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5800000107

第107章 剑指汉城-16

“什么?只带两千人?!”

查大受派回来报捷的传令兵得到后还未及离开大帐,听闻李如松明日一早将亲自带两千人马前去接应和探查的明军众将,均是一脸惊讶。

待那名传令兵带着李如松的最新命令准备即刻去回禀已经在南进路上的查大受,躬身行礼、继而转身出了大帐后,众将更是不禁各自交头接耳地在下面小声议论起来。

作为大军统帅、东征提督的李如松。打算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去接应查大受,同时探查汉城周边的敌情,这样的事情本就让帐内的明军众将心里没底;如今见李如松竟打算真的只带两千骑兵深入敌境,更是个个皱起眉头,一片忧虑之色。

“大帅亲临前线,我军将军必然倍受鼓舞、士气高昂。但是,大帅若是只带两千骑兵,深入险境,恐怕稍有不妥。”张世爵率先站起身来,建言道。

“是啊,如今这开城之中尚有我军可战之兵两万上下,大帅即便要去,至少也带上一万人随行才稳妥。大帅乃全军之首,若有闪失,如何是好?”杨元见状,也起身说道。

听到张世爵和杨元二人的话,帐内的众将也纷纷点头,大多表示赞同。李大帅的勇猛和胆略众人有目共睹,也心服口服。但是只带两千人去,的确是显得有些鲁莽了。虽然明军连战连捷,但是如此轻敌,还亲身犯险,的确令人有些担心。

站在韩千户身后的唐卫轩,虽然没有明确发表意见,但是和一旁程本举的目光交流中,也都看到了彼此的担忧。虽说现在倭军一直在后撤、明显是在避免与明军正面开战,且大量当地的朝鲜军队正在向汉城方向汇聚,最近接连收到的都是汉城周围几个关键据点已被朝鲜官军或义军夺占的捷报。但是,倭军主力的动向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印证。从之前和倭军的屡次接触中,唐卫轩总有种奇怪的感觉,或许,倭军的不断后撤,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或阴谋。也许,正有数万倭军主力隐蔽在什么地方,在黑暗中密切注意着明军的动向。

倭军的动向本应是锦衣卫们负责调查的,但抓到的个别倭军俘虏大多是些最底层的杂兵,对倭军高层的战略意图自然也根本不清楚。纵使被韩千户带着人严刑拷打一番,颠来倒去所交待的,也不过是得到向汉城后撤、集结的命令,其余的就一概不知了。

也正因为始终得不到关于倭军主力动向的确切消息,韩千户自然脸上无光,接连几天都是阴着个脸,这样的场合当然也是少说几句为妙,省得惹火烧身。

而端坐于中央帅位上的李如松也只是眉头一皱,把脸一拉,挥手直接打断了众将的议论和进言:“本帅心意已决,勿再多言。”

听李如松口吻坚决,说得斩钉截铁,张世爵、杨元等人也只好相互看了看,按照李如松的命令,着手准备明日一早的出征事宜。

第二日卯时,李如松披挂齐整,身后是其一千亲卫军外加一千明军,共计两千骑兵,由李如松亲自统领着,自开城南门出发,准备沿着官道直奔汉城而去。其亲兵队统领李如梅,外加副将李如柏、杨元也均随队出发,甚至连一众锦衣卫也随军一并同行。而张世爵则负责留守开城。

见李如松不仅自己亲自上阵,连明军高层几乎也带上了一大半,身在队伍中的唐卫轩忍不住皱了皱眉。就连一旁的程本举也禁不住小声嘀咕道:“这李大帅到底怎么想的?这次万一要是真叫倭军给包了饺子,数万大军可就危险了……”

似乎也是担心此行会出意外,或者最近确实是殚精竭虑,韩千户这次上报说身体不适,暂时无法长久驾马,也就没有随行。而是指派唐卫轩暂时代理其统领随同出征的五十来个锦衣卫,一路打探消息,并护卫李如松的安全。

回想韩千户给自己的这个莫名奇妙的命令,唐卫轩忍不住暗自苦笑。李如松随军一并带出了大量的斥候,同时自己也被其亲卫军里三圈外三圈的护在当中。要说打探消息和护卫主将,实在也轮不到唐卫轩带领的这五十来个没上过战场几回的锦衣卫了。

发觉唐卫轩面色有异,一旁的程本举嘿嘿笑了笑,凑过来瞅瞅四周没有外人,低声向着唐卫轩问道:“唐兄,你是不是奇怪,为何咱们锦衣卫每次都要随军行动?而且,无论是韩千户,或者是你我,总要有人跟在李如松身边。阵列中被安排的位置,每次也是既紧紧靠在可以看得到他的地方,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一定距离?”

嗯?是啊!唐卫轩回忆了一下自义州出发以来一路上的情况……的确是这样!

这也解释了,为何连这种基本用不太到锦衣卫们的随军行动,也会安排锦衣卫一同出发……可是,这又是为何呢?

看唐卫轩面露不解之色,程本举笑了笑,故作神秘地说道:“唐兄你战场上有一套,但若论官场里面这些事情,你似乎还欠了些火候啊……”

“少卖关子!快说,这是怎么回事?!”唐卫轩给了程本举肩头一拳,立刻来了兴致。

“呵呵,其实我也是自己琢磨的。”程本举看了看四周无人,才小声解释道:“你想,大明朝半数主力都握在李如松手上,换做你是当今圣上、或者朝廷重臣,你敢说你会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疑心吗?”

“你是说……?”唐卫轩一瞬间恍然大悟,“咱们同时也是来监视李如松的?”

“嗯,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程本举点了点头道,“否则,每次咱们回去向韩千户报告时,韩千户问得都是那么仔细,而且旁敲侧击地始终不离李如松、李如柏这几个主将的一言一行,又是为何呢?”

嗯,有道理。唐卫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同时又生出了另一个疑问:“那,李如松为何还放任我们这么监视呢?”

不过,话音刚落,唐卫轩就发觉自己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太蠢,干脆直接自己笑着摇了摇头,示意程本举根本不用回答了。

唐卫轩心里其实已经洞然:只有让锦衣卫们始终向皇上和朝廷汇报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让皇上和朝廷真正放心。如果刻意避开锦衣卫们的监视,岂不成了心怀不轨的表现?必然授人以柄,置自己于险地。也只有让皇上和朝廷放心,才能专心对敌,而无后顾之忧。而且,进一步说,每次带上锦衣卫们,功劳多少也好让其分一杯羹。得了功劳,锦衣卫们在向上的汇报中,自然也不会太难为带兵的主帅。

忽然之间,唐卫轩似乎有些失望,当初攻打平壤时,李如松也特意指派自己去护卫夏衍的大炮,回想一下,恐怕即便自己不亲率锦衣卫冒死攀上牡丹峰绝壁,攻下平壤后一样少不了锦衣卫们的一份功劳。也难怪韩千户当时对自己的擅自行动不太高兴了。

正自己暗暗琢磨着,两千骑兵已经迎着朝霞渡过了临津江,算是脱离了开城明军的掌控范围。刚走出没多远,忽然前面李如松亲兵队中传来一声战马的长嘶,伴随着一阵惊呼,一匹战马不知为何,突然猛地抬起两只前蹄,高高立起!更让唐卫轩等人目瞪口呆的是,那战马上摇摇欲坠之人非是他人,正是东征大军提督——李如松!

不待锦衣卫们上前护卫,李如松周围的亲兵、侍卫立刻围了上去,想制住这匹不知何故突然之间发了狂的战马。但还是晚了一步,李如松的战马跃起得太过突然,李如松一个不小心,已经被翻落下马,直直地摔了个四脚朝天!

好在甲胄结实、这地面也有些松软,外加李如松正值壮年、身体结实,倒也没摔出什么伤来。李如松坐在地上摆摆手,示意侍卫们不用搀扶,自己一翻身又立刻站了起来。转转脖子、胳膊,又揉了揉火辣的屁股,李如松皱紧了眉头,看着跟随自己多年、一向温顺的战马,不禁心生疑惑。

见主将没有大碍,周围刚才提心吊胆的亲兵侍卫们多少松了口气。

不过,任谁都看得出来。这马着实奇怪,本是良驹,一路上也从未出过这样的事情,为何这次会突然发狂呢……?难道,这是老天爷的一个暗示……?

无论如何,这实在不是个好兆头。

众人还在疑惑间,李如松却已再次翻身上马。一旁的李如柏忧心忡忡地上前,低声和李如松说了些什么。虽然唐卫轩所站的位置听不见李如柏在说些什么,但是看神色,大概也是暗示这实在不是个吉兆,不如暂缓进军,或者至少换匹马再进军的意思。

谁知,李如松一脸淡然,一挥手,直接打断了李如柏的话,回了一句:“本帅偏不信邪。”说完一举马鞭,又打算继续下令进发。

不过,李如松手里的马鞭忽然在半空中停住了,似乎也想到了什么,转头把副将杨元从一边叫了过来。

“杨将军,分你一千铁骑。本帅率一千亲卫军在前,你在后徐徐跟进,如遇敌军,也好有个照应。”话音刚落,李如松一提缰绳,立刻头也不回地带着自己的一千亲卫军继续前进了。

“唐兄,咱们是不是也……?”见唐卫轩也有些发愣,程本举在一旁小声提醒道。

“跟紧李大帅!”唐卫轩一挥手,五十余名锦衣卫也随即策马而出,紧紧跟上了李如松。

这时,天也已经亮了,而南面的阴云却越来越重,像是即将带来一场大雨。同时,在那阴云密布之下的地方,又似乎还隐藏着什么凶险……

同类推荐
  •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

    这是最好的时代,无与伦比的辉煌和荣耀,为后人留下了“唐人”的名字。这是最坏的时代,四境的烽火,内患的种子,都已经深深种在这片土地之内。是谁乘着星槎破空而来,在这无限的江山田园夜夜歌唱,绣口一张,便是整个盛唐!
  • 神州轶闻录系列朝野遗事

    神州轶闻录系列朝野遗事

    一盏明灯,一壶清茶,一篇篇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间的逸闻趣事茶余饭后的密闻旧谈,名流政客的杂文情事故事里的智慧,世事里的风云未提文化,却处处现文化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微末处见全面《神州轶闻录》中最不可或缺的掌故篇内容简介:溥仪的留洋梦为何破碎?陈赓如何数救蒋介石?中山装从何而来?谁是张作霖的“编外夫人”?周简段的《朝野遗事》记录了上两个世纪的宫闱密闻、政坛旧事、社会杂闻和名人情话。一百一十三则小故事,说不尽的神州轶闻。随意打开一页,便可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中获得片刻轻松,如驾一叶扁舟,在烟海中自由漂浮,也如一位游泳健将在水中任性畅游。编辑推荐:读红楼,读史记,是了解文化,亦能得文化;读轶闻趣事,是在文化之外看文化,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被愈发便捷的生活打散的时间里,一个个碎片化的故事,恰恰在繁琐细碎的生活里增添了趣味。《神州轶闻录》之《朝野遗事》记录的恰恰是最能通过碎片化阅读所得到的,细微却生动的故事信手拈来,博君一笑。
  • 驸马至尊

    驸马至尊

    驸马是个奇特的群体,可能是吃软饭的缘故,没出过什么像样的角色。有个石敬塘,由驸马成了皇帝,可惜是个卖国贼;又有个陈世美,妇孺皆知,名头很响,却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衣冠禽兽。一个现代小吏,意外地来到了大唐的贞观年代,成了房遗爱,一个历史上因其妻高阳公主红杏出墙而著名的王八驸马。幸运的是他到来时房遗爱的帽子还没转绿,那他能改变这可悲的命运吗?他能为驸马这个群体争光吗……《驸马至尊》书友群:qq:104687347
  • 极品女婿

    极品女婿

    穿越到女人床上?还能更狗血点不?离谱的成了白家的上门女婿,岳康意外的发现他的小娘子被毁了容,郁闷的是有个带刺的小姨子性情刁钻蛮横,幸好貌若天仙的大姨子相对比较矜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位学士要跟我岳某比试?好吧!那我先给你背诵一遍唐诗三百首,至于宋词那是我跟你师傅过招时才用的法宝。粉墨登场且看岳康如何在这个世界大展宏图。
  •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枭雄割据,逐鹿中原,天下谁主?
热门推荐
  • 三界餐饮店

    三界餐饮店

    原本打算开个快餐店,可是一个老头却说我选的地方不太好?!
  • 逆天命:问梦情

    逆天命:问梦情

    她,一出生就被抛弃在柴房内,只因她出生时额间有一个胎记,却因胎记被称为祸星。与她同一天出生的姐姐却与她过着不一样的生活。一开始忍气吞声,却在她新婚之夜被陷害坠崖。三年后归来,还继续被陷害?哼!她从来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要比狠?她可以狠到让人头皮发麻。陷害她?她可以反将一军,让你死的不知为何。哼,俗话说的好,人挡杀人,佛挡是杀佛!无意间捡到一枚玉佩,却牵扯出神魔人三界的残酷历史,她从此惹祸上身。她在所有人眼里便是个让人头疼的女子,谁拿她都没办法。当她用上某个妖孽时,却头皮发麻。
  • 天桐神女

    天桐神女

    新书《穿书女主系统》已开,望书友们投资收藏,谢谢!本是神族的她,谁知竟投身凡胎,来到现代都市。本以为就这样安稳的度过一生,谁知命运又再次把她送到异世。是偶然?还是命运使然?修仙界只知修炼的最高境界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殊不知,林静身体,居然承载着乾坤之力,那就是这天道……
  • 狩鬼记

    狩鬼记

    在沦陷于日本之手的大上海,车恒由于父亲家族企业受到日军控制,不得不留在沦陷区警察局,在处理一次意外抢劫案件过程中,同样做警察的妻子林萍被击毙,抢劫犯被副局长掩护逃跑,车恒开始侦破此案,同时决心缉拿抢劫犯。在侦破过程中,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先是前女友的父亲高教授被谋杀,前女友作为日军间谍受到怀疑。复杂的情感纠葛,付出、牺牲、责任、误解、温情交织在一起,令人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 大闺女

    大闺女

    打我没关系,动我大闺女,你完了。我很随和,但是不是什么都能忍,别等我出手时再求饶,那时已经晚了。大闺女很喜欢钱怎么办,去偷?去抢?去制作?一切尽在故事中,自己去探索吧。我睡了……
  • 萌妃大胆:王,别闹

    萌妃大胆:王,别闹

    新书《绝世神帝倾城妃》已发。简介:爹不疼,娘不爱,一朝穿越这得知不已的亲情令她留念。废物?不能修炼?不好意思,我这人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欠我的,通通都要还回来。她要这天再也阻挡不了她!她要这世间所有人尊敬她!当然…要是某个男人别这么难哄就更好了…
  • 废柴嫡女:特工邪妃要逆天

    废柴嫡女:特工邪妃要逆天

    她是天生废材四小姐,过着连下人都不如的生活,一朝生死人手,现代超级特工穿越而来,势必要讨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欺我者必百倍还之!废物?你见过九阶巅峰的废物?你见过身后万千九级魔兽跟随的废物?绝代风华现世,势必要掀起一阵惊涛骇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变陌路

    重生变陌路

    【推荐新书:《宿主她想做人》】重生后一张离婚证让两人从此分开,到底是我醒悟的太晚还是你失望的太早,你和我从此也只能是那陌路上熟悉的陌生人。只是当她放下一切准备远离的时候他又纠缠了上来,这次两人能否有不一样的结果?【小剧场1】夏苒离:你还要脸吗?靳枭:不要了(心里默默说了句脸哪有你重要?)【小剧场2】靳枭:所以苒苒你要对我负责,我第一次可是给了你。夏苒离:什……什么……什么第……第一次。
  • 都市天才相师

    都市天才相师

    少年刘布,偶得五行天命观气法门,风水堪舆,面相卜算,降妖除鬼,无所不能……刘布的人生,顿时变得多姿多彩……
  •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为范立本。《明心宝鉴》是一部汇集了儒释道思想精华,荟萃了明代之前中国圣贤有关修身养性、安身立命、言行交友等方方面面处世哲学的人生教科书。全书分为继善、天理、顺命、孝行、正己、安分、存心、戒性、劝学、训子、省心、立教、治政、治家、安义、遵礼、存信、言语、交友、妇行共二十篇,六百余段短小精悍的名言警句。在明代,本书是比《菜根谭》更流行的劝善书、启蒙书,曾多次重刊、重印,万历皇帝还命人重辑修订一遍,是当时最流行的通俗读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