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5900000029

第29章

海瑞:“明天便要再议那个议案了。我们等大人示下。”

高翰文把目光移开了,也不坐下,还是站在那里:“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明天就请二位多为淳安和建德的百姓争条活路吧。”

王用汲有些诧异了,望向了海瑞。

海瑞定定地审视着高翰文,两眼闪出了惊疑的光。

改稻为桑的会议又恢复进行了。但一日之隔,一室之间,气氛已大不相同。

郑泌昌依然坐在正中的大案前,满脸的肃穆,眼睛已不似前日那般半睁半闭,目光炯炯,笼罩着整个大堂,向坐在两侧案前的官员一一扫视过去。

何茂才也一改前日那副拧着劲的神态,身子十分放松地斜靠在左排案首的椅子上,一只手搁在案上,几根手指还在轮番轻轻叩着案面。

什么叫官场?一旦为官,出则排场,入则“气场”,此谓之官场。浙江那些与会官员虽不知道隔的这一天内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一个个都已经感受到大堂上的气场变了!今天的议案能通过?

一双双目光都不禁望向仍坐在右排案首的高翰文。

高翰文还是那个高翰文,身子直直地坐在那里。但稍一细看便能看出,也就一天,他的面容在前日是风尘,在今日却是憔悴。两眼虚望着前上方,也没有了上任时的神采,淡淡的显出茫然。

海瑞和王用汲也还是分别坐在案末的板凳上。

王用汲目光沉重地望着对面的海瑞。

海瑞的目光却沉沉地望着斜对面案首的高翰文。

“议事吧。”郑泌昌开口了,目光却不再看众人,望向前方的堂外。

那些官员也都坐正了身子,眼观鼻,鼻观心,耳朵却都竖了起来。

郑泌昌:“事非经历不知难。高府台昨天去了织造局,两个知县昨天去了粮市,应该都知道‘以改兼赈’该怎么改怎么赈了。”说到这里,他对身边的书吏:“把议案发下去吧。”

“是。”那个书吏立刻从案上拿起了那一叠议案,先是何茂才,再是高翰文,呈“之”字形,两边走着,将议案每人一份,放在案上。

到了海瑞面前,由于没有案桌,那书吏便将议案递了过去。

那书吏又走到王用汲面前将议案递了过去。

大堂上一片寂静,只有次第翻页的声音。

都看完了,依然是两页六条二百余字,一字未改!

大堂上更寂静了,一双双会意的目光互相望着,又都望向大堂正中的郑泌昌。

郑泌昌的目光依然望着堂外。

王用汲手里拿着那份议案,望向了海瑞。

海瑞却不知何时已将那份议案放在了身旁的凳子上,闭上了眼睛。

何茂才的目光一直盯着对面的高翰文,他发现高翰文案前那份议案还是那样摆着,他并没有揭开首页去看二页。

何茂才:“高府台,你好像还没有看完吧?”

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这句问话望向了高翰文。

只有海瑞仍然闭着眼睛坐在那里。

“一字未改,还要看吗?”高翰文倏地抬起了头,目光里终于又闪出了那种不堪屈服的神色,望向了何茂才。

“是,一字未改。”何茂才见他依然倔抗,立刻摆出一副谈笑间灰飞烟灭的气势,身子又往后一靠,“高大人是翰林出身,应该知道,做文章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到这里他有意将“尽得风流”四字加重了语气。

高翰文胸口立刻像被撞了一下,两眼却仍然不屈地望着他。

何茂才:“我现在把这八个字改一下,叫做‘不改一字,两难自解’。”

高翰文一震,两手扶着案沿想站起来,脑子一阵昏眩,终于没有能站起。

郑泌昌却站了起来,目光徐徐扫向底下的官员:“昨天,本院和高府台就朝廷改稻为桑的国策还有如何在淳安建德以改兼赈的事宜作了深谈。官仓里赈灾的粮也就够发放三天了,灾情如火,桑苗也必须在六月赶种下去。我们倘若再议而不决,便上负朝廷,下误百姓!高府台明白了实情,同意了我们这个议案。现在没有了异议,大家都在议案上签字吧。”

笔墨是早就准备在各人的案上,浙江的官员们纷纷拿起笔,在面前的议案上签字。

高翰文却依然坐在那里,并没有去拿案上的笔。

“高府台。”郑泌昌沉沉地望着高翰文。

高翰文似是鼓起了最后一点勇气:“一字未改,我不能签字。”

何茂才又准备站起了,郑泌昌的目光立刻向他扫去,接着依然平静地对着高翰文:“那你就再想想。”说完这句,向堂下喊了一声:“上茶!”

也像是早就准备好了,还是前天上茶那个书办,托着一个装了八个茶碗的茶盘,一溜风走了进来,但走进大堂门便停下了。竟倒着顺序,先在海瑞和王用汲的板凳上放下两碗茶,然后也呈着“之”字形,从下到上在每个官员案桌上放下茶碗。

托盘上只剩下一个茶碗了,那书办走到了高翰文案前,还是带着笑,将茶盘往他面前一举。

高翰文没有去拿那碗茶,郁郁地:“放下吧。”

那书办还是举着茶盘,往他面前一送。

高翰文心情灰恶地望向了他。

那书办眼中却满是真切,眼珠动了一下,示意高翰文看那茶碗。

高翰文的目光不禁向那茶碗望去。

——茶碗下摆着一张写了字的八行纸!

高翰文的脸刷地白了,人却怔怔地坐在那里,还是没有去端那茶碗。

那书办不再强他,一手端起了茶碗放到他面前,另一手将茶盘又向他面前移了移。

——茶盘上八行纸上的字赫然现了出来:“我与芸娘之事,和旁人无关。高翰文!”

那书办再不停留,高托着茶盘一溜风走了出去。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高翰文的身上,只有海瑞依然闭着眼端坐着。

高翰文的右手慢慢抬起了,向笔架上那支笔慢慢移去。尽管费力控制着,那只手依然有些微微颤抖地拿起了笔。

郑泌昌、何茂才同时放松了下来,向椅背慢慢靠去。

“府台大人!”王用汲突然站了起来。

高翰文已拿起笔的手又停在那里。

郑泌昌、何茂才的目光立刻向王用汲盯去。

海瑞的眼也睁开了,望向王用汲。

王用汲望着高翰文:“府台大人,卑职有几句话要请大人示下。”

“请说。”就像临渊一步,突然被人拉了一下,高翰文立刻又把笔搁回了笔架上。

王用汲:“刚才中丞大人说,昨天与大人深谈了,赈灾粮只能发三天,桑苗也必须在六月种下去,这些都是实情。可这些实情在前日议事时就都议过。何以同样的实情,这个议案在前日不能施行,今日又能施行?卑职殊为不解。”

“嗵嗵嗵”何茂才立刻在案上敲了几下:“既然是实情,在前日就应该通过,这有什么不解的!”

“请大人容卑职说完。”王用汲向何茂才拱了一下手,转脸深深地望着高翰文,“卑职这次是从昆山调来的。去昆山前,卑职就是在建德任知县,建德的情形卑职知道。建德一县,在籍百姓有二十七万人,入册田亩是四十四万亩。其中有十五万亩是丝绸大户的桑田,二十九万亩是耕农的稻田。每亩一季在丰年可产谷二石五斗,歉年产谷不到两石。所产稻谷摊到每个人丁,全年不足三百斤。脱粒后,每人白米不到二百五十斤。摊到每天,每人不足七两米,老人孩童尚可勉强充饥,壮丁则已远远不够。得亏靠山有水,种些茶叶桑麻,产些桐漆,河里能捞些鱼虾,卖了才能缴纳赋税,倘有剩余便换些油盐购些粗粮勉强度日。民生之苦,已然苦不堪言。”

何茂才:“你说的这些布政使衙门都有数字。”

王用汲不看何茂才,仍然望着高翰文:“今年建德分洪,有一半百姓的田淹了,约是十四万亩。这些百姓要是把田都卖了,明年便只能租田耕种。倘若还是稻田,按五五交租,则每人每年的稻谷只有一百五十斤,脱粒后,每人每天只有白米三两五钱。倘若改成桑田,田主还不会按五五分租,百姓分得的蚕丝,换成粮食,每天还不定有三两五钱。大人,三两五钱米,你一天够吗?”

高翰文满眼的痛苦,沉默了好久,答道:“当然不够。”

王用汲:“孟子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大人,你手上这支笔系着几十万灾民的性命。己溺己饥,请大人慎之!”

这些话才是真正的“实情”。堂上那些官员平时也不是不知,只是麻木日久,好官我自为之。这时听王用汲细细说出,神情且如此沉痛,便都哑然了。

大堂上又出现了一片沉寂。

郑泌昌知道自己必须最后表态了,站了起来:“王知县刚才说了建德的实情。本院曾任浙江的布政使,管着一省的钱粮,不要说建德,整个浙江每个县的实情我都知道。一县有一县的实情,一省有一省的实情,可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现在的实情是国库亏空!蒙古俺答在北边不断进犯,倭寇就在我们浙江还有福建沿海骚乱,朝廷要用兵,通往西洋的海面要绥靖,要募兵,还要造船。这就是朝廷最大的实情。一个小小的知县,拿一个县的小账来算国家的大账,居然还要挟上司不在推行国策的议案上签字!”接着他提高了声调,语转严厉:“朝廷有规制,省里议事没有知县与会的资格。来人,叫两个知县下去(音:ke)!”

送茶的那个书办立刻从大堂外走进来了。

王用汲是站着的,那书办顺手抄起了他那条板凳,又走到海瑞面前:“知县老爷,这里没您的座了,请起来吧。”

海瑞慢慢站起了,那书办立刻又抄起了他的那条凳,一手一条,一溜风又走了出去。

海瑞和王用汲便都站在那里。

王用汲和高翰文是斜对面,这时仍然用沉重的目光望着高翰文。

高翰文的目光痛苦地转向郑泌昌:“中丞大人……”

“这里到底谁说了算!”何茂才厉声打断了高翰文,转望向海瑞和王用汲,“中丞大人叫你们下去,听见没有?”

海瑞开口了:“但不知叫我们下到哪里去?”

何茂才:“该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

海瑞:“那我们就该去北京,去吏部,去都察院,最后去午门!”

“什么意思?”何茂才瞪着他。

海瑞:“去问问朝廷,叫我们到淳安、建德到底是干什么来了。”

何茂才:“你是威胁部院,还是威胁整个浙江的上司衙门?”

同类推荐
  • 意识流感

    意识流感

    九零后作家,以在机场实习生活为主线,描述奔赴考公务员经历中的抉择,穿插对自我观察、人生、职场、人际的感受。全文以内心独白为主,有纠结与无助,更有认定与坚持。同龄人写同龄人,不仅对于尚未走出校园的学子们,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考;而更多对关心孩子们成长的家长们,作为与年轻人沟通宝典。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同名人(同名电影原著)

    同名人(同名电影原著)

    名字是联结命运的咒语,讲述一个印裔移民家庭的美国梦;与萨尔曼·拉什迪、阿兰达蒂·洛伊比肩,轰动世界文坛的印裔作家,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首部长篇小说的精装本。小说讲述了在美国出生的印裔男孩果戈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的人生经历。果戈理的父亲名叫艾修克,意为“超越悲伤的人”;母亲名叫阿西玛,乃是“无限无极的女子”。艾修克年轻时遭遇一场火车脱轨事故,因为一本《果戈理小说集》而幸免于难。为此,当他的儿子在美国出生时,他给儿子起名“果戈理”。果戈理有着印度移民孩子勤勉的长处,同时兼具美国少年的叛逆个性,成年之后拥有成功的事业,也结识了纽约上层家庭的女友。他要跳出印度人的圈子,可最终还是与一位印裔女孩结婚……经历生与死、相聚与别离,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两种文化间撕扯、挣扎、逃离与回归,何处才是真正的归宿?
  • 玉蜻蜓、紫蝴蝶

    玉蜻蜓、紫蝴蝶

    《玉蜻蜓、紫蝴蝶》题材广泛,内容涉及人生、社会、城乡、校园、亲情等方面。收录的小小说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其中的很多作品被转载多次,有些还被设计成中考、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阅读本丛书,青少年朋友可以感受生活的温情,体验人性的美好,勇于进取、乐于奉献。
  • 秋风杀

    秋风杀

    只是一把水果刀,刀柄刀把加在一起,不过一拃长,但揣在身上,就不再是普通家什了。他胆小,用女人黄桂花的话,连老鼠都不如。他不敢杀猪不敢杀鸡,就是一只麻雀,他也没胆掐。老鼠不至于怕麻雀吧?黄桂花的话是有根据的。娶黄桂花的第二年,从田里回村的路上,唐喜看见黄桂花肩膀上趴一条毛毛虫,没替她捉,反而受了惊,大叫不止。不像男人,太不像男人了。可是,谁能想到,他把那么锋利的东西揣在身上。对他而言,已经不再是水果刀,而是……凶器。这两个字从牙缝溜出来,唐喜不可遏制地战栗了一下。太阳还在西天上晃荡,现在还不能去。
  • 大酒缸轶闻

    大酒缸轶闻

    天近黄昏,酒馆里已人声鼎沸,热气腾腾。七八只大酒缸边都坐了酒客,红漆缸盖上摆放着煮毛豆角、烂蚕豆、炸蚂蚱(蝗虫)之类的酒肴儿。酒客们据缸而饮,喝着聊着,什么里巷故事、市井传闻、杨小楼的猴戏、净街王的评书、哪个宅门里闹鬼、谁谁的姨太太跟人跑了等等。借着点酒劲儿,云山雾海地这么一侃,说的,听的,再插上两句,在当年,这就是个乐子。老北京人嘛,讲究个闲情逸致。这种酒馆叫大酒缸。这是民国廿六年(1937)七月初,七七事变后一天的事。酒馆里有划拳的,也有喝闷酒的,但穷聊的居多。
热门推荐
  • 械入仙道

    械入仙道

    (已弃) 人体无法吸收灵气,那就通过严密的计算在身体上刻上回路来引导吸收,这是凝气。人体无法修仙,那就在刻写回路计算时加上这点,用更严密的计算来步步引导,重新筑写基因,这是筑基。修仙是什么?玄学?不对,修仙是科学!是生物学!环境学!数学!机械按照生物特征不断推陈出新,人也可以将自身当做机械,不断计算,不断进化,更新换代,最终得道成仙!
  • 上清明鉴要经

    上清明鉴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试错: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人性化管理法

    试错: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人性化管理法

    试错,并不是倡导明知故犯,而是鼓励发现和创新,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巧妙的方式应对错误。看似一种放任式的野蛮化生长管理法,却蕴含被忽略的丰富智慧。本书跳出“零缺陷”等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的误区,从允许试错、鼓励试错、绿灯思维等角度,揭示企业推行试错文化的必要性和价值。书中精辟的观点和案例,能帮助企业和员工正确审视错误,化解制度和人心的对抗,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改善个人工作思路,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和利益双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劫录

    无劫录

    穷途末路指仙境,梦泪今生一场空……再现仙门……
  • 校花的挣钱高手

    校花的挣钱高手

    我是林有凡,因为妹妹林有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一大笔手术费,刚刚升上高中的我,就想尽各种办法挣钱,却在无意间被财迷校花陆白给赖上。不禁诱惑的我,很快便沦为了她挣钱的工具。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燕云压城

    燕云压城

    大争之世,生于积贫积弱之国的燕太子燕昭如何承先王之志,开万世之基,三游天下,四征匈奴,两战西秦,迁都洛阳,励精图治,最终奠定大燕一统江山的基础。
  • 做最好的执行者

    做最好的执行者

    本书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来源于众多优秀员工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并精选了大量经典、实用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对一般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都提供了具体的、可供操作性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本书将帮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助你尽快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自己的人生飞跃。
  • 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

    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

    “全民健身体系”是一项宏伟的跨世纪国民健康促进工程。《全国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主要是从“全民健身体系”的视角,对“全民健身”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地探索。内容包括:从“全民健康体系”到“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环境分析,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简论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