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9800000002

第2章 育儿教子的辩证之道

任勇

家庭简介

本书为广大家长朋友提供了九对优秀教师父母成功育儿的典型案例,每个案例皆由两个部分组成:育儿经验——优秀教师父母回忆教育孩子的历程,并提炼值得与家长共享的成功经验;教育十问——优秀教师父母解答家庭教育的十个关键问题。

任勇(父亲):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原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长。

先后荣获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福建省科技教育十大新秀、福建省优秀专家、厦门市拔尖人才等称号。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首届“学习型家庭”光荣称号。

郑榕(母亲):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担任多年班主任和高三英语教学工作,班级工作受到师生、家长的好评,英语教学特色显著、成绩好,发表论文10余篇。

任远(女儿):福建省龙岩实验小学学生(一至四年级)、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学生(五年级)、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学生(初中、高中)、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生(本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学生(研究生)。

因为我们俩都是教师,总体来说是重视孩子的教育的。也正因为我们俩都是教师,觉得能教育好别人的孩子,也应该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对教育孩子并没有刻意去研究。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以求真、求善、求美之心,给孩子指引一个方向;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观念,逐步走向最佳的教育之道。

孩子成长到今天,总体说来,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回想育儿教子的过程,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辩证地处理好育儿教子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给孩子一个敲打的空间

科学少了人文,就少了气质;人文少了科学,就少了理性。科学和人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随着“国学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重人文轻科学现象尤其值得注意。仔细想想,“百家讲坛”有几讲是由科学家讲的呢?

我去过许多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有独立、整洁的房间,都有漂亮的书桌和整齐地摆满书的书架,但我没有看到谁为孩子准备一张可以在上面“加工”、敲打、“创造发明”的桌子,更没有看到哪个孩子敢在墙上“涂鸦”。

我小时候,家里的门框,就是“单杠”;家里的墙,就是“写字板”;家里的饭桌,就是“乒乓球桌”。我们就在这样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因此,我们对小孩的房间只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小孩房间里的墙,任由她画,任由她贴,她画过唐老鸭,她贴过周杰伦,她可以在墙上钉钉子,挂些她喜爱的东西。小孩的房间里,还有一张破旧的大桌子,上面放着许多工具,还有许多木板、铁皮、硬纸板、泡沫板、铁钉、胶水之类的东西,她可以做个玩具、钉张板凳、搭个小屋。记得有一次让她配钥匙,她经过几天的敲打、挫磨,终于用自己做的钥匙把锁打开了。在打开门的那一瞬间,她激动万分,她在享受成功的快乐。

有一次出差,在火车上,邻座的一位读一年级的小女孩兴致勃勃地向旅客背诵起唐诗来,这孩子的记忆力真好,背诵也声情并茂,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背到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甚至连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也背得一字不差,大家连连称赞这孩子聪明。孩子的母亲也非常高兴。

火车又进了一站,孩子的唐诗也背得差不多了。出于职业的习惯,我对孩子说:“叔叔给你出几道智力题好吗?”孩子和她的母亲连声说:“好。”我说:“把一根棍子锯成三段,要锯几次?”孩子答:“三次。”孩子的母亲和旅客都笑了:“上当啦,应该锯两次。”孩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再出几题。”我总共出了十几道并不太难的智力题,如“将一块豆腐切三刀最多可切成几块”“两人两天喝两斤水,四人四天喝几斤水”等,孩子的回答并不理想,看来她平时很少做这类题。

这件事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一些家长误认为记忆力好就等于聪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即智力水平,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很重要。让孩子读诵他们大致能理解的唐诗是可以的,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但更应该注意选择一些培养孩子观察、想象、思维的智力问题或智力游戏,进行适当的智力训练,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这件事说的是记忆力与智力的关系问题,但说到底还是人文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调皮一点有好处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到:“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现在的学生,儒雅的多,“野蛮”的少。仗义女性哪里去了?血性男儿哪里去了?一个女生,是否可以调皮一点,甚至顽皮一点?一个男生,儿时要打多少次架才能“茁壮”成长?

当然,“野蛮”要把握好度,否则就是“鲁莽”。

少年的我,遇到过三次险情。第一次,是我两岁时,径自拿口杯溜到水塘边去打水,不小心一头栽进水里,幸好塘边洗衣服的大娘一把揪住我的头发把我从水里拽出来,恩人啊——好久没见过面的大娘!第二次,上小学放暑假,在我家二楼阳台,我和弟弟在玩火,“呼啦”一下子烧了起来——着火了!楼下的赵叔叔冲了上来,用阳台大水缸里的水把火扑灭。幸好我们的呼叫被赵叔叔听到了,幸好阳台上有个大水缸!第三次,在“文革”期间,我们被闲锁在兵工厂里,那时武斗正凶,厂区内外一片枪声,我家的所有窗户都用耐火砖封堵着。枪声停时,被闲了很久的少年哪里知道有险情,我和弟弟竟跑出去玩耍,突然枪声大振,我们拼命往家里跑,弟弟跑得慢,我又要顾及他,记得快跑到家冲上楼梯时,那子弹就追着我们的脚后跟打,回家后被父亲一顿鞭打。少年的我,经历了水的“考验”、火的“洗礼”,还经历了子弹的“追击”,我就在这样的险情中成长起来了。

儿时上学,为了走近路,要穿越厂区。我们常常会在穿越厂区时,干些“坏事”,比如,我们会将生锈的小刀放进硫酸罐里,第二天拿出来就是一把亮铮铮的小刀,算是理论用于实践。我们会趁大人不注意时,跑进车间边上的澡堂洗澡,这样可以省下在居民区的澡堂里洗澡的钱,尽管只省了5分钱。有一次我们偷洗澡被大人发现了,你知道大人是怎么处置我们的吗?他们把我们的衣裤拿走了,说要交给我们的父母,天啊,后面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会在书包里藏一块从木工车间捡来的边角料,几天之后拼做成一个小木凳。由于父亲管教很严,只好到同学家做凳子,做好后先“寄放”在那里,一段时间后再取回,然后找个理由应付父亲。有一次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弟弟,结果惹来了“灾难”——在一次兄弟吵架中,弟弟告了密,我被父亲痛打了一顿。父亲说:“你拿木头尚可原谅,但我最恨你不诚实。”这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女儿有一次丢了钱,骗我说是被人偷了,我了解实情后,用类似的话教训了她!

作为父亲,我常常会把自己儿时的经历或多或少地渗透到教育女儿上,因为我觉得儿时顽皮一点没有什么不好。

女儿10岁以前,在龙岩生活。不知什么原因,她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我们从不反对;她还喜欢和比她大一些的伙伴玩,我们更是鼓励。下雨天,她和男生一起打水仗,弄得一身泥浆,她乐呵了,我们也一起跟着乐呵;当时我们住在龙岩一中宿舍,学校后面的操场边上有一座小山,她常常和一群“大伙伴”在小山里“打游击”、捉迷藏。

女儿从10岁到高中毕业,都生活在厦门。刚来厦门时,我们发现厦门比龙岩大多了,上学也好,办事也好,光靠走路是不行的,我们就让她学骑自行车。刚会骑车不久,还是初一学生的她,就要“骑遍厦门”。出于安全考虑,我和女儿商量之后,改为“骑遍厦门岛”。“岛内随你骑,车出厦门岛,必须由我陪。”

不因“安全”废“教育”

为了“安全”起见,家长护送的多了,孩子的独立活动少了;父母取代孩子做家务的多了,孩子的简单劳动和户外活动少了。消极安全观造成的后果是:孩子体能低下,背离素质教育,泯灭儿童天性,降低儿童社会化程度。

积极的安全观则是要辩证地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即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小安全与大安全的关系。对于可能涉及安全的活动,既不“冒险”前行,又不因噎废食,绝不能因“安全”而废了“教育”。

先说说我读幼儿园的事。

我是在厂里的幼儿园度过学前学习的。厂里的幼儿园办得很规范,每周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三餐吃什么清清楚楚地写在黑板上面,每天的活动内容也一目了然,早操、唱歌、游戏、剪纸、泥工、体育活动、讲故事、学拼音、学汉字、学算术,一应俱全,能记得起的智力游戏就有七巧板、火柴游戏、积木、猜谜语。

最让我开心的事,就是每年的春游和秋游。春游时,我们手拉手到郊外的草地上去玩,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和体育比赛。有一次春游时我的一条新裤子被弄破了一个口,被母亲骂了,被父亲打了。陈园长的丈夫和我爸是战友,陈阿姨找到我爸说,打孩子不对,裤子破了可以补,心灵伤了怎么办?我眼里含着委屈的泪水,听不懂阿姨说的“心灵”是什么意思。

秋游一般先安排我们去参观厂里的总装车间(总装车间就是把各车间送来的零件装成枪),然后我们会在车间里的一个简易舞台上为车间里的叔叔阿姨们表演节目。之后,我们到城里去游玩,比如到中山公园游园、看动物,到烈士纪念碑前搞活动,到火车站看火车。要知道,从厂里到城里要走3公里的路,到火车站要走4公里的路!那时的幼儿园老师真够大胆的,现在的小朋友哪有我们那时候幸福!

再说说女儿读小学的事。

女儿读小学了,家离学校不远,大约1200米。我们当时工作忙,我骑车送了她一两次,又带她步行了一两次,后来就让她和高年级的几个伙伴一起走。半学期后,我就让女儿自己走,刚开始时,我悄悄地跟在她后面,看看她是否按我的要求走路,比如怎么过马路,当时整个龙岩街道没有红绿灯,过马路一定要留神。过马路时,先“主要看左,余光看右”,走过中线,就“主要看右,余光看左”。再如,要靠右边走,最好沿着路旁的楼边走。跟了几次之后,我就放心地让孩子自己走了。

到了厦门之后,我就让孩子学游泳。我很小的时候就会游泳了,是在厂里澡堂的大浴池里学会的。我教女儿学游泳,起初几次,一下水,女儿游几下就紧紧地拽住我,这样是学不会游泳的。正当我想着是否让别人来教女儿游泳时,有一回女儿又伸手来拽我,我一甩手把她推开,女儿挣扎了几下,忽然叫了起来:“爸,我会换气了,我会游泳了。”我们从龙岩来到厦门不久,女儿就会游泳了,如果她掉进水里,是会自己游回来的。当时与女儿同班的绝大多数厦门的孩子还不会游泳,怎么会这样?

女儿在双十中学读初二时,学校组织军训。学校用车把她们拉到厦门远郊的部队营房,住在那里军训5天,然后用车拉到厦门前埔,要家长去接。我们决定不接小孩,让她背着行装(估计有10公斤重)步行(路程估计有7公里)回来。那时前埔不像现在这么繁华,路也不像现在这么好走,孩子硬是顽强地走了回来。我当时是双十中学老师兼教研室主任,学校专门派了一部车去接教师子女,许多老师都劝我让孩子乘车回来,但我还是坚持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初二年段长对我说:“全年段300多个学生,唯独任远步行回家!”

后来女儿到天津读大学,她独闯各地,我们不太担心。现在女儿在美国读书、工作,她学的是建筑,难免要到处跑,但我们总体上还是放心的。

知识就是力量吗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这个被马克思称作“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300多年来,培根这句凝练的口号风靡全球,成为引导人们求知、治学的精辟格言。16—17世纪诞生的这个口号,对冲破中世纪经验哲学的束缚,鼓舞人们在愚昧黑暗中寻求科学知识,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现代社会,我觉得应当提这样一个口号:“知识加能力才是力量。”当今时代,能力已成为驾驭知识、使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关键。

当然,能力与知识是辩证的关系。缺乏知识的能力,是低层次的能力;缺乏能力的知识,则是僵死的知识。但是在二者的相互依存中,主导方面还是能力。没有能力,岂能迅速掌握“爆炸”性增长的知识?没有能力,焉能使知识迅速而高效地转变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当今社会,“能力”二字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社会前进、科学发展的结果。

对能力的研究,国外早就在进行了,日本早就提倡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发展。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已对此进行了多年的探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帮助学生掌握寻求知识的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运用知识比记忆知识更重要,考查能力比考查知识更重要。

基于此,我们可以说,“知识加能力才是力量”更具有开拓性,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色,是多年来人们探讨知识、能力二者关系研究成果的升华和结晶,是弗兰西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口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发展与提高。

基于我对“知识与能力”的上述认识,在知识方面,我没教给孩子多少,我觉得学校教给孩子的知识够多了,但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总体来说是不太重视的,因为考试往往不考或者很难考査能力。有些老师可能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多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实效不佳。

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我都会在不经意间和孩子玩一些智力游戏或一起探究一些能使人聪明的趣味问题。

比如,小孩三年级起,我就和小孩一起玩“扑克牌算24点”游戏,现在有机会在一起时也还玩。

“算24点”游戏,简便易行,不受场地限制,室内室外、居家旅行都可以进行;没有时间要求,时间多则多来几轮,时间少则少来几轮;只要有一副扑克牌,两个(甚至独自一人)略懂加减乘除运算的人,就可以进行游戏。“算24点”游戏,节奏快捷、对抗性强,适应现代生活潮流。“算24点”游戏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心算能力。游戏者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往往能在几秒钟之内把一个牌组算出来。显然,一旦达到这种水平,解答算术题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算24点”游戏不仅能培养人们的心算能力,还能培养人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当牌点亮出以后,不仅要迅速将一个牌组算成24点,而且要抢答,还不能出错。其间要眼明——看清、脑捷——算准、手快——抢拍,这无疑是对人反应能力的综合训练。要知道,水平相当的“算24点”选手,其差距往往仅在零点几秒之间,否则,胜机将稍纵即逝。

再如,我鼓励孩子读写侦探小说,开始只是让孩子看画册,不料孩子入迷后竟然一下子要我买《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一个暑假她就把这本全集读完了。她经常在家里神气地对我们说:“我是柯南,有什么疑案说出来,我来破。”曾经,她还真破了几个“案”:有一次,我的钥匙找不到了,她就帮助分析,果然在她分析的几个“可能”中找到了钥匙;还有一次,我们拨打孩子舅舅、舅妈的手机,响而不接,打家里、打单位都无人接听,我们急得不得了,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小柯南”想了一会儿,冷静地说:“估计舅舅、舅妈去游泳了。”丝毫不差!为此,舅舅、舅妈还单独请孩子大吃了一顿。我心里清楚,孩子已经拥有了一个会思维的活性大脑了!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说,既要重视言教,又要注重身教,把二者统一结合起来,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古训,是我国传统家教的重要经验,很值得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将其发扬光大。目前有不少家庭教育忽视身教,有的甚至只是重视言教,这会产生负面效应。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刻都需要父母的指点。应该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告诉孩子怎样做不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只讲道理还不够,孩子听到的只是空洞的道理,而父母的言行举止却是时刻都出现在孩子面前的,孩子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有影响力。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在各方面都要为孩子做出表率,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榜样。

即便是“言教”,也要言之有理、言之明晰、言之精要、言之适时,并注意言之场合、言之配合(指家庭成员之间语言的配合)、言之次数、言之力度。

家长良好的交通文明,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交通安全教育;家长表情得体、目光自信、健康阳光,就是给孩子一个健康之容;家长干净、得体、美观,自尊、自重、自爱,就是给孩子一个适宜之貌;家长坚贞乐观、挺拔从容、傲骨正气,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性格之品。

试想,如果家长整天打麻将,烟一根接着一根地猛抽,经常喝得“醉生梦死”,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印象?

有人认为,光有言教、身教还不够,必须言教、身教、境教相结合,“三位一体”教育效果更佳,我觉得很有道理。

所谓境教,就是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积极的教育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境教的范例。民主型家庭、温馨型家庭、励志型家庭、濡染型家庭,都是好的境教;干扰型家庭、吵闹型家庭、放任型家庭,都是不好的境教。

我写的《坐拥书屋》一文,被语文老师推荐为“高考范文”,录之于下,读者可以从中体味我们的身教与境教。

坐拥书屋

有人问及美国总统林肯“您拥有什么”时,他谈到了书,“我有书一筐,我一辈子也读不完”。

我很满足,因为我拥有一屋书。其实,还不止一屋,是拥有两屋书,整整一个一房一厅,全是我的书房。

里间的书屋,有一大扇窗,白天望去,静谧灵动;夜里望去,流光溢彩。在窗前遥望,确实有“浮想联翩”之意境。一张大书桌靠墙摆放,桌前又是一整墙的书,取放方便。桌后摆放一张舒适的椅子,无轮,坐得稳当。椅子后面又是一整墙的书。所谓整墙,其实就是下到底、上到顶、侧到墙边或门边。这间书屋,主要摆放教育类书籍和各类杂志。我的写作,主要是在这间书屋完成的。

外间的书屋,北面是一个大阳台,可以看到大海的一角,可以看到筼筜湖,近观闽南大厦、国贸大厦等高楼,远眺市政府、狐尾山、仙岳山。轻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其余三面墙,全是书架。有书画名人送我字画,我的书屋竟然找不到一处墙可挂!这间书屋主要摆放数学类和文化类的书。外间的书屋也有一张大桌子,用于专题写作。书屋中另有沙发、茶几之类的家具。

就我家而言,住所是一套三房两厅和一房一厅打通组成,那一房一厅全为我的书屋。那三房两厅中,有一房是我爱人的书房,有两墙书,几乎是英文类书籍或英语教育类书籍,还有一房是女儿的,卧室兼书房,有一墙书,是她的专业——建筑类的书,还有一些有文化品位的书。

书屋是我亲自设计的,我设计的原则是:尽可能多放书,每层书架的留空都很少,尽可能方便用——书架不装玻璃、不安门,一眼见到书,随手便可取。

回到家里,忙完“剩余”公务,我便泡上一大杯绿茶,钻到我的书屋里。进屋后的基本程序是:读刊物—写急稿或备讲座稿—小休闲—写专著或论文。

读刊物,就是读近期的报刊,必读的有《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上海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必浏览的刊物有《数学通报》《数学教学》《明日教育论坛》等。读书一般放在双休日、长假读,或者在“运动”中读。

写急稿,其实就是诸如第二天开会或某个活动的发言稿,或者为报社写的应急稿,或者是一些序言题词之类的稿。写近期的讲座稿,一般是做幻灯片,应讲座单位或部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写作,基本上是在原有研究或已有论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休闲,一般是洗个澡,南方人几乎每天必洗;或是玩一会儿篮球,也就是在那儿拨弄,不着天,不着地,趁妻子不在家时往墙上砸几下;或是远眺,联想一番,有时也坐下来看看新闻台、体育台,读些闲报,偶尔也哼一两句小调。

写专著或论文,那是费时费精力的活。写论文还好些,可以集中一段时间拿下,但写书就要“打持久战”,少则半年,多则几年。

坐拥书屋,书于我,是诗,是沉思,是面包,是空气,是所有的一切。我能体会到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一生“不求万物,唯求一书”的境界。是啊,无欲一身轻,有书万事足。

坐拥书屋,我忽然间觉得“书中自有……”应该是很好的一道高考作文题,有黄金屋、有千钟粟、有颜如玉……自然是一种收获,但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相对满足的今天,可能“书中自有……”就远不止这些了。

书中自有生命在。

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人的一生是一个“有限”,这个“有限”的过程要和“无限”打交道。读书的好处恰恰就是因为它能使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拓展。难怪许多读书人都爱这样说:“书生,书生,为书而生。”

书中自有阶梯在。

女作家叶文玲说:书是“天下第一情人”名人对书的感悟和钟爱,是激励人们去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但从理性的角度说“书是文明的使者,书是生活的大学,书是知识的大厦,书是进步的阶梯”绝不为过。

书中自有思索在。

志趣求高雅,思索求高远。高远的思索,源于静心地读书。想走万里路,要读万卷书。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读书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如果融会贯通,应靠思索之力。”读书,贵在思索。我思故我在。

《书之趣》的主编彭国梁先生在该书“编后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做了一个书架,高兴;买了两个书柜,高兴;有一面墙的书虎视眈眈,那就别提有多神气了;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书房,则有一个皇帝的位子在等着,都要考虑考虑了。在自己的书房,自己就是皇帝,墙上的书都是后宫的佳丽啊!”

书带我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

坐拥书屋,于我,足矣。

和谐情趣显高雅

和“人文与科学”的情况类似,目前家长相对重视培养孩子艺术特长的多,而培养孩子体育特长的较少。无论是培养艺术特长,还是培养体育特长,都说明家长的功利之心太重!

掺杂了太多功利之心的艺术和体育特长的培养之路,是难以行走长远的;只有尽可能多地摒弃功利之心,追求艺术的熏陶与审美的启悟,追求体育的精神与健康的意识,艺术和体育特长的培养之路才能走得长远。

孩子上了小学,我们对孩子进行“艺体并重”培养。

艺,主要是让她学手风琴,学绘画,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手风琴断断续续学了五六年,考的级别也很低,我们不太在乎。绘画学的时间不太长,就学了两三年,主要是打下素描的功底,没想到这素描竟成为她后来报考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优势。

体,主要是让她进少体校,学打羽毛球。小孩三四岁时,动不动就生病,经常是出了家门往左拐——去第一医院看病。我的一个学生,在少体校当羽毛球教练,风趣地对我说:“老师啊,你以后别带孩子往左拐去医院,你呀,带孩子往右拐,来我们少体校,保证孩子半年后基本不生病。”何需半年,半个月后,孩子就基本不生病了!羽毛球一打,在龙岩就打了5年,打到省里参加比赛。我们来到厦门后,孩子又在厦门市少体校打了一年多。女儿读大学期间,羽毛球打过天津大学第一名,打过天津市大学生羽毛球赛第二名,这些“业绩”为她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有助推的作用。

就大的艺术观和体育观而言,我们在平时还引导孩子学猜谜、练长跑。

我痴迷灯谜,经常让孩子猜谜。我认为灯谜具有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增知识于谈笑之间、长智慧于课堂之外的作用,孩子猜谜多了,文化涵养高了,思维能力强了,谈吐幽默了,大脑开敞了!孩子读一年级时,曾给《智力》杂志“百家灯谜”栏投过一稿,其实就是她自编的一条灯谜,“请别说话”猜一字,谜底是“青”,稿费1.2元,这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的第一笔收入。你知道,这在当时给了孩子多大的激励啊!她兴奋、激动,她看到了自己的智慧,品尝到了智慧劳动的果实。

我爱跑步,也让孩子跟着跑一小段,没想到孩子竟跑上瘾了,还跑得有模有样的。孩子读三年级时,参加龙岩实小运动会,报名跑800米,但三年级没有800米项目,只有六年级才有,经申请,学校同意孩子参加六年级800米跑。比赛那天我去看了,总共只有三人跑,孩子跑了第二名。《闽西日报》的一位摄影记者正好在场,拍了一张孩子跑步的照片,第二天《闽西日报》以“8岁跑800”为题登了那张照片,孩子一时成了运动小明星。

育儿就是这样,我们培养孩子一些基本素养,就像播撒一些种子,期许这些种子生根、发芽,不发芽也不必太计较。

基于全面发展的特长培育

现代家庭很重视发展孩子的特长,总体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儿童发展阶段,还是要以“全面发展”为本。以艺术特长为例,不少“艺考生”文化素质之低,是不争的事实。难道这是我们追求的艺术特长吗?

走向畸形发展的艺术特长,摧残的不仅是艺术,还有教育,还有孩子。

没有“文化”的“艺术人才”,其“才”是有限的。只有“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其“才”方为“实学”之真才。艺术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培养会艺术的全面发展的人。

孩子的特长,应该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特长发展。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过早形成孩子的“兴趣中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女儿在厦门双十中学读高一,我那时是学校副校长。高一有一个理科实验班,配备非常优秀的教师,实验班学生要超前学习,他们至少要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中选一门作为奥赛项目强攻,教师子女只要想进实验班就能进,绝大多数教师都让孩子进了实验班,因为师资好。女儿是进实验班好,还是不进实验班好?我们有过思想斗争,一家人作了利弊分析,最后决定不让她去实验班,而且也没有刻意去挑其他师资配备相对好些的班级,而是去了第一次上高中课的一位年轻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班级,当时还引起一阵“小轰动”。

我们没有让孩子享受“特权”,没有让孩子感到有优越感,没有让最优秀的教师教自己的孩子。我们曾经约定,在孩子面前,永远夸她的教师,决不议论教师的缺点,让孩子感到她的所有老师都是优秀的,都是非常敬业的。我们请孩子的老师严格教育孩子,该批评的可以批评得重些,该处罚的可以处罚得严厉些,该表扬的也可以表扬,但不宜过头。

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那位年轻的语文老师非常认真,从高一带班带到高三,孩子的高考名次比入学时进步了100多名,以前孩子的语文学科最弱,但高考时语文单科分数和作文分数并列年级第一。我们都不敢相信,但这是事实啊,还不得不信!

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美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无数孩子失去了天真的童年。英才的早期培养是可以探讨的,但都去赢得那次“起跑”,也许会失去更多。我很想说“略输起跑又何妨”,但我又非常担忧——我们的教育能为“略输”者开辟一条“后来居上的成长道路吗”?

人生更重要的是“长跑”。生逢其时,要奋斗其时;奋斗其时,更要长期奋斗。

我的求学之路走得很长,也走得很辛苦。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未必是坏事。因为一直在求学,所以也一直在学,一直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这种原本为改变低学历状态而逼迫的一直在学的理念,用今天的语言可以表述为“终身学习”。我的求学之路,默合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天天学习,天天进步;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学习创造机遇,知识改变命运。机遇与勤奋同在,成功与好学共存。

我毕业于师范专科学校,“师范专科”这个学历在重点中学是站不住脚的,也是我不满足的,于是就有了漫长的在职提升学历和提升素质之路:函授本科一教育硕士一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一博士课程班。这条路的确走了很久,一走就是26年。

我常常用自己成长的经历教育女儿,让女儿感受到“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赢得未来”。不仅要长期奋斗,而且还要有成果。“有实力才有魅力,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

女儿的“起跑”不算太差,但并非很好。我们当时工作太忙,女儿6岁就去读小学了,有利有弊。我们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体培育,这是好的。但孩子升初中之前语文一直不是很好,我们也没让孩子及时找老师补习。孩子她妈虽然教英语,但只顾教好她的学生,而没有用心多教自己的女儿。

女儿读本科时,我们要求女儿一定要学到“看家本领”,孩子也领悟我们的教诲,因此建筑专业学得很扎实。我们支持女儿到新东方进行强化训练,以进一步提升英语水平。我们支持女儿参加天津大学羽毛球队,坚持训练,积极参赛。

女儿后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我们希望她学会交友,积极面对社会,培养适应能力,坚强面对挫折,养成用国际视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设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至于今后的路,我们希望女儿立业、成家,有责任感,学会感恩,不仅敬业,更要精业;不仅优秀,还要努力卓越。

适度惩罚未必不可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其行为都离不开认可、赞许和激励。激励是孩子前进的推进器,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挖掘孩子潜能的重要方式。“说你行你就行”,成了家教的至理名言。没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但凡事皆不可过,我以为适当的惩罚,甚至有时比较严厉的惩罚更能让孩子留下深刻教训,也不是不能进行的。我17岁上山下乡,开始干“拔草”的活,拔久了,手上染上黄颜色,回城休假时,父亲看我手黄,误以为我偷偷抽烟了,二话没说就把我痛打一顿。这一打,竟打得我一辈子没抽一口烟!

对孩子的激励,可以是一个信任的目光,可以是情不自禁的掌声,可以是一次鼓励式的交谈,也可以是拍拍肩膀:“孩子,好样的!”

我们还有一些自己的激励方式。一是“考好有奖”。孩子一般没有零花钱,考到某个名次,我们就兑现奖金,也有奖励去吃麦当劳或比萨的时候。二是“劳动给钱”。孩子想要买东西(包括买书籍和学习用品)的钱,我们一般要求她通过“劳动”获得。洗一双袜子得5角,洗一双鞋子得1元等,间接地让孩子参加劳动,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一点理财知识。

孩子读初二时,我让她做几道趣味数学题,过了半天发现孩子没做,而是在预习英语。我问孩子:“为什么半天都不做数学?”孩子的回答令我吃了一惊:“我不是学数学的料子。”天啦!你不会做题没关系,但你不能自我否定!我感到问题很严重,一定要激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找回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于是我换了几道相对浅显的趣味数学题,孩子很快就做完了,我给了100分,孩子略有喜色。过了几天,我又给了几道稍高一点难度的趣味数学题,孩子大多做完,有两道题经我启发也基本完成,我又给了100分,孩子非常开心。又过了几天,我又给了几道貌似繁难其实不难的趣味数学题,我有意让孩子看出“破绽”顺利解题,当孩子看到第三个100分时,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振臂呼叫:“妈妈,我连续三次考了100分!”我顺势说:“谁说你不是学数学的料子!”

对孩子的惩罚,也是必需的。孩子在少体校练习不到位,教练就用羽毛球拍打,用力还不轻。个别家长有意见,我从来都支持,仅仅建议不要往脑袋上打。至于被教练罚半蹲,那是常有的事。

小孩3岁时,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就是不吃早饭,我连问三句“吃不吃”,小孩均说“不吃”,我拿起饭碗用力摔在门前水泥地上,碗碎了,饭也撒了一地。我对保姆说,今天上午什么也不能给她吃!后来孩子饿了,不给吃;后来哭着要吃的,还是不给吃;后来哭得惊天动地,保姆请人找到我,请求给小孩吃东西,我就是不给吃!中午下班后,孩子已经饿得没力气了,也哭得快没声音了,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我把饭端给保姆,说道:“下次再不吃就摔碗!”我们那时非常忙,真没时间和耐心哄孩子吃饭。“摔碗事件”后,孩子每次都乖乖地吃饭,而且吃得干干净净。

春风化雨,文化化人

让更多的家庭能体会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但家庭教育要有持久的发展动力,我以为应“从方法走向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很有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完全可以以文化来推进家庭教育的民族。

比如,家庭文化倡导“人性历练,使子女立人;性格修炼,使子女立世;家庭优化,使社会进步”。父亲文化倡导“理性的使命,方向的引领,阳刚的铸就”。母亲文化倡导“德行的使命,礼仪的塑造,行为的把握”。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以文化为基底的家庭教育之路,其行必远!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是我培育女儿的一条基本原则。

在学习方面,我们更多的是渗透学习方法。比如“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总结后考试”;又如听课后的复习,可以进行“尝试复习法”——复习时,把书本盖起来,把笔记本盖起来,把眼睛闭起来,对课堂进行回忆;再如对待作业,“不做则已,做则限时”。

在思维方面,我们更多地鼓励孩子“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导孩子多向思维和辩证思维,既直观思维又逻辑思维,既抽象思维又形象思维,既正向思维又逆向思维。

在安全方面,我们渗透观念预防方法:“到家门前先回头看一看,再掏钥匙”,“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男女独处一室不要超过30分钟”,“不跟陌生人出去”,“不给陌生人开门”,“放学早回家”,“个人身体神圣不可侵犯”,“斗智与斗勇相结合”等。

“文化”是超越“方法”的,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融入血液的。

孩子在书香家园里,就像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擅长打篮球,妻子擅长打乒乓球,女儿擅长打羽毛球,大家都很会游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文化,是我们家的重要文化生活。

我们家被评为全国首届学习型家庭,厦门市仅此一家,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家的学习文化。

我们认为,在未来,不会学习的人无异于生长在海边而不会游泳的人,时刻都有被知识和信息海洋淹没的危险;在未来,你所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孩子需要学习,家长也需要学习。在某些领域,家长和孩子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学习的。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个人才会发展、家庭才会发展、社会才会发展。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尽相同,我家的“育儿教子经”仅是“一家之经”,未必适用于“大家”。倘若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借鉴,我则欣喜之,我则欣慰之。

好父母的教育密码十问

1.请用三个词概括你们的孩子。

答:正气,独立,机敏。

2.你们有无花费过一大笔钱在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或特长培养上?若有,你们是如何选择开发项目或特长班的?若无,请说明原因。

答:有花一笔钱在孩子特长培养上,但不是很多,是基于“全面发展”“素质修炼”方面的培养,如适度的绘画训练,这为小孩日后选择攻读“建筑学”打下了基础;又如适度的艺术训练,小孩练习过一段时间手风琴,多少沾了些艺术气质;再如,小孩5~12岁在少体校业余训练羽毛球,培养了她的运动意识和运动素养。顺便说明一下,送少体校训练是基本不花钱的。

3.你们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吗?请具体谈谈是如何培养的。

答:孩子的阅读,学校的语文老师会指导,我基本上不用操心。只是感觉到语文老师希望学生读名著、读国学等人文方面读物,而我觉得还应该让孩子读些科学方面的东西,因为人文少了科学就少了理性,科学少了人文就少了气质,两者都很重要。此外,我觉得女孩还应该多读一些侦探小说和智力开发读物,这对女孩的智力开发有好处,我家小孩读完了《福尔摩斯探案集》。

4.请说说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惩罚孩子的经历。

答:小孩在读三年级时,自己不小心把钱弄丢了,却骗我们说:“在小溪玩水时,不小心被水冲走了。”我们在了解了真实的情况后,狠狠地教训了小孩,所谓教训,讲白了就是狠狠地打了小孩。一般情况下,我打小孩时,妻子会来劝劝,可这回她不但没来劝,也在一旁狠狠地批评。这是小孩第一次说谎,第一次不诚实,我们就抓住这“第一次”惩罚她。小孩哭得很伤心,泪水不断,泪水流出时她读懂了父母对“不诚实”的痛恨。

5.你们平时禁止孩子看电视、上网吗,为什么?

答:看电视,没有刻意禁止,只是不让看电视连续剧,小孩也不爱看这类电视,妻子偶有想看连续剧之念,小孩会在第一时间“奚落之”,妻遂不看。中小学阶段,我们平时不让小孩上网,只允许星期天下午上网,且处于“开放”状态。所谓“开放”,就是房门必须打开,我们路过时可以看到电脑屏幕上的内容。

6.你们是否经常利用“进餐时间”在餐桌上与孩子进行沟通?

答:是的。我们与小孩沟通基本上都是在餐桌上进行的。我们都是教师,我教数学她教英语,都是主科,我是学校中层,她是班主任,大多时间都忙于工作,大家很难有时间坐下来“沟通”。“餐桌沟通”一般是随机的、跳跃的、无主题的、平淡的、生活化的、你言我语的交流,也就是对近期学校的事、社会发生的事、亲戚朋友的事发表各自的见解。我妻子通常是正面角色,从积极的、向上的、阳光的、正气的角度发表见解;女儿不时有反面意见;我呢,相对来说进行“辩证分析”。当然,遇到关键时期,比如小孩面临大考或是最近“有情况”,我和妻子通常会先进行简单“备课”,大致做个“怎么说”、“说什么”、“谁来说”之类的分工,这样沟通起来,貌似随机,实则“暗藏玄机”。

7.你们用什么招数让孩子安全度过叛逆的青春期?

答:我们不觉得小孩有明显的“叛逆的青春期”,只是觉得小孩在高二时非常喜欢研究中草药,我们曾经担心她会不会进而研究我们并不喜欢的中医专业,也说过一些类似中医前景不是很好的话,但小孩就是不听,还花大量时间到处去找中草药。我们觉得“挡”不住,就索性请厦门卫校的中草药专家带她去植物园识别中草药。

一段时间我们有什么头痛脑热、胃肠不好的,小孩会脱口而出,说这个病可以吃什么草药,那个病又可以吃什么草药。曾经在下乡时当过“赤脚医生”的我,觉得她说的都没错。为此,我还给她买了好几本关于中草药的书和中草药图本。

不知是什么原因,小孩高考后又说想读建筑学了,结果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录取。青年人往往没有兴趣中心,更没有什么职业定向,说明其可塑性是很强的。我的一个学生,中学时代是很有名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很想报考上海医科大学,结果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考博时攻读“水下鱼雷设计”,我和她开玩笑说:“你从想救人到想‘杀人’啊?”她莞尔一笑:“我这是用‘战争’制止战争。”

8.孩子的花钱问题你们操过心吗?有无刻意培养孩子的节俭习惯?是否会与孩子沟通消费方式、理财等话题?

答:孩子用钱就找我们拿,她自己基本不存钱。尤其是红包之类的钱,她全部拿给我们。因为我们常说:“那是要包回给人家的。”小孩读中小学时,我们会给出一些计费的简单的干活项目,比如帮我洗一双球鞋,可得2元钱,洗一双袜子可得5角钱,上街买东西可得2元钱等。这些钱她获得后可以自由支配。

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等亲戚会偷偷给小孩一些零花钱,觉得小孩“可怜”,常常是他们“前脚”才给,小孩“后脚”就给了我们。

我们没有刻意培养孩子的节俭习惯,可能是我们这代人节俭惯了,言传身教,小孩总体上来说还是节俭的,但“80后”的小孩,下手也是“挺狠的”,说学建筑的,必须要有台好电脑,花1.5万元买台笔记本电脑,眼都不眨。

聊天时,会说一些节俭的消费方式、理财方法,但小孩在国内读本科时这方面的效果不大,到国外读研究生时,不用你讲你教,她自然而然地就“相当”会理财了。

9.孩子有无困扰过你们的早恋倾向?你们怎么处理?有无与孩子沟通过爱、婚姻和性等话题?

答:小孩读大四时才知道恋爱,应该不算早恋。女孩早读书有好处,读到大三还“傻乎乎”地读,只知道读书很重要,不知道恋爱也需要。因为我们小孩想出国深造,人家男孩却不愿出去,自然友好分手了。

爱、婚姻和性,没有正规谈过。爱和婚姻,经常是借电影、电视情节或明星情变,我们发表一些“正面”的观点。小孩不全赞同,但也听了七八成进去。至于性,你一张嘴,她就说生物老师讲过、校医也讲过,我比你们都清楚,你们就免说了吧!她真的都清楚!

10.你们希望孩子拥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答: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执著一项追求的事业,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同类推荐
  •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为了让家长朋友更好地认识财商教育的重要性,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财商,我们编写了《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一书。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案例和分析从不同角度向广大家长朋友全面阐述了财商教育。本书并不是以一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的姿态出现在家长朋友的面前,全书涉及了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西方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洛克菲勒、哈特、安德鲁·卡内基、山姆·沃尔顿、英格瓦·坎普拉德、拿破仑·希尔、杰克·韦尔奇、松下幸之助、李嘉诚等的创富、理财经验。另外,在书中也对犹太人的创富经验做了相关介绍和展示。
  • 超级好爸爸就这8招

    超级好爸爸就这8招

    “父教”能使孩子远离柔弱脆弱、自私自利、羞怯自卑、自暴自弃、害怕失败等消极因素,赋予孩子自信、坚强、果断、豪爽、独立等优良品质,从此健康成长。本书为家长们提供了全新的“父教”方法。通过简单易行的8招让你成为一个超级成功的好爸爸。
  •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婴儿食谱,它涵盖了更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育儿知识,如宝宝每个阶段的标准体重,如何度过长牙的烦躁期,提高睡眠质量,补足各种微量元素,等等,针对宝宝的每个成长细节都给予了新妈妈们细心的指导。妈妈最懂宝宝,妈妈最懂妈妈。本着分享的心情,有了这本书。编者想把更多的好妈妈喂养智慧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新妈妈能亲力亲为,给宝宝的每一餐都注入满分的营养和爱。
  •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100个细节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100个细节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智会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敏感性,这种敏感性能够让孩子如同棉花吸收水分一般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形成一种智力结构,从而提高孩子适应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中,3岁之前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建立阶段,3岁之后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阶段。孩子性格的形成、语言能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形成……都是在6岁前的几年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 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激励足以供孩子享用一生,它是成功教育的灵魂。因此,请多给孩子一些激励,努力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充分树立信心,自信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有了父母的激励,孩子将不畏艰险,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最终摘取丰硕的果实,迈入成功的殿堂。
热门推荐
  • 麒麟妖王:吾妻九尾很倾城

    麒麟妖王:吾妻九尾很倾城

    本文简介:她本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凡人,会和青梅竹马喜结连理。但是,不寻常的梦,不寻常的呼唤,情人湖畔的“初次”相遇,他携她提名于三生石上……没想到成亲那日是她重生之日。他,麒麟妖王,一千年的守候只为一只小白灵狐,他与她成亲三年便阴阳两隔,他费尽心思让她重生。王后的回归,妖界大祭司两千年的阴谋被拆穿,麒麟妖王与九尾是否就能这样厮守下去,还是说节外有节?“九儿,我从未放弃过天长地久。”注意:本文是第三人称来写滴,除了楔子哦~~
  • 妖颜凤星

    妖颜凤星

    一场注定的局。为了躲避追杀,她扮作叫花子误闯了他的禁地。自此,这个神秘莫测又杀伐狠绝腹黑邪魅的男人便成了她摆脱不了的劫。然而,殊不知她所布之局也才刚刚开始。且看天生妖颜,命定祸国乱世,为天下所弃的她,如何破珍珑,证天命,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ps:女主女装时顽劣潇洒偶尔怂,男装时超强超酷超霸气,是个多重身份的神秘大boss没错啦~![1v1放心追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墓师录

    墓师录

    通过小说的渲染,每个人都知道摸金校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墓师的存在。民国12年,陕,秦岭。黑夜……无尽的黑夜……仿佛将人要窒息,恐惧与黑暗……胆怯是本能。“吱!吱……吱吱……”阴暗潮湿的的地道,周围偶尔隐隐约约可以听到老鼠吱叫与窜动的细微声响。对于喜欢生活在阴暗地方的家伙,这个鬼地方是天堂。这里到处弥漫着呛鼻的灰尘,空气中不时地传来沉重无比的喘气声,让人无比压抑。没有光人们天生的那种恐惧感就会出现,黑暗里几个人佝偻着身子,摸拿着几个鼓鼓的包袱慢慢向里面爬着。随着一只火烛的忽然燃起,一张沟壑丛生的苍……
  • 医品谪仙

    医品谪仙

    大千世界,或称多维空间、宇宙空间,由梵天上帝所主宰。它就是一只巨大的沙盘,由天帝掌控众多文明,按照天帝的安排,往下推演。其中,人族文明在一个时期较为弱小,内部又征伐不断。某局外势力得以觊觎人族文明,并违背天帝的旨意,试图征服消灭之。太白金星为了人族文明免遭灭顶之灾,特派遣柴火童子下界。从一个小山村的村医干起,因偶然的机缘,在炼丹炉得到反复修炼之后,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抗争的队伍之中……(本书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切勿模仿!)
  • 万般风尘不及你

    万般风尘不及你

    生于乱世,止于安宁,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 续异记

    续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ASHINGTON SQUARE

    WASHINGTON SQUA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格言诗语

    格言诗语

    《格言诗语》编选了大量关于青春、求知、奋斗、人生等适应青少年的精品格言。相信读者可以在《格言诗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座右铭。
  • 魂武帝皇

    魂武帝皇

    武魂大陆,武者以武魂为主,武魂分为先天武魂和后天武魂。天地间的武魂共分为三百六十六种,孟浩身据天地间排名第二的武魂“轮回”,掌控阴阳。脚踏天地,破四武,踏双灵,成造化,最终踏上了天地间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