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7600000006

第6章

春秋战国时代,商鞅一派法家认为,要使君主政权达到“至治”,必须使得“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就是说,最亲密的夫妻和朋友,也不能互相包庇,而要向政府检举揭发,使得任何“恶”与“非”都不能隐匿。一旦有人犯罪,其亲友、邻里或者其他有关系的人都要共同受罚。于是秦国颁布了连坐法。

在变法后的秦国,一家之内可各自拥有独立的个人财产。《秦律》规定,丈夫偷窃,如果妻子知道了不告发,则同罪;如果不知道,则卖为奴隶。丈夫犯法,妻子告发,妻子的财产可以不予没收;妻子有罪,丈夫告发,则妻子的财产可奖励丈夫。

于是,为了不被牵连,也为了得到奖励,每个人都要像警察一样盯着身边的人,一旦发现有犯罪嫌疑就得赶紧报官。

汉儒曾这样描绘秦国的民风:儿子借父亲一把锄头,父亲的脸色便很难看;母亲来儿子家借个扫帚簸箕,儿子一家便骂骂咧咧;媳妇生了男孩便得意洋洋,不把公公放在眼里,婆媳一语不合,便“反唇相讥”。

这样的“告亲”规定,当然也被说成是制衡机制,使得人人不能自私自利,乱说乱动,作奸犯科,而社会秩序井然。但是人人不能自私自利的目的,却是为“我”——皇上服务的,也就是爹亲娘亲不如皇帝亲。所以灭亲是为了“大义”,“大义”则是为了皇上一人。

不过,自汉宣帝开始,威逼利诱“告亲”的法律有所松动,还规定了一些亲人之间可以不告发甚至包庇也不治罪的法条。

在今天,“亲亲相隐”是否与法制社会格格不入呢?

有人抱持“我爱我亲,但我更爱正义”的信念,也有人抱持“我爱正义,但我更爱我亲”的信念。如果前者有空间,那么也应该给后者以空间。

1994年的《法国刑法典》、1996年的《德国刑法典》、1975年的《意大利刑法典》都规定,明知近亲属犯罪而不告发,故意隐匿以及为亲属作伪证,帮助亲属脱逃,都不能认定是有罪。

中国的法律则比较严苛,既规定了任何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还规定了亲属也适用包庇窝藏罪。

作为一个坚定的人道主义者,孔子在其一生中,对道德介入政治生活一直抱有不衰的热情。而且,孔子的理想是为万世垂训,非为一朝立法。不可忽视的是,孔学、儒学的的确确早已演绎为一种文化形态,两千多年以来,促成仁君、培育儒臣、调教民众,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东方世界。

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当然不可忽视,但我们岂能忽视道德的力量?那种只顾方便公权力,不顾及亲情、人情、人性的法律,是不是合理呢?

中国的先贤倡导德化天下,但绝非不要法治。孔子对周朝就有“谨权量,审法度”的赞美,老子也说“常有司杀者”,只是他们更强调治本治根。

理想的德治是一种比法治更高的境界。它以道德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在人与自我之间建立和谐人格,在人与社会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世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温馨的港湾,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后一块栖息地。如果家庭的孝慈温情不在,那么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还靠什么呢?

法治治身,德治治心;法治治近,德治治远。

法制建设只是手段,社会的和谐与人类的幸福才是根本的目的。

儒家伦理中“亲亲相隐”的理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也曾上升为法律规范。今天的我们,一方面在加速奔向现代化,同时也在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儒家的伦理没有理由烟消云散,“亲亲相隐”也应当成为文明法律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亲有过 谏使更

圣贤毕竟是人中少数,每个人都会犯错,并在纠正错误中成长。作为儿女,对待父母,孝是首要。那么,当父母也存在错误的时候,为人儿女是不是就一味顺从呢?儒家思想可不是如此不讲原则。

《弟子规》明确告诉我们:“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父母亲有过失,当儿女的一定要劝谏改过,但是在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缓。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就要等到他们高兴的时候再劝;假如父母亲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有明显错误而又固执己见,有孝心的儿女,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就会放声哭泣恳求他们改过,即便遭到责打也毫无怨言。

《二十四孝》记载了一个孝子孙元觉的故事。

孙元觉从小就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可是,他的父亲却对老人不孝顺,甚至感到厌恶,因为爷爷年迈多病,只能吃饭,不能做事。

一天,孙元觉的父亲忽然把病弱的老人按在筐里,绑在车上,要将他推到深山扔掉。

孙元觉放声大哭,跪在地上请父亲不要这样做,但父亲一把推开他,拉起小车就上山了。孙元觉跟在后面,又哭又喊,可父亲根本不听。

到了山里,元觉的父亲将老人连人带筐从车上搬下来,连筐子也不要了转身就走。爷爷爬出筐子后,元觉哭着把筐子捡起来,放在车上。

父亲说:“这是个晦气的东西,要它干什么?”

元觉认真地说:“我要把它收好,等您老了,就能用它来装您了。”

父亲大吃一惊,说:“你是我的儿子,怎么能说这种话呢!”

元觉说:“您是我的榜样,您怎样教育我,我就怎样做。您这样对待您的父亲,难道我就不能这样对待您吗?”

元觉的父亲于是幡然悔悟。

孔子提出的劝谏父母的原则是:其一,应当“几谏”,即谨慎而又爱惜地劝告;其二,“敬不违”,即不违背他们的正常意愿;其三,“劳而不怨”,即绝对不可心存怨恨行为极端。

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在一次战役中,父亲因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眼下不可后退,否则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

然而无论怎样劝谏,李渊还是不予采纳。因为坚信危险的存在,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放声大哭。

李渊出去探看,见儿子如此真切,终于静下心来听他分析利害得失。最后,李渊接受了李世民的劝谏,停止了危险的撤军行动。

正确研读孔子所说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思想与“父为子纲”的教条相去甚远。“父为子纲”所强调的,是父对子的绝对权威;而从孔子的思想看,儿女是可以怀疑父母的意见并且保留自己意见的。事实上,天下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健康成长,只要坚持了孔子提出的几项原则,即便确信自己正确,也不会与父母发生正面的激烈的冲突,而是始终以恭敬、虔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生命的源泉。

儒家思想中还有一个规矩叫“小杖受,大杖走”。

曾参在孔子门徒中是一个典型的孝子。

有一天,雄鸡三唱,太阳从山林冉冉升起,曾参的父亲曾晳荷锄走出大门,曾参紧跟在后面,来到山脚下瓜地里。那瓜苗一片葱绿,十分茁壮,迎风摇摆着。

曾晳以教诲的口吻对曾参说:“参儿,锄地下锄要稳,拉锄要匀,切勿忙手忙脚。”说着便做起示范。

曾参用心学习,小心翼翼地耘瓜。曾晳则是老当益壮,遥遥领先。

曾参初学乍练,手脚生疏,远远落在后面,但他不甘落后,奋力追赶。没想到,动作一快,竟把一棵肥壮的瓜苗锄掉了,于是大惊失色。

曾晳回头一看,十分生气,声色俱厉地顺手拿起木杖就打。曾参不仅没有逃避,反而顺从地趴倒在地,任凭父亲责打。

曾母听说儿子挨打,急忙跑到田间,抱住儿子痛哭:“参儿受苦了!参儿受苦了!”曾参反而安慰她:“请母亲不要难过,爹爹是在教训我。我惹爹爹生气了!”

曾晳渐渐息怒,回家之后,担心打伤了儿子,便悄悄到儿子的房门口窥视。曾参知道父亲走过来了,忍住肉体剧痛,抚琴而歌。

曾晳于是放下心来,缓步又走回屋去。

孔子知道了此事,马上就把曾参找来,指出父亲这样打他而不躲避是不对的。

曾参不解地问:“老师认为我应该跑吗?”孔子解释说:爹爹打你,你要看他拿的棍子是粗还是细。棍子很细,你就不要跑。如果棍子很粗,就可能失手把你打成傻子打成残废。你遭殃了,爹爹也一定会后悔,而且背上恶名。这种情况下你不躲避,那不是不孝吗?

古往今来,真正狠心的父母实在是太少。今天的许多孩子,倒是几句话不中听就要跑,就要离家出走。为什么敢呢?因为有条件要挟,欺负父母就这么一个“宝贝”。

更有甚者,有的子女不仅不会“挞无怨”,反而要鞭挞父母了。

在广东省中山市,一个18岁的女孩将父母双双杀死,并与尸体同处一屋达4天之久,直到案发。女孩向警方交代,杀死父母的原因是不能忍受他们争吵闹离婚。

那一天,父母又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妈妈提出要和爸爸离婚,她一听就十分生气,大声对他们喊:“不要吵了,更不要再提离婚!”

喊完之后爸爸不再做声了,可是妈妈依然不依不饶地对爸爸骂个不停。她实在忍受不了,就从地上捡起一个旧胶袋,紧紧地套在了妈妈头上,然后用绳子将她的双手反绑起来,拖到房间里面。过了半个小时再去看时,发现妈妈已经咽气了。

她又惊又怕,生病躺在床上的爸爸不停地劝她去公安局投案自首。她的爸爸以前跑运输养家糊口,后来出了车祸,患了严重的脑血栓,卧床不起,最近他把车子卖了,钱为女儿存了起来,希望她嫁个好人家。没想到,他的这个女儿当时脑子里面一片空白,想着妈妈都死了,不如大家一起死了吧,于是狠下心来,又用胶袋紧紧地套住了爸爸的头,把他也闷死了。

杀死了爸爸妈妈以后,她却并没有舍得让自己一起去死,倒是到了中山市内的一家大型超市,购买了几把大水果刀和锤子,就在房间里面慢慢地把他们的尸体肢解了,然后用黑色的大胶袋一包包装好,准备有机会就搬到外面扔掉。几天之中她下过一次楼,和房东见过面,还说过几句话。

这个女孩为什么如此轻易就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太爱她了,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劝架的方式会如此狠毒!

一个人若无孝心,只有自我,哪有资格和能力去劝谏父母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如果发现意见没有被采纳,很容易使自己受制于不好的情绪,脸色难看,甚至大发脾气,其结果更是事与愿违。

可以说,孝悌是一种童子功,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服从力。

清朝唯一的一个新科状元叫刘庆泰,曾经受到慈禧的接见。因为年纪大了,当时慈禧记不太清楚他的名字,就问了一句:“你就是新科状元王庆泰吗?”

姓都被慈禧搞错了,这刘庆泰当时怎么反应呢?他的回答十分的谦卑和恭敬:“臣,就是新科状元刘庆泰。”

慈禧意识到自己刚才说错了,但是人家的语气却是那么的恭敬顺从,完全无损于自己的颜面,所以老佛爷一下子就对这位新科状元心生好感。

既顺承了他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刘庆泰就这样巧妙地化被动为主动。

兄弟睦 孝在中

孔子全部的思想主张都是由孝悌出发。在孔子看来,忠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遵从,那么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就不会在外面“犯上作乱”。

《弟子规》告诫我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弟”即“悌”,就是以一颗真诚之心对待兄弟姐妹。中国人除了讲孝道,还要讲悌道。这个悌道,正是孝道的延续。

哥哥姐姐友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恭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和睦而不冲突,并且互相帮助;对待叔叔、伯伯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如果这样,父母自然就感到宽心了,所以这种和睦当中,当然存着孝道。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礼貌礼节方面不必太过要求,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孩子享受,以至于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知道要礼让长辈,更不懂得礼让同伴了。

法昭禅师有一首描述兄弟情谊的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意思是:兄弟就好像同一棵树延伸出来的树枝一样,年轻时一个个生气勃勃,不过相互之间言语交流要柔软,不要有伤和气。上了一定岁数以后,每次见到各在一方的兄弟姐妹,都会感觉衰老了一点,所以要好好珍惜这种缘分。兄弟姐妹在一起,一定要互相谦让,不要因为小小的问题就开始争执引起事端。兄弟姐妹长大成人,一个接一个为人父母了,下一代又是一群兄弟姐妹,只有上辈兄友弟恭,才能留与儿孙做个好榜样。

从前有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

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一个人的日子好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的,生活就比较艰难了,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怕哥哥不肯接受,就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送到了哥哥的仓库里。

大儿子也有小儿子那样的想法:我已成家立业了,只要一家人努力劳作,生活不会成问题,可弟弟现在还是孤身一人,应当为他以后的日子多多考虑。他怕弟弟不肯接受,也趁着星月无光,将自己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地送到弟弟的仓库里。

第二天早上,当他们走进仓库的时候,都吓了一跳,苹果和玉米丝毫未减,两兄弟都以为自己做了一场非常真实的梦。

同类推荐
  • 希腊的遗产

    希腊的遗产

    从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到赫西俄德的《神谱》、《田功农时》,从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到依旧响彻耳际的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从终究难逃命运魔掌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延展开来的希腊哲学,从宙斯、狄奥尼索斯的神话传说到留存至今仍然无法逾越的希腊雕塑……古希腊的一切,惠及所有人。《希腊的遗产》收入芬利、莫米利亚诺、伯纳德·威廉姆斯等14位古典学家的精彩文章,从政治、哲学、艺术、戏剧等15个独特视角,深刻解析古希腊之于现代世界的伟大意义,堪称经典之作。
  •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文化产业概述、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崛起、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兴起与政策关系研究等。
  • 莫一大王:壮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莫一大王:壮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壮族民间叙事诗,是关于传奇性人物莫一的神话传说故事。“莫一大王”故事有不少流传版本,我们选取的是河池市民族事务局编的版本,主要整理人为罗健民先生。“莫一大王”被北部壮族地区的群众作为神灵敬奉。他出生时奇异而被视为妖异,具有英雄出世即不凡的传奇色彩,他具有天赋奇异本领,能一箭射到皇帝宝座,能将锁链挣断,能变化身形,躲过一切灾难。他勇敢机智,智斗奸臣,为百姓除害。他具有王者气魄,可以竹鞭赶山,竹节育兵,但最终被国王嫉恨,为保护乡民而牺牲,铸成英雄悲剧的命运。他的形象集中体现着坚韧顽强的壮族民族性格。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面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热门推荐
  • 凤华天下:倾城太子妃

    凤华天下:倾城太子妃

    一个错误,她从九天之上纨绔无情的小殿下变成了人间不受宠的叶家大小姐。没了权势?没关系,她依旧横行。没了身体?没关系,抢个就好。只是这个长相妖孽,性格暴虐的太子殿下,到底是不是九天之上出了名的废物?和心上人一模一样的祭祀大人,又是从哪来的?还有那个性格一言难尽的武林高手,你是武林高手,不是采花高手,啊!喂——你的手。
  • 神道大至尊

    神道大至尊

    (新书:我的徒弟都是天才,已签约。欢迎大家收藏阅读支持,非常感谢!)青春梦想,铁血隐秘。杀伐果断,我要创造一个属于强者的世界!师姐:“师弟,再不听话我就揍你了啊!”,“来啊……谁怕谁?”小世界秘境,风云变幻迷人醉!
  • 从读书开始修仙

    从读书开始修仙

    科学修仙,法力无边。修仙我们是认真的,读书我们也是认真的!!!一代进步青年在系统的引领下,就此踏上了修仙之路,但是有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修仙要从读书开始啊?
  • 恶魔预知死亡

    恶魔预知死亡

    一名有为的出版社律师被人枪杀在暗夜的纽约街头,而警方找到的凶手是一名终日游晃街头精神有问题的游民,纽约引起一阵恐慌,议论不断,然而疑犯的弟弟不相信受了越战刺激的哥哥会是凶手,央求马修出面侦探,以找出真正的凶手。
  • 郅魍

    郅魍

    帝者,截天之髓,捕地之魂,断乾坤之肉、虚无之血,炼阴阳二气、生死两道!以一己之力,碎时空,破万古!
  • 腐女教师

    腐女教师

    ★☆★★☆★★☆★★☆★★☆★天呐!好友小丽看着蓝夕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她她她,她竟然能当教师?那家伙真是腐到骨子里了,连到动物园看见一个游客在喂猴子脑海里都会YY出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恋!况且高一八班可是有名的差班,几乎汇聚了这所金牌高中所有的小混混和家中巨有钱的纨绔子弟。有她这样的教师那些小混混以后的日子可怎么活呀!好友小丽不厚道的为那些小混混抹上一滴伤心泪!同事们说:腐女教师,教师中的战斗机,飞机中的阿帕奇,哦耶!同学们说:蓝夕一笑,阎王也绕道!蓝夕故作温文婉约的模样:我很温柔的好不?低调,一定要低调啊!众人倒★☆★【片段一】蓝夕神秘兮兮的跟旁边的同事耳语:“喂,你看见了吗?教导主任刚才被校长带进办公室一个小时才出来。衣衫不整精神萎靡的样子,肯定有奸情!”“不会吧!教导主任那么青年才俊怎么会看上校长那个老头子呢?”办公室的同事俨然已经被蓝夕同化了,一个月前她还对这个事情嫌弃的要命,现在竟然能讨论起来了?“哼,不然呢?他今年才二十五岁就能在重点高中当教导主任,升职的速度也太恐怖了吧,肯定是被校长潜规则了!”“不说不觉得,听你这么一说好像真的有那么一回事呀!”两个女人在办公室里越讨论越兴奋,完全没有注意到一脸阴郁的教导主任就在她们身后!“蓝夕!”教导主任眯着眼睛!咬牙道“我不是GAY!”说完一把拉过蓝夕在众目睽睽的教师办公室中狠狠的吻上那张娇艳的红唇!★☆★【片段二】老师,咱们班的X同学把外班同学给揍了!现在那个同学家长找到学校正堵着咱们班门口骂街呢!蓝夕愤恨的放下手中的书,TMD,租来的耽美小说正看到最精彩的一部分,就被打断,双眼迸射出火花来:“前面带路!”报信同学连忙走在前面,生怕惹怒蓝夕老师,愤怒中的蓝夕发挥出百分之二百的战斗力,那同学家长惨败而归。蓝夕回过头看见一脸震惊的X同学,和受了伤的外班同学,母性顿时大起:“老师理解你们,由爱生恨!”“老师,我真不是!”外班同学努力解释着,而X同学一脸挫败的看着彪悍的老师,我们已经习惯了!★☆★【片段三】“兔崽子,你说,老姐辛辛苦苦上班为了谁啊!你竟然在大学给我谈恋爱,简直辜负我一片苦心!”蓝夕坐在沙发上看着相依为命的弟弟,无限疲惫。“姐!对不起,可是我真的爱他,自从我在篮球比赛场上看见他的身影之后我就沦陷了,对不起你对我的付出!”弟弟跪在地上一脸愧疚!
  • 位面超凡之路

    位面超凡之路

    机缘送上门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介意拼搏一把!所以,在那无数位面之中,踏上那条超脱之路吧!
  • 莆田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莆田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莆田地处东南沿海,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也是闻名世界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本书以史话形式,简明扼要介绍了莆田这个古府新市、这片“海西”热土一路走来的不平凡历程,全景式地展示了莆田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现当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 史上最强导演

    史上最强导演

    “韩导又出新电影了?,那必须得看啊,不然我就和时代脱节了”——一位普通的观众。“今年的奥斯卡已经颁给韩秋导演了,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在定制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奖杯了,名字嘛,还是刻韩秋的。”——奥斯卡。“是他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是他弘扬了华夏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他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升华,感谢他,感谢韩秋导演。”——人民日报。“他是史上最强的导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时代周刊。(PS:这是一部纯粹的导演文,作者只想给大家一个影视天堂。)(新书已发布,《娱乐大忽悠》,求一波支持!)
  • The Inn of Tranquility and Others

    The Inn of Tranquility and 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