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8800000001

第1章 敏感,往往是不幸的开始(1)

从手机幻听开始谈“敏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把手机放进口袋里或者包里,没过一会儿,就好像听到了手机铃声,将手机掏出来后却发现没有任何的电话或信息。再次将手机放进去,要不了多久,铃声好像再次出现,掏出手机却依然发现手机屏幕上没有任何的提示。

这种行为被称为“手机幻听”,明明没有电话,可耳朵里却经常出现自己的手机铃声。与此类似的现象还有QQ提示音的幻听症,也就是QQ在登录状态时,系统没有显示任何信息,但有的人却总能听到QQ聊天的提示音。这一现象在本质上与“手机幻听”是一致的。

“手机幻听”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六种:

1担心没听到手机响声,每隔一段短暂的时间就会看一次手机;

2手机没有来电,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

3手机没有来电,也没有信息,但却能“听”到手机铃声;

4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能听到它的响声;

5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严重的会出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

6换了新的手机铃声,却还能经常“听”到旧的手机铃声。

以上六种情况,假如你具备了其中两项,那么就说明你可能患上了“手机幻听症”。“手机幻听”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症状。如果症状轻微,对人的工作和生活可能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假如症状很严重,那就会带来诸多危害,如精神高度紧张,影响生活质量,影响睡眠,甚至危害到健康。

在通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心理症状也变得越来越常见。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手机幻听、QQ幻听困扰着一半以上的职场中人,这样的病人已经占到了心理诊所接诊人数的30%。“手机幻听”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现象,并没有正式被确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但这种现象的广泛出现仍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对此,心理学家也对其做出了诱因解释。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在正常情况下,手机幻听症的诱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对于一些频繁使用通讯工具的职场中人(如销售、咨询等工作)来说,他们的工作往往跟“铃声”直接挂钩,重要铃声一响,他们就必须立即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这些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心理压力逐渐变大,可能会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并导致幻听。

第二,人际关系中的压力。网络上有这样一句很流行的话:“假如你超过3天没有接到任何朋友的电话,那么你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个讨厌鬼。”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幻听症的诱因,在人际交往当中,很多人都想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对于一个自认为朋友遍天下的人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打电话约喝茶、约吃饭甚至是聊聊天都会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久而久之,这种心理压力也会导致“手机幻听症”的发生。

而这两种诱因其实归根结底都是由人的心理特质造成的。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状态下,有部分人不会出现手机幻听,而另一部分人却不幸地成为了这种“心理疾病”的“受害者”。这种心理特质也非常常见,它就是——敏感。

敏感是一种心理特质,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敏感指的是人对一些事或某种东西的感觉特别敏锐,可以很快判断和反应过来,并可以从事物中获得更多的、不易被察觉的甚至是主观的讯息。也就是说,敏感本身并非什么坏事,因为它能够帮助人获得更多的讯息,但太过敏感却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因为一个过于敏感的人可能会对一句话、一件事做出过多的主观揣测,得出太过主观甚至是错误的认知。

而上文中所说的“手机幻听”正是由于人对于某种现象的敏感造成的。

工作上的压力来源于人对工作状态的过分苛求,要求自己时时刻刻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我们以一位普通的房产销售员为例,为了能够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出色,除了上班时间之外,他可能也会选择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让自己保持待机状态,一旦有潜在客户打来电话,他们心中的弦立马就会绷紧,而他也可能更喜欢这种“电话源源不断”的状态,因为这能够帮助他拿下更多的业务。相反,如果长时间没有潜在客户给他打电话,他的心理压力反而会越来越大,并出现手机幻听症。

而在人际交往当中同样如此,假如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过于自信,追求强烈的存在感,那么他就很难忍受长时间无人联系的状态,长期背负这种心理负担,久而久之,离手机幻听症也就越来越近了。

一个人对于自身工作、生活状态的完美追求并没有错,但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与手机响铃次数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太过敏感的人会把“手机来电”这一简单的现象主观“揣测”为一种能力的象征,于是乎,手机幻听这种现象也就出现了。

凡事需有度,敏感未必是一件坏事,但过度敏感给人带来的却是更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次自省,在面对某些“轻描淡写”的事情时,我们是否做了太多的主观猜测,是否保持了足够的理性和客观。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避开“过度敏感”这把“伤人刀”。

敏感的人,喜欢树立“假想敌”

前段时间,微博上出现了一个ID为“小婷562”的热词。网友通过其微博得知,这个ID的博主是一位叫黄艳的安徽姑娘,她在网络世界的火爆源于她发的一些微博,在微博中,她每天都会在家中的同一个位置、同一个地方摆拍一张手持刺刀的照片,并配文解释说,有人想闯入到我家中害我。这种怪异的行为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后来,她被证实患上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总觉得有人要害她。幸运的是,通过好心人的帮助,黄艳最终得到了成功的救治。

黄艳患的这种心理疾病被称为“被迫害妄想症”,她生性敏感,除了生活中几个比较亲近的人,她对所有人都充满敌意。

当然,黄艳的症状是非常严重的,也是很少出现的个案。而在现实生活中,喜欢树立“假想敌”的这种心理现象却并不罕见,而导致这种心理现象出现的原因正是“敏感”。

所谓的“假想敌”,其实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敌人,他们只是内心虚设的对手,也就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臆想出来的敌人。

在职场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很优秀,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高,而这种高要求让他们非常紧张,一直处在寻找竞争对手、心中充满戒备的状态之中。于是,他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把周围可能存在的每一位竞争对手当成是“假想中的敌人”。这些人会感觉自己时刻被“敌人”追着跑,心中没有安全感,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会让他们心中产生巨大的波澜,别人善意的玩笑会被他们解读为“嘲笑”,而对于别人的一些无心之失,他们的反应也会比常人更加剧烈。

而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敏感多疑。

其实,身在职场的人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这类人的敏感其实就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害怕自己在巨大的竞争中失利,于是把每一个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都当成是敌人,并时刻幻想着如何打败他们。

这种敏感的特质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能够得到显现。比如,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一些小摩擦,本是正常现象,敏感者会去细细解读,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故意冒犯,这样的摩擦多了之后,对方就很可能变成他的假想敌。

在心理学上,这种广树“假想敌”的做法被当成是一种“相对剥夺感”的条件反射。相对剥夺感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参照物做比较时,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或没有满足预想感觉时而产生的被剥夺感。在工作中,他人比我们要强,我们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如果一个太过敏感的人就可能导致他将更优秀的人当成是“假想敌”。而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的一些摩擦会使人形成一种心理落差,因为没有人愿意自己受人指责或辱骂。这种感觉再加上人的敏感特质,就可能导致他人成为“假想敌”。

长期树立过多的“假想敌”会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

首先,这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一个敏感多疑的人会将他人说的一些话、做的事做过多的揣摩和自我解释,而这种主观猜测往往会引导思想走向一个极端,认为对方话中有话或者事中有事,使人丧失对他人的信任。

其次,分散人的精力和专注度。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面对工作和生活。敏感多疑而树立很多“假想敌”的人则需要用很大一部分精力和专注度去应付这些他虚设的假想敌。如果内心长期设立“假想敌”,就会消耗心理和生理能量,最终磨灭斗志,阻碍个人发展。长此以往,工作也会变得更加糟糕。

最后,容易导致嫉妒心理的出现。既然把他人当敌人,那么最终目标肯定是想打败对方。有这样想法的人很难接受别人比他更优秀的事实。这种嫉妒心理会导致一个人变得更加刻薄,听不进良性的批评和建议。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存在那么多的敌人,我们也无需对他人的行为或话语做过多的解读。把一句很简单的话当成是一种攻讦,把别人很简单的一个举动当成是一种冒犯,这都只是由于我们在思考中掺杂进去了太多的主观因素,凡事都往最糟糕的方向去想,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出最糟糕的结论。

人之所以会设立假想敌,其真正原因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于我们内心的不自信,所以,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假如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了“假想敌”,不妨躬身自省,把这当成是给我们自己的一个提醒,提醒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比把他们当成敌人更有利于自我的成长和进步。

越是内向的人,越“容易敏感”

曾有一篇文章在网上传阅甚广,文章的标题很是吸引人,叫做《内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方式》。其中有一种方式是“他们避开人群”,换句话说,内向者更倾向于一个人独处的生活方式,闲谈群聊和社交活动对他们来说,往往是一种致命的内在能量的消耗。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内向的人,要竭尽全力避免和人打交道呢?其实未必。一个不与他人来往的内向者,在日复一日的自我对话中,将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而过于敏感,又常常是不幸的开始。

多数情况下,越是内向的人,其抗压能力也越差,经不起一丁点儿打击。很多时候,旁人一句无意的话,或是一个无心的表情,都能让内向的人揣摩良久,完全印证了那句古话——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我们都曾有过孩提时代,不知道内向的人是否还记得,小时候,每当父母要送我们去上学时,我们总是百般抵触,最后在父母的追问下,才不得已说出那句心酸的理由:“我不想去上学,我觉得每个人都不喜欢我。”其实,并非老师和同学讨厌我们,而是我们太过敏感,别人只不过做了一个无意识的动作,我们却急切地对号入座,进而产生一种“被厌恶”的错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离群索居,对人际关系的恐惧日渐攀升,生怕自己走错一步路、说错一句话惹得别人不开心。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将朋友、同事、上司的言行举止和情感流露与我们自身联系起来,从而在内心得出和自己有关的结论,比如,“他说这么一句话,是不是在针对我?”“她这么做,肯定是对我有意见。”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敏感多疑,越来越抑郁寡欢。不仅如此,我们身边的人也会因此备受困扰,说话行事越来越小心翼翼,生怕我们产生误会。

到最后,我们身边的朋友会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我们也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孤家寡人”,坐拥一整片寸草不生的落寞荒原。

首先,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职场前途。除去少部分不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外,大多数工作总是免不了寻常的人际来往,而内向者在其敏感多疑的性格支配下,往往执着于自己的主观臆测,无法对别人的言行举止进行客观的判断,长此以往,其人际关系必定危机四伏,其职场前途也必定荆棘丛生。

其次,这还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心理学家Elaine Aron的研究表明,内向者的耳朵会对噪声敏感,眼睛会对光线敏感,舌头会对味道敏感,其情绪更是容易起伏波动。也就是说,内向者只要受到一点点刺激,敏感的他们就会变得紧张、焦虑和闷闷不乐。历史上曾有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急白头的故事,听起来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失为一个绝佳的例子。

曹雪芹的《红楼梦》曾将林黛玉塑造为一个敏感多情的美人儿,可她最终的命运又何其悲惨,在世时就拖着一副抑郁寡欢的羸弱娇躯,临死前的一句:“宝玉,我恨……”更是道尽了所有内向者内心的无尽悲凉。反观豁达迟钝的薛宝钗,她就没有林黛玉那样的细腻心肠,虽然她也不是一个特别活泼外向的人,但她不像林黛玉那样内向敏感,爱使小性子,爱钻牛角尖,上至贾府的最高首脑史太君,下至贾府的众多奴才,哪一个不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她、亲近她、佩服她?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病中的林黛玉听到外面有一个人嚷道:“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其实,人家老婆子不过是在骂自己的外孙女,可敏感的林黛玉却疑心对方是在指桑骂槐,怪她不该住在这里,于是伤心得哭晕过去,又添一重心病。

同类推荐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婚姻密码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婚姻密码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的婚姻,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得到。有的人认为,只要拥有了豪宅香车,金银满箱就能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还有的人甚至悲观地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认为结婚后,爱情的感觉会渐渐地淡化,也就不可能拥有婚姻的幸福,这两种观点显然都是有失偏颇的。婚姻,也许并不像相爱那么简单,它需要你的悉心经营。可以说,经营婚姻亦是一门学问。你也许不禁要疑惑,经营婚姻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该从何处下手呢?又该怎样做呢?本书正是为解答你的这些疑惑而量身打造的,它出自闻名世界的伟大的成功学大师、成人教育家及人际关系学大师,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之手......
  • 有效社交:完美沟通的关键技巧与方法

    有效社交:完美沟通的关键技巧与方法

    人际交流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但一般人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它。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很少有人愿意与别人分享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软弱、害羞、脆弱。同样,也很少有人会真正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即使两个人在一起交谈,但对方脑子里却在想其他的事情,或者在想自己接下来该怎么说。客体、主体、口才、心理、心态、语言、形象、环境等各方面的要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社交的成败。为了更好的掌握这些影响因素,本书详尽地讲述了社交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本书还系统地介绍和讲述社交技巧在不同场合中的具体运用和操作,并列举了丰富而精彩的故事案例使得理论变得更为通俗易懂、实际可行。
  • 成为老板

    成为老板

    商场上风险无法规避。风险越高,获利越大;风险越低,获利就小,这是投资的“铁律”。合理投资与适当风险,将为你赢得丰厚回报。成功的观念=冒险+奋斗。必须尽快树立起合理的投资和风险意识,让银行的钱动起来。投资有何诀窍?如何寻找有发展的投资领域?只有小钱怎样投资?快测测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分析你投资的实力。当然,我们可以先用小钱赚经验,在实战中提高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力。
  • 玩转人生的秘诀

    玩转人生的秘诀

    人们都在追求快乐,身上却常常背负着各种枷锁。名利之鞭的抽打,你争我夺的拼斗,心事重重的阴霾……总是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其实,快乐很简单。她是一种顿悟之后的豁然,一种重负之后的轻松,一种雾散之后的阳光灿烂,更是一种人生的哲理与智慧。只有让心灵自南放飞,我们才能够拥有玩转人生的可能。
  • 鲑去来:我的美国留学往事

    鲑去来:我的美国留学往事

    “鲑去来”的涵义:利用鲑鱼的溯河洄游习性的象征意义,突显作者赴美留学的奋斗意志和在美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决心。本书以自传体的形式,回顾2003—2012年作者在出国考试、工作经验准备阶段以及出国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夏威夷、纽约、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等地留学、生活、工作(半工半读)经历,以一连串跌宕起伏、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介绍了21 世纪初的美国留学生活。本书呈现了留学生活中的艰辛和奋斗历史,处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堪称“70后”一代留学者的历史剪影。这不是一本充满自恋的回忆录,也不是一部杜撰的猎奇小说,而是观察纪实、理性思考的文化结晶,体现了作者在探究教育本质方面的努力。
热门推荐
  • 超神武术家

    超神武术家

    太阳毁灭前夕,灵气复苏,高武中兴,外域生命行星通过虚空虫洞连接地球,人类为了生存之战,不得不向着开普勒星域发动殖民总攻。来至江州市云影高中的学渣派代表人物‘陆宇’,意外获得一枚来至宇宙深处的超武核心,从此数据眼在手,凝炼生命细胞,推演呼吸秘法,激活超神状态,踏上星空之旅。
  • 快穿之混沌魔王我的菜

    快穿之混沌魔王我的菜

    “槿舒,我爱你!”爱吗?林槿舒迷茫地搂着那个满脸血迹,身上全是为了保护自己而留下的伤口。作为光明使者的林槿舒,却从未拥有爱。爱是什么呢?林槿舒在大魔王灵魂爆炸而融入万千世界的那一瞬间体会到了一种不知名的感受。林槿舒为了找回大魔王,体会什么叫做爱情,主动求助主神安装系统,主动投身世界池,融入了万千世界........
  • 空轨之时光逆流

    空轨之时光逆流

    逝去的光阴不会回首。这个世界,终将成空,而我只能紧握你的手。血色纹路,神之烙痕,交付的代价能否诉说?七曜晶片,光芒闪烁,逆流而上被时光吞没。时之指针,停停走走,只剩下残破了的承诺。永恒刹那,捉摸不透,天堂尽头你是否等候?
  • 布衣长歌之嘉靖豪杰

    布衣长歌之嘉靖豪杰

    历史、权谋、江湖、儿女、官场、仕途、草莽、正义、邪恶、纷争、热血、家国与天下,试问谁能置身事外?不入世苦苦历练,如何得出世之道?
  • 不会飞的小鸟

    不会飞的小鸟

    如果你将一盆亭亭玉立的茉莉花放在不同人的面前,他们会发出不同的议论。一个艺术家也许会从中捕捉到美,用他那支神奇的画笔画下花的嫣然;一个植物学家也许就会仔细观察这盆茉莉花的根、茎、叶及花的色素;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也许就会想到它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回答,答案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 浪琴表

    浪琴表

    这条商业街上有个修表店,修表的师傅姓包,大家都叫他包师傅。包师傅叫包兰萍,这名字有一点女性化,也有那么一点风花雪月的意思。其实包兰萍不年轻,已经六十过岗了,不过究竟过岗几岁谁也不清楚,瞧他的面貌的确像六十旁边,但有时候看他又不像那个年纪,比如他要是打扮起来,穿一件像样的衣服,西服马夹夹克衫什么的,或是他笑起来,形像很文艺,你看他不仅不像五十多,五十挂零,五十以里也说不定。所以关于包兰萍的年纪,总是让表店周围的邻居们争吵不休,一吵吵了十多年,包兰萍也跟着长了十多岁,但是吵的人还是六十里五十外吵个不休。
  • 地府执事录

    地府执事录

    新上任的地府执事五味的工作记录。人死后,身灭神存。魂魄会前往地府饮孟婆之水,忘前尘往事。而后才能受轮回苦,走往生路。新人新书,求支持!!!
  • 伪证

    伪证

    流氓头子王大虎从13楼的宾馆坠楼身亡,现场的重点嫌疑人是死者的小跟班——小流氓刘长江。刑警苏岩到达命案现场,目击证人段平咬定刘长江害死王大虎,刘长江被当场羁留。不日,目击证人段平突然反口,刘长江犯案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自此为祸乡里。苏岩对案件线索紧追不放,刘长江狗急跳墙,一次次给苏岩下套……苏岩以套解套,九死一生。小流氓到大流氓的欲望膨胀,警察和流氓的摩擦升级,故事最后会如何收场……
  • 安塔拉传奇(第八部)

    安塔拉传奇(第八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意外重生小心混混女

    意外重生小心混混女

    一个馒头可以引发一场血案,一个馒头也可以成就一代女恶棍。她是天符井街最有名有可恨的女混混,她混吃,混喝,混自己。她打架不要命,抢钱不要脸。反正她就是坏,她也喜欢别人说她坏。直到一次烂好心,她救人却是挂了自己,却在醒来时,穿越到了一个200多斤的肥女身上,当狠毒遇到愚蠢,当肥胖遇到减肥,当余珠遇到鱼柱,当女混混变成花痴,当银河落下一滴银泪,请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肥是减不下去的,也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