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0000000043

第43章 珍妃的悲惨命运

光绪与珍妃是又一对被棒打拆散以致阴阳两隔的鸳鸯。按理说,作为皇帝的妃子得到皇帝的宠爱就等于得到了一切,但是,作为女人的珍妃没有意识到这是属于慈禧太后的时代,从而犯下了把自己与慈禧的关系看作简单的婆媳关系的错误。

珍妃,镶红旗,满洲,他他拉氏,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十月和她的姐姐同时被封为嫔,时瑾嫔15岁,珍嫔13岁。光绪二十年,两人同时晋封为妃。

由于珍妃当时年纪太小,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光绪皇帝的注意,反倒是她的姐姐瑾妃因为年纪与光绪皇帝比较相近,加上其性格娴静温婉,较多地得到光绪皇帝的召幸。不过,光绪皇帝对瑾妃实在谈不上深厚的感情,只是因为皇太后太严厉,皇后其貌不扬,让人一见就倒胃口,而且还是慈禧太后硬塞给自己的。瑾妃毕竟是一个年轻的女人,虽然淡淡的像杯白开水,但是在永和宫却可以使他暂时忘掉周围的烦心事,并得到瑾妃小心翼翼的侍奉。

机灵聪慧的小珍妃不久便摆脱了刚刚进宫时的拘谨,她那心直口快的孩子气很快完全显露出来。慈禧太后平日所见的宫女、妃嫔们一个个都是低眉顺眼,大气不敢出。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天真烂漫、飒爽麻利又绝顶聪明的小女孩,便由新鲜而生怜爱。她竟然不把她当作儿媳妇看待,特别是当她发现珍妃虽然年纪小,但博通经史、擅长吟诵、颇好棋弈、能书善画之时,就常常召珍妃到自己身边解闷,珍妃几乎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

这位没有引起皇帝宠爱、心高气傲的珍妃,虽然深得宫中权力人物慈禧太后的垂爱,却没有学会做应声虫。她依旧保持着心直口快的性格,加上年轻幼稚、胸无城府,往往会做出些令宫中人大吃一惊的举动来。对她自己来说,这似乎是只图一时痛快、不计任何后果的冲动,实际上是她疾恶如仇天性使然。于是,她在清宫里又掀起了一场波澜,使宫中的另一位热血青年、她的丈夫——光绪皇帝终于注意到她,真正开始了她和他生生死死交织在一起的情缘。

清朝历代帝王汲取明王朝的教训,始终限制和皇帝、后妃朝夕相处的内侍的权力,以避免他们势力膨胀,形成难以控制的宦官专权。但是到了清朝末年,一些大太监由于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有恃无恐,变得飞扬跋扈起来,贪得无厌,到处勒索。无论谁人进得宫来都免不了被太监敲竹杠。上至堂堂的大清国皇帝、嫔妃,下至经常入宫的王公大臣,常常被逼无奈,只好迁就那些贪婪的太监,从而使宫廷中勒索之风愈益猖狂。由于在慈禧太后面前始终没有人敢于揭发,故而成为清廷的一道黑幕。

慈禧太后是大清帝国皇帝、后妃的第一号权力人物,这是无人不知的事情。那些靠看主子眼色过日子的太监当然是最势利的人了,所以,他们常常犯上作乱,竟向堂堂的大清帝国皇帝收取请安的费用。

光绪皇帝每天都要向慈禧太后请安,且做事极为小心谨慎,唯恐慈禧太后不悦。太监们摸准了光绪皇帝害怕慈禧太后这一点,便毫不客气地给光绪皇帝规定请安门例的价钱,每次请安都要交纹银50两,如果不交那就想坏主意难为。光绪皇帝担心慈禧太后怪罪,只好暂时忍一口气。皇后、妃嫔见太后的宫门费自然也少不了,只是比光绪皇帝逐级减少而已。她们只有乖乖地向太监们支付这一笔笔贿赂金才能够安身,否则的话,就难免饱受凌辱。

珍妃、瑾妃自然也是太监们敲诈的对象,性情迥异的姐妹俩对于贪得无厌的太监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娴静柔懦的瑾妃在捉襟见肘时,只有愁眉紧锁,暗自流泪。珍妃则不然,她有一种不怕虎的劲头,不愿意忍受那些阉人宰割。难得她小小的年纪就有这股不畏权势、敢于与恶势力抗争的胆量和勇气。她哪里知道,这清宫里乌烟瘴气、邪恶横行,完全是那老佛爷慈禧太后纵容默许的结果。慈禧太后本人私生活方面败德坏行、奢靡无度,正是群小得势的最好条件。整个宫廷中的太监差不多都抱她的粗腿,愿当她的心腹耳目。她当然要对忠于自己的群小施以恩惠。实际上,她也用不着花一文钱,只要对太监们的歪门邪道,所谓的财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就可以了。连慈禧太后也没有料到,她所怜爱的小珍妃竟然像一匹烈性马,给她出了这道难题。一天,珍妃又按照惯例去向慈禧太后请安,守门的太监毫不客气地拦住珍妃索要红包,珍妃顿时火不打一处来,脸一沉,大声地说:“今天,珍主没有银子了!”说着,珍妃连正眼都没有看那讨厌的太监就径直进入了慈禧太后的寝宫。她再也不想压抑自己的满腔怒火了,连珠炮似的向慈禧太后揭发了内侍太监对宫眷们的勒索和扰害,戳穿了宫廷内部开销浪费极大的事实。她的态度是那样坚定,语调激昂,言辞激烈,掷地有声,丝毫没有任何掩饰,最后她说:“孩儿想请老祖宗明鉴,千万不要让这些群小再肆意为恶下去,应该制止陋规,整肃宫廷。”

听惯了奉承话的慈禧太后哪里受得了这种质问。珍妃的这番话使思想上毫无准备的慈禧太后张口结舌,目瞪口呆。一向伶牙俐齿的慈禧太后被抢白得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她强压怒火,用温和的语调,好像十分慈祥地劝说珍妃道:“孩子呀,你别这么生气了,为这些奴才气坏了身子,不值得。你先消消气,去去火。这些不争气的东西!看我怎么狠狠地惩罚破坏宫里规矩的奴才。”老谋深算的慈禧太后用几句空话对付了珍妃。涉世未深的珍妃当然不会再闹下去,轻信了慈禧太后的话。

当珍妃在清宫内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时候,光绪皇帝也以惊奇和倾慕的眼光注视着他的小妻子。虽然在霸道横行的慈禧太后手下,光绪皇帝常常显得懦弱无能、唯唯诺诺,但是他毕竟有着自己的思想,不甘永远在太后的淫威下苟且一生。在光绪皇帝的眼里,珍妃不再是低眉顺眼、供人玩赏、喜时召来、厌时挥去的小妾,她是宫中惟一的年纪虽小,但有见识、有胆量、有才华的奇女子。他有些懊悔,上天赐给自己这么丰厚的礼物,为什么自己愚钝得不早些接受。不过,相见恨晚的感觉,更使这对年轻人全身心地将感情奉献给对方,朝朝暮暮相偎相伴,情浓意浓,祈祷着爱情天长地久。

慈禧最终逼死珍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是慈禧的内侄女隆裕皇后,这位皇后其貌不扬,是慈禧太后强塞给光绪皇帝的,因此,光绪对这位皇后十分冷淡。隆裕皇后看到光绪皇帝和珍妃整天卿卿我我,有说有笑,于是醋意大发,由忌生恨,经常在慈禧面前说珍妃的坏话。慈禧虽然喜欢珍妃,但隆裕毕竟是她的侄女,因此慈禧对珍妃的态度有所转变。原因之二,珍妃又因为不肯贿赂向她勒索的太监,并且到慈禧那里告状,要求慈禧严惩那些太监。这让平时威风八面的慈禧十分难堪,而且那些被告的太监也经常在慈禧面前说珍妃的坏话,这使得慈禧与珍妃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但是,如果只是这些小事,还不至于让慈禧动杀机,促使慈禧杀死珍妃的直接原因是珍妃参与了变法。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的变法主张,推行新政。珍妃积极追随光绪帝,极力支持维新,引起了慈禧的强烈不满。这一年九月,慈禧发动政变,捕杀了维新派,把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同时也把珍妃贬入冷宫。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月,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光绪帝曾提出愿意与各国举行和平谈判,慈禧太后坚决反对,她决定出京到西安暂避。就在慈禧与光绪准备出宫西逃之前,慈禧处死了年仅25岁的珍妃。

当时社会上对于珍妃的死,有各种传言。有说是她自己投井而死,有说是宦官崔玉贵下的手,也有说是李莲英干的。那么,珍妃落井的事件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这年七月二十日下午,慈禧太后在睡午觉,宫女陪侍在寝宫里。宫里静悄悄的,像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即将出逃的迹象。突然,慈禧坐起来,撩开帐子。这事平日要由宫女来干,因此,宫女吓了一跳,感到十分意外。因为还没有到该起床的时候,所以赶紧招呼其他人,忙着侍候慈禧洗脸。慈禧一声吩咐也没有便出了乐寿堂,往北走去。慈禧让一路上的宫女太监都不用侍候着,赶紧退下。

随后,奉慈禧懿旨去东北三所冷宫召珍妃前来见驾的崔玉贵带着珍妃来到了颐和轩。珍妃在这里已经受尽折磨,她来到慈禧的跟前,十分憔悴。慈禧对她说,现在太后要与皇上一同离京,本想带她走,但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万一出了什么事,丢了皇家的体面,就对不住祖宗了,并希望珍妃自尽。

珍妃听了,想得更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光绪皇帝和国家社稷。于是她劝说慈禧,请求皇上留在北京。但是还没等珍妃说明道理,慈禧就冷笑一声,抢白道:“你已经死在眼前,还胡主张什么!”

珍妃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没有应死的罪!”这时慈禧一语道破天机:“不管你有没有罪,也得死!”珍妃提出要见光绪皇帝,因为光绪皇帝并没有要她死。慈禧太后却说:“皇帝也救不了你。”

于是,崔玉贵走上前去,将珍妃扯着,连挟带提地把她丢到了井里。当她被推到井口时,大声呼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那么,珍妃落井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的,还是秘密进行的呢?这样一件事情,慈禧怎能让太多的人知道,处死珍妃肯定是避开众人耳目被秘密处死。据说,宫中一位太监唐冠卿曾亲身参与处死珍妃。这天中午,唐冠卿在宫中当差,亲见慈禧在午睡时间悄悄与崔玉贵走出乐寿堂,碰巧遇见在后门休息的唐冠卿,让唐冠卿扶着她走到颐和轩的角门。平时慈禧太后午睡起床总要有人侍候,不论到何处去,即使在宫内走动也要有一大群人前呼后拥。唐冠卿心中明白,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即将发生。到了角门,慈禧命令唐冠卿守在颐和轩廊上,不让旁人靠近或是偷窥,但里面人说话,他还是清清楚楚地听见,说明处置珍妃的地点就在颐和轩后不远。慈禧在回銮之后以“珍妃随扈不及,即于宫内殉难”把这件事掩盖过去了。

后来,慈禧为了掩人视听,她特别开恩,让珍妃的娘家来人下井打捞珍妃尸体。打捞的时候,将顺贞门到乐寿堂划为禁区,并焚香祷告,诵经念佛。

珍妃的死对光绪皇帝的打击最大,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他对珍妃的痴情真是感人至深。直到光绪皇帝死之前,他再也没有接近过任何女人,他用生命实现自己的誓言,把对珍妃的爱深深埋藏在心底。

同类推荐
  • 幽州刘玄德

    幽州刘玄德

    刘备:“孟德,袁绍这么难打,你是怎么打赢的?”曹操:“要不你让位,我来试试?”刘备:“一边凉快去。”曹操:“玄德、仲谋,八月十五我纳吴氏,你一定要来。”孙、刘:“...”曹操:“群臣已死相逼,我也没办法啊。”凸凸凸
  • 大汉昭烈帝

    大汉昭烈帝

    新书《这位刀神来自地球》上线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感激不尽
  • 三国之董氏千秋

    三国之董氏千秋

    我董卓,打钱。不不不,是打劫汉室江山……什么,不给?奉先我儿,上。对,就是欺负你们没一合之将,寂寞寂寞如雪啊!曹操:董魔头,就因为七星刀和许邵的月旦评,你就囚我一世,我恨呐。袁绍:……孙氏一门:……刘备三兄弟:……
  • 海明

    海明

    从海贼开始,来夺夺天下,建一份基业,过程是残酷的,是热血的,是值得一读的。
  • 湖光会馆

    湖光会馆

    这是清末直至建国一个超级富豪家族的荣与辱。因为一场婚事结成大怨。四十年纠葛,省城最大的“湖光阁”随着张、程、姜、宋、梁五族沉浮而几经易名。仇杀、贪腐、叛国、情爱……到底何为家,何为国?故事,就发生在波诡云谲暗流涌动的,湖南。
热门推荐
  • 别让我当女孩子了

    别让我当女孩子了

    当我已经对人生没有抱任何期望的时候,是让我变成女孩子这件突发事件,改变了这个现实。我叫许佑明,是一名高中男生,在一次性转中遇见了原来的自己。不过,我一直认为这是另一个世界。为了回到原来的世界,我努力探索。这个世界,可能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女孩子太难当了。它既充满了美好,又充满了未知。
  • 极道星帝

    极道星帝

    人常言:修真有五道,养生第一招,化神不可少,练气最重要,仙人已逍遥,大罗通天道。众生苦中绕,何日颂天谣?多年以后,陆佑站在帝阙之巅,俯瞰世间百态,常常还能想起这首童谣。他在想,这世间最逍遥,最快活的事,许不是长生,而是有她,有家的日子。
  • 流星武神

    流星武神

    修道世界,芸芸众生,强者为尊,弱者刍狗。上有上古大神,一念开天,一念填海,摘星捉月,执掌乾坤。轻一弹指,破界飞升。中有修道祖师,站在凡间巅峰,头顶日月,肩扛万山,上窥天道,寿命千载。下有奋勇修士,引气入体,炼气化神,力过千斤,可与无上凶兽搏斗,甚至御空飞行。
  • 鳕落无声

    鳕落无声

    我,叫洛子亦!有一段时间,很想见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他,那时的我,觉得爱他是那么刻骨铭心…六年级以前,我们都在各自的乡村小学读书,六年级时,学校把我们整个级230多名同学都集中在镇上的学校,平均分成四个班。我和黄鑫本不是同一个班,我在一班,他在二班,我们之间本就是不相交的平行线。因为家里关系,我们班的语文、数学老师,都被调去其他单位,学校只好把我们一个班的同学,抽签分去其他三……
  • 完美告白:轻声

    完美告白:轻声

    多年后再遇,她鼓起勇气跟他打招呼。“好久不……”换来的却是他冷淡至极的“借过。”幼时初识,他护着她,陪着她。她以为他是一个淡然漠世的少年…直到有一天,某人露出了狐狸尾巴,她才发现自己竟不知不觉入了坑……“因为遇到了你,所以这个世界开始温柔起来。”“喜欢是什么声音?”“轻声似无声。”“是心声。”
  • 只给男孩看的青春秘密书

    只给男孩看的青春秘密书

    一本合适父子共读的书。本书从男孩身体的变化、私处、性、健康、女孩、心理、情绪、叛逆、诱惑、父母沟通等10个关乎男孩青春期隐私和特点的方面出发,收集了实际生活中一些男孩的隐秘和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实用的指导建议和措施,帮助男孩平稳、安全、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明朝大闲人

    明朝大闲人

    弘治二年、内忧外患前有鞑靼蛮子伺机寻找机会入侵,后有小冰川带来的严恶气候影响再加上饥荒,黄河的多次决堤,百姓们苦不堪言宁慎为觉得,自己或许应该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但首先他觉得要摆脱明朝第一恶少的头衔,并且让老婆秀文公主对自己刮目相看(架空历史,大背景不变,但人物却都有改动,当做平行世界来看,会比较和谐)
  • 大唐贞观直播间

    大唐贞观直播间

    附身唐太宗,身带直播系统,附赠时空仓库。靠着直播打赏,未来小太宗买枪买炮买炸药,手机电脑发电机。直播举兵起义,直播批阅奏章,作皇帝累啊,作一个好皇帝更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近战骑兵匈奴,远征美洲大陆,扩张,扩张。
  • 异世魔主

    异世魔主

    以无上天资,成就大陆最强者,君临万古,脚踏苍穹。一念起,万物则生,一念灭,撕天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