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1300000004

第4章 郡县论一

【题解】

《郡县论》是顾炎武反思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名篇,体现了作者关心家国天下的情怀。郡县制与封建制的优劣比较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贾谊《治安策》、柳宗元《封建论》等均对此问题展开论述。顾炎武作为明末儒生,既明晓封建之弊端,又深知郡县之专失;此文以历史的角度既分析了郡县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必然性,又分析了郡县制度发展到明末的必然结果——民生日贫、中国日弱。顾炎武给出的“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对策是顾氏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体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但顾氏忽视了一个可能的结果,这种主观的制度设计也可能将郡县制的弊端与封建制的弊端结合,引起更为糟糕的结果。本文为顾炎武所作《郡县论一》。

【选文】

知封建①之所以变而为郡县②,则知郡县之敝③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④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不知秦之亡,不封建亡,封建亦亡;而封建之废,固自周衰之日而不自于秦也。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⑤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何则?封建之失,其专⑥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⑦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⑧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⑨,设之督抚⑩,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11],以得代为幸[12],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率[13]此不变,虽千百年,而吾知其与乱同事,日甚一日者矣。然则尊令长之秩[14],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15]之奖,行辟属[16]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17]。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亭林文集·卷之一》)

【注释】

①封建:封邦建国,君王把爵位、土地分赐宗族或功臣,使之在各地建立邦国、护卫君王。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西周制度健全,春秋战国时损毁,秦废封建制。②郡县:郡和县的并称,两级行政级别划分方法;周代末期形成,秦实行郡县制,汉后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后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级别。③敝:衰败。④圣人:圣君。⑤仍:因袭。⑥专:专制、专权。⑦胙:音zuò,赏赐。⑧科条:法令条文。文簿,文册簿籍。⑨监司:监察辖区官吏的官员。⑩督抚:总督和巡抚,地方行政长官。[11]凛凛:恐惧。救过之不给:补救过失都来不及。[12]得代:可得继任。幸:幸运。[13]率:循。[14]令长:秦汉时治万户以上县者为令,不足万户者为长,令长泛指县令。秩:级别。[15]世官:世代承袭的官职。[16]辟属:征聘、委任属吏。[17]振:古同“赈”,救济。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传习录(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传习录(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传习录》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王阳明是我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释、道三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被后世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
  • 史记·列传

    史记·列传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成功的传记文学名著。其中“列传”达七十篇之多,从文学角度审视,“列传”是《史记》的精华所在。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渔上千枝树

    渔上千枝树

    今生转世为鱼的天灵,原本设想的完美剧本应该是跨天海,化为龙,然后和愠镜一起逍遥快活人世间,却不想发生了意外,以至于只能死盯着那棵树,苦兮兮看着别人恩爱。天可怜见,这发展不对呀!这是一个萌“鱼”寻夫的故事(短篇合集)...
  • 控尸领主

    控尸领主

    落魄少年、控尸秘术异界称雄。僵尸战队、征战诸界笑傲九天。玄术、僵尸融入剑与魔法世界的故事。
  • 我的婚姻我做主

    我的婚姻我做主

    聪明的人能够掌控婚姻,他们是不允许这些状况发生的,在嫁娶之前他们肯定会有选择,而进入围城之后,他们又是非常懂得婚姻经营之道的。比如说,当他们意识到两个人的差距时,他们知道如何弥补;或者看到一方有某种恶习时,是绝对不可能将自己轻易嫁出去的。如果不幸踏入了“万丈深渊”,他们知道如何“收手”,幸福的婚姻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我们有权利为自己选择一条光洁的人生之路。
  • 别人家孩子的治愈史

    别人家孩子的治愈史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藏着一些人或事,伴随着欢欣与悲戚。家人在他们心中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利刃的剑,直刺进心脏,疼痛至消亡。她们三个青梅,他们两个足马,因为感同身受,因为惺惺相惜,因为被伤害过的孩子只能互相舔舐伤口、互相取暖、互相依靠。一路上有报复、有阴谋、有喜怒哀乐,但是他们有幸相遇,携手用爱情、友情、亲情来治愈心底无法抹平的疮疤。爱原本就该是幸福,所以,我们幸福给别人看。
  • 幽冥谍弑

    幽冥谍弑

    有人说老朽说的是暗谍求生的故事,不过他只是无奈的选择,谁让他长了一张小侯爷的脸,拜了一个倒霉师傅呐!有人说老朽说的国破山河乱,草根救天下的故事,这就错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非神人,谈何有本事拯救天下,最多是黑暗中的一点火光,算是一丝活着的希望吧!有人说老朽说的是底层混混升职记,他一个双重临时间谍,走一步都付出巨大代价,钱权没见到,阎王爷到是见了不少次。还有人说老朽说的是凡人修仙故事,这也不对,这世间修仙是传说,他有修仙之机,却无修仙之缘,终究是凡俗子。
  • 活人寿衣

    活人寿衣

    白灯笼,红腰绳,黑寿衣,这是我儿时对村里人最深的记忆。在我的老家有个怪异的习俗,便是活人穿寿衣。在我28岁这一年,爷爷去世了,回村里奔丧,却发现惊天秘密……
  • 江湖一声吼

    江湖一声吼

    何谓江湖?人心角逐之地,权谋倾乱之修罗道场。人心之变幻莫测,纷争之风云迭起。江湖,人心不静,而江湖不宁。纵使红颜真绝色,看人间沧桑百态,再回首已是枯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