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65200000012

第12章 佛法的增长(1)

事实上,进行佛法事业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其工作难度及时间的耗费一点都不比其他工作来得低。我之所以说它是件异常困难的工作,是因为佛法事业不只是教人如何持咒、祈请、禅修,或如何去阅读一本好书而已;当你真正在为佛法事业服务时,你的所做所为都是在为解决人们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而努力,而且这还不光是解决他们症状性的困难。比方说有人被施了降头,那你就必须得去作些仪轨、祈请,或者教导他们如何禅修。另外,你也必须确保他们能够依法去进行,方能解降,这并非是件那么简单的事情。再者,你还必须去追根溯源,找出各式问题和困难的起因与症结所在。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或许会遇上某些很刁钻、很棘手和善于欺骗的外在敌人,他们也许都在尽一切可能来增添我们生活上的烦恼。但是,倘若我们在应对上缺乏佛法的智慧,这不只会为自己带来伤害,也可能会给别人带来更多的伤害。遇上这等问题,也许你会反复推敲:“为何我必须住手?这不公平,他们也应该住手”。然而,即使我们没有修行,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想到我们所承继的父母之名、承继的家族姓氏,我们就不会冒然地作出玷污家族名声的事情来。当然,一旦我们明白了佛法,当我们开始了某种形式上的心灵修行,我们也就更加不会以牙还牙。

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国度,每个人都受过良好教育、举止文明高尚,我们就不会那么轻易地作出羞辱自己、伴侣、家族和国家的行为。当别人伤害了我们时,我们应当及时住手,而不是报之以怨,或去复仇伤害他们。所以,当别人对我们作出恶意的行为时,如果我们己经发鬓斑白和有所成长、如果我们的心智足够成熟并经历了许多人生历练,尤其是当我们学习了神圣的佛法之后,我们就要肩负着一种特别的职责:不应当用别人报复我们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为何要如此呢?因为正如佛陀所教诲的,或许我们不能去改变这世界,让它以我们所认为的正确方式来运行。但是,我们肯定能够改变自己的观点来看待这世界。假如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观点,这世界似乎也会随着我们的心境而改变。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伤害了你,你都不会去釆取报复,并总是面带着微笑且谦恭地说:“我很抱歉”。这么一来,他们就不再加倍伤害你了。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停止伤害,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我在内,我们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时因为某种特定的情形,造成了在成长过程中让坏习性的一面佔了上风。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许多影响我们待人接物的事情。因此,当我们犯了错,能够承认错误可说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通常,我们大都会认为不认错或不让他人知道我们犯了错,就是代表了胜利。我们也可能会经常认为自己是对的一方,但实际上,我们这是在给自己增添了不少无谓的困扰,因为我们必须为此去作出许多的解释来掩饰我们的过错。无论我们如何巧舌如簧地去做出解释,真相最终还是要“纸包不住火”,所以到头来我们终归还是会不快乐的。佛陀这并不是在说敌人的不存在,或断定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过失,这也太不合乎逻辑;佛陀是在教导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那一刻,你总会遇到各种敌人、各式给你麻烦的人、事或困境。无论是最贫苦和卑微的人,还是最富有的人,他们都将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在社会上,我们尊重长者,尤其是在亚洲。无论什么肤色,我们对于这些年老的长者都极度尊敬,因为他们教导了我们处事之道。相对于尊敬长者,更高一层的是对于法的崇敬。因为那是佛陀所给予我们的至高无上教诲。因此,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家都会有所疏忽和犯错,或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应当学习不隐瞒自己的过错,不要忘记或逃避它们,而是要去面对它们,继而对那些我们曾经伤害过的人给予道歉和赔罪。

有时我们会说:“我并不是有意的。”这没什么,因为我们大部份的时候的确都无意伤人,但既然已经对他人造成了客观性的伤害,或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他们也的确是受了伤害,那我们就必须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做了什么?我们的举动是什么?我们说了些什么伤害他们的言语?我们必须了解到,有些人因为在小时候经常被大人责骂,会因此而变得非常自卑。所以,哪怕是我们只流露出一丝的愤怒表情,或是一句“走开”,也可能会对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因为他们有可能一直都是被否定,或被类似的言语伤害得太多,于是一句坦率的“走开”,也会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相反的,要是我们对一位充满自信和自我肯定的人说句“走开”,他们的反应也许就只会是句:“好吧,待会见,我迟些再来找你。”不同的人就有不一样的反应。

在某些时候,单凭从我们的立场和出发点来说,我们根本就没有恶意或存心伤害他人,但是这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扭曲或令到别人产生错误理解的情况。因此,重点并不在于谁对谁错,正因为我们是个体,而别人是群体,所以,与其要求别人来服从我们的想法和计划方桉,或要求按照我们所认为应该的方式去处理,不如由我们先去配合他人。尤其是当我们正在修行佛法、想要实践佛法时,就更应当如此。

真正的佛法修行,不在于一个佛教中心的财富多寡。当佛教中心的物质增长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富丽堂皇和人潮越来越汹涌时,那也只不过是表示有成千上万的人士到来寻找你的上师,但这并不代表了佛教中心的成长。再说,任何人都可以努力去做到这一点,例如商人或神棍等都能用技巧和手段招徕群众,只要你言之有物,社会当中往往就会出现各式各样有着迫切需要的人前来追随你。因此,我的意思是:人数的多寡、中心的大小、中心的财富多少并不重要。当然,如果中心有了发起人和受到接济与援助,它才会茁壮成长,但它也必须保持真挚纯净来造福人群。

一个佛教中心的真正成长,是身在其中的每位师生都能在面对错误时,及时知道自己的错误、坦诚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勇于道歉及寻求和解,那才是真正体现出一个佛教中心的成长。无论是佛教中心,寺庙或教堂,为的并不只是让人们可以进去烧一柱香,然后进行祷告说“请赐给我好运气或财富、让我找到男朋友或女朋友……”一间寺庙、教堂或神舍,它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能教授你从未学过的东西。因此,在一个佛教中心里,如果要某位信众、学生或老师去发现并检讨他们的错误,这也许也得花上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只要他们能够勇于面对、能够坦诚检讨错误,那就代表了佛法的增长。

为什么说那是佛法的增长呢?因为佛法是会随着我们心境的不断改善而增长的。当我们的心境在不断地进步中,我们就越能欣然面对、越能承担责任及越尽本份地去对自己的情绪和言谈负责,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就是佛法的增长。什么是佛法?佛法就是正确的态度、行为与想法。因此,当一个人犯了错而勇于面对错误,这才是最重要的。能知会别人固然不错,但要是能够自己面对才是最好的。当我们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我们就已开始走上开悟的道路。这怎么说呢?因为被摒弃的错误将被智慧所取代。因此我对一个佛教中心的期许就是:滋养内在的成长和注重心灵上的成长。

我希望夫妻们都能够亲密无间,那些因种种困难或争吵而疏远的夫妻、己经分开的夫妻,都能够再相聚。我衷心希望夫妻之间能保持非常亲密的关系。我传授这样的佛法是因为你们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僧人。但是,如果大家都能拥有一段幸福和谐的夫妻关系,那么孩子们的将来也会被正面的言传身教所影响。如果孩子们能够敬爱自己的父母,那么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就会带着尊严、自重与正确观点,能够成为一位通情达理的人。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坏的榜样,而小孩看到的又只有这些,那我们又如何能去奢望他们拥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呢?孩子们的陋习,通常都是我们自身修为的反射。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的孩子与我们疏远、顽皮和没有责任心,或做出让我们局促不安的事情而使到我们很生气,随之我们去对孩子们发火并且和他们保持距离,但这行为是不会为他们带来任何帮助的。当他们还小的时候,我们也许能操控着他们,但当他们一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可是在不断地向外发展,他们也会遇到其他的朋友和伙伴,这些人也许会对他们说:“瞧,你的父母就那个模样,这到底是为了什么?离开他们吧!”届时可能你就会因此而失去了对他们的操控。

当你的孩子还年幼的时候,你应该给予他们忠告,和他们谈心,但也不是那些从电视或电影里头所得到的道理,你应该让他们知道更深层的道理——佛法。我们该如何给予他们忠告?如果你明白佛法,那你就不要只是重复佛陀所说过的教诲,你是要打从心底去实践佛法,这样一来你就能成为孩子们的杰出模范。他们终究是你的孩子,你拥有了他们,那他们就是你全部的责任。这可是没有人在强迫你,或随意地把他们放到你家门口的。因此,如果他们因长大了而与你疏离和冷漠,或是离你而去和觉得你不易相处,那你确实有责任要拉近他们与你的关系。

我所传授的佛法是一种非常柔和与恭敬的方式,它时时教导孩子们与父母亲近,教导夫妻之间保持亲密关系,教导亲友之间保持亲近和睦,教导人们尊敬长辈、遵从法治,教导我们尊重自己及他人。在我所传授的佛法里,我们会进行闭关、禅修与诵经,因为这一切有助于我们集中心智方便修行。

但是真正的佛法修行,在你们的层次上,该当反映在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和睦、夫妻与子女或长辈的和合、邻里及所有周边人事物的和谐、甚至是与法律的协调等等。因此,在我这个佛教中心,无论你是印度教徒、基督徒、佛教徒甚至是无神论者,都无所谓;你并不需要改变信仰、称呼我为你的上师、或改称为佛教徒,因为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并不是你身上的标签“我是一个佛教徒,我已经皈依了,詹杜固仁波切是我的上师”。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是否更加亲密了?当你克服了你的难题,你的子女观察并学习你的好榜样,有否变得更听话了?你能否愿意持续不间断地牺牲自己的享乐和爱好,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长辈应当要获得晚辈的尊敬,亚洲文化的美丽之处就是它对长辈的极度尊敬,我也非常赞同这一点,因为社会总需要一些道德与伦常来规范。我所传授的佛法是要你尊敬周遭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如能谨记“每当我与他人相处时,我会学习,时刻将自己看成是最卑微的,并发自内心地将他人看得最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的《修心八颂》是佛法的核心、也是我们的信条及佛教中心的座右铭。因此,那些能够面对自己的过失并真心忏悔的人,他们不是在向上师或我们忏悔,他们是在向自己忏悔。当他们能够向自己忏悔并勇敢地面对它,那样就会有成长。有时当我们承认错误时,别人对我们的反应可能是正面或消极的,这时我们也许会想:“我已经认错了,他们还那么恶劣地对待我。”这并不是问题的重点。忏悔并非着重于他人的反应,它代表着勇于面对你因愤怒、憎恨、嫉妒和欲望而作出的事情。因为我们全都拥有那些习性——嫉妒、愤怒、憎恨,它们不时地在我们生命里的某一刻出现。

当我们生气、嫉妒、报复反击时,我们会宣泄出来,那一刻的感觉确实是不错,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了下来之后呢?我们还想被他人接纳吗?想继续被关爱还是被疏远?因此,你得仔细想想,愤怒只是暂时性的,我们因宣洩愤怒而出现的不调和虽也是暂时性,但它一旦结束后及所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又将令我们如何自处?后果可是要比生气来得更重要。因此,每当我生气时我总会在想:“我真的想走到这一步吗?让它发展到这个程度吗?真的想要这样做吗?”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我的愤怒会在隔天、下一个小时或者下一分钟就平息,当它平息时我又会有什么感觉呢?人家还会接受我吗?他们还会一样地对待我还是不再尊重我了?那可是件非常可怕的事。

当我们为了享乐而抛弃了家庭,享乐过后我们还是得回到自己的家去,我们是不是摧蚀了他们对我们的尊敬,丧失了丈夫、妻子的尊严?我们是不是在享尽了欢乐、平息了怒气或其它的情况后,他们仍然会尊敬我们?如果我们这么辛苦地追逐,得到了许多,却得不到家人的尊敬,这算什么呢?然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只能感到空虚和无助,我知道那种感觉,而且还深深体会过。

逃避

假如我们对某件事情有了计划却不去付诸行动,那只不过是一种空想,因为成果皆来自于行动,这是永恆不灭的真理。如果我们不去制造那因,又从何谈起要享受这果呢?还有,如果我们始终保持缄默,我们又怎能去改变他人呢?也许他们还不知道,我们已在不断地学习与进步当中了。

你不能总是期待着他人来为你创造成果,而你却什么都不做,继续坐享其成。想要得到最终成果却逃避其中的过程,这不但与因果论相冲突,而且也会给我们制造出各种造成延误的因,甚至还会导致我们一生一世也无法享有成果。

同类推荐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善观法性:洗心禅4

    善观法性:洗心禅4

    人人都身处多个环境,家庭,工作,社会,如何游刃有余的处理这些关系,同时还保持自己宁静的心性?又有多少人在这些繁琐和鸡毛蒜皮中丢失自己?或许禅修将为我们提供解决之道,贤宗法师认为禅修可让生活回归简单,看透某些问题,获得智慧,从而把握生活的真谛。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热门推荐
  • 穿越找来冰山夫

    穿越找来冰山夫

    若执手,定不离;静儿,你可愿陪我。不论上穷碧落下黄泉。凌风,我都会紧紧地牵着你的手。生死不离。看的见的是彼此眼中坚定地信念,相视一笑。凤栖于桐,浴火重生。
  •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重生之再贱

    末世重生之再贱

    捉奸在床,未婚夫面容冷淡,躲身后的女子,是她最疼的妹妹。末世来临,坠落丧尸群的林霖,看着上方的两人,笑了,心逐渐冰冷,咬碎牙起誓。付出所有代价,也要让他们在顶端,在最幸福时。从天堂坠落地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

    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

    精心撷选2008年全国中考考场满分作文100多篇,有多年中考实战经验的一线教师透彻点评得分要点,引领你揣摩成功心得,掌握满分门径,轻松胜出。本书是一部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可以作为全国各地初中师生备战中考作文的最佳参考辅导书。
  • 光影计划

    光影计划

    本作发生于多少与现实有关的架空世界,并无绝对意义上的“主角”,讲述主人公们了持续数代的羁绊。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计划”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在那个计划中。仔细阅读可以找到一些彩蛋与暗线,进而提前一步发现尚未揭示的答案。
  • 第一女帝归来

    第一女帝归来

    前世,她死的那么凄惨,今生,她便要是那至尊上的人。她,一代女帝。简单点,这就是一个原来傻白甜然后成为女强人的故事,额,女主的性格可能会有点,就是,那啥,恐怖病娇的性格。请,谨慎入坑。
  • 背着唐诗闯异界

    背着唐诗闯异界

    因为一本《唐诗三百首》王小二无意间穿越到异界……看王小二如何用《唐诗三百首》在异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 妖妻倾城:皇上,我们不约

    妖妻倾城:皇上,我们不约

    她本红妆,却又是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心狠手辣,挑剔苛刻。赏花宴上,他一袭白衣,惊艳世人,她几度欲杀了他,最后却还是心软,竟愿以天下为筹码去赌一场。江湖大会,她不幸中毒,他不惜中蛊成魔,来换她的解药。她也愿意耗用自身内力,并且承受两倍之多的痛,只为帮他续命。身世成谜,寻求解药被阻,皇位争夺,险象迭生!强大如她,身体也开始破败……悬崖边上,她的笑颜比两边的彼岸还要妖艳。她知道自己是人人得而诛之九千岁,没了她,他才是真正的主人。那么,送他一个天下又何妨……选秀殿上再遇,她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九千岁,甚至记忆里也没有了他。她一跃成为敌国储君皇妃,他铁骑踏遍,却不见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宇宙神秘现象未解之谜全集

    宇宙神秘现象未解之谜全集

    我们人类太喜欢发问,而发问的结果是发现我们有太多的问题没办法解决。当我们假设完宇宙的开始与完结,中间的部分才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毕竟我们没经历过字宙时开始,而且我们也不会活到它结束的那一天。中间离我们太近了,且不时有新闻报道说有些穿过“时空隧道”的事情,这就更让人着迷,如果“时空隧道”真的存在的话,谁不想去看看我们的前生呢?而这同时也引出了一些难题,比如我们会和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同一时间里,而我们又知道他们的过去,那样,我们可能会干扰他们的生活,而这又是不被允许的。当然,这同样也没难倒我们人类,因为我们人类就是为解释无法解释之事而存在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