怯了,她说自己是程英的女儿,叫燕子,希望杨玉梅不要判她妈妈死刑,她和弟弟已经失去了爸爸,他们不希望再失去妈妈。

女孩声音颤抖得厉害,杨玉梅能体会到女孩此刻的心情,她在电话里安慰女孩说:“你和弟弟都不要着急,你爸爸的死虽然和你妈妈有关,但你妈妈不是故意杀人,不会判死刑。”杨玉梅还想安慰这个女孩几句,但她找不出合适的词,只好说判刑的事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让他们姐弟相信法院一定会作出公正判决。女孩似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着“谢谢”挂了电话。

挂断电话后,杨玉梅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她清楚地记得,给她打电话的女孩正在读高三,而且是学校看好的苗子。她自己也是一个高三学生的母亲,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讲,她也希望这个女孩不要因为家里的变故影响高考。从一个高考生的到角度出发,她更不希望这个女孩在即将进入考场前,听到自己最亲的人被判刑坐牢的消息。

事实上,这起案件的当事人程英在取保候审后,案子还在公安局和检察院期间,程英原来村子里的人们、丈夫的兄弟姊妹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都先后向公安局和检察院递交过过联名材料,善良的人们,在材料中痛陈张军的不务正业,对妻子和孩子不负责任,呼吁司法部门从轻处理程英,给两个孩子一点希望。材料中甚至说张军死有余辜,他死了是对程英和两个孩子的解脱。虽然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剥夺别人的生存权犯法,他们的说法也有点过激,但足以说明程英周围的人们对她的遭遇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程英的两个孩子也分别给公安局和检察院写过信,他们用稚嫩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生命的看法,以及父亲和母亲在他们生命中的地位。他们的父亲一生活得不光彩,但他们的母亲能够包容他,迁就他,他们希望司法部门看在他们年幼的份上,不要让他们的妈妈坐牢。

公安局和检察院领导对此情况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答复所有关注程英的人们,司法部门会综合考虑,依法酌情处理。

半个月后,程英的案子开庭审理。一大早,法庭门口就围满了前来旁听的村民和亲属。整整一个早晨的审理过程中,旁听席上的人们始终表情肃穆,所有人都在仔细听着法官及公诉人的一字一句,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在他们看来,程英及两个孩子的命运就掌握在法官手里。

庭审期间,不知是因为紧张、恐惧,还是处于其他的原因,程英始终低垂着头,她机械地回答着法庭的提问。杨玉梅觉得眼前的这个杀人嫌犯非但不令人憎恶,反而显得很可怜,让人从骨子里同情。

法庭调查结束时,程英哭了起来,她说自己对不起两个儿女,让他们失去了父亲。也对不起丈夫,是自己害了丈夫,要是自己对丈夫看得紧一点,也许他就不会吸毒,自己也就不会站在被告席上。此时,她所有的忏悔其实都是多余,因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假设根本不成立。

程英在法庭上哭,或许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方面,在法庭没有宣判前,她不知道自己究竟会不会被判刑,会坐几年牢,想到这些,联系到自己的孩子还小,这个被生活的苦难折磨得心力交瘁的女人,终于忍不住打开了感情的闸门,尽情地宣泄。另一方面,她的哭,也是在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

由于案情特殊,法庭不能当庭宣判。

走出法庭,杨玉梅很快被一群人团团围住,他们是程英的左邻右舍,或亲戚姊妹。他们向杨玉梅打听程英会不会被判重刑,杨玉梅从他们一个个希冀的眼神中,看到了善良的人们对一个苦命女人的同情,也看到了他们对两个孩子的关注,作为一个女人,杨玉梅多少有些感动。当法官近二十年,庭审后被旁听席上的人拦住问话的情形她曾多次遇到,但像今天这样的场面还是第一次。以往被围住问话时,她看到的大多都是怨恨的眼神,甚至言语中大多会有恨她意思,好像法院给他们犯罪的亲人判刑是法官个人的行为。

看到这样的情形,杨玉梅为程英能有这样的好人缘而感慨。同样是女人,又同样是母亲,虽然她们的身份悬殊,且处于审判与被审判的地位,但她不希望这个女人被判刑,她甚至希望程英能够无罪释放。当然,她的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也有悖法理。

开庭后的第三天,杨玉梅又接到了燕子的电话。小姑娘还是怯生生的,不过语气比上次镇定了许多。

“阿姨,我妈妈会被判重刑吗?”显然,有了上次的通话,小姑娘已经认定法院不会判她妈妈死刑。

“你不要担心,也不要着急,再耐心等几天,判决出来就知道了。”杨玉梅之所以不能给小姑娘肯定的答复,因为在上审委会前,她也不确定能判多长时间。不过,处于对这一家孤儿寡母的同情,她倒希望最好能判缓刑,也许对这个灾难深重的家庭能够有所帮助。

一周后,程英再次来到法庭接受宣判。杨玉梅发现,这个和她年龄差不多大的女人,仅仅一周时间就老去了一大截,仿佛她过的不是七天,而是穿越时空提前走完了七年的岁月。看来,她的思想压力之大绝非常人能够想像得到。当宣判结束,听到自己被判了缓刑,杨玉梅看到这个女人一直低垂的头突然抬了起来,目光里也有了神采,脸色稍有舒展。在她颤抖着接过判决书的一刹那,杨玉梅发现这个女人眼里含满了泪水,是喜、是悲,疑惑五味杂陈。她给杨玉梅深深地鞠了一躬后,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法庭。

结束了这起特殊案件的审理,杨玉梅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不清为什么,总之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放松感。

一晃几个月过去,时间进入了秋季。

这天下午刚上班,值班室给杨玉梅送来了一封来自外省某政法大学的信。杨玉梅觉得奇怪,自己在这里并没有熟人,会不会是有人打着该大学的旗号要引她上钩骗钱吧。身为法官,这方面的经验,她还是有的。

杨玉梅刚要将信件随手扔到一旁,但她又看了一眼,感觉不像是骗子的信,便打开信封想看个究竟。原来,这封信是程英的女儿燕子给她写来的,小姑娘在信中说她非常感谢杨玉梅,因为她的主持正义,她妈妈才没有坐牢。因为妈妈的案件,她对公检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她发觉公检法的叔叔阿姨并非以前想像中的那么凶神恶煞,也不是社会上传闻的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他们也有可亲可爱之处。因此,在选报志愿的时候,她选择了政法大学,将来也要当一名像杨玉梅一样主持正义,惩恶扬善的法官。

看完这封来自大学校园的信,杨玉梅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其实,当年自己选择学法律,并最终穿上法官制服,也是因为与自己的亲人有关的一桩案件。二十多年前,当她还是一名高二学生的时候,她的父亲身陷一幢被诬陷的官司,因为对方势力庞大,加之公检法办案人员隐私舞弊,最终导致父亲身陷大牢,在狱中含恨而死,留下了她和多病的母亲。当时她就发誓,一定要考上政法大学,当一名伸张正义的法官,替天下如父亲一般被冤枉者伸冤,惩治贪官,扶弱济贫。如今,她当法官的愿望实现了,虽然现实距离理想有一定的距离,但她甘愿当一名默默无闻的司法公正的维护者,只要无愧无头顶的国徽,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她仿佛看到,几年后,燕子也穿上了法官的制服,而且就坐在她旁边。她相信,这个姑娘一定能做到。

同类推荐
  • 我本有罪

    我本有罪

    出生在牛耳寨而后父母双亡的男主人公,在成长为少年之后,由于初恋与村里的支教老师远走他方而心灰意冷,继而来到大城市打工。从未见过世面又无依无靠的他,就像飘在空中的一张白纸,落到坏人手里便任其涂鸦,无知、迷茫,加上难以抑制的莽撞,让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他逃离了打工队,靠着自己的聪明勤奋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有了体面的工作和令人称羡的家庭,然而命运却接二连三地制造了惊人的巧合,仿佛无形中有一个审判者在追捕他……
  • 新中国的孩子

    新中国的孩子

    《新中国的孩子》是宁青的长篇小说。诞生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的新中国第一代孩子,是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具有标志性的群体中的主体:他们作为20世纪60年代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是雷锋精神诞生之初学习雷锋精神群体中的主体;他们是新中国产生的规模最大的艰苦奋斗的群体——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群体中的主体;他们是改革开放初期汇入振兴中华洪流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人才群体中的主体。新中国的第一代孩子,作为一个时代群体,透出过纯洁的时代风貌,经受过艰难的时代磨砺,展现过光荣的时代价值。其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出的“纯洁、艰难、价值”的三者合一,将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恒久的印记。
  • 大地·生灵(二)

    大地·生灵(二)

    喜鹊与老鹰、猞猁的恩恩怨怨大千世界中,野生动物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王国。在它们的国度里,王者们高高在上,君临天下,威风八面,自不待言。但这个王国中的小民百姓们,也有它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每一个生命都绚丽多彩,富有智慧和勇气,神秘玄奇,生生不息,万年如斯。喜鹊是中国人的吉祥神鸟。“喜鹊叫,喜事到”。这种说法,有数千年的渊源。青海柳湾出土绘有喜鹊纹饰的陶罐一件,这是件祭祀用的礼器。说明四千年前,先民们已把喜鹊作为神物或图腾;“鹊桥相会”,在这个无比壮美的爱情神话中,喜鹊崇高的形象令人敬佩。
  • 十七号台风

    十七号台风

    佛龛上两枝蜡烛被风吹歪,左边那枝竟然熄了。老肖踮起脚,伸手将它们扶正,把熄灭的那枝拔起来,对准另一枝重新点燃,然后插回原处。干这个老肖不在行,老板和老板娘从台湾过来的日子,这是他们每天早晚的功课,平时则有公司的重臣们负责礼敬这尊地藏菩萨像。很多工厂供奉的是关公或者观音,而老肖他们的老板喜欢地藏菩萨,据说开厂那年,夫妇俩特别从台湾将这尊白玉陶瓷菩萨像请到了大陆。对这尊手持金锡杖,掌上托着明珠的光头菩萨,老肖是到了这里才晓得怎么称谓的,以前他没听说过“地藏王菩萨”。老肖不信佛,但老板两个多月没来了,员工们、重臣们也都几乎走散,这段日子都是他惦记烧香点烛的事。
  • 回归家庭 学习生活

    回归家庭 学习生活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晚上好!今天的演讲是专门为大家准备的,也就是说不打算重复我以前所做过的任何一场演讲。同时力争这个演讲能有一定的针对性。可是我事先只知道听众们的两个特征:一个是听众都是女生,第二个是大家的年龄可能都在20岁左右,所以我的演讲的针对性就是建立在这两种属性上的。最后选择了这样的一个题目,怪怪的,叫《回归家庭,学习生活》。可能在这里讲这个题目有一点挑战的意味。演讲的内容有点超前,但大家的年龄在20岁左右,都有漫长的未来,思想超前一点,或许会帮助大家在未来社会中去应对变化的生活。演讲包括四个部分。
热门推荐
  • 神度大祭司

    神度大祭司

    神度文化部部长:“大祭司,最近有人发文章DISS我们……你看……”喻泯:“怼回去啊!诈尸连环怼他们的那种!”科技部部长:“我们的科研经济不够……那个……”喻泯:“找经济部的要。”军事部部长:“还有我们的钱也不够。”喻泯:“找经济部的要。”经济部部长:“我们没钱……”喻泯:“那就加班。”经济部部长:“……”君琉·喻泯,现任神度的大祭司,开挂协会会长,资深美食家,审灵学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伟大的“你怼我我就怼你思想”的践行者,曾开扩审灵域大祭司们的节操下限,常年热衷于让手下加班、开会。荣誉:审灵域第一厨师,百万【男女】的梦中情人,开挂协会会长。(爆笑文,保完本)
  • 另类偶像

    另类偶像

    就是在大歪鸡出道的偶像,后面怎么样,慢慢看吧,不会写简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民间信仰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事演变

    民间信仰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事演变

    本书主要探讨“五四”、“解放前后”和“新时期”等文化转型时期的“民间信仰”文化的文学书写,以存在于相关作品中“民间信仰”这种“现实的自在的民间文化”或由此体现的“现实政权意识形态下的民间叙述”为考察背景与基础,是20世纪中国文学“民间文化形态”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
  • 闯进心田的小魔女

    闯进心田的小魔女

    她和他因一纸婚约被捆绑,原本回国解除婚姻的她经过许多事情最终爱上了他,原本要也要解除婚约的他却发现自己也爱上了她,并且双方不只是表面的这一个身份,身份成谜,她们是否会遵循本心呢?……
  • 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套装共4册)

    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套装共4册)

    你是不是时常莫名其妙地得罪人?你是不是在为自己的笨嘴拙舌烦恼?你是否担心自己会一不小心说错话?别害怕,现在一开口就让你“声入人心”!为什么现代人这么看重说话?因为现代人太需要沟通了,而说话正代表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所谓的“说对话”,不是“实话实说”就一定没问题,难听的实话不如藏在心里。一时冲动逞口舌之快,可能把自己变成众矢之的;虽说沉默是金,也可能让自己缺乏存在感……说话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生活离不开说话。说不好话会让生活一团糟,而懂得说话不仅可以交到朋友,甚至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将敌人变为朋友。如此有利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 明若阳光之深巷微光

    明若阳光之深巷微光

    记忆当中的那个少年,似乎依然还像当年那样;抬头的瞬间,仿佛时光倒流;回到那一年!未曾拥有,所以永远是美好的!未来的路我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但是每当难过时,总会想起曾经最孤独的时候,遇见了你;若明天是充满阳光,给与我勇敢与力量,也只是因为曾经你带来的像阳光一样的笑容!谢谢你来过,谢谢你带来的笑容!我会永远记得那个笑容!
  • 重拾快乐的自己

    重拾快乐的自己

    我们需要快乐,也需要重新找回迷失了的快乐,快乐的思想令人欢愉,愁苦的思想令人难过,恐惧的思想令人害怕,而懦弱的思想则会令人后退。每一个人成长的历史,都是心灵跋涉的历史。时间久了,心灵难免蒙上些灰尘。你快乐吗?《重拾快乐的自己》这本书正是教你擦去心灵上的灰尘,关于幸福的话题、关于快乐的阐述,关于人生的感悟,让你遇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你快乐吗?快乐从何而来?你想不想更快乐?是的,我们需要快乐,也需要重新找回迷失了的快乐,快乐的思想令人欢愉,愁苦的思想令人难过,恐惧的思想令人害怕,而懦弱的思想则会令人后退。每一个人成长的历史,都是心灵跋涉的历史。时间久了,心灵难免蒙上些灰尘。
  • 重生之贵女王妃

    重生之贵女王妃

    上一世,周若水被亲人陷害致死,而灵魂却不消散飘荡在上空。周若水亲眼见到自己死后,母亲与哥哥惨死,姨娘扶正,庶妹与自己的未婚夫早已暗度陈仓,嫁入侯门。这一世,周若水不再与人为善,为保母亲与哥哥平安化身厉鬼,让上一世欠自己的全部讨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闻到了什么

    你闻到了什么

    在他们眼里,做这一类工作,总要有一个异于常人的鼻子。事实上,我的鼻子很普通,它实在是太过普通了,甚至还有点丑呢,它的外形有些塌,上面有个不易察觉的挖痕,是小时候生水痘留下的印记。偶尔也会感冒鼻塞,数日不闻气味,甚至,吭哧吭哧,透不过气来,只能张嘴呼吸。但我从不把它当回事。鼻子哪有耳朵、眼睛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