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600000036

第36章 了悟玄机生活禅14

(四)禅修时如果心依然狭隘,不开展广阔的放松状态,就将游移于两种极端之间:一端是压力与担忧,另一端是禅修的对象物,紧迫感随之而来。以轻松、开放的心禅修时,很容易就能完全投入禅修的对象物,因为心只专注于一件事。但过于放松时,心又容易涣散。所以必须设法找到最有效的放松程度,以不松不紧的方式维持警觉。

六、真正的无形之敌——自我与五毒

心和天空很像:没有形式、没有实质,没有范围和大小,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心是无限的。但是,我们把无限缩减为有限,并因而局限在所谓的“我”的狭隘领域之中,以此虚幻的并不存在的自我来认定自己,并作为一切关系的中心及标准。一切肉体上及精神上的痛苦,都由此而生。由我执产生五种基本毒素:愚痴、贪执、嗔恶、嫉妒及傲慢。所有确定它的存在及对它有利的事物,都变成我们执着的对象,反之,一切威胁到它的完整性的事物都变成敌人,都成为嗔恶的来源。自我的显现本身,就已遮蔽了自心及一切现象的真正本质,它使我们无法分辨真相与幻相。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是愚痴的囚犯。自我也使我们对任何领域内,可能形成竞争的人,产生嫉妒。而且,自我希望比他人优越,这就是傲慢。

七、保持耐心、恒心及规律

禅定已存于心,它是一种潜在的状态,上师只能指出这种潜能,并提供我们将之由内开展出来的方法。一般初学者相当向往禅修,亦很有信心,并具有必要的理解力,却很难持续修习。他们对禅修之道往往缺乏绝对不可或缺的勤勉及恒心。修习禅定的初衷,往往混杂着期盼迅速获得非凡之内在觉受的强烈愿望。这种期盼很快就遭到挫折:既无诸多美妙的觉受,也无非凡的境界升起。当厌倦感影响到禅修时,与其因沮丧或兴趣索然而放弃,不如休息一下,让心放轻松,然后再继续禅修。

初学者应该限定自己较短的禅修,每座十或十五分钟就好。一座禅修纵使进行得很顺利,也应该停下来。时间足够,可以在休息之后做第二座。一连串短的禅修,比一次冗长的禅修要好。一座较长的禅修即使开头很好,初学者也很容易陷入困难或感到疲乏。

八、三种障碍

(一)贪恋世俗。觉知身体及外相一切都是无常的,快乐终将会转变为痛苦,同时一切现象都缺乏真实性而只是自心的投射造作,可克服禅修的第一种障碍——对这个世界的贪执。

(二)缺乏信心。藉由吸收资讯升起一种初步的信任,以及开展极为重要的实修来增强巩固信心可克服第二种障碍——对佛法及传法上师缺乏信心,不相信佛法是唯一能契入自心本性的方法。

(三)涣散。觉知念头的升起,既不追随,也不试图阻断,只是不理会它,不执着念头是真实的,念头就没有任何影响力。当我们不去理会或干涉念头的来与去时,我们的心并不会因念头的升起而有所衰损,也是不会因无念而有所提升。让心轻松地安住于当下,可克服第三种禅修的障碍——涣散。

九、止

平息沸腾的念头,然后自在地停留在平静状态中称为“止”。

(一)禅修的前行(“十二个要点”构成了理想的禅修背景)1、四种基本思维,又称为四正念转心或四共加行。无常 人身难得 业报因果 轮回是苦。专注地思考并彻底了解这四种重要概念,否则不可能达到甚深的禅定。

2、四不共加行。皈依及发菩提心(稳固对佛法的向往并增长信心)金刚萨埵清净业障法献曼达福德资粮积聚法累积智慧的上师相应法

3、四种因缘条件。起因:觉知轮回本质是苦,并渴望了悟心之究竟本质(大手印)及获得究竟之解脱。主因:跟随一位指引修持之道的上师(人身上师、法教上师、法相上师、法性上师)。正因:明确了解禅修的目的及方式,免除任何附会或造作的意念,让心不涣散、自然地安住在本然的状态中,不做任何增减,重新发现心原本的状态。

要因:铲除期望与忧虑。

(二)身的安置“七支坐”(正确的禅修姿势能保持能量通道的端正)双腿交盘结金刚跏趺坐:左足先放置在右腿上,右足再交叉放置在左腿上。无法采取这种坐姿时,菩萨坐姿也可以:左脚弯曲紧靠右蹊部,然后将右脚平放在左脚前方。

背挺直如箭。

双肩平展如秀鹰的双翼。

双手结禅定印:右掌安置在左掌上,两掌皆向上。

下巴内收,与喉部成一直角。

眼睛往下望,目光停留在离鼻尖四指的空中。

嘴唇及舌头自然放松。

无法维持这种坐姿,可遵循两个简单的重点:脊椎全然挺直,及双手结禅定印。

(三)如何处理念头(心的安置)1、初学者往往期待自己会有完全无念、绝对平静的心境,这是错误的想法。念头是否出现,它们在不在那儿并不重要。禅修的重点在于保持不涣散的警觉,我们只要保持觉知及专注就可以了。

2、必须避免让心因为“我正在禅修”之类的念头,而变得紧绷。

3、不畏惧念头,不评判也不执着于念头的好坏,应该以既不排斥也不接受的态度来看待念头。

4、当念头升起时就任它自然地过去,不追随过去或未来的念头,不期待它们消失,也不试图阻断它们。

5、如果没有念头升起,也不要因而感到自满。不执着于现在的任何念头或觉受,不抱持任何期望或担忧,即不附加任何的心识活动。

6、把心放置在选定的专注物上,保持在一种觉醒的状态,不涣散,但很自在,放松,开阔,清明。

(四)使心专注的辅助物1、专注于一个不清净的辅助物。(比如一把椅子)不是刻意细察、分析辅助物的特征,也不是把心投射到辅助物上,只是把心放在所看到的物体上,不涣散,不被念头牵引,也不紧绷。不应该强迫自己专注,应该要随顺升起的状况,轻松自在地继续安住。

也可将呼吸做为专注点,将注意力放在呼吸的自然动作中,视心与呼吸为一体。以放松但专注的心自然地吸气与呼气。

2、专注于一个清净的辅助物

任何代表证悟者或悟境的象征或非象征性物体,如佛像。在初学阶段,观想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甚至无法观想,是很正常的现象。经常重复练习,观想就会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稳定。

观想在前额高度的地方,有一个非常明亮的白色明点。这个明点象征我们的心和上师的心无二无别,因此也是清净的对象物。

3、不使用辅助物。

最后可以不用辅助物来修“止”了。心是自在的、放松的,同时也是不涣散的。

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每天练习。如没有任何明显的偏爱,可以轮流使用每一种方法。

(五)击沈与亢奋(修持“止”有两种主要的障碍)有击沈的倾向,应该让心保持警觉一点,睁大眼睛,并想像自己正看着天空。“止”意涵着清明及深沉的自由感。尽管昏暗的心也没有念头意识而显得稳定,但却是一种晦暗不明的状态。无念与明性(心是清明的)兼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止”。若主要的问题在于亢奋或念头过多,则应该将心放松,阖闭双眼,并想像自己正看着地面。

觉知自己的禅修困难,并知道如何正确地加以对治,是非常重要的。轻松、自在及开放的感觉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禅修的根本要素。

十、观

了悟心的本性或本质的过程称为“观”。“观”导致直接的体认。由于比单纯的“止”更深入了知心性,“观”又称为“慧观”。

(一)身心的安置。先向上师祈请,以“七支坐”让身体安住之后,将心安置于“止”的状态,保持开放、轻松及自在。

(二)审察分析。1、审察念头起自何处、驻留于何处、消失至何处审察这个平静的心驻于何处,在内、在外或在内外之间?它来自何处?消失至何处?这种审察徒劳无功,却可以让我们经由亲身体验而发觉心无所住。

2、分析安住之心的本性

分析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尺寸?本质是什么?你会发现这种分析不太可能找到答案,没有任何一个真正存在的实体可被指认,它不独立存在。由于被视为真实,念头成为痛苦的原因。

也可以修止时的辅助物作为审察的对象。

(三)交替审察与安住。放弃审察,重新回到“止”,安住在无任何可指认之特质的觉知状态。然而,让心安住使我们感觉到“安住的心是存在的”,一种快乐、平静、存在、可体会的感觉。不加以审察时,感受到“安住的心存在。但是,刻意去审察它的特质,完全无法描述它是什么,因为无法找到任何可称之为“安住的心”的东西。但是,如果因而推断这个“安住的心”根本不存在,这又和让心安住时所产生的存在感相抵触。我们因此发觉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存在境界。“观”即是认知及直接体验到这种境界。

交替修持安住与审察,可以让我们获得这种认知。一旦达到某种程度的禅修经验之后,这两种境界就再也无法区分,也不必要再交替修持。达到定静与审察合一不二,是“观”的至高意义。可是,交替修持是第一个步骤。

(四)一些错误的观念。1、必须清楚了解,“观”并不限于分析,实际安住于分析结束时的觉受才是重点。修“观”时,只须观察到发现它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找不到的地步就可以,然后安住在什么都找不到的状态。

2、完全不执行任何分析和不停地分析一样,是错误的。我们接受“心并不是具体的东西”的信念,纯粹是因为上师这么告诉我们,我们内心深处很可能仍然藏有很深的怀疑。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是真的,因为上师是这么说的,可是我们并不完全确定。如果藉由分析而亲自证实心无法被视为一自行存在的物体时,疑虑将会消散。透过直接经验而获得的证据,将铲除心具有真实存在性的信念。至于取得证据之后还继续进行分析就毫无意义了。

3、一般而言,修持“观”之前,必须先修“止”以减轻心识亢奋的现象。如果直接修“观”,念头可能会更多。这就是为何我们必须先建立“止”的良好基础。但是,当我们经历到极大的痛苦时,修“观”会有很大的帮助。

4、“观”既认知心的化现,也认知这些化现缺乏真实的存在性。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试图消除心的一切化现,或否定心的创造力,而是要看清显相缺乏独立存在的特性。了解这个显相不是真实的,就是了解空性。“观”知形相及缺乏真实性,是显相与空性融合的体认。

5、止观的教授是藉由言语的助力而传承的。先得到教导是必要的,但是知识性的了解并不够,唯有上师的加持,并经由实修开展内在的了解,才能真正发现并了解自心本性。同时,恒常不辍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十一、大手印

大手印是导向了悟究竟本性的禅修,也是最高层次的修行。“大手印”代表一切众生的究竟本性。我们无法以存在及不存在的观念来定义心。心的本性是无法以言语表达的,因为它是法身(又称为究竟身)。法身超乎一般的思维及言语表达范围,超越任何概念。

(一)大手印的来源。在噶举传承中,大手印法门毫无间断且完整无缺地传续:本初佛金刚总持——帝洛巴——那洛巴——马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第一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杜松浅巴——历代噶玛巴传续至今

(二)大手印三要素。1、无执是大手印之足。离贪执之“足”得从了解一切现象的本质开始。2、虔敬是大手印之首。虔敬之“首”,其对象是一切传承上师,特别是我们的“根本上师”(直接为我们引见自心本性的上师)。3、禅修是大手印之身。心不涣散、不排斥也不接受事物地安住于当下之“躯”。

(三)大手印五要。1、皈依及发菩提心。皈依是让自己安受诸佛、佛法(佛陀的法教)及僧宝(将已内化之法教传授给众生者)的保护。这是佛教修持道的基础。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本。

2、观想自身是本尊身

如果有个人的本尊,就观想自己与之无二无别。否则,就观想自己是观音菩萨。

3、向上师祈请

观想外相是阿弥陀佛的根本上师,热切地向他祈请赐予加持,观想外相为阿弥陀佛的根本上师,化为光由顶门融入自身(仍然是本尊身)。于是,上师的身、语、意和我们的身、语、意合而为一。

4、禅修

祈请后,让心安住在与上师融合为一的状态中。可能会有无法言喻的觉知心性的经验,它超越语言及概念。如果我们的觉受是可表达的,这表示我们尚未达到目标。但觉受并不代表心,不能做为修持的指标。

完整的法道通常涵盖四个层面:见,正确的知见或知识性了解;修,恒常不懈的禅修;行,如理如法的行为;果,修持的最终成果——证悟成佛。

5、功德回向

将功德,即因禅修而产生的一切正面潜能用来利益一切众生。这种广大的愿心,可使我们在此生中达到为度众生而成正觉的目的。我们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迅速得到正觉。

同类推荐
  • 翻新你的大脑

    翻新你的大脑

    思考力、分析力是长于逻辑思考的左脑的两项最核心思维模式。考虑到 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翻新你的大脑(跟李教授学左脑思维养成法)》由李 夏所著,在结构上便以此分为两部分来分开论述。书中先是指出了人们在思 考分析问题时存在的常见误区以及不良,进而,从根本上对于思考、分析这 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告诉人们究竟什么样的“思考”、“分析 ”才是真正有效的,并告诉了人们一些具体的方法去提升这两项能力。另外 ,作者还对思考分析能力与知识的关系、思考分析能力与直觉的关系等进行 了论述。总体上,作者既在对思考分析能力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阐述,又在实 践上为人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法。
  • 女人就是要有气质

    女人就是要有气质

    本书从关注女性自我生存、生活状态入手,对现代女性培养自我气质、修养、内涵及品位的重要方面进行了总结。本书旨在告诉女性朋友们,如何让自己活得更精彩,如何让自己在发挥自我性格优势的同时,拥有更出色的气质。它会让你无论何时都处变不惊、优雅贤淑,更能让你从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挣脱羁绊,走向从容自由。
  • 你的责任,就是你的方向

    你的责任,就是你的方向

    人人都渴望在有限的岁月里,成为人生舞台上的领舞者。如何把愿望变为现实?把追求变为行动?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需要对责任有深刻的理解;对责任感的认知有独到之处;对责任的担当有过人之举。本书就是基于此,把责任的内涵、责任的履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帮助朋友们在平凡的社会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在春去秋来的岁月中,积淀责任担当。
  •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商业创意工厂

    商业创意工厂

    本书能有效地激发你产生成功的商业创意,并且易于使用。它的结论建立在持续10年对全球顶尖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和投资家所使用的创意技术的研究之上。这本书读起来妙趣横生,里面包含了很多案例,还有很多小技巧来帮你增加创意的质量和数量。一旦你开始把书里谈到的这些策略付诸实践,你就能经常性地产生成功的商业创意,你的生活也会更加精彩。你将认识到,你脑中所灵光乍现的奇思妙想会给你的商业行动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成功,这是其他事物所难以给予你的。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火系精锐3李商隐

    火系精锐3李商隐

    历史的故事好像在重复,李商隐的诗作意境优美,词义朦胧,一生不顺,他的一生好像就是元稹的故事另一版本。文人相轻,恃才狂傲是大唐各诗人之间的通病,这个盛世到转衰期,无数名耀千秋的文人墨客登场。
  • 校草恋爱合约:少爷,我没钱

    校草恋爱合约:少爷,我没钱

    还没满十八周岁的苏果果被后妈逼婚,果断离家出走!陌生城市遭遇花美男,糊里糊涂刮花了美男的车。“我真木钱,要钱木有,要命一条!”“没钱赔就用你的人抵债。”一场恋爱交易由此展开。
  • 枕中经

    枕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领导要防的15种人

    领导要防的15种人

    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因为每个人都很难从对方的表情或者言谈举止来判断其心情和目的。难过的时候,他可能微笑着巧妙地掩饰,兴奋的时候,他也可能故作沉思低头不语。因此,人们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不一定出自于内心的本意。作为领导,上对上司,下对下属,稍有不慎,就可能遭人所怨,位置不保,前程尽失。因而在与人打交道时,要谨慎小心,不妨考虑一些防范对策,预防万一,否则待事情发展到糟糕的程度时就为时晚矣。本书告诉你作为领导要防的15种人,让你职场无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报告有条狐狸爱上我

    报告有条狐狸爱上我

    新书:重生之相亲女王要翻身,开坑了,欢迎入坑腹黑蠢萌的小狐狸初遇天真烂漫少女,从此踏上漫漫追妻之路。夏雪眼里的他:他是无赖,是流氓,但是他的绵绵柔情又让自己深陷其中。狐小样眼里的她:我媳妇儿是天下最好,天下最美,跟个小仙女似的,他爱的痴迷,爱的着魔。
  • 学霸女友要逆袭

    学霸女友要逆袭

    穿到书中成为又胖又蠢的女配,仗着娃娃亲对未婚夫穷追不舍,成为大家的笑柄。萧倾沫看着自己一身肥膘生无可恋,要逆袭,先减肥!既然未婚夫不看好这门亲事,无所谓,退亲!说她傻,装白莲?没关系,她每天进步一点点,成绩直逼年级第一。然而校园里忽然传出她在跟校草交往的流言是怎么回事?“喂,这次的传言真的不是我放出去的。”萧倾沫一脸无辜。容寅邪魅勾唇,“我知道,是我放出去的。”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枯树沉舟

    枯树沉舟

    精神病人应聘生活老师,结果食堂工人也不要。