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5400000023

第23章 遇湛若水 定交终生

弘治十八年(1505),王阳明三十四岁。

王阳明自山东主考乡试返京后,被从刑部调到兵部武选司,仍是六品主事。在六部的排序上,后三位依次是兵部、刑部和工部,王阳明进入仕途以来,从工部见习官员做起,如今升到了兵部,这是升职。兵部规模小于刑部,与刑部十三个司相比,兵部只有四个司。武选司排在四个司的首位,负责全国卫所军官的选拔任用、升迁、世袭和功罪赏罚。全司编制四人,正五品郎中和从五品员外郎各一人,六品主事两人。相对于民法刑罚,王阳明更喜欢军事工作,这是他多年来梦想的工作。

新春伊始,鞑靼小王子率狼兵围困宁夏灵州,洗劫韦州和环县,一举攻陷了清水营。对朝廷来说,这不是新春大吉,而是当头一棒。困坐衙门的王阳明巴不得亲赴前线,领兵打仗,和不知天高地厚的狼主小王子一决高下,灭灭他的嚣张气焰。可是选派边帅,不属于他小小一个六品主事的职权范围,他自身更没有资历毛遂自荐。他不得不继续熬磨心性,等待机会。

山东门生 登门求学

弘治十八年是个会试年。今年的会试,与王阳明关系甚大。诸翠的妹夫、内阁大学士谢迁的二儿子谢丕,在去年夺得浙江乡试解元之后,以二十四岁的年龄高中进士第三名;他幼时的玩伴倪宗正高中二甲第六名,他蒙学同学胡东皋是同榜进士;他去年在山东录取的门生,穆孔晖、陈鼎、孙乐,也高中进士;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今年的二甲第三名湛若水与王阳明成了终生的道友。进士榜中的吴江才子徐祯卿成了他的诗友。

山东新科进士穆孔晖、陈鼎、孙乐以及孙乐的同门兄弟孙檠,相约登门拜访王阳明。

寒暄已毕,穆孔晖说道:“有阳明先生栽培,学生们才有今天的进步。先生去年在山东说过,‘四书五经’经典奥义多有被曲解的地方,有误解,有故意曲解。过去在读诵经典时,确实发现有这种现象,但是不敢妄加怀疑前辈先贤的注释,只是惭愧自己的学养不够,以为是不能理解前辈的注释。同时为了科举功名,为了自己不至于离经叛道,也不敢往注释出错那方面想。过去学习经典,是为了考取功名,多半流于口头背诵和记忆,用于自己心性的修养上,不多。去年听了先生的说法,茅塞顿开。确实如此。经典实在是身心学问,它先是身心学问,其次才是科举学问。我们几位商量过,想趁在京师这段时间,烦请先生多多指教。”

陈鼎接着话头说:“去年在泰山,先生嘱咐门生登高自卑、轻装前进、正心诚意、空心致道,由此来体会夫子的一贯之道,门生一直琢磨此事,却总是不得要领。和先生分手后,门生全力以赴地准备今年的会试,没有顾及此事。现在,科举之事可谓船到码头车到站,一个新的里程要开始了。能到京师亲近先生,时常聆听先生的教诲,真是幸事一桩。子贡说过,夫子的文章能够读一读看一看,绞绞脑汁,还能理解,夫子关于性与天道的学问却是闻所未闻。曾子说,夫子的大道不过‘忠恕’两个字。门生愚鲁,不比子贡聪明,更比不上曾子先贤。《周易》说过,天地之间充满着大道,俗人天天使用着大道,竟然不知道大道。实在是可怜!惭愧得很,门生也是俗人一个。今天既是登门谢师,也是登门拜师。”

孙乐接着说道:“多谢先生知遇之恩。门生在科举路上已奔波了二十多年,几近绝望,去岁我心中暗暗立誓,这是最后一次参加乡试,中了是万幸,名落孙山是我学识不够,不怨天不尤人,就此彻底断绝仕途之梦,老老实实回家开一个学馆,安安生生坐馆教那么几个学童,以慰余生。想不到幸遇先生,得蒙提携。过去门生一直怀疑,市面上这些“指南”“必读”里收的八股文章和经典注释,可能不少观点背离经意。我是个怪人,脾气倔,不喜欢人云亦云,考场上,我认准的观点,就直抒胸臆。我做八股文,只写自己的观点;我答时务策,就事论事,喜欢干脆利落,不愿意拖泥带水,不愿意啰唆。因此,门生多亏遇到了先生,得到先生赏识。我这个年龄,估计很快就会被外派州县,以后很难再有很多机会亲近先生,聆听高见。所以想趁还在京师,多来打扰先生。这是我堂兄孙檠。”

孙檠再次起身鞠躬施礼,就座后说道:“听舍弟介绍了先生,一直仰慕得很。我的情况和舍弟类似,估计很快也要外派州县,也渴望在外派之前,有机会听王先生讲讲圣人学问。请王先生不吝赐教。”

孙檠比孙乐年长两岁,已近五十。

王阳明很开心,满脸笑着应承道:“难得有你们这样热心圣贤学问的同道,我们志同道合。以后,学道求道路上,我们互相切磋,共同进益。”

穆孔晖和陈鼎起身再次鞠躬后说道:“先生请勿推辞,学有深浅,学高为师,行高为范,师生有别,师道尊严,尊的是圣人之道。请先生安然承当。”

孙乐和孙檠两兄弟也起身鞠躬施礼,双双请求道:“先生请勿推辞,闻道有先后,有道不在年高,请安然受礼。我们已经商量过了,改日将再次登门,敬奉挚见之礼,正式拜师。请先生万勿拒绝。”

王阳明起身,笑意盈盈地说道:“恭敬不如从命。以后,大家共同探讨圣学吧。”

相交若水 如饮甘泉

王阳明接受了穆孔晖、陈鼎、孙乐和孙檠求学的请求,开始了身心学问的讲学。这是王阳明真正讲学的开始。过去他虽然也有关于身心学问的讲述,但那总是零星的,不系统的,即兴的,往往是头顶上一句,脚底下一句。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求道若渴,老师要搜索枯肠。如果说过去是给人供奉学问的小吃,现在可要给学生提供开胃的甜点、助食的靓汤、荤素搭配、主食齐全,得成龙配套,缺一不可。当人老师,自己没有一河水,不敢给学生一瓢饮,因为不知道学生要喝哪一口。你都得准备着。

给人以物资的帮助,是施舍,是帮衬,急人之难,纾难解困,物资的失去换回来的是高高在上的充实感,是一种道义的神圣感,是一种精神享受,输出去的是物资,收回来的是精神。给人以学问的讲解,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传播光明,输出去的是精神,收回来的是愉悦。什么也没有失去,却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

王阳明在享受诲人不倦的快乐的同时,心中隐约藏着一丝不安。这种不安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是无法与外人道的。不安什么呢?自己在阳明洞天体证到“浑然与物同体”,因此知道了《识仁篇》说的“仁”的境界,仁者爱人;但是后来身子空掉以后,“仁”的境界好像也跟着空掉了,从此心中时常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这,究竟是不是那个“仁”?是的话,会不会也像一种食品一样,适合这个人的口味,却不适合那个人的口味?就像自己喜欢喝绍兴的黄酒,而穆孔晖他们却更喜欢喝山东的高粱烧酒。这是不是“道”,是不是天下唯一的?这种问题,跟谁探讨探讨呢?一个人站在五层楼上,跟一个只能爬到二楼的人,探讨五楼房间的布局,无疑是毫无意义的。跟前的同僚们,话题好像千篇一律,不是说谁谁品秩又升高了,谁谁小妾好漂亮,就是絮叨各家房子的大小,比较谁家的轿子配置更高;文雅一些的也不过是谈谈诗赋,聊聊天气。到哪里找这么一个老师?要求再低些也行,找一个道行接近的同道,至少可以在一起倾诉一下,哪怕争吵几句也行,总是可以擦出些智慧的火花。哪里有呢?现在的王阳明更加理解了《诗经》中那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渴求朋友的心情。

老祖宗早就说过,“德不孤,必有邻”。王阳明在急着找同道朋友,今年新科进士,会试第二名、殿试二甲第二名的湛若水也在急着找同道朋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是道中人,不踩道中门。有缘总有机会相聚。兵部主事王阳明与翰林院庶吉士湛若水终于聚在了一起。

王阳明与湛若水两双力举乾坤的大手终于握在了一起。

王阳明说:“甘泉子,今日一见,阳明子如六月暑天得甘霖,渴盼已久呀!幸会幸会!”王阳明激动得甚至眼中涌出了泪花。甘泉是湛若水的号。

湛若水同样激动地说道:“幸会!我一来北京,就四处打听,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学友。大家都向我推荐你。阳明子,今天见面,可是千里缘分,道学做媒。实在是幸会!”

王阳明说:“前年在绍兴,认识一位山野异人,许璋先生。许先生曾经跋涉山水,前往岭南,拜谒尊师陈白沙先生,中途许先生遇到了白沙先生的高足李承箕先生,他便在大崖山向李先生请教学问。在下曾受益于这位许璋先生。在下一直敬仰陈白沙先生的道德学问。听说甘泉子是陈白沙先生的关门弟子,衣钵传人,真是幸会!哎呀!失礼得很。请坐!请坐!”

两个人分宾主坐下,王阳明居左,湛若水居客位。

湛若水说:“我们是很有缘分的。闻说阳明子曾经受教于广信娄一斋先生。”

王阳明虔诚地应道:“是呀。娄一斋先生说过,圣贤可学而至。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湛若水恭敬地说:“先师白沙先生和娄先生都曾经求学于江西吴康斋先生的门下。从吴康斋先生处论起来学脉渊源,我们可以说是叔伯师兄弟。”

王阳明边听湛若水说话,边打量湛若水,他发现这位道友长着一张典型岭南人的脸,一张瘦长脸上,颧骨高隆,瘦脸两旁挂着两个厚长的耳朵,左耳根处的脸面上像贴着一张北斗七星图案:七颗黑痣长在一张白净的脸上,很显眼。湛先生的个子不高。

王阳明听湛若水说到师兄弟,马上请教道:“敢问甘泉子春秋几何?”

湛若水已经平复心情,现在是一脸醇和之气,他一拱手,答道:“在下虚度四十春秋,不惑之年,多有疑惑,惭愧得很呀!”

王阳明拱着手,客气道:“小弟小甘泉兄六岁。以后请甘泉兄多多指教。”

湛若水客气道:“道学无边,人生有涯,以有涯识无边,往往是盲人摸象,各得一边。我们兄弟自当多交流,互通有无,融会贯通,方能识得全体,透彻学问。”

王阳明心有所动,诚心诚意地问道:“小弟一直未能有机会追随哪位前辈个二三年,得其亲传。像东汉时代山东的郑玄跟随关中马融从学三年,得其衣钵。郑玄辞别老师后,马融说:‘我的道已经随着郑玄东去了。’同样的故事有宋代杨时在洛阳学成后,辞别程颐夫子,程夫子说:‘我的道南去了。’甘泉兄作为白沙先生的衣钵传人,能否说一说白沙先生的道学,以慰小弟日思夜想的渴望?”

湛若水回忆起仙逝的陈白沙,一脸的感激之情,缓声说道:“先师一生以圣学为己任,年轻时刻苦求学求道,孜孜不倦,中年后传播圣学,诲人不倦。可以说先师的一生是求学讲学的一生。先师的追求可以概括为:勤职业,修心术。换句话说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边工作边修身。”

“先师不墨守成规,鼓励怀疑。他的名言是‘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一半’。他老人家说怀疑是觉悟的开始。先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静坐读书,二是自学自得。先师曾经为了静坐读书,闭关过十年。他在家乡山麓修筑书房,封闭门窗,彻底断绝尘世的干扰,只留下一个小洞口,用来传递食物等日常所需。就这样,他静坐读书十年之久,终有大成。所以,先师一贯强调静坐。老人家自己这样做,教学生也这样要求:读书前一定先静坐。”

王阳明闻言调整着自己的坐姿和身姿,若有所思地说:“娄一斋先生书房四壁张挂着条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静’和‘敬’两个字。可见,两位前辈所见略同,做学问关键是一个‘静’字。”

湛若水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说道:“有人说,先师闭关十年,主修一个‘静’字。在下却不这样认为。先师说过,在行事中修身。这就是说,学习修身,不见得只是静止不动,更不是无所作为。”

王阳明若有所悟地接口道:“程夫子《定性书》不是说吗,静可以定,动可以定,动静都可以定。”

湛若水仍在继续着自己的思路:“我二十七岁考过乡试,二十九岁开始亲近先师。一见面,先师就告诫我说,求学成道,必须抛弃一切身心牵累,无牵无挂。他说,若有悬崖撒手的气魄,奋不顾身,忘我无我,何事不成!”

王阳明觉得,这悬崖撒手和禅家的贫无立锥之地是一个道理,是不是陈白沙先生有禅家的路数?他心里怀疑着,想问一问,但又囿于儒家都忌讳自己的学问和佛家发生牵连,所以,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湛若水仍在按着自己的思路讲述道:“我当时求道心切,急于抛弃牵挂,当时唯一挂心的就是第二年京师的会试。去北京考试干什么?还不是为了从政亲民,行圣人之道,实现自己修己安人的抱负。可是自己身上没有道学,没有道可行,没有修己怎么能安人呢?罢了!考什么试呀!先修身修学!我当场掏出进京参加会试的凭证,嚓嚓嚓几下撕得粉碎。就这样,一直跟着先师,一晃三年就过去了。回想一下,三年时光,好像一无所得,但是我自己心里清楚,无所得才是真正的大得。究竟得到了什么?天地好像成了自己的身体,身心与天地一样,心中富足得很,无欲无求,安详得很,心中时时充满着难以言状的喜悦。”

王阳明听到这里,十分兴奋,忍不住插言道:“这是什么境界呢?”

湛若水仍沉浸在对先师的回忆中,继续语气轻缓地述说道:“先师有一天,认可我说,这就是孟子说的‘万物皆备于我’,这就是程夫子说的‘廓然与物同体’,这就是……”

王阳明脱口而出:“这就是仁者爱人的仁心?!这就是白沙先生传给你的衣钵?!”

湛若水闻言,一下坐直了身子,仿佛面对的是陈白沙先生似的,他一脸感激地说道:“这确实是先师的心传,说是先师衣钵,毫不为过。先师说,这也是千古圣贤代代薪传的衣钵。”

王阳明一脸激动,心里有股冲动,这冲动让他一下子立起身来。这,等于是陈白沙通过自己的高足湛若水,给王阳明这位虽然一直敬仰和渴盼亲近陈白沙,却又一直没有缘分、没有机会与他见面的求学者,印证了他学问的境界。王阳明掌心发热,搓着手,想说话,张口之间,只听湛若水说道:“衣钵是不假,衣钵得之容易,守之难。”王阳明自觉冲动地站起来有些失态,他又马上落座,一边安抚着自己那颗怦怦跳动着的心,一边自责,怎么就像个毛头小伙子一样,容易冲动。

湛若水见王阳明起身,以为有什么事,中断了讲述。王阳明见状,忙说:“甘泉兄,喝口水!润润嗓子。”王阳明再次起身边为湛若水续茶,边请求道:“受益匪浅!请接着说!接着说!”

湛若水礼貌性地抿了一口茶水,继续不紧不慢、言语轻缓地讲述:“先师告诫我道,境界得之容易,守之太难。一瞬间的境界,不少人只要心静心诚,都可以体会到。圣人却是时时刻刻安住在这个境界中。境界可以靠自身修习得到,也可以靠侥幸的机缘得到,得之一瞬间,守之要年年月月、时时刻刻。要时时刻刻安住境界,只有勤学不懈,等功夫纯熟,就可以勿忘勿助,非迎非将,自由自在了。”

王阳明听到这里,更加自责刚才的冲动,听听人家湛若水说的,得之一瞬间,守之却要时时刻刻,自己有这个境界不假,但是,并非时时刻刻安住在这个境界,今天听湛若水讲述才知道,这是自己功夫不纯熟。自己是偶然有得,虽时常能够享受心中无欲无求的富足感,但是细心自问自查,确实是无欲无求吗?答案却是否定的。自己心中一直渴望建功立业,渴望一朝有机会安坐中军帐,指挥数万军,谈笑之间,十万强虏铁骑灰飞烟灭;渴望尽忠朝廷,安保黎民;渴望显名扬亲,不枉人生。难以实现理想的现实,让自己心头总少不了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这确实是功夫不纯熟!试想,机会不到,理想也是空想,遐想纯粹是幻想,乱思乱想有何益?徒乱身心,不得宁静。王阳明心里暗下决心,要加强修习,必须功夫纯熟。湛若水可以毅然撕碎晋身京师士大夫权力圈子的会试赴京凭证,那才真是练到了佛家禅宗的悬崖撒手的功夫。哎呀,想到佛家禅宗,自己得识此境界正是由佛家的空性中悟得的,这位陈白沙先生会不会也是禅家的功夫路数呢?

这时只听湛若水继续说道:“自由自在,听起来像佛家的观自在,好像佛家的解脱。有学者怀疑先师死守一个静,怀疑那是禅宗求的死寂。其实,儒家的仁心虽然与佛家的慈悲心几乎等同,但是两者毕竟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佛家坚守一个‘空’,人躲进了空门,心有慈悲,空怀慈悲;儒家知道有个‘空’,才不再患得患失,而是轻装前进,建功立业,施仁爱于黎民苍生。这好像是一动一静的关系。到了我这里,为了避免落入被人非议的死寂境地,我坚守着这样一个学问的方法和境界,那就是‘随处体认天理’。天理周流天地间,自然可以随处体认,事事物物都有天理,这也是前贤说过的一理万殊。”

王阳明听到这里,想起了自己心中的疑团,就是过去格竹子得病的事,现在正好与湛若水探讨一下,他说:“甘泉兄说的这个随处体认天理,有这个雄心固然好,但是天下万事万物,数无穷尽,怎么能体认得完全呢?刚才我兄曾说,人生有涯,大道无边,以有涯识无边,不过是各得一边,往往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湛若水答道:“物有千千万,物性皆一般,统一的物性就是天理。程夫子说过,格物中的‘格’字,是‘至’的意思,物就是天理,格物就是得到天理。天理就是我们世人心中的本性。”

王阳明紧接着问道:“如何恢复心中这个本性呢?”

湛若水答道:“先师一直推崇静坐观心,心一清净,本性自然恢复。”

王阳明再问道:“怎样算是清净呢?”

湛若水答道:“心无一念为清,心无一尘为净。”

王阳明再问道:“生生不息,一念不存不就死人一个吗?”

湛若水答:“一念不存,这才天理周流,天理灵明觉知,朗朗独照。这不正是‘仁’的境界吗?”

王阳明终于没有了疑虑,此时的他,就像坐在阳明洞天的躺椅上,默对着蓝天白云,坐看白云飘飘,心头却无一念。

王阳明和湛若水两个人默默对坐着,享受着这份安静,享受着这份和谐,享受着知音的心有灵犀。

同类推荐
  • 你是我的命运

    你是我的命运

    冬木亚纪是个才色兼备的女子,在她二十九岁这年,收到前男友佐藤康的结婚请柬。与康分手后,亚纪曾收到康的母亲写来的一封信,然而直到康的婚礼当日,她才把两年前一直没看完的信仔细读完,首次察觉自己曾经与命运擦身而过……二十九岁到四十岁,对女人而言是“动荡不安的十年”。事业、恋爱、结婚、生育、家族……充满大大小小的迂回曲折。在面对每一次选择时,不知何去何从,凭全部的智慧来应对,试图抓住最想要的人生。最终回望那么多的岔路口,才了悟这样编织而成的结果就是命运。
  • 一只手机的跨国之旅

    一只手机的跨国之旅

    《一只手机的跨国之旅》作者孙道荣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二人谋事

    二人谋事

    当表示“安全带未插好”的红色警示灯亮起之后,苏珊娜·塞尔准尉松开了已经被掌心的热度焐得发烫的操纵杆,像猫一样将双臂抵在面前两尺外的风挡上,在穿梭机狭窄的驾驶室里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尽管从理论上讲,这是严重违反驾驶规定的,但在眼下,至少有两个理由允许她这么做:首先,对任何一位在这个容积不到二十立方米的罐头盒子里与三个散发着难闻气味的男人一起待了整整三十个标准小时,而且一直在不眠不休地驾驶穿梭机的女性而言,暂时的放松是极其必要的;其次,就她所知,那些有权查阅她的驾驶记录的人已经不会再因为这点儿小问题而扣除她飞行执照上的点数,或者因为“涉嫌危险驾驶”而把她扔进基地的禁闭室了。
  • 我的背后是祖国

    我的背后是祖国

    小说通过庄妍琳为主线,描述了台海三代人传奇曲折的生活经历,展现了新时期台海青年对祖国割舍不了的爱,祖国的强大是台海青年共同的心愿。小说将家族故事放置在两岸的时空轴上,代际叙事的宏阔,与掩映其中的某种单纯,都显得难能可贵。作品获得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
  • 杀手蛋糕

    杀手蛋糕

    “雨点,不要!”莱克茜喝止着她那条正从后院栅栏上的缺口中钻过去的小狗,可是已经晚了。她来到邻居的后院时,正好看到雨点蹲在人家收拾得十分整洁的花园里。莱克茜跑过去,抓住雨点的颈圈,暗自庆幸自己没忘记带狗屎袋。右边一阵轻微的响动引起她的紧张,她蹲着扭过头去,看到一双厚重的黑皮鞋——男人的鞋。莱克茜的眼睛慢慢地向上移,停留在一张棱角分明英俊的脸上。这张脸晒得微黑,镶着一对棕色的眼睛,黑头发剪得短短的。
热门推荐
  • 翘起后腿撒尿的母犬

    翘起后腿撒尿的母犬

    清晨六点,一阵刺耳的警笛骤然响起。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的我浑身一激灵,迅速由熟睡转为了半清醒状态。警笛声越响越急促,红灯也闪烁个不停。尽管有一百二十个不愿意,可我还是迅速地从热被窝里钻了出来,跌跌撞撞地来到放手机的茶几前,飞快地抓起手机摁下了接听键。“喂,懒鬼,赶紧起床,六点十分在南湖公园集合。”手机里传来严厉的命令。我此刻已完全摆脱了睡梦的纠缠,转为了清醒状态,当下赶紧哀求:“燕警官,多给五分钟行吗?好歹让我把衣服穿齐整了呀。”
  • 天亮散文

    天亮散文

    本书收录了《娘,过年好》、《芹業与小公鸡》、《母亲的石榴花》等散文作品。
  • 萌妻嫁到,豪门冷少宠妻在线

    萌妻嫁到,豪门冷少宠妻在线

    她的男朋友劈腿,他的未婚妻出轨,一个榜了富豪女,一个找了小白脸,她当场被渣男分手,而他被带了绿帽子。醉酒迷离夜,她被吃干抹净,醒来才知道自己签了一大堆不平等合约,竟成了这个城中最贵的男人的太太,而他正式晋升为债主。他说:不准爱上我。她说:不准再碰我。说好的井水不犯河水,而她却夜夜被他扑倒!
  • 主神大道

    主神大道

    时间游荡,生命掌握在谁的手上?星河浩瀚,尘埃浮游漂向到何方?悠悠苍古,是谁在历史的长廊歌唱?长发满头,忽抬头凝望一生的时光?朝花夕拾,物飞流光。谁才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光?成王败寇,悲凉枭雄。胜者绘画历史歌卷,败者悲愤浅吟歌唱。古来圣贤皆寂寞,遥遥千载时光过。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博弈天地棋局,笑谈百世人生。渺渺众生,皆为棋子。一生奋斗却不过是别人棋盘上的一卒。多元纵横,睥睨一切。无限挣扎只是我手指间的一抹余晖。欢迎来到主神的世界,欢迎来到我的世界……古月的主神空间:234250428全订书友群:451985924
  • 续汉志

    续汉志

    一觉醒来,发现身旁躺着两个赤膊壮汉,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穿越汉末刘玄德,我为大汉续一拨!魂穿刚刚起兵的刘备,带着关张二人,战幽州,下中原,护送卢植回京,立志养望,名传天下。投皇甫,灭黄巾,转进青州,开启种田大业。
  • 预言玩家

    预言玩家

    他做了噩梦,噩梦中他的同学从楼上跳了下去。第二天,那位同学真的从楼上跳了下去。那一刻,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梦可以预言。他不知道的是,世上另一群异能者正谋划着让整个世界的秩序崩坏!有人问,希望究竟在哪里?有人说,梦境超能力是打开这一切的钥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打开人生三重门

    打开人生三重门

    本书的第一重门分三个要素——从了解自己,尊重自己我到学会体味快乐,重点阐述了“自我”在人生中所占有重要位置;第二重门分四个要素——从广结善缘、善解人意、善用资源到乐天分亭,告诉我们“爱人者,人恒爱之”的道理;第三重门分三个要素——从瞄准目标,愿付代价到立即行动,来教会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 锐读(第15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第15期·悬疑新主张)

    悬疑作品是一个社会的窗子,我们站在窗外,窥视里面的喜怒哀乐。 用有意思的悬疑作品打动人。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