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6500000003

第3章 德国天才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 真正的爱情是克制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

1819—1896。德国女钢琴家。著名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妻子。

当你说到我们彼此需要对方,我还是无法停止爱他,他仍然是我的挚爱,还有我们所共同拥有的回忆。

——克拉拉·舒曼

真正的爱情是克制

陈丹青画画时有个癖好,就是一定要听音乐。要是音乐不在场,他的状态就上不来。

大多数时候,他听的是古典音乐,而且必须是已经听熟的那些曲目。假如听新的曲子,他就可能分心。他说,在画画的时候耳朵是没事的,所以耳朵会很认真地倾听每个音符,同时手在画画,等于你住在这个声音里面,然后做你自己的事情。

他经常听的有巴赫、海顿、舒曼、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布鲁克纳……

名单里,其中我接触较早的是勃拉姆斯和舒曼。印象中小学音乐课上就听过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还记得美丽多才的音乐女老师,弹着一架旧风琴,唱着《摇篮曲》,舒缓轻悠的旋律娓娓动听,郎朗上口,听一遍就记住了。

大一时买过一盘世界钢琴名曲的磁带,里面收有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梦幻曲》。那时恰是爱做梦的年纪,对未来怀有很多绮丽美好的梦想,行云如水的琴音就像为我插上了梦的翅膀,从此不忘。

只是当时我并不知道,舒曼和勃拉姆斯之间还有关联。舒曼曾经给勃拉姆斯当过钢琴老师,而在他们师生情谊的背后,还有一位美丽多情、才华横溢的姑娘,在舒曼和勃拉姆斯各自的人生画壁上,都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女子,就是舒曼的妻子,勃拉姆斯的师母,德国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

1

认识克拉拉时,舒曼刚满20岁,是德国莱比锡大学法律系的学生。

这个在母亲看来极有出息的法律专业,在舒曼眼里却索然无味,令他提不起一点精神。

比一般糊里糊涂的年轻人幸运的是,敏感细腻的舒曼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听过帕格尼尼的演奏会后,他找到了心的皈依,他立志要做一名音乐家。

彼时,莱比锡是德国著名的艺术中心,舒曼在一次业余活动中结识了当地最有名的音乐教师维克,一颗想要在音乐世界里茁壮成长的心生根发芽了。

他毛遂自荐请求跟从维克老师学习,惜才如命的维克预感到这是棵好苗子,于是帮舒曼一起去说服他的母亲,母亲最后妥协了。

由此,莱比锡大学法律系的学生舒曼便改弦易辙,放弃了法律,如愿以偿地走上音乐之路。

为了潜心学习,他搬进维克老师的家。

维克老师的掌上明珠正是克拉拉。那一年,她11岁,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白兰花。虽然年纪尚小,却已头戴“神童”光环。

克拉拉5岁即跟从父亲学琴,9岁就举办了独奏音乐会。这是一个令人仰望的天之骄女,但在舒曼眼中的她,却只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妹妹。

舒曼比克拉拉大9岁,练琴的间隙,他常带着她一起玩耍。

克拉拉很崇拜舒曼,因为这个大哥哥不但会弹琴,还会编童话,她总能从他那里听到新鲜又好玩的故事。

而舒曼呢,也很喜欢克拉拉,他对她精湛的琴艺十分欣赏,每当创作出新的钢琴小品,总会让她第一个试奏。彼时,他俩最爱玩耍的保留节目是四手联弹。

快乐无忧的时光一晃而过。

不知从哪天起,舒曼发现自己眼中的克拉拉悄悄变了样。从前没长开的小姑娘如今变得亭亭玉立,满满的少女气息让他无处可逃。而舒曼在克拉拉的眼里,则多出一份成熟男人的魅力,她多看他一眼,心中小鹿便四处乱撞。

问世间,哪个少年不多情?又有哪个少女不怀春?何况他俩朝夕相处,何况他那么优秀,她亦如此出色。更何况,他们还有共同的音乐爱好。

爱情的种子就这么暗地滋生了,破土而出的气势,压也压不住。

一边是爱徒,一边是爱女,原以为这份爱情会得到维克老师的祝福,没想到却遭到老人的强烈反对。

维克不是不喜欢舒曼,但那仅限于艺术领域的欣赏。而他对女儿的培养是有计划性的,他希望女儿能够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他不想那么早就将女儿嫁做他人妇,假如要嫁,那也应该嫁给一个有钱有名望的人。显然,还没有混出名堂的舒曼不是合适人选。

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维克从心里不情愿女儿被舒曼抢走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早年与克拉拉的母亲离异,他在克拉拉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果实轻而易举就拱手让与他人。

克拉拉成了两个男人之间抗衡较量的靶子。歇斯底里的维克开始想方设法拆散两个年轻人。他将舒曼赶出门,禁止他们再见面;他带着克拉拉离开莱比锡,到处旅行演出;他不准克拉拉弹奏舒曼的作品;他甚至威胁女儿,如果她胆敢再去私会舒曼,他就准备拿把手枪将舒曼干掉。

让他恼羞成怒的是,平时对他言听计从的两个年轻人,这一次双双跟他唱起了反调。大家长蛮横作风的粗暴干涉非但没能使维克如愿以偿,某种程度上反而激发了这对小情侣的逆反心理。他越是干扰,两个年轻人的心越是靠拢。见不到面的时候,他俩就靠鸿雁传书来互诉相思之苦。

1839年,德勒斯登皇家歌剧院座无虚席。一袭白裙的克拉拉,宛如女神般动人。舒曼得知克拉拉在此举办独奏音乐会后,偷偷坐进了观众席。

克拉拉的演出非常成功,最后演奏安可曲时,她自作主张放弃了父亲为她安排好的曲目,而是演奏了亲密恋人舒曼为她作曲的那首唯美浪漫的《梦幻曲》。

维克当下气得鼻孔生烟,奈何制止已无济于事。一曲《梦幻曲》最终赢得满场好评,克拉拉和舒曼的爱情同时昭然天下。

和维克反应不一样的是,克拉拉和舒曼的恋情得到了众多朋友的支持。学法律出身的舒曼最终想到去寻求法庭的帮助,历经11个月的诉讼,终与心爱的克拉拉结为合法夫妻。

2

1840年,21岁的克拉拉嫁给了30岁的舒曼。

四年苦恋终于花开。

在1947年好莱坞拍摄的黑白电影《梦幻曲》里,我看到这样一组镜头。

温馨小屋。阳光热烈。他深情款款地对她说:

“你可知道一首名叫《献词》的小诗吗?我帮它谱了曲。”

他的双手开始在琴键上翩翩起舞,优美流畅的旋律如河水流淌。

“你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心,

你是我的欢乐和痛苦,

你是大地,我在那里生活,

你是天空,我在那里飞翔,

在那里我永远将苦闷都埋藏。”

“这是我送给你的结婚礼物,是特别为你创作的,也是我仅能为你做的。”温柔的琴声,是他向她表白的情话。

“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有多美。”她依偎在他身旁,情不自禁伸出修长的手,像从前那样,他们默契地在键盘上联手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琴音如诉,一个多么美丽而沉醉的新婚之日。

这天,在莱比锡的乡村教堂里,克拉拉头戴桃金娘花枝编成的新娘花冠,舒曼把他作曲的26首歌曲编成了歌曲集《桃金娘》,当作新婚礼物送给了克拉拉。

《桃金娘》里的第一首就是意境优美的爱的《献词》。

《献词》的歌词来自浪漫主义诗人吕克特。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爱情诗,恰如舒曼对克拉拉的情感,真挚深沉得如十月枝头挂满的沉甸甸的果子。

舒曼通过节奏速度音高的变化,谱写出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炙热而急迫的情感初期,舒缓呢喃的稳定期,以及幸福落地后更为澎湃的激情期,细腻、唯美,深深地打动人心。

事实上,这并不是舒曼第一次为克拉拉谱曲,脍炙人口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也是他曾经写给克拉拉的“情书”。

《童年情景》由13首钢琴小品组成,年少时我听的那首《梦幻曲》,便是其中的第7首。

那些小品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出发,刻画了舒曼和克拉拉烂漫无邪的年轻岁月,充满了童趣的活泼和温柔。比如《捉迷藏》,飞快跳跃的旋律让我不禁想象着舒曼带着克拉拉一起捉迷藏的欢快开怀的画面;《在壁炉旁》,柔和舒展的旋律让我联想到欧洲油画、温暖的壁炉、古典的音乐、两个相近的心灵;《奇怪的传说》,夸张突变的节奏令我想象舒曼给克拉拉讲的那些故事一定又离奇又刺激又好玩……

舒曼把对克拉拉的爱恋、思慕、宠爱,统统融入作品中,那些灵动而富有生命的音符,洋溢着舒曼的浪漫主义精神,那是他向亲密爱人克拉拉倾诉的绵绵情话啊。音符只有被弹奏时才能变成音乐,而文字只有被注入爱情后才能变成情话。

婚后,两人的日子琐碎而幸福。舒曼负责赚钱养家,不时有佳作诞生,克拉拉相夫教子,为舒曼生了一窝孩子,这个因爱结合的艺术家庭看上去多么美满。

只是,噩运有时来得猝不及防。

婚前,舒曼就有精神抑郁的倾向,结婚数年后,精神问题日渐严重。他经常性地头疼,出现严重的幻听现象,优美的音符变成凌厉的鬼叫,无休无止的耳鸣令他疯狂。病情发作时,他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精神上的虚弱使得他赖以生存的管弦乐团指挥工作难以为继了。一次,他在指挥中途就因头晕而不得不停止。他颓败地下岗了。

一家之主失去了赚钱的能力,直接后果是这个大家庭的经济陷入了困顿。这么多张嘴靠什么养活?坚强的克拉拉临危不惧,她执起了丈夫的指挥棒,一个女人抛头露面指挥一个由男人组成的交响乐团,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克拉拉还开起演奏会,她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谋取养活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费。她在音乐会上只演奏丈夫舒曼的作品,当然,她的保留曲目则是舒曼的《梦幻曲》。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舒曼有家传的精神病史,即便有克拉拉的悉心照顾,他的病也并没能好转。

1854年,一个严寒的冬日,处于精神恍惚状态的舒曼竟然跳入冰冷的莱茵河,所幸被人发现,救上了岸。这次自杀未遂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两年后,他在精神病院里孤独地死去,离去时年仅46岁,正值壮年,而克拉拉那年才37岁。

在克拉拉和舒曼共同生活的16年里,她为他生了8个孩子。舒曼曾经形容这是他和克拉拉共度的16年“诗与花的生活”。

只可惜,春光美好的日子未免太短,太短了。

3

1896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花甲老人抱病从瑞士坐上了驶往法兰克福的列车。他去赴一场葬礼。

因为心急慌忙,途中乘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等他赶到法兰克福时,葬礼早已结束。暮色苍茫,草木呜咽,他伤心不已,老泪纵横,今生今世,他再也没有机会看她最后一眼。

他踉踉跄跄地奔到她的墓地,拿出一把小提琴,为墓中人演奏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作品。

琴声如昨,往事如烟。时光回流到1853年,那一年,他与她,初相识。

他叫勃拉姆斯,德国著名作曲家。她是他的师母,克拉拉·舒曼。

和舒曼一样,勃拉姆斯也是在20岁那年初次见到克拉拉。

那年,勃拉姆斯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爱好者,而舒曼在当时已经名气斐然。

勃拉姆斯仰慕舒曼的才华,很想向他求学,但因生性腼腆,一直不敢开口。后来在朋友的极力鼓励下,他才鼓足勇气,带着自己创作的作品以及朋友的推荐信,敲响了舒曼家的大门。

这一敲,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舒曼温和礼貌地接见了这个贸然来访的清瘦英俊的陌生男子。这份亲和让精神紧张万分的勃拉姆斯放松下来,他调整好状态,坐在舒曼的钢琴前,行云如水地弹奏了自己作曲的《C大调奏鸣曲》。

刚弹了几节,舒曼就拍拍勃拉姆斯的肩膀,示意他停下来。“我得让我太太也来听一下!”舒曼两眼发光地说。

于是,穿着一件白色连衣裙的克拉拉出现在勃拉姆斯眼前,这下轮到勃拉姆斯眼前一亮。

34岁的克拉拉,浑身上下散发出熟女成熟优雅的气质,而长年浸淫音乐,艺术气质也高贵脱俗,与众不同。勃拉姆斯被她深深吸引了。

他不敢怠慢,以炉火纯青的技艺将自己的奏鸣曲圆满奏完。

当天,舒曼、勃拉姆斯和克拉拉三人都激动万分。舒曼马上邀请勃拉姆斯来他家住下,是晚,他在日记中写道:“勃拉姆斯来看我,他是一个天才。”而克拉拉则在日记中这样写:“今天从汉堡来了一位了不起的人——勃拉姆斯……他只有20岁,是由神直接差遣而来的。罗伯特说,除了向上苍祈求他的健康外,不必有别的盼望。”

当时,舒曼和克拉拉已经有了7个孩子。从小在汉堡贫民窟长大的勃拉姆斯,会很多野外玩耍的本领,他不拘小节、自由随意的性格很快为他赢得“孩子王”的称呼,他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带他们游泳、捉迷藏,弹奏自己创作的《摇篮曲》哄他们睡觉,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克拉拉的家务压力。

此后,勃拉姆斯跟着舒曼学习,朝夕相处,他爱上了美丽端庄的师母克拉拉。尽管,克拉拉比他大了整整14岁。

当他发现自己不可抑制地爱上了师母之后,他并没有失去理智,而是做出了痛苦的抉择:他决定离开舒曼和克拉拉的家,他不能破坏尊敬的师父师母的婚姻。尽管,他心里有一千一万个声音在呼唤着“不”。

勃拉姆斯离开之后,个人创作时有佳音传来。而此时,舒曼却陷入了精神抑郁的深渊。

在舒曼跳入莱茵河自杀未遂被送进精神病院后,身怀第8个孩子的克拉拉陷入了绝望之中。

勃拉姆斯听闻消息后,于此时重新回到了这个家。患难之中见真情。勃拉姆斯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克拉拉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并时常代克拉拉去探望住在医院里的舒曼。

事实上,虽然之前他离开了这个家,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这个家,他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他的老师、他的师母。他的心何曾与他们分离过一分一秒?

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院里去世。克拉拉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勃拉姆斯向克拉拉表白了心迹。

电影《梦幻曲》里,关于勃拉姆斯向克拉拉求婚的那个片段,心酸得令人动容。

月光如水,繁星如缀。勃拉姆斯深情地对克拉拉说:“我已经离开你四年,我很想和你共度此生,但似乎有违常理。现在我看见你孤独的生活、孤寂的身影,我知道我有接近你的权利。克拉拉,嫁给我好吗?我爱你,简直无法控制自己。”

此时,背景音乐响起,餐厅的小提琴手拉奏的恰是勃拉姆斯的作品《A大调圆舞曲》。罗曼蒂克的琴声中,可以感受到克拉拉心动了。

然而,戏剧性的是,一曲终了之后,小提琴手又转拉起舒曼的作品,是那首充满无限回忆的爱的《献词》。

怎能忘记,那些你侬我侬的绚烂往事?怎能忘怀,那些百转千回的温暖音符?此时,能明显感觉到克拉拉的心绪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终了,她噙着眼泪对勃拉姆斯说:“当你说到我们彼此需要对方时,我还是无法停止爱他,他仍然是我的挚爱,还有我们所共同拥有的回忆。”

克拉拉不是不爱勃拉姆斯,只是在她的心中,始终抹不去舒曼的身影。

“即使化为尘土,克拉拉,你死去的最爱依然填满你我之间任何一个缝隙,直到死亡再度降临为止,这样,我怎能拥有你?”这是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内心独白。

克拉拉和勃拉姆斯从此天各一方,再也不见。直至双双死去,两人都保持着单身的状态。

勃拉姆斯的深情,克拉拉不是不知道,她曾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勃拉姆斯是我身边最具有同情心的朋友,他少言寡语,但他的神情掩饰不住他的心。他与我一起悲伤地悼念我们爱的人(舒曼),还有,他不放过每一个可以让我开心的机会,通过音乐。我知道对于年轻的他来说,他明白自己在牺牲什么,而这种牺牲,毋庸置疑,是为了我。”

正如舒曼为克拉拉写过很多作品,勃拉姆斯也为克拉拉创作过很多作品。勃拉姆斯曾经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他的著名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就是为纪念克拉拉而写的。

关于勃拉姆斯与克拉拉之间的微妙关系,舒曼并非一无所知。

舒曼对勃拉姆斯的情感犹如维克对舒曼的情感一样复杂。一方面,他同每个正常人一样,认为爱情是自私的,他不能接受别人分享他的爱人,哪怕那个别人是他心目中认为无可替代的接班人。但同时,他也爱才惜才,尽管为人挑剔,他并不吝啬对勃拉姆斯的真诚夸奖。

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篇乐评,便是向德国乐坛推荐勃拉姆斯。文章中,舒曼给予勃拉姆斯极高的评价,赞扬他“是一个把时代精神加以理想表达的人物……他出神入化的天才演技把钢琴变成了众声汇合,时而哀怨呜咽,时而响亮欢呼的管弦乐队……他仿佛是急湍汹涌的洪流,直往下冲,终于汇成了一股奔泻的飞沫喷溅的瀑布,它的上空闪耀着宁静的彩虹,蝴蝶翩翩飞舞,夜莺婉转歌唱”。舒曼的厚道大方由此可窥一斑。也难怪勃拉姆斯即使对克拉拉心动,也誓死捍卫老师和师母的尊严。

克拉拉去世之后,勃拉姆斯像被抽走了灵魂。这个世界上从此再也没有令他牵挂之事,11个月后,郁郁绝望的他追随着她飞去了天堂。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爱而不得的遗憾,感动了后人。

我曾经在某个论坛上看到有人说:爱上勃拉姆斯的妹子一定不少。

与其说是爱上,倒不如说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更为勃拉姆斯的深情所折服。勃拉姆斯为了克拉拉一生未娶,他给她写过无数封情书,却一封也没有寄出。每当他创作出新的作品,首先想到的就是寄给克拉拉,听取她的意见。他一生敬重她,爱慕她,即使身体远离,他的心一直与她同在。

他是她一生的蓝颜知己,是她最为牢固的精神支柱,而她在他20岁时就占领了他的心房,成为他心中无可替代的唯一的最心爱的人。这个“唯一”和这个“最”字令无数妹子羡慕不已。

我想萨冈也是喜欢勃拉姆斯的,因为她曾经写过一部中篇小说,书名就叫“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假如有人也来问我这个问题:“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我的回答一定会是这样的——

“当然,我也喜欢勃拉姆斯,为他的深情和他的无私。”

更多一些质感: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是这样的:“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克拉拉和勃拉姆斯的爱情,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作“爱就是克制”。

克拉拉爱着勃拉姆斯,但她清楚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对舒曼的难以忘怀,所以,她在新一轮爱情面前主动选择止步不前。

勃拉姆斯当然想和克拉拉厮守终生,但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因为他知道,爱情,绝不是自私地占有,不是不顾一切地饮鸩止渴,若相守变成一种道德的负罪和折磨,他愿为她选择回到孤单。

这段爱情看似对勃拉姆斯不公,但其实他也有为爱守护的幸福,他在自己的深情里是快乐的。

同类推荐
  •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本书结集了作者散文随笔中的最精华部分,围绕一个情绪共鸣点“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讲述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及所感,以及对婚姻、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包括一些真实情感故事的访谈、生活情趣重现等。
  • 不要和爱情玩游戏

    不要和爱情玩游戏

    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三百六十行之外,曾经还有一个叫“垂青师”的行当。所谓垂青师,其实就是帮那些需要帮助的男人找老婆或情人。
  • 崩溃(菲茨杰拉德文集2016)

    崩溃(菲茨杰拉德文集2016)

    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最受欢迎的作家,2016年恰逢作者诞辰120周年,上海译文推出新版文集,比坊间的菲氏作品更全更细致。此书为菲茨杰拉德文集第五卷,首度披露菲茨杰拉德的随笔与书信,展现爵士时代著名作家文人群像。敏锐精准地概括“爵士时代”精神,一语道破了纽约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本质。《爵士时代的回声》和《我遗失的城市》敏锐而精准地概括了那个“爵士时代”的精神。尤其是对于身处当下这个时代的我们来说,某些描述甚至会我们有些感同身受的味道,尽管我们从来都无缘体会那样的一种富裕得令人震惊的年代,但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年轻人早早地就心力交瘁——他们二十一岁就过得又艰难又疲惫,谁都没有贡献出什么新东西……”他一语道破了纽约这座现代国际大都市样板的本质:“……在这座城市倾泻给本国的大量娱乐活动背后,只有许多既失落又孤独的人。电影演员的世界与我们自己的世界的相似之处在于,它在纽约,却又不属于纽约。它几乎没有自我,也没有核心……”
  •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与《论语》等儒家经典不同,《尚书》因其晦涩难懂,是一本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著作。目前市面上关于《尚 书》的图书全部是很学术的专业图书,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本书则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以期对《尚书》这部经典著作的普及作出努力。 为什么要读《尚书》?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经典中的经典。自孔子编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以《尚书》为教材培养了三干弟子。从汉代开始,它就作为居于权威地位的教科书备受推崇,数千年间,一直充当着塑造中国心灵、中国固有文化的核心经典。《尚书》上起传说中的尧帝,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反映了这个时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论,偶尔也记录了他们的一些行迹。君臣们的言行虽然指涉甚广,内容宏富,但几乎都聚焦于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政治政之道与治之术。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热门推荐
  •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钓鱼:知道这些就够了

    钓鱼:知道这些就够了

    脱身繁尘俗世,体悟沉静淡然,享受青山绿水和鸟语花香。钓鱼--钓胜于鱼,品的是山水之间的意境,要的是鱼咬钩、手提竿的得意。
  • 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历史故事,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们为人处世的精华,读者这一幕幕历史话剧,听着他们一席席精彩台词,我们逐渐学会更明智地处理人际关系,更轻松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更勇敢地选择拿起和放下,更豁达地看待得到和失去。本书通过通俗简短的历史故事,生动真实的历史人物,深刻明了的感悟,以及相关的名言俗语,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启示。让人们在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使人生更加精彩纷呈。
  • 风堇如画

    风堇如画

    人们看到的是她的乐观开朗、坚强随性,可是谁又知道在每个午夜内心身处的淡漠和麻木。年少家庭的破裂、妈妈的死亡让她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最后的凭依,她将所有的爱全部给了别人,却独独不知道如何爱自己。直到遇到了他,虽然尖酸刻薄,虽然苛刻严肃,可是却让她感到温暖和安心,其实她求的不是什么金钱、地位,只是安心而已!一个孤独的灵魂遇到另一个孤独的灵魂,是海誓山盟终不悔,还是相互伤害相互彷徨?一系列的亲情、爱情的触碰后,她终于知道…… 敬请关注《风堇如画》,爱情、亲情、商战和生活的顿悟!不会让您失望的!
  • 修真在科幻世界

    修真在科幻世界

    一个承修真文明于一身的人,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将会有怎样的一个人生?请各位书友到书中一阅!
  • 渣渣请走开

    渣渣请走开

    她是乱世里的月色,末日里的曙光,盛世里的糜烂。她与世界格格不入,却又是这样的世界造就了这样的她。矛盾,又和谐。她高傲,又自卑。她堕落,又清醒。她驻扎在每个人心底,却又游走在世界之外。不合理的存在,即为合理
  • 末日之我的漫威基地

    末日之我的漫威基地

    末日来临,我们的主角江忍得到了一个蕴含未来乃至漫威宇宙最顶尖技术的基地车,这个基地的技术可以提取漫威宇宙所有英雄的超能力,也可以制造战甲,只要材料足够,这个基地就能提供一切。“想成为和漫威英雄一样的超级英雄嘛?那就加入我的团体吧,我的团队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 新编怀孕百科

    新编怀孕百科

    本书以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为准爸爸准妈妈提供了全新的孕育知识。从夫妻孕前的精心备孕,到孕育历程的营养饮食、日常护理、孕期保健、胎教优生、准爸爸助孕以及产后护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贴心的指导,从而帮助准爸爸准妈妈解决孕育中的困惑和担忧,也为备孕的年轻夫妻提供孕育优质宝宝的第一手资料。
  • 云浅兮

    云浅兮

    从挚爱到背叛,终究敌不过时间,一次意外穿越,让乐冉成为了荣国王妃,她用五年时间让他问鼎天下,一个美好的开始,却不能完美的走到结局,许是天下太大,大到纷纷扰扰,尔虞我诈,许是世间太小,小到容不下她,含恨坠崖,她浴火重归,用1年时间令他负罪天下,大起大落剑,猛然回望,却已了无所念,那一年,大雪,她赤脚立于城,魅惑万千,一顾倾城,轻身坠下,她说:这天下我终是,还给你了
  • 盛世茶缘

    盛世茶缘

    她是茶仙之后,原该享尽美誉,却从小被当成丫鬟之女,她究竟是付小六还是陆筱浮。第一次她踏入长安城,迎来的不是盛世繁华,而是坎坷、波澜与梦魇,她精疲力尽。然后,她遇见了他们,一个是天下第一茶楼的楼主,另一个则是天下第一的茶道蠢才。她选择了前者,最终……他不仅将她送仅了天下最大的艳香之院,还成了她的杀父仇人。她无颜去生,也无颜寻死。心死之余,她再一次见到了夜茗晨……台词节选:我是野丫头不错,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散发着野的气味,但请你记住,野丫头……并不是那种用下半身思考的野性。一开始,她以为那第二朵带刺的玫瑰是任青荼,其实,她从来没想过,另一朵带刺的玫瑰就是夜茗晨啊!之所以,夜茗晨从来没有刺痛过她,是因为他将刺全部刺在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