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0100000008

第8章 旧事(4)

空落落的屋,空落落的红木大床上摊着薄薄的、破旧的被子,吃饭的时候,差人送来,也不过寻常的便饭,爱玲起初赌气不吃,那些饭怎么送来,再怎么让人拿了回去。可那样的举动根本不能打动父亲半点:“不吃就让她饿着。”父亲的冰冷让爱玲再度绝望。

长此以往,身体哪能吃得消。她一日日苍白瘦弱下去。静静的夜晚,淡黄色的月光透过窄小的窗孔投进来,正落在爱玲面前粉白的墙上,屋子里的一切忽然变得陌生、狰狞,满屋子的鬼影……张爱玲爱月亮,一轮看尽人世悲欢离合的月,妩媚的,悲伤的,甜蜜的……它曾以种种面目出现在张爱玲的笔下。那时的那轮月,却无半点浪漫色彩,充满了腾腾的杀机。

最起码的自由被限制,如一只烈性的小兽被关进了笼子,爱玲起初用绝食对抗父亲的暴行,发现那样的招数根本不管用。躺在烟榻上的父亲,似乎已经把她忘记了。软弱换不来她想要的自由,索性就坚强起来。

不再任性糟蹋自己的身体,爱玲开始善待自己。送来的饭,好吃难吃,都强迫自己咽下去。身体条件一旦允许,爱玲就迫不及待地筹划逃走的事。她再不愿意在那地狱般的房子里多待一天。

为逃走,她做了精密的计划。先前在文学作品里读到的一些故事一股脑儿涌了来,《三剑客》《基督山伯爵》……《九尾龟》里章秋谷的朋友有个恋人,用被单结成了绳子,从窗户里垂了出来……爱玲住的地方没有临街的窗,唯有从花园里翻墙头出去……

就在她一心筹划出逃之时,命运却再次同这个可怜的少女开起了玩笑——一场可怕的痢疾袭击了她。发高烧,上吐下泻,那一次,爱玲觉得自己真的要死了。何干吓坏了,去报告张廷重,他竟然冷冷回绝:由了她去。不请医生,也不给药,任她在那间空空的大房子里躺着。就那么躺着,躺在床上看窗外秋冬淡青的天,看对面门楼上挑起灰石的鹿角,底下累累两排小石菩萨……小石菩萨不能来救她,没人能救得了她了。时间似乎停滞了,忘记自己身在何处,也忘记自己身处哪一个朝代,朦胧中,偶尔会听到头顶上有飞机轰鸣着飞过,有炸弹呼啸着在哪一个地方落下来。爱玲便希望其中有一枚炸弹会落到自己家大房子的头上,一起炸了吧,一起死了,把她埋在她出生的那栋大宅子里,也很好。

然而,就是这样想着的时候,爱玲的耳朵也还一直在倾听着门外的另一些声音,大门的每一次开关,巡警咕吱咕吱抽出锈涩的门闩,然后呛啷啷一声巨响,打开了铁门……睡里梦里都是这种声音。还有通向大门的那条煤屑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越是艰难无助,求生的欲望越是一日比一日强烈起来。

父亲终究还是下楼来了,瞒过妻子孙用蕃,来到女儿床前,给她打了一些消炎针。不管这位父亲此举的目的是什么,不论是怕这个叛逆的女儿因他而死坏了张家的名声,还是做父亲的于女儿的最后的那一丝不忍,他的那一举动,给爱玲带来了转机。

爱玲的身体慢慢恢复,能下地慢慢扶着墙走路。这时,离爱玲被关起来的那一天,已经过了半年。半年时间,就在那间空阔冰冷的大房子里,囚禁自己的不是歹徒恶霸,而是与自己血肉相连的父亲。父亲虽没有置自己的女儿于死地,却将女儿的一颗心打进万劫不复的地狱。爱玲对家、对父亲的最后一丝留恋终在那漫长无际的囚禁光阴中一点点耗尽了。她只想离开。

她向何干打听了两个巡警换班的时间,弟弟子静也悄悄给她送来了望远镜。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待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

母亲知道,爱玲那一走,就算是与她身后那个强大的经济后盾彻底脱离关系了,她让何干捎口信给爱玲:“你仔细想一想。跟父亲,自然是有钱的;跟了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你要吃得了这个苦,没有反悔的。”

当时人虽然被禁锢着,渴望自由的愿望压倒一切,但母亲抛出来的问题还是让爱玲痛苦犹豫了良久。后来,她还是想通了,那个家里,虽然满眼的钱进钱出,可那些钱不是她的,将来也不一定轮到她。那样一想,她立马就决定了。

隆冬的晚上,她伏在窗子上,举着望远镜看看远处的黑路上没有人,拉开门,挨着墙一步一步摸到铁门边,拔去门闩,把望远镜放在牛奶箱上,闪身出去了。没有人发现,没有人追上来。寂静的人行道上,连风也没有。一九三八年初春,上海街头,似乎只剩下寒冷了。暗沉沉的街灯底下,一片寒灰。爱玲的眼里,那一片寒灰的世界,竟是那般可爱可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重获自由的感觉实在是好哇。爱玲沿街疾疾向前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她遇上一位黄包车夫,她要坐他的车去母亲家里。许是心情大好,让她暂时把自己身后的危险弃之不顾,竟然与黄包车夫讲起价钱来。她坐上车,一路往前赶,当她站在母亲的门外,那一场纠缠她半年之久的噩梦终于远了……

那一场磨难,于张爱玲的生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对她的影响之大,恐怕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父亲年老多病,临近去世,想见女儿最后一面,让儿子去找她,却被冷冷拒绝了。而在她后来的作品中,对亲情的描写也多是冷漠、自私、扭曲且缺乏温度的。《沉香屑》中曾经单纯的葛薇龙被姑妈利用最终沦为她的工具;《金锁记》中的亲情完全被金钱扭曲……在那里,没有真诚的亲人之爱,只有彼此的猜疑、算计、相互利用。这与爱玲从小生活在其中的那个缺情少爱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

关于这一段囚禁生活,爱玲除了在自己的散文名篇《私语》中提及,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中,她也曾借女主角顾曼桢做过模糊的影射。曼桢的亲姐姐做了姐夫的帮凶,将曼桢囚禁长达半年之久,而曼桢在被囚禁期间所患的那场重感冒,描写得更是让人感同身受:

她自己也知道是感冒症,可是没想到这样厉害。浑身的毛孔里都像是分泌出一种黏液,说不出来的难受。天色黑了,房间里一点一点地暗了下来,始终也没有开灯。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方才昏昏睡去,但是因为伤口痛得火辣辣的,也睡不着,半夜里醒了过来……

亲情被扭曲至此,曾让很多读者不能忍受,觉得爱玲下笔太过残忍。但若了解了爱玲年少时这一段被父亲囚禁的经历,再回头看她笔下的人物,大概就无人再说那只不过是一场纯粹的虚构了。爱玲是一个不轻易将伤痛示人的女子,但她的笔,却总是无法避开生活在她身上留下的烙印。

6|母女情深

地处常德路、南京西路、愚园东路交界处的爱丁顿公寓,一栋灰色的老房子,如今已经变得斑驳陆离,在周围一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包围中,它显得那样陈旧,却仍有着鹤立鸡群的傲骨。那里是张爱玲和姑姑住得最长久的一栋房子。

一九三八年从父亲家里逃出来之后,张爱玲就住在那栋公寓的五十一室;一九四二年以后,搬到六十五室。在那栋房子里,张爱玲华丽地登上上海文坛,成为四十年代一颗耀眼的文坛明星,《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心经》《花凋》都在那里完成,就连她与胡兰成那段让世人唏嘘不已的恋情,也是从那里开始的。

“我喜欢听闹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张爱玲那篇写公寓生活的散文名篇《公寓生活记趣》就取材于那栋灰扑扑的老房子。

爱丁顿公寓,一栋普普通通的房子,因了张爱玲,便有了说不尽的故事。

从父亲的家里逃出来之后,爱玲就名正言顺和母亲、姑姑住在了一起,而那一段非同寻常的囚禁生活被爱玲用英文写成文章,投到《大美晚报》。那是一份美国人办的报纸,爱玲的父亲一直订阅。晚报的编辑先生给文章起了一个很醒目的标题:“What a life,that a girl's life!”一向最重面子的张廷重看到文章后大为光火,却也无可奈何。

这一段经历后来又被张爱玲写进她的散文名篇《私语》,在一九四四年《天地》月刊上发表。家丑不可外扬,不知她的父亲当时读到时会是何种感受。

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爱玲就和姑姑、母亲住在一起。母亲黄逸梵那次回国本就是为了女儿出国留学的事回来的,等爱玲搬过来,她所有的心思便放到培养女儿身上。

将爱玲打造成她心目中的西式淑女,一直是这位母亲不曾放弃的愿望。可愿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

黄逸梵很快发现这个在文学艺术方面极有天分的女儿,在生活面前简直是个低能儿,十八九岁的大姑娘,竟然不会削苹果,出门不记路,不会坐电车,教她补一双袜子也要经过一场艰苦的斗争。她怕上理发店,怕家里来客,给她做套新衣裳,她都打怵,不愿意找裁缝试衣裳。同一个房间里住了两年了,问她电铃在哪里,她竟然一脸茫然。坐黄包车去医院打针,来来回回三个月,也没把路记住。这样的发现,让黄逸梵沮丧失望透顶,踮着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跑遍欧洲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自己的女儿为何竟如此的低能。

失望归失望,失望之余她仍然不愿意放弃。于是,在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她开始从最简单的事情着手,尝试教爱玲适应新的生活、新的环境。

如何煮饭,如何用肥皂粉洗衣服,走路的时候该保持何种姿势,要学会看人的眼色行事,点灯后要记得拉上窗帘,对着镜子研究自己的面部表情,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爱玲努力记住母亲说的每一句话,努力按照母亲所教的那样去做。可她仍然不能让母亲满意。

也许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爱玲在文学上的天分剥夺了她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在母亲的家里,她小心翼翼却又总是跌跌撞撞,不是今天失手打翻了盘子,就是明天又把自己的腿在沙发角上碰得发青。

母亲终于被逼急了:“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着使自己处处受痛苦。”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在这个女儿身上所付出的一切,是不是值得。

爱玲也在怀疑自己。在父亲家里孤独惯了,骤然来学做人,还要在那样窘迫的境况下学做“淑女”,又看母亲为她做出的那些牺牲,她也开始怀疑母亲的牺牲是否值得。

爱玲经常一个人在公寓的屋顶阳台上转来转去,看西班牙式的白墙在蓝天上割出断然的条与块。仰脸看着头顶的烈日,爱玲觉得自己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等待着命运的某种裁判,她的内心一片惶恐与迷茫。

在爱玲离家之后不久的某天,弟弟子静怀里抱着一双用报纸包着的篮球鞋敲开了母亲家的门——他也不愿意在父亲的那个家里待下去。母亲向他解释她的经济力量只能负担起他们姐弟中的一个人后,弟弟哭了,爱玲也哭了。弟弟还是走了,走的时候怀里仍旧抱着他来时抱着的那双球鞋。

很多年后,回忆起弟弟来找她们的那一天,爱玲还有要掉泪的冲动。

母亲黄逸梵的心,何尝不痛?她原本以为,自己把女儿带出来,把儿子留下,总是一份明智之举。张子静是张家唯一的男孩,张廷重再怎么守旧守财也不可能在他身上吝啬克扣。事实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子静一直在家里跟着老先生读书,年龄很大才被送到学校去,又因身体等原因,书也读得断断续续;在家又受继母的气,来找她,定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她却不能留下他,尽管她爱儿子一点不比女儿少。

眼前的女儿,又如此让人失望……

爱玲不怨母亲,她能理解母亲的心情。满脑子新思想、新观念的母亲,也逃不脱吃祖上老本的命运。

母亲与父亲离婚时分得的一部分财产,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没有新的经济来源,就只能靠变卖手里的古董首饰维持生活。她搬来,要吃要穿要用,母亲的经济负担一下子变得更重。她却只能伸手向母亲要钱了,每一次向母亲伸手,于她来说都是那样艰难,比当初站在父亲的烟铺前向他伸手还要窘迫。

爱玲觉得,日渐窘迫琐屑的日子,正在一点点吞噬着她和母亲之间那份美好的感情。母亲那个曾经温暖的家,也正在渐渐失去它原本的柔和。

在她刚搬来同母亲住时,母亲已经很明确地告诉过她:两条路,由她自己选择,要么早早嫁人,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装扮自己;要么继续读书,那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爱玲选择了后者。

窘迫归窘迫,在事关女儿前程的大事上,母亲却是丝毫也不马虎的。她一心让女儿报考伦敦大学。为了能让女儿在考场上更有胜算,母亲替她请了犹太裔的英国老师,专门替她补习数学,每小时五美元的报酬,对母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母亲为她做的一切,爱玲都默默记在心里,她只能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母亲。

同类推荐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 四海仁心:严仁英传

    四海仁心:严仁英传

    《大家丛书·四海仁心:严仁英传》主要内容包括:童年的教育诗篇、从南开到清华、协和岁月、走进北医、与祖国同命运、仁者之爱、中国围产保健之母、多彩人生。讲述了严仁英在妇产科、妇幼保健领域提出了很多新思想,不断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围产保健、优生优育服务和相关研究工作,并开拓出临床与预防保健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载沣,慈禧太后的接班人,也是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掌舵人。本书作者站在大历史的维度,立足于载沣掌权时中国处于转型期的历史拐点,以改革窗口期各阶层不同诉求为背景,抓住载沣以维护政权为宗旨,却以丢失政权收场这条主线,探究了载沣治国执政之得失,揭开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秘密,比如,慈禧为何选择载沣为接班人?政治强人慈禧去世后最高权力平稳交接背后有何惊天秘密?载沣何以甫上台就罢黜袁世凯?这背后有何巨大阴谋?压力骤增,暗杀和政变的密谋涌动,载沣又如何应对?本书以载沣为切入视角,对晚清最后几年的历史给予了新鲜犀利的观察与解构,对中国近代史演进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思考,可谓一部对晚清史研究的上乘之作。
  • 毛泽东交往纪实

    毛泽东交往纪实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无可争议的伟人,他出生在一个刚刚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时期,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他踏上了革命道路。从参加中共一大到走完万里长征;从开辟陕北革命根据地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发动“文化大革命”到亲历中美建交。他经历了中国人民从落后挨打到独立自主的伟大历程。在此期间,毛泽东与形形色色人物交往的活动,成为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历史见证。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重温毛泽东的交往历史,对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来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截取了最能体现毛泽东独特交往艺术历史事实,向读者朋友们展现不朽的伟人风采。
热门推荐
  • 中国最狂的总裁

    中国最狂的总裁

    马云且狂且怪,但他狂的有谱,怪的有理。不管是策划了600名雅虎中国员工从北京乘火车专列到阿里巴巴总部的杭州之行,还是在公司内部晚会的舞台上一脸无奈的扮演白雪公主的搞笑角色;不管是妙语连珠的点评《赢在中国》,还是潇洒不羁的举办“西湖论剑”,马云像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屈的创业信念,独特的做事风格播撒在商界,让人们仰视,也让人们深思:“既然80%的普通人,都能成功,但为什么成功的偏偏是那个长相普通,智慧普通的家伙呢?”
  • 凤翎令

    凤翎令

    魂落异世的倒霉女子,骨瘦如柴,饿死之貌,浑无技能。上天垂怜,在一个月黑风高夜,给她发了一个与死尸无异的将军,随便治治,死尸活了。她这个恩人死皮赖脸跟着将军吃肉长胖,大摇大摆享尽威风。作为交换,她得对那人言听计从,日日女扮男装,只准在他面前流露出女儿家的媚态,只准和他眉来眼去,一步不准离开他身边。大婚那日,他终于允她凤冠朱裙,亲自为她染红殷唇,亲昵唤她一声“夫人”。“人面桃花,乱我心扉,该当何罪?!”“……”夫人显然已笑傻了,而那副“动人”模样,也只有那无耻将军瞧见了。【世上最倒霉女主vs腹黑多情更倒霉的男主,女扮男装,剧情古怪,画风轻松搞笑。】
  • 新黑猫警长第二辑:半夜“鬼”敲门

    新黑猫警长第二辑:半夜“鬼”敲门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能听见一切可疑的声音!对了,我就是黑猫警长!我用智慧、果敢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着白猫警士们消灭一切来犯之敌,侦破一个又一个案件,誓死保卫森林市的安全!黑猫警长的形象和故事已经在中国少年儿童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经典不会随时间的磨砺而黯然失色,只会在岁月的砺炼中愈加璀璨!你瞧!黑猫警长又出发了!全新的黑猫警长系列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大家将会领略到黑猫警长利用高科技破案的风采,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增长知识和智慧!
  • 快穿之攻略奸孽男主

    快穿之攻略奸孽男主

    “结局已经造成,我们就这样吧不要让我恨你”‘’呵,说开始的是你说结束的也是你,凭什么“妖孽男主化身万千流光开始了追妻之旅
  • 夏目友人帐之夏斑续文

    夏目友人帐之夏斑续文

    根据《夏目友人帐》动漫和《夏目友人帐》网络上的结局,因为不太喜欢网络上的结局,觉得太虐了。个人脑补的一个结局。(注:这是一本由《夏目友人帐》而衍生出来的小说。)
  • 请听听我的心

    请听听我的心

    世上总有人喜欢说理,而我也是这其中之一啊。
  • 葫芦湾传奇(短篇两则)

    葫芦湾传奇(短篇两则)

    葫芦湾,村庄并不大,最兴旺时也不过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口人。坐落在黄河湾里葫芦岭下的一面缓坡上,背靠高山,面朝黄河,左有小丘如卧虎,右有山梁似青龙,历来为风水先生们所赞叹。葫芦湾的人当然更自豪:“你说俺们村的风水好?咳,这还用说吗?葫芦道人选定的风水宝地,风水能不好?”葫芦道人,出于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一个传说故事,说远古时代葫芦湾还是荒山草坡,有一天,来了一位云游道人,木棍上挑着一个葫芦,人称葫芦道人。葫芦道人站下来环顾了一下四周环境,就动手搭起一间茅屋,将葫芦往门口一挂,定居下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堕仙要逆天

    堕仙要逆天

    寒轻歌本是天界第一修道门派浩然派的弟子,却因维护一颗化生的兰草得罪了鼠精,被师门降罪,一气之下自种黑莲,沦为堕仙,被囚禁于仙人改造院。在仙人改造院中遇到各种怪人怪事,还遇到一位自称是她夫君的俊美男子,居亦然。她不好美色却挡不住美色主动上前,又好看又能打还比她护短,留在身边或许也不错?
  • 股票作手回忆录

    股票作手回忆录

    本书为记述20世纪初期最伟大的股票和期货投机人杰西·利弗莫尔生平事迹的经典作品。作者以利维斯顿的假名,描写利弗莫尔操作生涯的成败起落,以及他如何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垄断、轧空和面对市场崩盘及繁荣的经验。1929年大股灾的时候利弗莫尔做空股票,赚进1亿美元。他从14岁时的5美元起家,直至身价过亿,是华尔街历史上无人能及的传奇。1999年,利弗莫尔压倒性地击败巴菲特被《纽约时报》评选为“百年美股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