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1800000001

第1章 当爱与生命同行(总序)——论郝敬堂报告文学(1)

《东方早报》专栏作家魏英杰先生在2008年针对国家级刊物《报告文学》的公开“卖稿”事件进行批判时,在《出卖了真实,给钱就上的“报告文学”还剩下什么》一文中相当尖锐地指出:“《报告文学》有一处暗伤,决定了它可能的宿命,这就是报告文学作为文学体裁的先天缺陷。说报告文学是新闻可它却具有文学性,说是文学却又要求作品的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须真实,具有新闻的特点。文学可以虚构,新闻却不容想象,一些矛盾集于一身,很容易招致非议。”而著名作家袁鹰在当时写给《报告文学》主编李炳银的信中,也曾经说道:“这些年来,看多了那些假大空、注水肉式的、变相广告式的、或是有偿新闻式的伪报告文学,常常为之沮气……我一直以为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魂、真、文三个字。”然而,在笔者看来,报告文学的矛盾之处,却也可以成为它的优势所在。正因为它具有纪实性、新闻性的一面,拥有一份真实在文字背后形成的张力,所以,作品本身才会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而文学性,则拉近了它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抹去了新闻那冷冰冰的省却了无数细节的面孔,更容易让读者直面事件的现场。两者的完美结合,能够直达人心,让真实毫无预兆的击中我们的灵魂。我们在郝敬堂先生的报告文学作品里看到的正是这“魂”、“真”、“文”三个字的自然融合。作家执笔行走于山水之间,把令人动容的真实用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展现在世人面前。《大巴山的女儿》、《都市寻梦人》、《好大一个家》、《小岗之子》……一篇篇聚集着历史记忆的文字,都忠实地记录着爱与生命的存在。在郝敬堂先生的笔下,报告文学充分发挥了它自身的所有优势,它背后的真实让人震撼不语,而他的文字则让我们沉默着流泪……他忠实地记录着一次次爱与生命的共同律动,并借以文学性的手法展现着他的关注、他的感动、他的思索,让我们在滴落的泪水中蓦然发现生命最初的形状。

生命的沉重与欢愉

郝敬堂的报告文学作品体现着社会各阶层不同的生存状态,他不是单纯地刻录,而是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审视这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人、事以及社会现象。他截取人间温暖与爱的片段,并经过自己的沉思为它们打下厚重的生命底色。郝敬堂惯于采用以描述个体生命轨迹来折射社会历史风云,以观照社会历史风云来演绎个体生命轨迹的文学笔法,来展现那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自己的责任放置于生命之上的优秀共产党员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用纪实的方式专注生命的不同形式,特别是那些包含了人性崇高之光辉的、能够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的生命存在。作者没有空洞抽象地追溯和描述,而是着力于人物的全方位书写,通过描述他们的“个人史”以及诸多感人的细节和言行,来构建其个体命运的逻辑线索,勾勒其生命过程的清晰轨迹。《大巴山的女儿》和《小岗之子》等篇,正是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方式。从王瑛、沈浩等时代英雄人物的身上,不仅彰显出爱国、奉献和牺牲的主题,而且也表现出了这些伟大灵魂平凡的一面,充分地写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憎好恶,他们对荣誉与尊严、人格与人性的追问与选择。

《大巴山的女儿》记录的是用坚毅的灵魂和博大无私的爱感动了整个大巴山以至整个中国的王瑛同志,她用浓烈的红色作了自己人生的铺垫。她的生命虽然在2008年11月27日戛然而止,然而这47年的生命历程,她却走的格外沉重而欢愉。“铁骨柔情为党为民铸忠诚,云水胸怀无私无畏留英名”,这是悬挂在王瑛同志灵堂上的一副挽联;“我觉得她没有走,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这是一句来自“背二哥”最朴实的话。而用区纪委书记罗泉育的评价来说,王瑛同志短暂的一生可以浓缩为三个三分之一:“一是为人朴实无华,光彩照人。她生命虽短,生的伟大,干的辉煌,死的光荣。她不是在病痛的呻吟中死去,而是在与病魔的抗争中离去,一生无怨无悔,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二是为官正派,恪尽职守。她官位不高,境界很高。她分管信访工作,对群众来信,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复,尽职尽责,热心为民。三是勤俭持家,品德高尚。她有慈爱之心,上为孝女,中为贤妻,下为良母,在外面风风光光地当领导,回到家劈柴做饭洗衣裳,她身上有许多传统美德,堪为做人的楷模。”占据王瑛生命中三分之一的自然是她用她那颗不畏强权、一心为民的心来坚守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体制改革时,因超强度工作,她时常出现头痛和眩晕的状况,甚至曾经因为头晕而把脑袋撞在了门框上,鲜血直流。司机把她送到医院,头上缝了八针。她告诉司机此事不许声张,要为她保密。第二天她又精神饱满地下乡搞调研;企业改革时,她以真挚的态度打破僵局,大大改善了南江的投资环境;她积极主动地帮助“背二哥”谋得生路,不畏强权帮助张小梅沉冤昭雪,用心良苦说服柳昆揭露真相,鼓励何金迷途知返,支持和帮助岳显峰创业……她总是一次次地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柔肩担道义,用自己的行为真正实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追求。甚至,在她住院化疗期间,仍然坚持参加抗震救灾会议。只为了能减少一名受灾群众,却忘了在那样的日子里,她的病情已加重,浑身所有的关节都在痛。为了不影响开会,能将会议开到底,会前她大把大把地吞吃止咳药和止痛药。会议结束后,她马不停蹄地赶回南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这是她所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王瑛,历任南江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并先后兼任县直工委书记、县总工会主席,先后被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巴中十年创辉煌劳动模范”。这些耀眼的光环对于她来说,只不过是一种肯定和回应,是构成她那艰难而纯粹的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她庄严持守苦难灵魂的证据!郝敬堂把一位共产党员的政治生涯整合成为一段爱的旅程,王瑛是用自己最本真的愿望来承担起光荣职责的。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悲伤,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这是摘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段话,也是郝敬堂对王瑛同志短暂的一生的概括,他让保尔那坚毅灵魂的轮廓与一位普通的女共产党员的生命轨迹完美契合。在我看来,这样的褒扬是不为过的。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社会腐败成风、亟须弘扬清正廉洁之风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严肃有为的作家,能够采取这样一种写作方式来展现这样的灵魂是难能可贵的,他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启示与期待,因为“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地根植于社会舆论和历史之中,因为他是社会、时代和人类的喉舌和代表”。

郝敬堂的另一部作品《小岗之子》塑造的是另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形象,他是在小岗村里“落户”的唯一一个外乡人,他是小岗人摁了两次手印留下来的致富带头人,他始终没有走出这片他深爱的土地,把生命留在这片土地上。也正因此,沈浩被评选为“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沈浩摘录的诗句,也是他为什么把自己的生命留在小岗村的原因。那样一种庄严的激情,是源于他对小岗村的爱。虽然这里不是他的故乡,但是他的职责却在这里,他时刻牵挂的村民却在这里。

2004年2月,原担任省财政厅正科级科员的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挂职,任期三年,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小岗村是名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当时,摆在沈浩面前的是两笔账,一笔是人均收入2300元,这说明声名显赫的小岗村还没有摆脱贫穷的影子;另一笔账是村委会有三万元债务,负债运营。这就是小岗村的家底,小岗村的现状。更让沈浩心凉的是,村委没有一个人信任和支持他。在这样举步维艰的环境下,沈浩一步一步地运用智慧和勇气打开了僵局。

在洗脑工程打开了小岗村人的眼界之后,他自己亲自带着村民修公路。作者描写了一个生动感人的细节:“一天晚上收工后,搅拌站送来一车搅拌好的砂浆,卸车时,部分砂浆溢出路面,如果不立即处理,砂浆很快就会凝固。咋办?回村里叫人已经来不及了,工地上只有他一个劳动力,而且没有劳动工具。沈浩卷起衣袖,用双手把砂浆捧到路基上,手上烫起一串大血泡。他去卫生所包扎,都没有说出事情真相”。之后,沈浩带领群众攻破重重难关,为小岗村修建了通往县城的村级公路,圆了小岗人的一个梦,也为小岗村走向文明富裕打开了一扇幸福之门!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沈浩来小岗村不久,就有群众反映集体财产被私人长期占用的问题,他不怕硬,敢为民做主,在被暴打之后更加燃起了斗志,最终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小组,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正是这些举措,让他赢得了小岗村人的尊敬和爱戴,使他得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挥洒自己的梦想:“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的动工让小岗村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小岗风味猪、小岗葡萄园、小岗大棚里的双孢菇、小岗红色旅游业……沈浩凭着满腔热血给小岗村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沈浩在日记里曾经默默写道:“在基层干了几年,为农民做了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实现了自身价值,人生观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他的真情打动了小岗村的每一个人,在他任满后,摆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一份摁了98个手印恳请他留下的“请愿书”——一份浸透着小岗人无限信任的“请愿书”秘而不宣地挨家挨户传递着,在村里传遍了,接着向上传递,从县委组织部到省财政厅再到省委组织部,最后传到沈浩手里。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具有说服力呢!这是一个党员用他的心血与情感赢得的最高敬意!他留下来了,为了回报这样的敬意,他接着为小岗村构建宏伟蓝图,而把自己对家人的愧疚深深地埋在了心底最深处。

时光荏苒,眼看第二个任期将满,沈浩和小岗人面临着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谁将是小岗村未来的掌舵人。就在沈浩去世的前三天,他还曾半开玩笑地说:“……我就不走了,永远留在小岗村了。”没想到,居然真的就一语成谶了。而早在一个月之前,小岗村的186名村民已经再次摁下红手印,继续挽留沈浩。然而,这一“请愿书”沈浩自己却没有看到。三天后,他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片他含泪留恋的土地上!

郝敬堂的这篇《小岗之子》,激情澎湃,用充满情感的文字寄托哀思。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同志阅后作出批示,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小岗之子》是这次中央新闻采访团中最好的一篇,作品内容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基调昂扬,读来荡气回肠又令人潸然泪下,生动刻画了一位基层共产党员敬民如父、爱民如子的形象。这位崇高伟岸和质感强烈血肉丰满的形象闪烁着党性的光辉和人性的光芒。作品厚实深沉,也说明作家住宿农家,克服天寒地冻、生活不便等困难,融入小岗,深入沈浩内心得来的如此滚烫之作。”无可否认,不管是身前身后,那些赞誉和荣耀都不过是华丽的衬托,沈浩所需要的,其实只是一种生命的满足,百姓脸上浮现的笑容才是他最大的成就!

然而仅仅着眼于正面形象的刻画还是不够的,郝敬堂报告文学的最大特点在于他对如同王瑛、沈浩这样的英雄人物,从来不只做高大全式的赞美与歌颂,而是采用一种全方位的刻画和塑造,力图呈现给读者这些光辉形象背后真实平凡的一面,即人物完整的生命形态。

抛却作为共产党员、干部的身份,王瑛还有着妻子、母亲、女儿、姐妹的角色。郝敬堂更关注的恰恰是王瑛的这一方面,郝敬堂主要选取了她得知病情之后以及她去世之后的一些细节,来展现这位女子在坚强背后的辛酸与泪水。

同类推荐
  •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中国女明星在国外

    中国女明星在国外

    本书将为你介绍张瑜、苏小明、刘晓庆等明星在国外的生活。经商定,文采音像公司将购买香港有关人士最近拍摄的《刘晓庆特辑》专题纪录片的版权,拟在大陆出版发行。文采阁多功能厅经理出面邀请骁庆参观了“文采宴会厅”,并特邀她抽时间来赴“三国宴”和“作家宴”。
  • 天才密码

    天才密码

    《天才密码》理性哲理,它熔文学、哲学于一炉,集日记、随笔、杂感、言论于一体,以箴言的方式重点探讨人生激情与梦想,天才和灵感,创新之道及潜能开发等问题。我主张按照人的自然的天性开发个人潜能,寻找天才的金矿,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达到人生成功的彼岸。
  • 述而批评丛书:感受即命名

    述而批评丛书:感受即命名

    在一个世界里感受,在另一个世界里命名。”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广涉中外文坛艺坛,谈书论画。聚焦近年作家作品;收录个性化表达的书评;尽显作者杰出的视觉教养。《感受即命名》这部评论集广涉中外文坛艺坛,谈书论画。“如是观”聚焦近年作家作品;“横截面”收录个性化表达的书评;“真画者”则尽显作者杰出的视觉教养。
  •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凄惨寒切的秋夜,时候已经在十一点钟以后了。繁华的沪埠的S字路上,人们是一个个地少去了他们的影子。晚间有西风,微微地;但一种新秋的凉意,却正如刚磨快的钢刀,加到为夏汗所流的疲乏了的皮肤上,已不禁要凛凛然作战了。何况地面还要滑倒了两脚;水门汀的地面,受着下午四时的一阵小雨的洗涤之后,竟如关外久经严冬的厚冰到阳春二三月而将开冻的样子。空间虽然有着沐浴后的清净呵,但凄惨寒切的秋夜,终成一个凄惨寒切的秋夜呀!在街灯的指挥之下,所谓人间的美丽,恰如战后的残景,一切似被恐吓到变出死色的脸来。
热门推荐
  • 勇者是废柴

    勇者是废柴

    曾经的光羽大陆上的第一勇者—贏皓宇,突然有一天变成的废柴,没有了金手指,他又要怎么生活下去,这场变故是偶然还是另有隐情?
  • 大明侠影录

    大明侠影录

    张公瑾,生活在终南山附近的县城,小时候救起过一只白狐。他做了八年的小道士,根本不相信世上有狐仙之说。自从拥有法眼透视神通之后,少年开启鉴宝人生,元青花、明家具、羊脂玉、冰翡翠、唐伯虎的美人、郑板桥的竹子、张大千的虎、齐白石的虾,让人眼花缭乱。
  • 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见于《礼记·学记》,本义是老师考核学生的一个指标,即学生对学业的专注及与他人的交往、协作。引而伸之,即可指人们对学业、职业的专注及对集体的认同。朱子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本书通过古哲先贤对敬业乐群精神的解读,及古人身上的敬业、乐群事迹的挖掘,让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友善”的具体要求,更好地推进学业、事业的顺利发展。
  • 怦然心动唯有你

    怦然心动唯有你

    君玉穿书了,穿到了一本女主在娱乐圈重生逆袭文中,并且成了书中男主的一枚烂桃花。行吧!既然是烂桃花,那就别开了。能成为男女主,定是被作者亲妈眷顾的孩子,她决定远离是非,拒绝成为男主的舔狗,女主的情敌。可没想到,我不就山,山来就我。她怎么穿书没几天,就遇到跟男主争夺女主的大反派了?看小说的时候,没这层关系啊!仅次于男主的大反派,竟然还是她的亲戚?虽说没有血缘关系,但也不是她能招惹地起的。但为什么每次她努力维持高冷面瘫人设的样子,都能正好戳中反派顾尘的笑点?(人设和行为完全不符但总是努力维持高冷面瘫人设的男主烂桃花VS越看越觉得一直在崩人设的某人很有趣的书中大反派)顾尘:人设崩了!君玉:拒绝承认·JPG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涛语

    涛语

    本书是石平梅作品集之一,主要收录了醒后的惆怅、梦回、归来、父亲的绳衣、恐怖等。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论男主求复合的可能性

    论男主求复合的可能性

    作为世界知名演员的顾秦洛死后穿书,成为一名早死的炮灰女配,顺带提溜了一只万人迷影后系统。
  • 大明1617

    大明1617

    一个现代商人回到明末的山西能做什么?他将成为晋商领袖?他将富可敌国?他将掌握人心,成立理事会,最终将大明变成一个庞大的股份制公司?他将成立商团,用利益驱使士兵,最终获得无上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