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7700000008

第8章

可以说,莫扎特一辈子都没有长大。他喜欢跳舞、骑马、击剑、打台球;他喜欢打扮,以弥补自己说不上英俊的相貌;他贪图热闹,嗜好养鸟,甚至还教八哥唱歌;他爱讲粗话,搞恶作剧,身上总有释放不尽的能量。他的天才与幼稚、细腻与粗莽、高雅与鄙俗、不羁与忧伤奇妙地融为一体。

今天看来,幸亏莫扎特没有长大,否则,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便不复存在了!

关于人的成功的年龄,有这样一个调查的结果:音乐家脱颖而出的平均年龄为26岁;表演艺术家为27.8岁;美术家为29.1岁;物理学家为30.6岁;数学家为30.8岁;史学家为41.4岁;教育家、心理学家、思想家为40.4岁。事实证明:创造和创新主要出在有激情、有想象力的十几年间,而不是出在一个人知识最多人最成熟的时候。

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今天的调查结果,竟然与孔子的观察结论十分一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也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钱学森说:“人的创造思维过程决不是单纯的抽象逻辑思维,总要有点形象思维,甚至要有点灵感思维。”

创新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的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并对这个问题产生追根究底的强烈兴趣的时候开始的。

从思维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所以说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在自然科学领域,当一种新的观念或者新的思想提出时,不可能依照形式逻辑的规则按部就班地进行推理,在发明创造方面,逻辑思维的力量更是有限。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斯佩里成功地进行了“裂脑实验”,揭示了人脑左、右两半的不同功能:左脑主管逻辑思维,称为理性的脑、知识的脑;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称为感性的脑、创造的脑。长期以来,我们的应试教育着重开发的是左脑,却忽视了对右脑的开发。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区位:一是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受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照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那些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很难具备创造和创新的能力。一般的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部分还处于“冬眠”状态,非常可惜。

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没有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是一种似乎没有根据的判断力。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奇怪的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新颖的问题解决方案。

因为羡慕飞鸟的翅膀,人类制造出了飞机;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间,发现澡缸边缘溢出的水的体积跟他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一样大,从而悟出了物理学上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爱因斯坦自幼就幻想人跟着光线奔跑并且努力赶上,于是发现了“狭义相对论”。

幻想,不仅能够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还能激发我们进行新的创造性的劳动,所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有句箴言说得好:要想有发明,你需要好的想象力和一大堆垃圾。

知识重要,想象力更重要。遗憾的是,这个时代连知识也在加速让电脑代劳,人类摆脱困境的想象力,更是稀缺。

在英国北部偏远地区,有一名女生毕业考试成绩达到全a,这是当地多年来第一个有资格进入牛津大学的学生。当地的官员都很关注,希望她能成功。然而,牛津大学的教授在对该女生面试后认为,这个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新能力,只会死读书,所以不予录取。

于是当地官员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给予破格录取,结果被牛津大学拒绝。之后,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前去求情,还是遭到拒绝。副首相只得请布莱尔首相出面疏通,但牛津大学表示,教授委员会的面试结论和决定,任何人都不能推翻。布莱尔此后抱怨说牛津大学太古板了,应该改革。牛津大学的师生得知以后,极为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的这一严重事件提出抗议。

尽管英国人普遍对牛津大学的所为表示理解,但这个故事却让许多的中国人感到惊奇。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幻想的翅膀,差不多被我们的教育给剪掉了!

卓别林说过一句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心理学家也确认: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这一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的培养,都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培养的方法上,还当因材施教,“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么为师者,就应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对学生适时启发引导,让他们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尽量多的答案,而不只是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发散思维中,心理状态是“跃跃欲试”,往往可以左冲右突,在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渴望明白而又无法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那就不要再教他了。”这就是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但是,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被培养出来,在这方面如果企图实现“跨越式发展”,只会是一厢情愿。宁波市2011发布了培养“乔布斯式领军人”的《意见》,计划每5年培养1400名“乔布斯”,一个周期的培养经费将超过5000万元。网友调侃说:“1400个乔布斯!你以为乔布斯是开机床的啊!”

当然,培养孩子们想象的能力、观察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前提,那就是培养孩子们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责任能力。

无论什么创意创新,都不可忘记社会的责任。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就是说君子上达于道,小人下达于器;而歌德也说:“有想象力而没有鉴别力是世上最可怕的事情。”

思辨:理性的灵光

一家公司招考公关人员,应考者有500多人。公司考题中,有一道是老板出的:“为什么有些人过河拆桥?”

前10名的试卷中,多半答案是抨击过河拆桥的人忘恩负义,虽然文情并茂,却没能引起老板的注意,但其中一位应考者的答案让老板眼睛一亮:“如果前有大河,后有追兵,我们就得过河拆桥,防止敌人跟过来。”老板对这位应考者的评语是:“头脑灵活,准予录取。”根据老板的指示,工作人员又重新翻看落选者的试卷,结果又发现了一位考生的精彩答案:“过河拆桥的原因,是前面还有河,需要使用仅有的材料继续造桥。”老板大喜:“这才是最有创意的思维啊!”

这两位应考者,正是以超乎常人的思辨力脱颖而出,犹如“鱼在水中吐泡,打破了水面的平静”。

既可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我们的思维才不会被困住。

辞典释义:“思辨,慎思明辨。”思辨,是一种抽象思维;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进行辨别分析。

富有创意和思辨灵光的人才,踏破铁鞋也难以寻觅,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却从来要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当然,缺乏思辨力的人如果又充当了老师和考官,那就更是一种悲哀。

有人说,中国孩子第一次说谎话正是从第一次写作文开始的!此话看似偏激,其实说到了要害。

把考试成绩看成唯一目标的教育,只会严重忽视学生对分析、推理、综合、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比较、鉴赏、评论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今天的教育模式之下,许多人一读完小学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经过一轮一轮的洗牌,聪明、调皮、好玩、喜欢独立思考的孩子们,如果不守“规矩”,那就很快会被“正义”和“正确”的考核考试淘汰。高中生们则更像是战士,为了高考,他们不断参加例考与模拟考,争夺每一题每一分,教室和考场让人感到空气稀薄。进了大学,本以为人生从此海阔天空,事实上考试依然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当然,大学生们可以带有自己的感受学习了,但许多人早已习惯了海绵式与模仿式的僵化的思维方式,只懂得对潮流的盲目追逐和对传统的浅薄反叛,他们不会兼容,更难融会贯通,于是常常造成思维的“交通堵塞”,哪里还能在海里深潜天空高飞!“道”未领悟,“术”也无法学精,结果毕业就面临失业。

思辨能力的类型多样而丰富,比如从思考对象的层面,就可区分出数理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的思辨能力两种类型。

数理性的问题属于“对象是什么”的问题;人文性的问题属于“应该如何”的问题。数理性的思考能够告诉我们达到一定目标的最佳手段,却不能告诉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也无法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所采纳的伦理原则做出科学的证明,只能做出辩护性的解释或者说服性的论证。

如同体育活动能够增强体质一样,思辨能力也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

培养数理的思辨能力,首先要培养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许多人认为抽象思维能力与想象力没什么关系,只有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才需要发挥想象力,其实不然,在富有创造性的抽象分析方法背后,通常隐含着常人无法企及的想象力。

培养人文思辨能力,应当从建设良性的沟通与对话开始。这样的沟通与对话,大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小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日常生活的本质,就是沟通与对话,所以日常生活是培养人文思辨能力最鲜活的教材。人文性的学习,本质上也是沟通与对话,比如我们读《论语》,就是在和孔子进行沟通与对话。伟大的人文精神、高尚的人文情怀、深刻非凡的思辨能力,就是在这种与先哲良性的沟通与对话中激荡生发出来的。

思考有两个层面:思考的层面和反思的层面。从思维方式上讲,批判性思维本质上属于反思性的思维方式。“批判性”的希腊文原意,有敏锐、精明的意思,它是一个中性词,既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也同样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批判的目的在于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洞察出真理和谬误。

业余棋手与专业棋手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绝大多数业余棋手下完棋后不复盘,而专业棋手下完棋后几乎没人不复盘,他们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所下过的棋进行反思和评估。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我们缺少了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失败之后一定还是失败。

有些人认为儒家的思想僵化教条,其实大谬不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恶果,正是后来那些僵化而教条的人所造成。比如孔子倡导弟子们学诗,却又谆谆告诫:“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就是说,把《诗经》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不行,出使他国随机应变对答交涉也不行,诗背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强调“崇德辨惑”之教,也就是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就是说,看,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要思考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举止,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要思考是否诚实;办事,要思考是否谨严;疑惑,要思考怎样向别人请教;发怒,要思考是否有后患;取财,要思考是否合乎道义。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不但强调反思也就是批判性思维对自己处事、交友、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把反思看做是人的优秀品质之一。《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短短15个字,道出了批判性思维的精髓,其中的“思”与“辨”,或许就是思辨一词的本意。

同类推荐
  •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
  • 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奥拉西奥·基罗加

    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奥拉西奥·基罗加

    本书叙述了被誉为“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乌拉圭作家奥拉西奥·基罗加的身世与生平。包括他作为职业作家的诞生和成熟、其作品的死亡主题、他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他和其他作家的关系、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等。此外,还附有录基罗在中国纪事、基罗加的生平创作年表等。总之,这部专著以翔实的资料和客观的评述,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著名作家基罗加一生的经历、取得的文学成就,展现了这位小说家成长和成功的过程。
  • 我是天生引诱者

    我是天生引诱者

    作者艾伦·弗里德曼受到英国记者戴维·弗罗斯特采访尼克松的启发,同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展开了深入的访谈。他与贝卢斯科尼相识三十多年,最终在2014年至2015年完成了十七个月的采访。贝卢斯科尼终于向世人彻底展现了他的私人世界。贝卢斯科尼出生在墨索里尼统治之下的意大利,白手起家,在二十多岁时便已是成功的房地产商人,接着涉足媒体、足球等投资领域,连战连胜,成为亿万富翁。在五十八岁的时候,他又成功竞选为意大利总理,成为意大利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理。而在人生巅峰之时,他又被各种指摘、诟骂、诉讼相随,俨然为当代欧洲最具争议的政治家。
  •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大佬张仁奎极富传奇色彩。清末科考成为山东滕县头名武秀才,加入过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京时,曾护送慈禧西逃。他拜青帮“礼”字辈沈淦为师,成为“大”字辈。张仁奎曾密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在抗战时,他鼓励弟子为抗战出力,不当汉奸。张仁奎在上海隐居时,成立了“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三足鼎立。上海滩各帮会一旦与军界、政界发生矛盾,几乎都要找“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出面调解。他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军、政、商、学各界,且多属名流。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没有哪一位艺术家能在全天二十四小时里不间断地创作艺术。他们成功完成的那些关键性的、具有恒久意义的作品,都出现在为数不多而且难得一现的灵感降临的瞬间。历史也是如此:我们敬慕一切时代中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艺术家,但是她也绝不是一位永无闲歇的创造者。歌德曾经充满敬畏地将历史称为"上帝的满是秘密的作坊"——即便在这个作坊里,无关紧要和日常繁琐之事也是无尽无休。在这里如同在艺术和生活的各种领域一样,那种精致的、令人难忘的时刻难得一现。大多时候,历史是一位编年记录人,她心思冷淡却持之以恒地将一个个环套编成一个巨大的链条——这链条延伸几千年,在它上面一个个平淡事实比肩而列,因为所有的精彩纷呈都需要准备时间,每一桩真正的事件都需要有发酵的过程。
热门推荐
  • 谁说商人只逐利

    谁说商人只逐利

    金钱,爱情,声名,梦想?小孩子才做选择,既然穿越了,那我全都要且看小江发家致富,抱得美人归
  • 为他人开一朵花

    为他人开一朵花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看过美的风景,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是他们让我们人生的旅行充满了意义。生命中有些人只遇见一次,就像认识了一辈子;而有的人遇见一次,即永别。那些陌生人的故事需要被记录下来,因为他们曾抵达我们心灵的远方。我很高兴,能够遇见你们,因为你们,时光才变得如此温柔。
  •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本书中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视觉享受?其内容包括了《拉斯科洞窟壁画》、《梅杜萨之筏》、《马拉之死》等的美术经典。
  • 贺超叔叔说西游:不一样的西游(第1册)上古诸神

    贺超叔叔说西游:不一样的西游(第1册)上古诸神

    《上古诸神》讲述了发生在《西游记》之前的故事,融合了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嫦娥奔月、哪吒闹天宫等神话传说故事,对《西游记》发生的故事背景做了扩展性的铺垫,便于年轻读者从更宏大的角度理解这部中国文化经典。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秦时明月之灯火孤落去

    秦时明月之灯火孤落去

    云淡风轻,酒醉今朝,这是荆轲的意愿更是云今的所求。后来当云今再抬头看着漆黑一片的天空中的星罗棋布时,她才明白,可能深情,可能大义,即使难以两全,也能成全她的心意。
  • 笑倾颜:叹若惜,如尘烟

    笑倾颜:叹若惜,如尘烟

    蓝夏,年仅十六,就因为跟一个女孩子撞到头,就莫名其妙的穿越了。世界上的巧遇,亦是如此,真没想到在皇宫里都能遇见她,而且还是根本就没有认识过的那个女子,原来她也一起穿越了,真是巧啊。原来,她的经历也是风风雨雨,如今也成了二皇子的妃子,而他们的爱情正遭到,巨大威胁。徐昔是西朝王府的王爷,在人前,他是个今人畏惧却又令人敬佩的人,可是,在蓝夏面前却又像个被欺负的小孩。苍墨天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却获得了美人心。常有的发呆症,让所有人都无语,可是身边总是会遇到很多好人,即使有很多的危险,到最后也会安然无恙。冥冥之中的爱情,却到了最后才发现,真的是对于感情的愚钝吗?还是……
  • 冒险战纪

    冒险战纪

    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穿越打怪拯救世界的故事。
  • 南怀瑾大师开释人生

    南怀瑾大师开释人生

    上下五千年,步履如飞,尽情体会传统文化智慧的精髓;纵横十万里,目光如炬,穿透历史风尘品味生活的繁华与精彩。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然而更多的是敬他为“大师”。他是“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阅读传统文化的捷径。他就是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是“禅宗大师”,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最佳顾问。
  • 哲学的慰藉(译文经典)

    哲学的慰藉(译文经典)

    《哲学的慰藉》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可以找到慰藉。 德波顿认为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阿兰·德波顿编著的《哲学的慰藉》的文字在译者资中筠先生看来是“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传承”,非常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