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39700000007

第7章 引领孩子走进音乐殿堂(3)

还有一个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例子:在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青岛考区,一个10余岁的孩子张某向考官说:“我准备弹肖邦的升C小调练习曲。”考官随口问他一个问题:“你知道肖邦是哪国人吗?”“不知道。”张某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那么,肖邦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呢?”“我不太清楚。”考官又问她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家,这位考生还是回答“忘记了,要看看书才知道”。考官随后依次询问了考试的近百名考生,只有十一位考生能完整回答上述三个问题。而且,这些孩子没有几个透露出对音乐感兴趣的。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父母的殷殷期待无可厚非。但是,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许多家长认为是让孩子优秀。优秀的标准又是什么?考入重点大学?有某方面的斐然成绩?……总之看重的是结果,至于过程,并不重要。这其间,渗入了明显的功利性。很多家长期望值过高,甚至有“赌”的心理:要么高压逼着孩子练琴、一心一意要成名;要么听说“出头”难,就干脆不让孩子学了。

家庭教育,给了我们与孩子亲近交流、塑造孩子心理性格的机会。从孩子懂事到小学毕业,正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但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尚未成型的软石膏,随我们的意志来捏。因为孩子的天分、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是以大人的实用主义目光为出发点的。

被很多家长报以羡慕眼光的孩子们,他们的成功都在“不经意”之间。天津和平十一大幼班的5岁女孩杨一凡,在市“形象大使”比赛中得了二等奖。她的参赛舞蹈赢得评委们一致好评——“不拘程式,清新自然”。然而这么美的舞蹈并不是培训班里练出来的,而是她自己编的。杨一凡一直没有去过任何舞蹈培训班,因为家长觉得那样的生活太累,他们希望女儿愿意怎么跳就怎么跳,怎么高兴就怎么做。

不太注重结果,而愿意让孩子享受过程中的欢乐。正是这种平常心,给了孩子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

从长远来看,家庭教育应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从孩子本身的特点出发。这点,也许我们很应该向京剧大师梅兰芳学习。

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也就是孩子要从小就像父亲一样学习演戏,长大去当京剧演员。但是,梅兰芳却不这样做,他极力主张父母不能为孩子选定将来的工作,而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和性格。梅兰芳特别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确立今后生活和工作的方向。

他的长子梅葆琛生性稳重,乐于思考。于是,梅兰芳便为他在理工科方面发展提供条件。后来,梅葆琛果然考上名牌大学的建筑系,成为有名的建筑师。次子梅绍武伶俐活泼,形象思维发达。于是,梅兰芳便于抗战时送他去美国上文学系。如今的梅绍武早已是一位著名翻译家。梅兰芳唯一的女儿梅葆月沉稳娴静,温婉端庄。于是,梅兰芳便鼓励大学毕业的她当了一名大学老师。后来,在梅兰芳的支持下,她又成为有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极具艺术家的潜质,加上嗓音和形象俱佳,真是继承“梅派”艺术的最佳人选。但即便如此,梅兰芳也不急于让他少年习艺,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正因如此,今天的梅葆玖成为极具修养和独特魅力的表演艺术家。

经常有人向梅兰芳请教培养子女的经验,梅兰芳先生总是莞尔一笑,淡淡地说:“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

“尊重孩子”,四个字,道出了真正的爱子之道。尊重孩子,而不是尊重家长心里一直潜藏的功利性。急于求成,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很多时候非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绊脚石。当孩子厌恶了父母所划定的学习范畴,甚至喊出“我不给你学”时,正是对失败的教育最大的讽刺!

因此,让孩子学习音乐,主要目的不是造就艺术家,而是造就人。从这个目的出发,家长对孩子学习艺术,就应该抱着一颗平常心。

音乐作品的选择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感受、理解、鉴赏和品评音乐艺术作品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选择恰当的作品是孩子音乐欣赏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该如何为孩子选择音乐作品呢?

一、有赖于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具有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魅力,通过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来打动人、感染人。6岁前的孩子,好想像,爱幻想,因此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音乐旋律与节奏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同时,孩子情感外露,富有情绪感染力的音乐不仅能唤起孩子的内心感受,还能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因此,为孩子选择的音乐作品必须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样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形象、情感,就会被孩子所喜爱、理解、接受,并能唤起他们的兴趣。

具有丰富多样性。适合孩子欣赏的音乐作品主要有: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音乐童话片段,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可见,孩子音乐欣赏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看,它有反映社会生活、自然界的作品,也有反映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作品;从形式上看,它有不同形式的歌曲、器乐曲等;从风格上看,它有进行曲、摇篮曲、圆舞曲等,同时还包含了不同时代的中外优秀作品和优秀的民间音乐。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富有艺术美的音乐欣赏作品,能扩大孩子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音乐欣赏的知识与经验。

结构应当工整。在为孩子选择音乐欣赏活动的作品时,我们还要考虑到该作品的比例结构是否合理。一般而言,形式简单、结构工整,且长度适中的音乐作品比较适于小孩欣赏。而我们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优秀的中外著名作品,或是为儿童专门创作的音乐童话,在结构或长度上有时很难符合这些要求,这就需要家长将作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认真分析和节选,选择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明显的音乐进行提炼,使之符合或接近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如《金蛇狂舞》,它原本的结构是“引子—A—B—A—B—A”,可将作品压缩成一个“引子—A—B—A”的单纯的三部曲的结构,这样既尊重作品本身,又符合教育要求。

二、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出生四个月的婴儿就喜欢听悦耳的声音,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被妈妈抱在怀里,看着妈妈的脸,听妈妈轻轻地哼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听妈妈唱歌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选择一些抒情、优美、欢快的音乐放给孩子听,每天固定一段时间让孩子欣赏音乐,渐渐地,孩子听见优美的乐曲声会表现出安祥、舒畅的情绪。听音乐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坐在妈妈的膝盖上,妈妈用手握住孩子的小手,随着音乐的起伏上下比划。孩子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是很短的。当孩子对欣赏音乐失去兴趣时,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干些其他的事,或逗逗孩子。

2~3岁孩子,对音乐作品的性质不易理解。他们听音乐时,注意的往往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一些特征性音乐,而对作品的情绪、风格、音乐的强弱、速度变化不注意。因此,3岁孩子适合欣赏速度平稳、表现内容单一的音乐作品。如《摇篮曲》、《拍球》、《小鸟的歌》、《小进行曲》、《骄傲的小鸭子》、《啄木鸟》、《娃娃》、《小白兔跳跳》等曲目。

3~4岁的孩子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他们往往会对“倾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十分乐意地、自发地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主动分辨这些声音。“倾听”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孩子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可以更多地为孩子选择一些倾听的素材,如《小朋友散步》,让孩子随着音乐中不同的音响变化,理解睡觉、起床、散步、听雷声、看天气、刮大风、下大雨、跑回家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创造性地表现和表演。

同时,家长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结构单一、形象鲜明、篇幅短小的音乐元素进行欣赏。如,音乐作品《小兔跳》以欢快的跳音和优美的快节奏旋律来表现小兔跳跃的画面;《小熊吹喇叭》通过低沉、缓慢的音乐表现手法,展现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小燕子》舒缓、优美、流畅,让孩子们感受到燕子自由惬意地在天空飞翔,等等。孩子虽然还不能用语言较好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但他们会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用身体去进行模仿、去创造性地表现,来获得身心的愉悦,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为今后欣赏更丰富、更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做好铺垫。

4岁孩子已能辨别音乐作品中速度的变化,他们能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能初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某些突出的感情色彩。如进行曲的雄壮;舞曲的活泼;叙事曲的欢快;摇篮曲的悠然。但感知作品的力度还有困难,对乐曲音调的高低不易区分,也不能辨别由于音区不同和演奏不同而造成音色上的差别。因此,4岁孩子欣赏的应是内容丰富,具有比较明显的速度变化,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如《小白兔和大黑熊》、《跳绳》、《扑蝴蝶》、《牧童短笛》、《新疆之春》、《步步高》、《龟兔赛跑》及国外的《动物狂欢节》、《玩具交响曲》、《天鹅湖》、《土耳其进行曲》、《梦幻曲》、《彼得和狼》等曲目。

孩子到了5岁时,他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不同变化,具体表现在倾听能力、感受能力、听辨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他们能够感受一些不同题材、风格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乐曲。因此,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圆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同时也可选择一些乐句、乐段之间有重复的音乐作品,比如一些AB结构的乐曲和一些简单的ABA结构的三段体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孩子基本上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再用外部动作加以反映。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有情节的音乐作品让孩子去欣赏,让他们初步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如语言文学、美术绘画、韵律动作和舞蹈等。

随着他们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六岁的孩子就能够感受和辨别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并能区别作品结构、情绪和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也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他们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增强了,并能在音乐变化的过程中大胆想像,因此为他们选择音乐作品时,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中外著名的优秀乐曲,以及专门为孩子创作的器乐曲、儿童音乐剧、童话剧等,如《四小天鹅舞曲》、《梦幻曲》、《彼得和狼》、《牧童短笛》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婴儿听摇滚乐和重金属类音乐,因为这些音乐需要高音量欣赏,而婴儿的耳朵很娇嫩,受不了高音量的刺激。高音量和重金属容易造成婴儿耳朵损伤。正确的做法是:为胎儿和婴儿准备的音乐应该是背景音乐(出音乐),声音似有似无即可;两岁以上的孩子,听音乐时的音量,以刚刚挺清楚为好。家长不要担心孩子的耳朵听不清楚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耳朵的灵敏性。

同类推荐
  •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孩子出口成“脏”、谎话连篇、撒泼打滚、过分挑食、痴迷游戏、攀比显阔、装着追星、学习应付了事……您是否也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筹莫展?您很清楚,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确要说“不”,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一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就能得到满足,不是自己想做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但这个“不”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在什么情况下要给予孩子鼓励与引导,什么情况下要坚定地说“不”,最重要的该怎样说“不”呢,这,就是本书要与您探讨解决的问题。
  • 哈佛教子课

    哈佛教子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教育方法和理念精华,系统地介绍了每种教育法则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为天下父母提供了最完美的天才培养之路。全球已有数百万家长从这些教育方法中得到了有力的帮助,使他们的孩子的人生得到了积极的改变。聪明的父母可以从本书中发现一条完美教育的路线指南,让孩子受益一生。
  • 儿童情绪管理全书

    儿童情绪管理全书

    《儿童情绪管理全书》帮助广大家长解决0—12岁孩子的情绪问题,书中内容包括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问题。比如:孩子生气时,父母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要营造安全情境;孩子输不起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坦然接受失败;孩子任性时,父母要学会按下“暂停键”。此外,书中还以情景还原的方式指导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中妥当处理孩子的各种棘手问题,从而培养出受人欢迎的好孩子。
  • 宝宝你在想什么

    宝宝你在想什么

    “孩子为什么老爱哭?”、“孩子为什么老爱粘着妈妈?”、“孩子为什么越大越不听话了?”、“孩子害怕声音怎么办?”……几乎所有父母都会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儒德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亲身记录、观察和实践,在书中列举了几十种比较突出、常见的婴幼儿心理现象,而且每种现象都是以一、二则具体、形象的案例来描述的。对广大父母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
  •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有愈来愈多的教育家都说:“父母不应该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了,因为溺爱,会害了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列举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情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不想溺爱孩子,所以有些事情才不得不做。我们不为孩子包办任何事情,但是我们要教给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我们不想主宰孩子的人生,但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我们要给孩子智慧的头脑、美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难道这些事情父母不需要去做吗?
热门推荐
  • 女法医之骨头收藏家

    女法医之骨头收藏家

    本书所讲述的案件均由真实事件改编,数起重大凶杀案,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为避免对号入座,地点和人物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繁华的都市突然出现了一名令人恐惧的变态杀人犯,他喜欢将被害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切下,就像技术娴熟的厨师,再把骨头留下,最后将肉寄给被害人家属,媒体冠以“骨头收藏家”的称呼。他为什么喜欢这样做?是有特殊嗜好,还是受过某种刺激?
  • 至高次元

    至高次元

    融合次元之书,获得泛次元具现之力。他亲手开启地球灵气复苏,让仙佛成为真实,让人人皆可长生久视。他是所有仙神心中神秘的“大道”,他是修炼者眼中的“道之尽头”,他是芸芸众生心中的“长生”具现化。他便是至高次元!
  • 天降钻石妻:男神的专属宝贝

    天降钻石妻:男神的专属宝贝

    他一掷千金,买了她三月自由。每天起早贪黑,整衣叠被,为他下厨洗手作羹汤。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衣食无忧的她,有一天竟会为了钱而卖身为奴。可他要她做的还不止这些!“我利子铭亏本生意不做,所以从今天起,你必须给我夜夜暖床!”他要的就是稳赚不赔,于是N年以后……某宝经常在半夜被某爹和某妈的嘿咻声吵醒,于是某天缠着某妈:“妈咪妈咪,我要和你比赛拉嘘嘘,如果我赢了,你就答应我今晚让爹地出去睡!”某妈面抽:“宝贝,尿尿还能怎么比?”某宝:“我们站着尿,看谁尿得远!”某妈:“……”
  • 马背上的青海(龙仁青藏地文典·散文卷)

    马背上的青海(龙仁青藏地文典·散文卷)

    著名藏族作家意西泽仁题写书名,阿来、吉狄马加高度评价并推荐本书。收录了龙仁青翻译、在当代藏族母语文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五位作家的作品。五名藏族母语作家,六篇藏文化题材的小说,带你领略雪域高原的人性之美,原初之美。也许你一生都无法踏上那个神秘、浪漫的地方,本书是一个机会。
  • 人类来了

    人类来了

    经过太阳粒子的冲击后,人类降临异世界。为了生存,人们的基因开始改变、觉醒,获得强大的力量。“吃着饭呢!昨晚不是报道上说好的,冲击波到不了地球表面吗?最后不但冲击到了,怎么人类还进行大转移了呢?”(主角觉醒吞噬的力量,吃就是他第一使命!)
  • 全球超武时代

    全球超武时代

    惨遭催婚的少年,偶得单身狗原地爆炸系统,从此开始了美女如云,日夜操劳的……哎,等等,剧本不对。苏寻:明明是灵气复苏,全球高武的背景,为什么给我这种废柴系统?退货,退货。给我换无敌修仙系统,我要装X打脸,我要制霸全球!系统:叮,系统已绑定,不可更改!叮,理念不合,开始夺取宿主身体权限……已吞噬宿主灵魂10%、20%、50%……砰!苏寻一板砖拍在脑门上,缓缓倒了下去,“大不了同归于尽,老子宁死不当系统的奴隶。”重生回归后,苏寻以系统为食,吃遍诸天万界,他的反派之路,正在崛起!
  • 重生之万界天尊

    重生之万界天尊

    一代仙尊,渡劫时被人暗算,导致渡劫失败,重生少年时。重生归来,不仅要登临仙道绝巅,俯瞰万界,成为万仙之尊,更要弥补过去种种遗憾,守护至亲之人!
  • 芳华筝

    芳华筝

    韩曦常常想,在京都,是不是像姑姑那样善良的人永远得不到善终。所以,她狠毒,伪装,用一副张扬的面孔,哗众取宠。但,总放不下的,是心底仅存的那一份善意。却给了一个在路边落魄的小乞丐。小乞丐知她苦,懂她意,一生的幸运,都用来遇见你。————你是我心底触不可及的地方,即使自己满身伤痕,遍体鳞伤,也不忍看你在我面前受苦。————踏遍千山万水,最好的风景,是你。愿如初遇,喜你人畜无害,喜我那时,眼有星辰大海。
  • 玉姒传

    玉姒传

    大邕的暴君和妖妃,市井里还未长大的混混,南方小雨里戴冠登上权利阶梯的庶子,还有那个躲在衣柜里捂着嘴哭泣的姑娘。玉姒很清楚,在她从宫里城墙狗洞放走刺客的那一瞬间,这世间的变动便已经朝着命运写好的那样朝四面八方扩散开了。这一劫,谁都不会逃过。
  • 关于爱

    关于爱

    本书最早出版于1940年,德文版甚至早于西班牙文版问世,之后各篇内容散见其他著作,都属于奥尔特加-加塞特最知名的文章。作者潜入爱的不同阶段,揭发爱的心理、爱的意义与意识的差异,探讨坠入情网的现象及对于爱的对象的选择,并厘清一般人对爱的错误认知。关于爱,奥尔特加-加塞特为我们进行了一场最精彩的哲学讨论。全书写作风格自然,让人原以为看到的是位哲学家,最后发现读到的是位温暖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